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93|回覆: 1

[儒家學說] 陸景【典語】卷8恤民詩解籍民爲尊博愛欲民有容身有配匹偶宅有餘糧資有溫身服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9-14 21:2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陸景【典語】卷8恤民詩解籍民爲尊博愛欲民有容身有配匹偶宅有餘糧資有溫身服
題文詩:
天生,授之以君,君者所以,綜理四海,
收養品.王者據天,位御萬國,臨兆民眾,
有率土資,此所以尊.宮室壯觀,出於民力,
器服珍玩,生於民財,千乘萬騎,由於民眾.
無此三者,則天子,魁然獨在,無所爲尊,
明主智君,民以爲,國須,政而後治.
其恤民也,憂勞待旦,日側忘,恕己及下,
務在博愛,臨御華殿,軒檻華美,則欲民皆,
有容身宅,廬室之居;窈窕盈堂,美女侍側,
則欲民皆,有配匹偶;室家之好,肥肉淳酒,
珠膳玉食,則欲民皆,有餘糧資,充飢之飴;
輕裘累暖,衣裳重繭,則欲民皆,有溫身服,
禦寒之備.四者生民,之本性人,情所共有.
故明主樂,之於上亦,欲士女歡,於下是以,
仁惠廣洽,家安厥所,臨軍則,士忘其死,
御政則,民戴其化,先王之,所以豐動,
祚享長期.居無,庇首之廬,家無配匹,
之偶口無,充飢之食,身無蔽形,之衣婚姻,
無以致娉,死葬無以,相卸饑寒,入於腸骨,
悲愁出於,肝心雖有,百舜不能,杜其怨聲,
千堯不能,成其治跡.如此是以,明主御世,
恤民養士,恕下以身,自近及遠,化通宇宙,
丕懼民之,不安故能,康厥世治,播其德教.

卷8恤民

題解
此章作者勸誡君主應該時刻體恤、關照人民。作者指出君主所享受的宮殿、財物、車輛等,乃至享受的尊貴,都和人民有著密切的關係,君主和人民息息相關,所以,『明主樂之於 上,亦欲士女歡之於下』,英明的君主治理國家,體恤百姓,
教育士人,自己以仁愛心待下,教化通達天地萬物,國家治理自然會順暢。
【原文】
天生民[370] ,授之以君,所以綜理[371] 四海,收養[372] 品[373] 也。王者據天位[374] ,御萬國,臨兆民[375] 之眾,有率土之資[376] ,此所以尊者也。然宮室壯觀,出於民力,器服珍玩,生於民財,千乘萬騎,由於民眾。無此三者,則天子魁然[377] 獨在,無所爲尊者也,明主智君,階[378] 民以爲尊,國須政而後治。其恤民也,憂勞待旦,日側忘准[379] ,恕己及下,務在博愛[380] ,臨御[381] 華殿,軒檻[382] 華美,則欲民皆有容身之宅,廬室之居,窈窕[383] 盈堂,美女侍側[384] ,則欲民皆有配匹之偶,室家之好,肥肉淳酒,珠膳玉食,則欲民皆有餘糧之資,充飢之飴,輕裘累[385] 暖,衣裳重繭[386] ,則欲民皆有溫身之服,禦寒之備。凡四者,生民之本性,人情所共有。故明主樂之於上,亦欲士女歡之於下。是以仁惠廣洽,家安厥所,臨軍[387] 則士忘其死,御政[388] 則民戴其化,先王之所以豐動祚享長期者也。若居無庇首之廬,家無配匹之偶,口無充飢之食,身無蔽形之衣,婚姻無以致娉,死葬無以相卸,饑寒入於腸骨,悲愁出於肝心,雖百舜不能杜其怨聲,千堯不能成其治跡。是以明主御世,恤民養士,恕下以身,自近及遠,化通宇宙,丕[389] 懼民之不安,故能康[390] 厥[391] 世治,播其德教[392]焉。【注釋】
[370] 民:眾民;百姓。
[371] 綜理:總攬;管理。
[372]收養:收留贍養。
[373] 品庶:眾人;百姓。
[374] 天位:天子之位,帝位。
[375] 兆民:古稱天子之民,後泛指眾民,百姓。
[376] 率土之資:率土,指四海之內。資,財富。
[377] 魁然:獨立不群。魁,通『塊』。
[378] 階:憑藉。
[379] 准:同『餐』。泛指飲食。
[380]博愛:廣泛地愛- -切人。
[381]臨御:謂皇帝坐朝或臨幸至某地。
[382]軒檻:欄板。
[383]窈窕:指文靜而善良的女子。
[384]侍側:陪侍左右。
[385]累:連續,重疊,堆積。
[386]繭:指繭絲。
[387臨軍:將出作戰。
[388]御政:天子統理國政。
[389]丕:乃,於是。
[390]康:使安定。
[391]厥:代詞,其。
[392] 德教:道德教化。
【譯文】
上天生養了萬民,把他們授予給君主,所以君主綜合治理天下,接納養育眾多庶民。做帝王者,處在最高地位,管理眾多諸侯之國(封地),統治著億萬之多的民眾,擁有四海之內的資財,這就是其所以尊貴的原因。然而,其壯觀的宮殿屋
字,出自民眾的勞動;用具服飾、珍玩之物,來之於民眾的錢財;上千的車輛, 上萬的坐騎, 都來自於民眾。如果沒有上述三者,天子就是巍然獨處,沒有什麼尊貴可言了。明智的君主,知道憑藉民眾才得以尊貴,國家須有好的政策然後才能太平。他們憐憫民眾,憂慮勞累而通宵達旦,日已西斜猶忘記進餐;以自己之所想來推想民眾的心願,致力於博愛大眾。御駕來到華美的宮殿,看見長廊、欄杆光彩美觀,則期望人民都有安身的宅院,有居住的房舍;窈窕的女子擠滿了庭堂,美麗的佳人侍奉在身邊,則期望人民都有適合的配偶、家室的溫暖;吃著肥美的肉,喝著醇香的酒,餐用珍貴的膳食,則期望人民都有買糧的錢資、充飢的飲食;輕軟的皮衣增加溫暖,衣裳以重疊的絲綿絮成,則期望人民都有保暖身體的衣服,防禦寒冷的儲備。
以上四個方面是人的本性,也是人情所共有。所以,明智的君主享樂於上,也希望天下男女歡喜於下。因此,其仁慈廣泛潤澤,家家安居其所。這樣,他親臨軍陣則兵士捨生忘死,治理國政則人民尊奉其教導。這就是先王之所以能夠豐其福祉、享位長久的原因。如果百姓住沒有遮風擋雨的住所,家中沒有匹配的偶伴,口中沒有充飢的食物,身上沒有遮體的衣服;締結婚姻無錢去行聘禮,死亡埋葬無錢弔唁;飢腸轆轆、嚴寒入骨,悲傷憂愁,摧心裂肝,即便有一百個虞舜也不能杜絕其怨恨的聲音,有一千個唐堯也不能成就其大治的事業。因此英明的君主治理國家,體恤民眾,教育士人;自己以仁愛之心待下,由近及遠,教化通達天地萬物;不擔憂人民不安樂,所以能使國家治理步入坦途,使其道德教化傳播四方啊!
韓屋牡 發表於 2025-4-15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典語·恤民】章義疏解

