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7|回覆: 0

[儒家學說] 杜恕【體論】卷1君體詩解4賢無不有非其道故常不遇之惟賢是舉使能賞罰明必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11 21:5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恕【體論】卷1君體詩解4賢無不有非其道故常不遇之惟賢是舉使能賞罰明必
題文詩:
奈何萬乘,之主釋人,而任法哉?且世未,
嘗無賢也,求賢之務,非其道故,常不遇之.
除去湯武,聖人之君,任賢之功.近觀齊桓,
中才之主,猶知勞於,索人逸於,任之不疑,
子糾之親,射鈎,之怨蕩然,而委政焉,
不已明乎?九合諸侯,一國天下.不已榮乎?
仲父,仲父,不已優乎.孰與二世,
懸石程書,愈密愈亂,為之愈勤,天下愈叛,
至於弒死.以斯二者,觀之優劣,之相懸存,
亡之相背,不亦昭昭?人生莫不,欲安存而,
惡危亡也,欲榮樂而,惡勞辱也,終不得其,
所欲不免,所惡者何?誠失道也.欲宮室之,
崇麗也必,懸重賞而,良匠,內不以阿,
親戚外不,以遺疏遠,必得其人,然後授之,
故宮崇麗,處之逸樂.求其輔佐,獨不若是,
之公,唯便辟親,近者之用,故圖國不,
如圖舍是,人主大患.使賢者為,與不,
肖者議之,使智者慮,與愚,者斷之使,
修士履之,與邪人,疑之此又,人主所患.
賞賢使能,民知其方,賞罰明必,則民不偷,
兼聰齊明,天下歸之.然後明分,職序事業,
公道開而,私門塞矣.如此則忠,公者進而,
佞悅者止,虛偽者退,貞實者起,自群臣以,
至乎庶人,莫不修己,而後,安其職業,
變心易慮,其端愨,此謂政化,之極審斯,
論者明君,之體畢矣.惟賢是舉,任人唯賢,
公平公正,風清氣正,用人不疑,賢進奸退.

