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6|回覆: 0

[儒家學說] 司馬遷【史記.八書·禮書】詩解4明禮義道天下大治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隆君師辨貴賤尊尊卑卑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2-3 19:0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司馬遷【史記.八書·禮書】詩解4禮義道天下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隆君師辨貴賤尊尊卑卑
題文詩: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敵國不待,
試而詘之.城郭不集,溝池不掘,固塞不樹,
機變不張,然而,晏然不畏,外而固者,
無他故焉,禮義,而均分之,時使而誠,
愛之則下,應如.有不由命,者然後俟,
之以刑則,民知罪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
罪人不尤,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故刑罰省,
威行如流,無他故焉,由其道故.故由其道,
則行不由,其道則廢.古者帝堯,之治天下,
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傳曰威厲,
而不試刑,措而不用.天地,生之本也;
先祖者族,類之本也;君師,治之本無,
天地惡生?祖惡出?無君惡治?三者偏亡,
則無安人.故禮也者,事天,事地,
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禮通天人,
至禮真情,情通古今,通古達今,禮義真情.
故王者得,以天太祖,祭之諸侯,不敢懷之,
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貴賤也.貴賤,
得之本也.郊疇天子,社至諸侯,函及士大,
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鉅者鉅,
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
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地,
者事二世,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
以辨積厚,者流澤廣,薄者,流澤狹也.
【原文】4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敵國不待試而詘。城郭不集,溝池不掘,固塞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時使而誠愛之,則下應之如景響。有不由命者,然後俟之以刑,則民知罪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尤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罰省而威行如流,無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古者帝堯之治天下也,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傳曰『威厲而不試,刑措而不用』。
【譯文】
古時的兵器,不過戈、矛、弓矢罷了,然而,不待使用敵國已窘迫屈服。城郊百姓不須聚集起來守城,城外也不須挖掘防守用的溝池,不須建立堅固的厄塞要地,不用兵機謀略,而國家平安,不畏外敵,堅固異常。沒有其他原因,只不過是懂得禮義之道,對百姓分財能均,役使有時,並且推誠相愛。所以,百姓聽命,如影附形,如響附聲。間有不服從命令的,以刑罰處治他,老 百姓也就知罪了。所以,一人受刑,天下皆服。犯罪的人對上級無怨無尤,知道是自己罪有應得。因而,刑罰簡省而威令推行無阻。沒有其他原因,按禮義之道辦事罷了。所以,遵行禮義之道,萬事能行;不遵此道,諸事皆廢。古時帝堯治理天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大治,書傳說是"威雖猛厲而不使,刑罰厝置而不用。"
【注釋】
<1>詘(qū,屈),屈服、敗退。 <2>集:召集、集合。 <3>固塞:險固、要塞。 <4>機變:機謀變化,指對敵方略。張:施、設。 <5>晏然:安然。 <6>明道:明白禮儀之道。均分:【筍子·議兵】作『分鈞』。鈞與均字通,都是指財產不要過分集中。 <7>時使:役使以時,如同說使民以時。 <8>景響:即影響。 <9>俟(sì,四):等待。 <10>尤:責怪、埋怨。 <11>荀子·議兵】楊倞注說:『殺一人謂殛(jí,極。誅殺的意思)鯀於羽山;刑二人謂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 <12>傳:書傳。厲:【左傳·定12】釋爲猛。威厲就是威猛。試:試用。 <13>措:【荀子·議兵】作錯,都可釋爲措置、委放設立。
【原文】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譯文】
     天地是生命的本原,先祖是宗族種類的本原,君主與業師是國家治理、安定的本原。無天地那裡會有生命?無先祖你如何能來到這個世上?無君主和業師,國家怎能得到治理?三者缺一,則無人能安。所以,禮上奉事天,下奉事地,尊敬先祖而隆遇恩師,是禮的三項根本問題。
【注釋】
<1>生:生命,亦可作有生命之物解釋。本:本原、根本。 <2>類:【正義】釋爲種類。或作門類、宗族。 <3>君師:君指有封地、長民者。師,【禮記·文王世子】說:『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4>惡:怎樣、何。 <5>出:出生。 <6>偏亡:亡爲失落,偏亡失去一部分,缺一條或二條。
【原文】  故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懷,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貴賤。貴賤治,得之本也。郊疇乎天子,社至乎諸侯,函及士大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鉅者鉅,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辨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譯文】
      所以,帝王得以太祖配天而祭之,諸侯不敢懷想,大夫、士也各有常宗,不敢祭先祖,以此來區別貴賤。貴賤有別,就得到禮的根本了。只有天子有郊天、祭太祖的權力,自立社以祭地則至於諸侯,下及士大夫各有定製,以此表現尊者奉事尊者、卑者奉事卑者,應大則大,應小則小的原則。所以,統治天下的奉事七世宗廟,有二乘采地的奉事二世宗廟,待耕而食的人不得立宗廟,以此來表現積德厚的,恩澤流布廣,德薄的流布狹的原則。
【注釋】
 <7>天太祖:祭天時,以太祖配天而祭之。太祖,指始封者,或別子爲祖者。 <8>懷:懷想。 <9>常宗:『集解』引【禮記·喪服小記】說:『別子爲祖,繼別爲宗』。大夫、士雖各自爲祖,但自有常宗,不能越宗而祭。 <10>治:前已釋治爲理,貴淺治就是貴賤得理,剖分明白,不相混淆。 <11>疇:範疇。詞意與下句:『至』字相對,所以也是『至』的意思。全句意思是郊祭天的範疇只限於天子。 <12>社:祭地神爲社。所謂『社至於諸侯』,就是只有諸侯以上才得自立社的意思。 <13>函:包含。 <14>事:奉事。指祭祀。 <15>事七世:指有七世宗廟。周朝禮制,王(天子)七廟:太祖(后稷)一,文王、武王各一,親廟四(高祖、曾祖、祖、考);諸侯五廟;太祖(非后稷,指始封者)一,親廟四(同樣是高、曾、祖、考四代);大夫三廟:太祖(始受爵爲大夫者)一,親廟二(祖、考);上士(適士)二廟(祖、考);中士、下士(官師)一廟(考廟。祖、禰共祭於此廟);庶人無廟,祭於寢。 <16>有一國者:指諸侯,有一侯國。 <17>五乘之地:下大夫采地之數,由注 <15>知其有廟三。所以說是『事三世』。下一句有三乘之地爲上士采地,有二廟,即事二世。 <18>有特牲而食:【荀子·禮論】作『持手而食』。日、瀧川資言【史記匯注考證】謂有特牲而食的意思是『有一牛而耕者』。特牲即牛,可以成解。牛耕而食者爲庶人,『庶人祭於寢』,故說『不得立宗廟』。 <19>積厚:積德厚。儒者的說法是位高者德厚。澤:福澤、恩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