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4|回覆: 0

[儒家文化] 情分生疏,禮義有隔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8-18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在貞觀之治之中,唐太宗就是靠【群書治要】把這個國家治理好的。貞觀之治的形成,不僅僅是唐太宗一個人的功勞,他的長孫皇后,也是熟讀經典,把以禮治國的理念,運用到她的勸諫之中。在史書上記載,長孫皇后的女兒長樂公主,她和皇帝唐太宗都非常喜歡這個女兒。這個女兒出嫁的時候,唐太宗就命令給她備辦的嫁妝、陪送,要比長公主高出一倍(長公主就是皇帝的姐妹)。

這個時候魏徵就覺得不符合禮了,他就來勸諫,說:『過去在漢明帝的時候,要賞賜自己的兒子,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的兒子的封賞,怎麼能夠和先帝的兒子同等待遇呢?」長公主確實應該比公主的地位尊貴,情分上雖然有差別,但是禮儀上卻不能沒有等級之別。假如您讓公主的陪嫁待遇超過長公主,這恐怕在道理上講不通,所以希望陛下能夠考慮。』

唐太宗回到家裏,就把魏徵的這一番話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聽了之後,很感嘆地說:『我一直都聽說陛下您很器重魏徵,卻一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今天聽了他的諫言,真的是能夠以大義克制皇帝的感情,勸導皇帝不要感情用事,這可以稱得上真正的、正直的國家棟樑之臣。

我和陛下有幸結為夫妻,陛下對我以禮相待,情意深重,即便如此,我常常在勸諫的時候,還要看着陛下的臉色行事,要看皇帝心情好的時候,才給以勸諫,不敢輕易地冒犯您的威嚴,更何況作為臣下?從情誼上來看,情分生疏;從禮上來說,禮義有隔。怎麼能和夫妻相比呢?所以韓非說「勸說」是一件難事,東方朔也說「勸說」確實不容易,但是「忠言逆耳而利於行」,對於治理國家的人極為緊要。採納忠言,民風就會安寧,拒絕忠言,朝政就會混亂。誠懇希望陛下能明白這一點,天下就太幸運了!』

這一番話,就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皇后的賢德,確實是超過一般的婦人,甚至是一般的男人。一般的人都會感情用事,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要聽說有人不同意給她厚重的嫁妝,一定很不高興。但是長孫皇后深明大義,並派宦官、使者帶着五百匹帛到魏徵的家中,賞賜給他,就是因為他敢於犯顏直諫。長孫皇后做得確實如理如法。所以按着禮來治國,才成就了貞觀之治,國家被譽為禮義之邦!

下面一句,『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在皇侃和邢昺的註疏中,這個『由』都解釋為用,也就是說無論大事小事皆用禮而不用和,則於事也有所不行。

比如說在【孟子】上有一個故事,有人來向孟子請教,說『「男女授受不親」是不是禮呀,男女在接受和給予東西的時候不要碰到手,這是不是禮的要求呢?』孟子說:『那當然是禮的要求了。這一個禮的制定也是為了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這個人就又問了:『如果自己的嫂子落水了,掉到水裏了,我要不要伸手去救她呢?因為我伸手救她,男女肌膚相親,就有接觸了,是不是就違背了禮呢?』

孟子怎麼回答呢?說:『男女授受不親是禮,如果你嫂子掉到水裏,你不去救她,就是連禽獸都不如了。你見死不救,還有什麼仁德之心呢?他說嫂溺,援之以手,這是一種權變。所以不能夠事事都用禮,有的時候事事用禮也行不通,反而是拘泥於禮的形跡、形式,而達不到真正的和。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