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網
清代茶園內部情景(二)
茶園裡的燈光照明,採用懸掛燈籠的辦法。由於茶園內部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不受天氣影響,點燈照明十分方便,所以普遍靠燃燒油燈或蠟燭生光,為了照顧到演出效果,尤其在戲台周圍集中懸掛。後來,一些茶園上部開始安裝玻璃窗戶,用以引進自然光,這是從建築設計上對於光線的安排。隨着建築技術的發展,窗戶越裝越多,劇場內部也就越來越亮堂,輔以燈光,就能更清晰地看到戲台上的演出了。
茶園演出一般都事先規定每日戲目,用紅色或黃色的戲單(當時稱為『報條』)張貼公布出來,觀眾可以憑自己的興趣選揀茶園買票入場。張貼戲單的地方有二,一為大街通衢熱鬧處,二是茶園門口。另外在茶園裡的戲台旁邊也懸掛木牌,貼上戲目。首都博物館藏有一幅光緒年間的北京茶園演戲圖,圖中在戲台旁邊懸掛四塊木牌,右面題為:『今日同慶班早演』,『代演【失街亭】』;左面題為:『明日同慶班早演』,『煩演【奇冤報】』。
茶園最初是不准女客進入的,婦女只能在茶園被人家包場演堂會的時候藉機前往。清・徐珂【曲稗】說:『京師戲園,向無女座。婦女欲聽戲者,必探得堂會時,另搭女桌,始可一往。』通常女座設在茶園樓上右側,還要用帘子隔開人們的視線。這種情景後來漸漸改觀,在咸豐二年正月御史張煒奏摺里就提到當時京城戲園裡『或添夜唱,或列女座』(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一)。光緒七年(1881年)恭王之子載在內城丁字街、什剎海等處開設茶園,『內城效之者五六處,皆設女座』(見清・李慈銘【荀學齋日記】丙集上),可見婦女進園看戲的趨勢是越來越強了。
茶園劇場是比較理想的演出場地,對於演出和觀眾的安置都做到了充分的注意,晚清戲曲的集大成者京劇藝術在北京的成熟實在和茶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有關,而民眾也在茶園觀劇活動中形成了獨特的欣賞習慣和心理。但是,限於科學水平,茶園演出仍有很多問題沒有克服,例如場內仍然過於嘈雜,通風設備不好,光線不足等。(來源:中國戲劇圖史)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