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35|回覆: 0

[中醫理論] 足太陽膀胱經穴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9-9-10 16: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本經一側67穴(左右兩側共 134穴),其中49穴分布於頭面部、項部、和背腰部之督脈的兩側,餘18穴則分布於下肢後面的正中線上及足的外側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陰。主治泌尿生殖 系統、神經精神方面、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病症和熱性病,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症。
  本經穴位:睛明 攢竹 眉沖 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 絡卻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門 肺俞 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 上s 次s 中s 下s 會陽 承扶 殷門 浮郄 委陽 委中 附分 魄戶 膏肓 神堂 b@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 胃倉 肓門 志室 胞肓 秩邊 合陽 承筋 承山 飛揚 跗陽 崑崙 仆參 申脈 金門 京骨 束骨 足通骨 至陰
(1) 睛明 BL1 Jīng míng
[定位] 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解剖] 在眶內緣瞼內側韌帶中,深部為眼內直肌; 有內眥動、靜脈和滑車上下動、靜脈,深層上方有眼動、靜脈本干;布有滑車上、下神 經,深層為眼神經,上方為鼻睫神經。
[主治] 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 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後、光明治視目不明。
[刺灸法] 囑患者閉目,醫者左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左手緩慢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l寸。不捻轉,不提插(或只輕微地捻轉和提插)。 出針後按壓針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註] 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陽蹺五脈交會穴。(【素問•氣府論•注】)
(2) 攢竹 BL2 Cuán zhú
[定位] 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解剖] 有額肌及皺眉肌;當額動、靜脈處;布有額神經內側支。
[主治] 頭痛,口眼歪斜,目視不明,流淚,目赤腫痛,眼瞼(目閏)動,眉棱骨痛,眼瞼下垂。
[配伍] 配陽白治口眼歪斜、眼瞼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
 
(3) 眉沖 BL3 Méi chōng
[定位] 在頭部,當攢竹直上入髮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
[解剖] 有額肌;當額動、靜脈處;布有額神經內側支。
[主治] 頭痛,眩暈,鼻塞,癲癇。
[配伍] 配太陽治頭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4) 曲差 BL4 Qǔ chā
[定位] 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1/3與中1/3交點。
[解剖] 有額肌;當額動、靜脈處;布有額神經內側支。
[主治] 頭痛,鼻塞,鼽衄,目視不明。
[配伍] 配合谷治頭痛、鼻塞。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5) 五處 BL5 Wǔ chù
[定位] 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
[解剖] 有額肌;當額動、靜脈處;布有額神經內側支。
[主治] 頭痛,目眩,癲癇。
[配伍] 配合谷、太沖治頭痛、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6) 承光 BL6   Chéng guāng
[定位] 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
[解剖] 有帽狀腱膜;有額動、靜脈,顳淺動、靜脈及枕動、靜脈的吻合網;當額神經外側支和枕大神經會合支處。
[主治] 頭痛,目眩,鼻塞,熱病。
[配伍] 配百會治頭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7) 通天 BL7 Tōng tiān
[定位] 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解剖] 有帽狀腱膜;有顳淺動、靜脈和枕動、 靜脈的吻合網;布有枕大神經分支。
[主治] 頭痛,眩暈,鼻塞,鼻衄,鼻淵。
[配伍]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8) 絡卻 BL8 Luò què
[定位] 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
[解剖] 在枕肌停止處;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大 神經分支。
[主治] 頭暈,目視不明,耳鳴。
[配伍] 配風池治頭暈。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9) 玉枕 BL9 Yù zhěn
[定位] 在後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
[解剖] 有枕肌;有枕動、靜脈;布有枕大神經分支。
[主治] 頭項痛,目痛,鼻塞。
[配伍] 配大椎治頭項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10) 天柱 BL10 Tiān zhù
[定位] 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後髮際凹陷中,約當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
[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層為頭半棘肌:有枕 動、靜脈干;布有枕大神經干。
[主治] 頭痛,項強,鼻塞,癲狂癇,肩背病, 熱病。
[配伍] 配大椎治頭痛項強。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內上方深刺,以免傷及延髓。
 
(11) 大杼 BL11 dà zhù
[定位] 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最深層為最長肌;有第一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一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一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咳嗽,發熱,項強,肩背痛。
[配伍] 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註] (l)八會穴之一,骨會大杼;手足太陽經交會穴。 (2)本經背部諸穴,不宜深刺, 以免傷及內部重要臟器。
(12) 風門 BL12 fēng mén
[定位] 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深層為最肌;有第二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二、三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三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配伍]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氣喘;配合谷治傷風咳嗽。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註] 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穴。
(13) 肺俞 BL13 fèi shū
[定位] 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有第 三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三胸神經後支 外側支。
[主治] 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
[配伍] 配風門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香治鼻疾。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註] 肺的背俞穴。
(14) 厥陰俞 BL14 jué yīn shū
[定位] 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布有第 四肋間動、靜脈後支;正當第四或第五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四胸神經後支外側 支。
[主治] 咳嗽,心痛,胸悶, 嘔吐。
[配伍] 配內關治心痛、心悸。
[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註] 心包背俞穴 。
(15) 心俞 BL15 Xīn shū
[定位] 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有第五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五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心痛,驚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盜 汗,夢遺,癲癇。
[配伍] 配巨闕、內關治心痛、驚悸;配內關、神門 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註] 心的背俞穴 。
(16) 督俞 BL16 Dū shū
[定位] 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背闊肌肌腱,最長肌;有第六肋間動、靜脈後支,頸橫動脈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經,第六或第七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六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心痛,胸悶,腹痛,寒熱、氣喘。
[配伍] 配內關治心痛、胸悶。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17) 膈俞 BL17 Gé shū
[定位] 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在斜方肌下緣,有背闊肌,最長肌;布有第七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七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嘔吐,呃逆,氣喘,咳嗽,吐血,潮熱, 盜汗。
[配伍] 配內關、足三里治嘔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貧血。
[刺灸法] 斜刺0.5之0.8寸。
[附註] (1)八會穴之一,血會膈俞。 (2)參考資料:據報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貧血狀態(紅細胞在400萬/mm2以下,血紅蛋白在65兩以下),針刺『膈俞』、『膏盲』,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大大提前糾正了貧血狀態,迅速恢復正常。
(18) 肝俞 BL18 Gān shū
[定位] 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九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九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黃疸,脅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癲狂癇,脊背痛。
[配伍] 配支溝、陽陵泉治脅痛;配太沖治目眩。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註] 肝的背俞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