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6|回覆: 1

[儒家文化] 何爲『衣冠禽獸』?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8-14 15: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禮是由誰來制定的

禮是由誰來制定的

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第二句『先王之道,斯爲美』,這一句話闡明,禮是由誰來制定的,是從哪裡來的,爲什麼要必須遵循禮?『先王』就是指先代的帝王。『王』就是指聖人,而且還在君主位置上的,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制禮作樂。先王爲政之道,就是制禮用和,通過制定禮儀制度,來達到和的目的。所以這個禮是由古聖先王所制定。

【禮記】上對於禮是根據什麼來制定的,也有一句闡述。它說:『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就是說古代的聖王是以什麼來制定禮的呢,以什麼作爲依據的呢?就是以自然而然的法則和規律!所以這句話告訴我們,古聖先王用禮來承順天地自然的法則,來調冶人的性情。所以對於治國者而言如果失掉了禮就會滅亡,得到了禮就會生存。而對於個人而言,如果失去了禮,他就不成其爲人了。

古代人說『衣冠禽獸』,【禮記】就說:『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你看這個鸚鵡能夠學人講話,雖然能夠學人講話,也不過是一隻飛鳥而已;猩猩也很聰明智商很高,也會學人講話。它雖然能夠講話,也不過是一隻禽獸而已。

現在的人不懂得用禮來節制人不合適的欲望和行爲,雖然能夠講話,不也墮落得離禽獸不遠了嗎?不也就變成了會講話的禽獸了嗎?所以禮是爲人的根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禮,我們就把他稱爲『衣冠禽獸』。【禮記】把禮的重要的社會作用,還比作水的堤防。如果人們認爲水的堤壩沒有用,把它廢棄掉,一定會導致水災泛濫。如果認爲禮沒有用,就像我們批判古禮是吃人的禮教而把它廢棄掉,就會導致社會災禍的產生。

下面具體講了一些禮廢棄的結果。

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假如婚姻的禮節廢除了,夫婦相處之道沒有了,痛苦就產生了,淫亂邪僻的罪行也就跟著多了起來;『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鬥爭之獄繁矣』,如果鄉飲酒禮廢除了,長輩和晚輩的次序失去了,爭鬥的刑事案件就跟著越來越多了;『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眾矣』,祭禮都被廢除了,臣下和子女對於君主,對於父母的恩義就會越來越淡薄,結果背叛死者,忘記生者,這樣忘恩負義的事情,就越來越多了;『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而背叛侵陵之敗起矣』,聘覲之禮廢除了,君與臣錯位了,結果那些臣子背叛侵凌君主的事情就發生了,所以這個禮確實是很重要。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jsj9bczf 發表於 2025-3-30 05: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禮之本源與"衣冠禽獸"之誡】

"衣冠禽獸"一詞,實爲禮崩樂壞之時代警語。【禮記·曲禮】明言:"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此語雖厲,實乃先王垂訓之深意。蓋禮者,非徒外在儀節,實爲天人秩序在人倫之體現。

先王制禮,本於三才之道。【周易】云:"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禮之本質,乃是將天道之序轉化爲人文之則。故【禮記·樂記】謂:"禮者,天地之序也。"禽獸縱有靈性,如猩猩能言、鸚鵡學舌,終不能明天地人倫之序,此其所以異於人也。

今人但見"衣冠"之外飾,不察"禽獸"之實指。先王立禮,正在使人超拔於血氣之私。【禮運】曰:"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若無禮以節之,則人雖具形骸,實與禽獸同其躁動。昔管子云:"倉廩實而知禮節",然今世之弊,正在物質豐盈而禮義荒蕪。

禮之用,貴在得中。【論語】載有子"和爲貴"之論,須知此"和"乃禮樂教化之果,非鄉愿苟同之謂。先王之道,以禮致和,猶若【周禮】六官之制,皆本於自然之序。故【中庸】言:"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此即"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之真諦。

今之所謂"衣冠禽獸"者,非謂其形貌,實斥其心失禮義之准。故君子修身,當如【大學】所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方不負先王制禮之深心,亦免於淪爲"能言禽獸"之譏。
戴威 發表於 2025-4-19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衣冠禽獸"與禮制之本】

"衣冠禽獸"一詞,今人多解爲道德敗壞者,然其本義實出自【禮記·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之論。此中深意,當從禮制本源處探賾。

一、禮制淵源:承天之道
先王制禮,非憑虛造。【禮記·禮運】明言"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其本質乃是將天道法則轉化爲人倫規範。如四時有序,故禮有等差;陰陽相諧,故禮尚中和。孔子稱"先王之道,斯爲美",正謂此制禮作樂之權,唯聖王可執。蓋因聖人能"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周易·說卦】),其制禮必合於天秩。

二、人禽之辨:以禮爲界
【禮記】以禽獸喻無禮之人,實含深刻人學觀。孟子言"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離婁下】),此"幾希"之異,正在禮義。禽獸縱有言語之能,終困於生物本能;而人若無禮,則雖具人形,其心已墮獸域。故【荀子·王制】強調"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爲天下貴"。禮者,義之具象也。

三、禮廢之禍:堤防潰決
【禮記】以堤防喻禮制,實爲至論。觀今日社會亂象:婚姻之禮廢則家道衰,鄉飲酒之禮廢則尊卑亂,喪祭之禮廢則恩義薄,此皆禮崩樂壞之徵。王夫之【讀通鑑論】有云:"禮之既壞,人心如奔馬。"當禮制堤防潰決,人慾橫流必致天下洶洶。司馬光【資治通鑑】開篇即言"天子之職莫大於禮",正因禮乃"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史記·禮書】)的文明基石。

結語
"衣冠禽獸"之誡,實爲文明存續之警鐘。禮非桎梏,實爲人性升華之階梯;非壓迫工具,乃群體共生之契約。今日重讀【禮記】,當知復興禮義非爲復古,實爲重建"人之所以爲人"的精神堤防。程顥云:"禮者,理也。"循禮而行,方能使禽獸之心復歸人道,此先王制禮之深意,亦今人不可不察之要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