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6|回覆: 1

[儒家文化] 做人:別忘恩 別失信 別傷人心

[複製鏈接]
國學精典文化 發表於 2023-8-6 15: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做人別忘恩別失信別傷人心

做人別忘恩別失信別傷人心

人,由簡單的一撇一捺構成,而做人,則包含了千羅萬象。

人這一生,想要活出精彩,就要認真書寫好這兩筆。

什麼叫做人?做人便是不忘初心,不失本心,不丟良心。

人活一世,可以不完美,但不能忘恩;可以不富有,但不能沒有誠信;可以不聰明,但不能傷人心。

做人,別忘恩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做人,要心懷感恩,不可忘恩,對於別人的善意不可辜負,別人的恩惠要時刻記掛。

生活困難時,別忘了雪中送炭之人;風光無限時,別忘了一起打拼的夥伴。

要知道能伸出援手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不可辜負他們的信任。

能在落魄時候,陪着你的人,都是愛你的人,不可讓他們寒心。

做人,貴人指導之恩不能忘,陌生人滴水之恩不能忘,父母養育之恩更不能忘。

無論發生什麼事,無論身處何境地,都要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人活一世,不可做忘恩負義的小人,要做人品端正,知恩圖報的君子!

做人,別失信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個人若是不講信用,根本無法行走。

信任,是人與人交往的前提;信任,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梁。

做人,不能失信,不能將自己的良心丟棄,誠信是為人之本,無信之人如同路邊草一樣,隨風飄搖。

做人,若是失信,失去的並不是一次信任,而是終生的信任。

失信之人,無人敢信;失信之人,無人敢用;失信之人,無人敢處。

做人,要言而有信,說話算數。

言而有信,他人自然敬重;說話算數,自然得人心。

時刻謹記:人品重如山,良心比金貴。做人,無論何時何地人品第一,切莫辜負別人的信任。

對朋友誠信,方能得人心;對愛人誠信,方能甜蜜如初;對家人誠信,方能幸福美滿。

做人,別傷人心

常言道:『樹怕傷根,人怕傷心。』

做人,千萬別傷人心,暖一顆心,往往需要很多年,而一顆心走向冷卻,只需要一瞬間。

有時是一句出口的惡言,有時是敷衍的態度,有時是冰冷的眼神。

世上最柔軟的便是人心,最堅硬的也是人心。

正因最柔軟,也最容易受傷;正因最堅硬,所以也最難挽回。

被傷掉的心,即使能夠復原,也有了傷痕;

被傷害的人,即使能夠重歸於好,也不復往日。

永遠銘記,能被你所傷到的人,都是在乎你的人,不要辜負他們。

餘生,要學會珍惜,善待每一個對你好的人,珍惜每一顆真摯的心。

做人,別忘恩,別失信,別傷人心。

人心一旦失去,很難挽回;信任一旦崩塌,很難建立;真情一旦沒了,很難找回。

人生在世,要懂得知恩圖報,言而有信,有情有義。

知恩圖報,是善者,言而有信,是君子,懂得珍惜,是智者!

做人如此,方能得天下,贏人心!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

尚和先生 發表於 2025-4-7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立身三戒:論為人處世之根本要義】

人生立世,當以"不忘恩、不失信、不傷人心"為根本。此三者實乃修身立德之基石,處世為人之圭臬。縱觀古今聖賢教誨,莫不以此為重,今試析其要義。

一、知恩報本乃立身之基
【禮記】云:"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滴水之恩,當思源泉;寸草之心,難忘春暉。昔韓信報漂母一飯之恩,範式不負雞黍之約,皆顯古人重恩之義。今人處世,當效法先賢:於父母則恪守孝道,於師長則謹遵教誨,於朋友則患難與共。尤當謹記【菜根譚】"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之戒,切莫效中山狼故事,徒留忘恩負義之譏。

二、信義為本乃處世之道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商鞅立木建信,季布一諾千金,皆彰明信義之重。今之世道,契約精神尤為要務:言出必踐,諾重千鈞;事無大小,必誠必信。觀【袁氏世范】有言:"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失信於人,猶如覆水難收;背信棄義,終將自食其果。故君子當以信立身,以誠待人。

三、仁厚存心乃待人之本
【孟子】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人心脆弱,傷之易而愈之難。張良圯下納履,顯黃石公度量;管鮑分金,見交友之道。處世當懷惻隱之心:言語不可尖刻,行事不可絕情。須知【圍爐夜話】所云:"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傷人一語,痛如刀割;暖人一言,潤似春霖。

綜觀三者,實為人生三昧。不忘恩者能得道多助,不失信者可立足社會,不傷人者必福澤綿長。願世人皆能以此為鏡,正己修身,則社會必臻於至善。切記【格言聯璧】箴言:"處世以忠厚人為法,傳家得勤儉意便佳。"如此,方不負此生為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