【原文】
奈何乎萬乘之主釋人而任法哉?且世未嘗無賢也,求賢之務,非其道,故常不遇之也。除去湯、武聖人之君任賢之功。近觀齊桓,中才之主耳,猶知勞於索人,逸於任之,不疑子糾之親,不忘射鈎之怨[47] ,蕩然而委政焉,不已明乎?九合諸侯,一國天下。不已榮乎?一日仲父[48] ,二日仲父,不已優乎。孰與秦二世懸石程書[49] ,愈密愈亂,為之愈勤,而天下愈叛,至於弒[50] 死。以斯二者觀之,優劣之相懸,存亡之相背,不亦昭昭乎?夫人生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莫不欲榮樂而惡勞辱也,終恆不得其所欲,而不免乎所惡者何?誠失道也。欲宮室之崇麗也,必懸重賞而求良匠,內不以阿親戚,外不以遺疏遠,必得其人,然後授之,故宮室崇麗,而處之逸樂。求其輔佐,獨不若是之公也,唯便辟[51] 親近者之用,故圖[52] 國不如圖舍,是人主之大患也。
[47]不疑子糾之親,不忘射鈎之怨:子糾之親, 射鈎之怨,管仲為公子糾的親信,他箭射齊桓公。子糾,即公子糾(?一公元前685年),春秋時代齊國人,齊襄公之弟及齊桓公之兄。齊襄公時,各公子(主要是其兄弟)各自流亡他國以避禍。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因此他在管仲及召忽的輔佐及陪同下逃到魯國。襄公被殺後,齊國內亂,魯派兵護送他返齊爭位,途中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扣,小白倒地裝死,並用計搶先回國即位,是為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後,威脅庇護公子糾的魯國。魯國優慮齊國的入侵,所以處死了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則被押回齊國。齊桓公不記舊仇,因鮑叔牙的推薦而起用管仲,任管仲為相,遂成霸業。
[48]仲父:春秋時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
[49] 懸石程書: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漢書●刑法志】:『至於秦始皇...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顏師古注引服虔日:『縣, 稱也。石,百二十斤。始皇省讀文書,日以百二十斤為程。』言秦始皇每日處理一石重的公文。 後以『懸石程書』形容勤於政事。
[50] 弒:音『事』。古代稱臣殺君、子殺父母。
[51]便辟:指諂媚逢迎之人。
[52] 圖:圖謀、圖治。
【譯文】
無奈的是君主丟棄治法之人而一味地依靠法來解決問題!況且世上不是沒有這樣的賢才,只是尋求賢才的途徑、方法不得當,所以經常遇不到。除去湯、武這樣的聖賢君主,善於任用賢明建立功業外,近看齊桓公,他只是一個中等才能的君主罷了,都知道尋求賢才勞累,而在使用他們以後就安逸了的道理。(齊桓公) 不因(管仲)是公子糾的親信就懷疑他,不因(管仲)曾射殺自己就怨恨他,心胸坦蕩,把國事託付於他,這不算明智嗎!多次會合諸候,統一匡正天下,這不是很榮耀嗎?開口稱『仲父』,閉口稱『仲父』,對待臣子不是很優厚嗎?哪像秦二世,整天忙忙碌碌,越機密越混亂,越勤於國事,百姓越是叛離,最終被弒殺。拿這兩個國君來看,優劣相差之大,結局相背之遠,不也很清楚嗎?人,沒有誰不希望安定生存而憎恨危險滅亡,沒有誰不想榮耀幸福而憎恨勞苦屈辱,但人最終還是得不到他想要的而又避免不了他所憎恨厭惡的,為什麼?是由於不由其道啊!想要宮殿樓宇高大華麗,一定會懸重賞以求得好工匠。為此,(在尋求能 工巧匠的時候)對內不會偏袒家族親人,對外也不會遺漏關係疏遠的能人,一定要找到這樣的人才,然後給予他重賞,所以宮殿才會建造得高大華麗,住起來舒服快樂。等到他尋求輔佐賢才的時候,反而不如選工匠那樣公正了,只用那些諂媚奉承、關係親近的人。所以圖謀國事還不如圖謀家舍那樣周到公正,這是國君常有的大毛病。
【原文】
使賢者為之,與不肖者議之,使智者慮之,與愚者斷之,使修士[53] 履[54] 之,與邪人疑之,此又人主之所患也。夫賞賢使能,則民知其方[55] ,賞罰明必,則民不偷[56] ,兼聰齊明[57] ,則天下歸之。然後明分職,序事業[58]公道開而私門塞矣。如此,則忠公者進而佞悅者止,虛偽者退而貞實者起,自群臣以下至乎庶人,莫不修己,而後敢安其職業,變心易慮,反其端愨[59] ,此之謂政化之極。審斯論者,明君之體畢矣。[53] 修士:有道德修養的人,操行高潔之人。
[54] 履:執行,實行。
[55] 方:人的品行端正。
[56] 偷:竊取。
[57] 兼聰齊明:聰,聽日聰。齊明,指敏捷明智。
[58] 明分職,序事業:明,明確,分職,各司其職;各授其職。序,依次序排列;事業,政事,事務。
[59] 端愨:愨,音卻,正直誠謹。

【譯文】
派賢人做事,卻與不賢之人議事;叫明智的人考慮問題,卻與愚笨的人決斷問題;派品德美好的人去執行任務,卻與邪惡的人懷疑猜忌他,這又是國君的一大弊病。獎賞賢明,任用德才兼備的人,百姓就會懂得去端正自己的品行;賞罰明確,對善必賞,對惡必罰,百姓就不敢竊取他人的東西;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就會敏捷明智,能夠這樣,天下百姓就會歸從順服。然後,再明確百官的職責,依序安排政事,這樣,為公家效勞的道路就順暢了,謀私的門徑就會被堵住。如此,忠誠公正的人就會被啟用,而奸佞諂媚之人就被遏制;虛假偽詐的人被黜退,而正直信實的人就會被提拔。從大臣到平民,無人不修養自身而後安守自己的職責本分,人民轉變思想,回歸正直誠實,這就是所說的政治教化的最高境界。明白這些道理,就完全俱備了一個明君的基本素質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