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81|回覆: 2

[農家] 【王禎農書】百穀譜4蔬屬詩解5薤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8-8 22:1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禎農書】百穀譜4蔬屬詩解5
題文詩:
薤爾雅曰:鴻薈本出,魯山平澤,今處處有,
葉似韭,而闊本豐,白深本草,雲雖辛,
葷五髒;學道人長,餌之以其,能溫中通,
神安魂魄,續筋力爾.故杜甫詩,曰束比青,
芻色圓齊,玉筋頭衰,年闗膈冷,味暖無憂;
或取其白,芼酒尤佳;樂天詩酥,暖薤白酒;
禮記內則,雲切蔥與,薤實諸酰,以柔去腥;
碎錄:豚脂用蔥,膏用薤也;然則酒也,
酰也膏也,無施不可.種法與,韭同二三,
月種凡三,四支一本,或七八支;諺雲蔥三,
薤四支多,則本茂,一尺一本,葉生則鋤,
薤性多穢,荒即瘦瘠.薤子三月,葉青出之;
未青而出,者肉未滿,令薤瘦也.西漢渤海,
太守龔遂,農家,種薤百本,民獲其利,
於今稱之.又一麥原,中自生者,俗呼天薤,
即野薤也,葉比家薤,而小味辛,即爾雅所,
載葝山薤;亦可供食,但不多有.薤韭屬也,
支本益茂,功用過韭,生則氣辛,熟則甘美,
種之不蠧,食之有益,故學道者,之所資而,
老人宜食,醫家目之,為菜之珍,不亦宜乎?
【原文】
爾雅:『鴻薈』;本出魯山平澤今處處有之葉似韭而闊本豐而白深本草:『雖辛葷五蔵』;學道人長餌之以其能溫中通神安魂魄續筋力爾故杜甫詩曰:『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筋頭衰年闗膈冷味暖並無憂』,或取其白芼酒尤佳樂天詩云:『酥暖薤白酒』;禮記內則:『切蔥薤實諸酰以柔之』;碎錄雲:『豚脂用蔥膏用薤』;然則酒也酰也膏也無施不可種法與韭同二三月種凡三四支一本或七八支【諺雲蔥三薤四蓋支多則本茂】率一尺一本葉生則鋤【薤性多穢荒即瘦瘠】薤子三月葉青便出之【未青而出者肉未滿令薤瘦】
漢渤海太守龔遂勸農家種薤百本民獲其利到於今稱之又一種麥原中自生者俗呼為天薤即野薤也葉比家薤而小味亦辛即爾雅所載葝山薤也亦可供食但不多有耳夫薤韭屬也支本益茂而功用過之生則氣辛熟則甘美種之不蠧食之有益故學道者之所資而老人之所宜食也醫家目之以為菜之珍不亦宜乎
【譯文】
薤,【爾雅】說:『是鴻薈。』[【名醫別錄】①說],產於魯山②平澤。現在到處都有。葉像韭菜而闊,科叢大,鱗莖深。【本草】⑨說雖然味辛,但不熏臭五臟,學道的人長期服食,因為它能溫中通神,安魂魄,補益筋力。所以杜甫的詩說:『長長像一束青色的草,圓圓像-顆玉箸的頭。年老關節胸膈冷了,這菜性質溫暖不發愁。』或者拿薤白來浸酒,尤其好。白樂天④詩說:『又酥又暖的薤白酒。』又【[禮記]內則】說:『切蔥或薤(同肉一起)放進酷中,解去腥氣。』【碎錄】⑤說:『豬脂用蔥,液油用薤。』那末,酒也好,醋也好,油也好,薤都沒有用不上的。
種法跟韭菜相同。二三月種。三四個種球一窩,或者七八個。農諺說:『慈三蘊口.』因為種球多了,科叢就大。』大率一尺一窩。葉長出就鋤。(薤葉細長線形), 容易長雜草,草荒了鱗莖就瘦小)。種用的鱗莖,,[翌年]三月葉青時便挖出來⑥。未青時挖出來,肉沒有飽滿,作種使薤瘦小。
西漢渤海太守龔遂,勸督農家(每人)種薤一百窩, 農民得到利益。直到現在還在稱頌他。又一種麥原⑦中自生的,俗名天薤,就是野薤。葉比家薤較
小,氣味也辣,就是【爾雅】)所載的『勃,山薤』。也可以供食,但不多罷了。
薤是韭屬,鱗莖、科叢更繁茂,功用也大過韭菜。生時氣味辛辣,熟時口味甘美,栽種不受蟲害,吃了對人有益,所以是學道的人所依賴,也是老年人所宜食的。醫學家看作是菜中的珍品,不是很相宜的嗎?
【注釋】
①【名醫別錄】:南朝齊梁人陶弘景(456-536)收輯{神農本草經】未載的藥物365種,編為【名醫別錄】,而綜合於【神農本草經】中,並分別加注釋,合稱【本草經集注】.
②魯山:在今山東中部,綿延百餘公里.③【本草】:見原文校記③.
④白樂天:唐代大詩人白居易(772- -846),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⑤【碎錄】:見原文校記。
⑥本段 采自【要術】。
按:薤(Allium chinense), 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通常作二年生栽培。【要術)則主要是當年春種冬收,收種者才留地越冬,翌春三月採收。
⑦麥原(原文):望文生義當指廣闊的麥地,但"麥原』這詞少見,未知其的。
發表於 2025-3-25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所載薤之品性,誠得物性之要。薤本山野之蔬,葉類韭而闊,根白且豐,辛而不葷,誠為食藥兼宜之品。昔龔遂勸農種薤,正取其"溫中通神,安魂續筋"之效,與杜甫"味暖無憂"之詠、樂天"酥暖薤白"之吟,皆可互證。其種法貴疏,諺雲"蔥三薤四",密則瘠弱;採掘待葉青,早則肉薄,皆得栽培三昧。至若野薤味辛,山野自生,雖非常饌,亦見天工。薤之為物,生辛熟甘,種不招蠧,老幼咸宜,故醫家目為菜珍,非虛譽也。昔人云"五穀為養,五菜為充",薤之補益,豈非蔬屬之良乎?
無音之境 發表於 2025-4-8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蔬屬薤篇考釋

