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35|回覆: 0

[儒家文化] 為什麼有很高的學問,卻仍生活在痛苦與煩惱中呢?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24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是學了很多的知識技能,結果自己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不知道怎麼去處理 ...

不是學了很多的知識技能,結果自己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不知道怎麼去處理 ...

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最後一句,『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雖然他說自己沒有學過,我也認為他已經學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學問的目的首先就是要把五倫關係處理好。能夠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夫妻和睦、朋友誠信,能夠忠於領導、君主。能夠把這五倫關係處理好,才是我們學習的最基本的目的。

中國古人學習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不是學了很多的知識技能,結果自己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不知道怎麼去處理,這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所以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為人着想,看到別人的真正需要,這是最重要的學問。

這個學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生活中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點點滴滴,都是在學習。所以我們前面講了『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是我們主修的課程。而學習經典文獻是助修,原因就在於此。

【顏氏家訓】中有一段很好的論述。『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陵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這一段話對於知識分子,特別是我們學儒的人是一個很好的警惕。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學習,目的是為了求得長進,可是我見到有人讀了十幾卷書後,便自高自大,欺侮長者,輕視同輩,這樣別人自然像對仇敵一樣恨他,像對鴟梟那樣討厭他,像這樣求學,其實對自己沒有好處,還不如不學。

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身的不足;現在求學的人是為了向別人炫耀,只能誇誇其談。

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利益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張,以造福於社會。像孔子周遊列國,推行自己的仁愛學說,目的並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為了使自己好的學說能夠為國君所用,造福社會、利益人群,這才是他周遊列國真正的目的。

現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自身的需要,增長自己的才幹,以求做官。學習就像種果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什麼是花朵,什麼是果實?講論文章,就是好比賞玩春花。就像我們講【論語】,講道德,學習傳統文化,這都是在賞玩春花。真正的學問是什麼?看這個人有沒有真正修養,能夠把自己所學的,落實在生活之中,也就是他的德行、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有所提升,能夠把五倫關係做好,盡到本分,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我們現在搞儒學的人,用儒家的學問來寫文章、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碩士學位,評教授、評職稱、評博導,能不能評上呢?當然都能夠評上。但是與自己的待人處事,沒有任何的關聯,所以仍然是生活在痛苦和煩惱之中。比如說,為人沒有盡到孝敬父母的責任,父母對他抱怨;夫妻不能和睦相處,甚至還吵上法庭;朋友之間沒有信義;對領導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這些就不是真正的學問。最後,修身力行,這好比摘取秋果。

所以為什麼說能夠孝敬父母、盡忠職守、忠於領導、能夠和朋友相交誠信的人,雖然他說自己沒有學習,我們還說他已經學了,原因就在這裏。因為他能夠把這些運用在生活之中,這才是真正的學問。所以我們從這裏也看到了,古人求學的目的和我們現在求學的目的是很不一樣的。

古人先要學做人,把五倫關係處理好,盡到做人的本分,然後才學一技之長,為國家,為社會謀福利,這個學習的次序才是對的,按照這樣來教育,社會才能夠和諧。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