陸景【典語】卷八"恤民"章,實爲君道論之精要。其文以"天生烝民,授之以君"開篇,直指君權本源在於代天牧民,確立"以民爲本"的治國綱領。全章通過四組精妙的"欲民"句式,構建起"君民相濟"的政治倫理體系,彰顯出三國時期儒家民本思想的新發展。

一、君尊之本在於民
文中提出"階民以爲尊"的命題,實爲對傳統民本思想的深化。作者以"宮室壯觀出於民力,器服珍玩生於民財,千乘萬騎由於民眾"三事爲證,揭示君主威儀的物質基礎皆賴民力。此論上承【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之喻,下啟唐太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誡,構成完整的君權依存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魁然獨在"的表述,形象描繪出失民之君的孤危狀態,較之賈誼【新書】"獨夫"之說更具警示意味。

二、恤民之道的四重維度
1. 居所維度:"容身之宅"與"華殿軒檻"對應,體現【孟子】"居者有其屋"的民生理想。將宮殿華美與民居簡陋並置,暗含"推己及人"的恕道。
2. 婚姻維度:"配匹之偶"與"窈窕盈堂"對舉,揭示【周易】"人倫肇端"的治理要義。君主後宮充盈卻憂庶民鰥寡,此正合【詩經】"刑於寡妻"的示範邏輯。
3. 飲食維度:"餘糧之資"與"玉食珠膳"映照,延續【尚書】"政在養民"的治國傳統。其中"充飢之飴"的表述,化用【詩經】"如飴如蜜"意象,強化民生溫飽的甜美願景。
4. 衣飾維度:"溫身之服"與"輕裘重繭"對比,暗合【墨子】"飢者得食,寒者得衣"的治平標準。"禦寒之備"的提法,尤見體察民瘼之深切。

三、治道實踐的辯證關係
章末"雖有百舜不能杜其怨聲"的警示,實爲對【孝經】"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的創造性發揮。作者提出"恕下以身"的施政原則,將孔子"己欲立而立人"的仁學轉化爲具體的治國方略。其"自近及遠"的教化路徑,既本於【大學】"家齊國治"的推擴邏輯,又暗含黃老"無爲而化"的政治智慧。

要言之,此章以"欲民"爲經,以"四本"爲緯,織就"君民休戚"的政治倫理圖景。其文辭駢散相間,義理貫通經子,在三國政論中獨樹一幟。陸景將君主享受與民生需求並置論述的創新筆法,不僅強化了說理張力,更構建起"君民契約"的隱性話語,爲後世"民惟邦本"的治理思想提供了重要範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