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獻禮儀式在孔子電影開映前,在戲院門外進行,場面嚴肅,以象徵對孔子的尊敬。(圖:光明日報)青年穿著漢服祭祀至聖先師孔子。(圖:光明日報)
中新網3月5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馬來西亞青運總會近日爲了復興華夏民族服務,發起號召公眾穿起漢服,觀賞至聖先師電影【孔子】,結果有近50多名熱愛中華文化的華裔男女穿起漢服,到Pavilion觀賞這部影片。
他們在觀賞電影前,在新聞、通訊及文化部副部長王賽芝和青運全國總會長黃振隆的見證下,以華夏正禮──三獻禮祭拜孔子。
儀式是於周三(3月3日)晚上8時在Pavilion戲院前進行,50餘名穿著漢服的男女,在主祭人的主持下,男左女右的分列排開,開始傳統祭孔最重要的三獻禮儀式。
積極推動華夏文化的馬來西亞青運總會,通過青運大城堡分會在推動了兩屆的『華夏生活營』後,再接再厲,在3日配合宣導至聖先師孔子學說的【孔子】影片上映,發起穿漢服看孔子的運動,以期帶動穿漢服,復興華夏文化的使命。
負責這項運動的馬青中委馬國俊表示,經過兩次的華夏生活營,全國各地約有150名營員已擁有本身的漢服,這項進展振奮人心。
爲緬懷祖先聖人
他說,青運是馬來西亞華人民族服裝運動(漢服運動)的溫床,從2007年開始就致力於推廣漢服,每一次的活動都吸引公眾的目光,曾經分別與國民大學新春聯歡盛會和東禪寺配合在新春期間推廣漢服。
他說,青運基於馬來西亞各族在喜慶佳節都有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唯獨華人沒有,因而提出了穿漢服看【孔子】的活動,以緬懷祖先聖人。
提到華人的傳統民族服裝,他表示,許多華人誤以爲是旗袍和長袍馬褂。事實上,華人的真正傳統服裝是由黃帝垂裳而天下治就開始定型的漢服。至今漢服已存在近4000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裝之一,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寬衣博帶、系帶隱扣。
他說,如今滿清已經垮台近100年,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開始興起了復興民族服裝的運動,而孔子是華人的一代偉人,偉大的教育家、哲學家,在周室傾頹、大夫專權、禮崩樂懷的春秋時代,孔子力挽狂瀾,提倡復興文化,恢復禮儀。
『孔夫子當年的努力,正和目前世界各地的華人前赴後繼,提倡復興華夏文化的漢服運動不謀而合。』
啟蒙群眾優美傳統禮儀
新聞、通訊及文化部副部長王賽芝讚揚,青運及青年男女對文化遺產的重視和推廣。
她說,在處於西方流行文化無孔不入的年代,要弘揚傳統文化觀及藝術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她希望通過推動穿漢服運動,進而向我們的社會推介傳統禮儀,以逐步啟蒙群眾,讓大家有機會一窺傳統禮儀的優美,解除青年把傳統文化視爲僵硬無趣的偏見。
同時,她表示,該部門全力支持東禪寺所推廣的『三好』價值觀,把『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納入部門所提倡的禮儀社會運動。
她希望青運的青年朋友能夠精益求精,從推動漢服開始,到推廣傳統禮儀,進而從諸如『禮祀』等中華經典中,汲取其思想精粹,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讓它成爲大馬社會共有的價值觀,爲國家和諧、繁榮及進步作出努力。
三獻禮祭拜孔子
所謂三獻,即初獻、亞獻和終獻。此時,鞠躬作揖時男士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女士反之。
初獻帛爵,帛是黃色的絲綢,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獻官將帛爵供奉到香案後,主祭人宣讀並供奉祭文,而後全體參祭人員對孔子像五鞠躬,齊誦【孔子贊】。亞獻和終獻即獻香獻酒,分別由亞獻官和終獻官將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獻相當。半個小時過後,三獻禮結束,各參祭祀者對孔子行五拜禮,名爲一拜自強不息、二拜厚德載物、三拜精忠報國、四拜孝親尊師、五拜共促大同。
祭孔,是華夏民族爲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主要是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2000多年從未間斷,成爲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奇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