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65|回覆: 0

[儒家文化] 不要做無益的事情而損害有益的事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6 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太宗皇帝喜歡讀歷史,確實汲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

太宗皇帝喜歡讀歷史,確實汲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

其五曰:『烏乎曷歸?予懷之悲。曷,何也,言思而悲也。萬姓仇予,予將疇依?仇,怨也。言當依誰以復國乎。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鬱陶,言哀思也。顏厚,色愧。忸怩,心慚也。慚愧於仁人賢士也。弗慎厥德,雖悔可追?』言人君行己,不慎其德,以速滅敗。雖欲改悔,其可追及乎?言無益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疇,誰。第五個弟弟唱道:『嗚呼,我們將歸向何方?我憂思悲傷。仇,怨的意思。說的是因憂思而悲傷。普天下的人都怨恨我們,我們還有誰可以憑依?哀思之情鬱結內心,羞愧之顏發於慚愧。這是因想到仁人賢士而慚愧。不謹慎修持自己的德行,雖然後悔還可以挽回嗎?』這裏說的是人君的所作所為,不謹慎自己的德行,結果迅速招致敗亡。即使想改悔,哪裏還來得及呢?後悔,到後面才悔,悔之晚矣。古人說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聖明的君主讀了【群書治要】後,做法、想法與沒有學習的人完全不同。【群書治要】是唐太宗下令編輯,編好之後,他手不釋捲地閱讀,所以對於【群書治要】中的道理了解得非常透徹。

貞觀元年,唐太宗對侍臣說:『自古以來,帝王凡是要大興土木,都必須順應民心。從前大禹鑿九山,通九江,耗費人力巨大,卻沒有人抱怨,因為與民心相符,是民心所向,反映了百姓的意願。秦始皇營建宮室,人民都反對,因為秦始皇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違背民心。朕現在想建造一座宮殿,材木等都已經準備就緒,但想想秦始皇的教訓,決定不再興建了。古人曾說:「不要做無益的事情而損害有益的事。見不到引起貪心的東西,心就不會被擾亂。」由此可知,見到那些誘人之物,心很容易被污染。像那些精雕細鏤的器物,珠寶玉器、服裝玩物,如果縱情享受,滅亡的日子立刻就會到來。』他還要求自王公以下,宅第、車服、婚嫁、喪葬等,如果用度超過了規定而過於奢華,都要一律禁止。從那以後二十多年,社會風俗崇尚儉樸,衣服沒有錦繡,物質富饒,沒有出現挨餓受凍的情況。

在貞觀二年,有公卿上奏皇帝說:『依照【禮】,夏季最後一個月,可以居住在建在高台上的樓榭。現在暑天未退,秋季的連綿大雨剛剛開始,皇宮低下潮濕,請陛下營建一座樓閣居住。』太宗說:『朕有氣力衰竭的病,不適宜居住在低下潮濕的地方,但如果同意你們的請求,浪費實在太多。從前漢文帝想建一座露台,但是要花費相當於十戶百姓人家的費用,就放棄了念頭。朕的德行比不上漢文帝,而耗費的財物卻要超過他,難道這是作為民之父母的國君之道嗎?』儘管公卿再三上書奏請此事,唐太宗終究沒有答應。所以,太宗皇帝喜歡讀歷史,確實汲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知道節制欲望,不能損害百姓的利益而滿足自己的私慾,才創下『貞觀之治』。

【貞觀政要·論君道】中記載,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讟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

唐太宗說:『朕常常想能傷害自身的並不是身外的東西,而是由於自身有不良嗜好,才釀成災禍。如果一味地講究吃喝,沉溺於聲樂女色,欲望愈多,損害也就愈大,既妨礙政事,又擾亂百姓;如果再說出一些不合理的話來,更會引得人心渙散,怨言四起,眾叛親離。每當朕想到這些,就不敢放縱享樂,貪圖安逸。』

魏徵回答說:『古代聖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從自身入手,才能遠而推及一切事物。過去楚莊王請教詹何,治理國家有何要領,詹何卻用加強修身的方法來回答。楚莊王問他,治理國家怎麼辦?詹何說,沒有聽過自身修養好而國家混亂的。陛下所明白的道理,實在很符合古人所說。』

從這段對話可以體會到,魏徵大人和唐太宗同心同德,確實是古人所說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以,君臣能夠齊心協力,創下『貞觀之治』的盛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