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有人說,要多說鼓勵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因為鼓勵激發潛能,批評造成隔閡。特別是我們在現代社會接觸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已經很晚了,不是從小就學習。雖然學習了其中的一句話,說:『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就說我們聽到別人的讚譽要戰戰兢兢,為什麼呢?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真才實德配得上別人的誇讚; 當聽到別人給我們指正過失的時候,我們要非常歡喜地接受,甚至對人家感恩戴德,這樣久了之後,那些敢於給你說真話的朋友就來到你的身邊了,就像我們臉上有一個黑點,別人告訴你,說你臉上有個黑點,快把它擦了,這樣的話你會對他很感謝,因為沒有讓我到大庭廣眾之下去露醜,但是我們在做人上、德行上、做事的方式上有不足之處,別人給我們指正過來了,希望我們有更好的提升,我們卻不能夠誠心誠意地接受,還在心裡與他起了對立,起了抱怨,這就不是正確的態度了。 雖然我們學習了【弟子規】,但是因為從小養成的習慣是喜歡聽誇獎,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要非常講究說話的藝術,也就說雖然我們是好心好意,確實是利益對方的心,但是你說出的話也要讓對方容易接受,所以【弟子規】上說當父母有過失的時候,你要勸導他,這是你的責任。 但勸導還有勸導的藝術,要等待父母心情好的時候,你去勸諫他們才比較容易接受。本來這個人就很不高興你又去指正他的過失,那他就更加不耐煩了,而且在指正別人過失之前,還要先美其長,先要讚嘆一下他做得好的地方,然後再很委婉地說:『如果這件事再怎麼樣做那就更完美了。』這樣的話人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所以言語很重要。 可能我們說了一句不經意的話,雖然是無心的,但是別人聽了之後就耿耿於懷,彼此產生了隔閡,所以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給別人說一句寬慰的話、理解的話、體諒的話,別人在寒冬臘月心裡都感覺到溫暖,但是我們惡語傷人,特別是在盛怒之下,說了一句過分的話,結果人家就耿耿於懷,久久不忘,把人家的心傷了。雖然你以前幫助了他很多,很無私,很講義氣,但是就因為這一句話,把多年的朋友情義都給傷害了。這是告訴我們『言重則有法』。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