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所起的教化作用是很微妙的
【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正邪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裏。』此之謂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七【禮記】 禮所起的教化作用是很微妙的,潛移默化,能夠防範邪惡於未形成之前,讓人不知不覺中天天向善德靠近,而遠離罪惡,所以先王都崇尚禮的教化作用。禮,禁於將然之前,是防患於未然,所以說是『正邪於未形』,在邪惡甚至是邪念還沒有產生之前,就使人端正,讓人不知不覺之中向善德靠近,遠離惡行。 禮防患於未然的作用,可以與中醫類比。中醫也是防病於未然,上醫治未病,不治已病。所以按照自然節律來飲食起居,自然就會遠離疾病,但是在這種按照自然節律飲食起居的過程中,使自己遠離了疾病卻不知不覺。 同樣的道理,按照禮的教化來做,自然就會遠離邪惡,並且不知不覺。【易經】中說:『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裏』。君子都是重視事物的開始,在開始時若有一絲一毫的偏差,結果會造成千裏之遠的錯誤。 在【史記·宋微子世家】中記載,商紂王剛剛開始使用象牙筷子的時候,他的叔父箕子就能夠預測到商紂王會亡國。箕子推論:他用象牙做的筷子,一定會搭配玉石做的酒杯;用了玉石做的酒杯,他就會想把全國各地的珍寶都據為己有,奢侈的車馬宮殿也會漸漸由此興起,到時就無法挽救了。所以箕子屢次進諫,但紂王根本不聽,還逼走了微子、剖殺了比干。 最後果然如箕子所料,紂王驕奢淫逸、積重難返,最後被天下人唾棄,遭到武王的討伐,最後赴火而亡。 唐太宗說:『凡大事皆起於小事,小事不論,大事又將不可救,社稷傾危,莫不由此』。就像樹木剛剛開始生長時,只需除根就可以拔掉,但是等到樹木長成參天大樹後,就很難砍掉了。火焰剛剛點燃時,很容易撲滅,但是等到火勢變大後,就很難撲滅了。這都是提醒人們,在事物有不良開端、剛露出苗頭之時,就要加以制止,防微杜漸。 古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通過禮來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通過對一切人事物,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起恭敬的態度,達到『絕惡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的作用,在小事上培養起恭敬之心,在惡尚未萌發之時就加以杜絕。 這就是『正邪於未形』,在人邪惡、邪思、邪行沒有產生、或沒有形成時,就將其端正,這樣就使人『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不知不覺地向着善德去前進,而遠離了罪惡。這是禮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