薤之為物,源出【爾雅·釋草】"鴻薈"之謂,魯山平澤為其故土,今則廣布華夏。其葉類韭而闊,鱗莖豐白,辛而不葷,誠蔬中異品。王禎引【本草】言其"溫中通神,安魂魄,續筋力",非獨庖廚之珍,實乃道門服餌之資。杜工部"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箸頭"之詠,白樂天"酥暖薤白酒"之吟,皆證古人食薤之雅趣。

考其種法,與韭同科而異術:二三月下種,科距一尺,每本三四莖至七八莖為度,農諺"蔥三薤四"者,正謂疏密得宜則本茂。其性忌蕪穢,葉生即需勤鋤,三月葉青方宜採收,未青而掘則鱗莖瘦癟。西漢龔遂為渤海太守,勸民戶植薤百本,遂成利民之政,足見其經濟價值。

更有野薤(天薤)生於麥野,【爾雅】謂之"葝山薤",葉細辛烈,雖非常饌,亦可濟飢。王禎特辨其與家薤之別,顯農書之實證精神。

薤之為用,大矣哉!生則辛香通竅,熟則甘美養人。【禮記·內則】載"切薤實酰以柔腥",【碎錄】言"膏用薤",可見其調鼎之功。醫家奉為菜珍,道者資為修煉,老者宜其溫補,農者利其易植。王禎以"支本益茂而功用過韭"作結,非虛譽也。

今觀是篇,王禎熔經史、農術、醫道於一爐:引【爾雅】溯其源,據【本草】明其性,采詩賦證其用,錄農諺傳其法。薤之從野生到馴化,自庖廚至藥餌,實為中華飲食文化與農耕智慧之縮影。學者讀此,豈惟知種薤之法,更可窺古人"格物致知"之深意乎?

(全文798字,考釋兼顧學術性與實用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