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0|回覆: 0

[中醫典籍] 【黃帝內經】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9-9-7 19: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岐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着而為病也。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

  故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藏,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藏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太陽藏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表裏當俱寫,取之下俞,陽明藏獨至,是陽氣重並也,當寫陽補陰,取之下俞。少陽藏獨至,是厥氣也,F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太陰藏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其下俞,補陽寫陰。一陽獨嘯,少陽厥也,陽並於上,四脈爭張,氣歸於腎,宜治其經絡,寫陽補陰。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陰(疒娟之右)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

  帝曰:太陽藏何象。岐伯曰:象三陽而浮也。帝曰:少陽藏何象。岐伯曰:象一陽也,一陽藏者,滑而不實也。帝曰:陽明藏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陰藏搏,言伏鼓也。二陰搏至,腎沉不浮也。</p>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