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63|回復: 0

[古代科技] 发明于郑国的司南与桔槔(图)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2-5-29 17: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大河报
201252991250536.jpg


司南




201252991322586.jpg




桔槔




    司南与桔槔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古老科技发明,两项发明都出自聪明智慧的郑国(都城在今新郑市)人之手。

    看过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观众,都会注意到片头出现的一个硕大的勺子形状的器物,这东西便叫司南。司南是指南针的始祖,其作用是利用磁性指示方向。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说的就是司南的指向作用。

    现存史料中最早记载司南的,是战国时期的《鬼谷子》一书,书中载:“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就是说郑国的人到远处去采玉,一定要带上司南,为的是不迷失方向。成书于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有度篇》里则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方向的意思。

    从古籍记载中可知,最早使用司南的是郑国人,其后取代郑国的韩国继承了使用司南的传统。据此推断,郑国应该是司南的发源地,尽管史籍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司南发明于郑国,但最早使用也基本能够表明司南是郑国人发明的,因为使用是以发明为前提的。

    除了司南,郑国人还发明了桔槔,这项发明是地道的郑国人的专利,发明者叫邓析。

    郑国大夫邓析(前545年~前501年)是春秋晚期人,这位名家学派创始人是以思想家兼律师的身份被人们所熟知的,但此人“好为智巧”,多才多艺,还兼职科技工作和水利工作,搞些业余发明,桔槔便是他的代表作。当时农民灌溉浇地的方式还是原始的背水法,即以瓦瓮从水源地取水,背到田头进行浇灌,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下。经长期观察琢磨以及反复试验,一种省时省力的新型灌溉工具终于被邓析发明出来,取名桔槔。其工作原理是:在水井或渠塘边埋一根竖杆,再将一较长的横杆架在竖杆上,横杆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端悬挂汲水器,当把汲水器放入水中打满水后,再由人力对横杆末端向下加力,由于杠杆的作用,便能轻松地把水提升至所需处浇灌农田。原来五个农夫背水一天仅能浇一畦地,但使用桔槔一天浇地可达百畦。桔槔的发明,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成倍地提高了灌溉效率,是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创新。

    邓析发明了桔槔,并不搞专利壁垒,而是主动无偿输出技术。史载,邓析路经卫国,见几个农夫吃力地背水浇韭菜地,便下车为他们传授桔槔技术:“为机,重其后,轻其前,命曰桥。终日溉韭百区不倦。”遗憾的是这几个卫国农夫顽固不化,不仅不接受新事物,还振振有词说:“有使用机器的好处,一定就有使用机器的坏处。你走你的路吧,我们就用瓦罐浇灌,决不更改!”

    桔槔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直到上世纪50年代,桔槔故乡的新郑农民仍在使用它,只不过又给它起了个俗名――“蜗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