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禎農書】百穀譜1谷屬1粟詩解2種粟因地鋤不厭數簇乃多粟橫行必得縱行必術耘苗四法 題文詩:
汜勝之書,曰種無期,因地爲時,三月榆莢, 時雨膏地,強可種禾;植禾夏至,後八九十, 日常夜半,候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時, 令兩人持,長索相對,各持一端,以槩禾中, 去其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穀不傷. 又必待苖,生如馬耳,時則鏃鋤,稀豁之處, 鋤而補之.五穀惟小,鋤之爲良,苗出壟則, 深鋤鋤不,厭數周而,復始勿以,無草暫停, 鋤者非止,鋤草蓋地,熟而實多,糠薄米息, 鋤得十遍,便得八米.春鋤起地,夏而除草, 春鋤不用,觸濕六月,以後雖濕,亦無嫌也. 呂氏春秋,有曰苗其,弱也欲孤;長也欲相, 與俱其熟,也欲相扶;故三以爲,簇乃多粟. 吾苗有行,是故速長,弱不相害,故而速大, 橫行必得,縱行必術,正其行以,通其風也. 耘苗之法,其凡有四:第一次曰,撮苗第二, 曰布第三,次曰壅第,四次曰復,俗曰添米. 一功不至,則稂莠之,害秕穅之,雜入之矣, 撮苖後乃,用一驢帯,籠嘴挽之,初用一人, 牽之慣熟,後不用止,一人輕扶,入二三寸, 其深痛過,鋤力三倍,所辦田日,不啻廿畝, 今燕趙之,地多用之,名曰劐子.耘苗有道. 【原文】 汜勝之書,曰:種無期,因地爲時,三月榆莢,時雨膏地,彊可種禾;植禾,夏至後八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時,令兩人持長索,相對各持一端,以槩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穀不傷矣。又必待苖生如馬耳,則鏃鋤稀豁之處,鋤而補之。五穀惟小鋤之爲良,苗出壟則深鋤,鋤不厭數,周而復始,勿以無草而暫停,鋤者非止鋤草,蓋地熟而實多,糠薄而米息,鋤得十遍便得八米也。春鋤起地,夏而除草,春鋤不用觸濕,六月以後,雖濕亦無嫌。 呂氏春秋,曰:苖其弱也欲孤;其長也欲相與俱;其熟也欲相扶;是故三以爲族,乃多粟【族聚也(簇)】。吾苖有行故速長,弱不相害故速大,橫行必得,從(縱)行必術,正其行,通其風也。耘苖之法,其凡有四:第一次曰撮苗,第二次曰布,第三次曰壅,第四次曰復【俗曰添米】。一功不至,則稂莠之害,秕穅之雜入之矣,撮苖後用一驢帯籠嘴挽之,初用一人牽之,慣熟不用,止一人輕扶,入之二三寸,其深痛過鋤力三倍,所辦之田,日不啻二十畝,今燕趙多用之名曰:劐子。
【譯文】
【汜勝之書】說:『種穀子沒有固定的日期,按照各地情況來決定。三月榆樹結莢的時候,遇到下雨,可以在(高)地的強(土)上種穀子。』『早穀子,在夏至之後八九十日,經常在半夜裡守候著,如果有霜成白露下來,便在天快亮時,叫兩個人相向拿著-條長繩的各一端,在谷株上面平刮過去,刮去霜或露水,到太陽出來才停止。這樣,可使莊稼五穀不受損害。』
又必須到『穀苗剛長出像馬耳形狀時,就進行鏃鋤,稀疏空缺的地方,鋤松士,補上缺苗。五穀,惟有苗小時就鋤最好。....苗長出城溝,進行深鋤。鋤的遍數不嫌多,鋤過- -輪,回頭再鋤,不要因爲沒有草便暫時停止。鋤的作用,不光是爲了除草,還在把地鋤熟了收的谷實多,糠也薄,出米率高。鋤上十遍,便可得到八折的米。春鋤在於鬆土保墒,夏鋤爲了除享壯苗。春鋤不能在地濕時去鋤;六月以後,濕鋤就不妨事。』
【呂氏春秋】說:『穀苗,幼小時要單株稀疏,長大時要舷此相伴,成熟時要相互扶持。因此,留苗三株作一族,(族是緊襄的意思)結的谷實就多。』『我家的苗株排成一行行,所以長得快,青苗不受損密,所以茂盛得快。橫行必須相宜,豎行必須徑直,行行整齊,以使通風。』 『耘苗的方法,大要有四端。第一次[淺鋤間苗]叫做'撮苗',第二次[深鋤平壠]叫做『布,第三次(向根培土)叫做『壅",第四次加工再鋤叫做'復』。俗話叫『添米".任何一次不做到家,那末糧莠等害草,批糠等雜質就一齊發生了。』『第一次撮苗後,(有一種農具叫做耬鋤),用一頭驢子套上籠嘴挽著它鋤地,開始時用一人牽著,以後習熟了不用牽,只需一人扶好耬鋤就行。鋤地入[土]二三寸,深快勝過鋤頭三倍,所鋤田畝,一天不止二十畝。現在燕、趙多有用它,[鋤刃稍有不同],叫做『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