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宋 詞
一
孔尚任生於清順治五年(1648),是南明宏光一朝滅亡後的第四年。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是在滿清八旗鐵騎為征服漢人、統一華夏、橫掃中國的戰亂時期度過的,經歷了清軍平定浙閩,攻克江西、粵桂,直到剿滅三藩之亂,收復台灣。他三十六歲那一年,康熙南巡路過山東,赴曲阜祭祀孔子,召他到御前講經,得到康熙的褒獎,破格授予國子監博士。這一年正是康熙收復台灣完成統一大業的一年。經過十多年的搜集史料,積累素材,嘔心瀝血,三易其稿,寫出了震動當時、流傳千古的【桃花扇】傳奇。在當時,【桃花扇】可稱為『現代戲』,和劇中人物同時的故臣遺老還大有人在,如『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就曾和孔尚任有過交往。
在孔尚任之前還沒有一位戲曲作家通過一齣戲來反映國家興亡這樣重大的問題。【桃花扇小引】中明確說道:『【桃花扇】一劇,皆南朝新事,父老猶有存者。場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事?歇於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面對逝去的歷史,懷着亡國之痛,來揭示並回答明朝三百年歷史和亡國的原因,這需要何等的智慧、膽識和氣魄!【桃花扇】形象地、藝術地、真實而感人至深地全面回答了南明敗亡的原因。
晚明從萬曆、天啟到崇禎,已經到了風雨瓢搖、窮途末路、油盡燈滅的末世。專制制度造成統治者的腐敗,徹底扼殺了民族的生機,改朝換代必定到來。李自成的農民軍攻進北京,多爾袞的滿洲鐵騎大舉入侵,天崩地裂。北京失陷,崇禎自縊。在南京的文武大臣擁立了一個從河南逃難來的福王朱由崧,號宏光,史稱南明。【桃花扇】寫的就是這一段歷史。
南明當時還據有大半個中國,各地合起來有數倍於清兵的近百萬軍隊,有長江天險,有東南富庶之地。若能君臣振作,共圖恢復,臥薪嘗膽,即便不能收復中原,也可以爭得個像南宋那樣的偏安局面。可是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短命的王朝就土崩瓦解作鳥獸散了。
宏光是個既無執政能力又無執政興趣幾近色情狂的皇帝,只會縱慾享樂,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選美女,滿城搜尋。為排演新劇【燕子箋】把秦淮歌伎優伶都抓進宮裏。他唉聲嘆氣發愁的不是國事,而是『梨園殊無佳者』,沒有聲色俱佳的好角供他開心。他讓軍民到處捉蛤蟆為他配製春藥,他以姦污幼女為樂,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荒淫無恥的一位。首輔馬士英和閹黨餘孽阮大鋮,史稱馬阮,公認的大奸、壞種。他們是政治賭徒,亂世的投機者,因擁立福王當上皇帝有功而大權獨攬。在短短一年間,馬阮把晚明糜爛腐敗、賄賂公行、無官不貪推到極致,大小官職都定價出售。迫不及待地為魏忠賢的閹黨翻案,排斥異己,打擊東林大臣,製造冤案,對復社志士大肆逮捕,南京城內鐵騎四出,一片恐怖。阮大鋮的座右銘是『有官萬事足』,有人問他為什麼做傷天害理的壞事?他袒露出一個末世政治流氓的心態:『日暮途窮,吾固倒行而逆施。』
再看看武將,駐防長江一帶的四鎮總兵高傑、黃德功、劉澤清、劉良佐,不去抗擊南下的清軍,而是起內訌、搶地盤,為爭奪揚州富庶之區而開戰。官軍和土匪一樣,搶掠百姓,姦淫燒殺。還有在武昌的寧南侯左良玉,擁有二十萬大軍,也不去抵抗清兵,以剪除奸臣『清君側』為名乘船東下,其實為了奪權,引發一場內戰,最後吐血而亡。
南明一朝沒有力挽狂瀾的英雄。【桃花扇】中出現的史可法,只是一介書生,在G悍的四鎮發生內訌時束手無策。當八旗大軍的鐵騎直薄揚州城下時,他無指揮將士守城禦敵之能,而是安排一死的後事。【沉江】一折為這位盡節忠臣稍稍塗上悲壯的一筆!
這樣的皇上,這樣的文臣武將,能不亡國嗎?【桃花扇】回答了明朝三百年敗亡於何人、何事、何時、何地的問題。
二
南明這一段歷史是黑暗的,幾乎看不到一點亮光。秦淮河畔幾個出於風塵中的青樓女子卻像閃電劃破夜空,給這段歷史平添了幾分色彩。如果沒有一個香艷淒絕的愛情故事,沒有離合悲歡的兒女之情,就不可能產生沉痛悲壯的興亡之感。孔尚任這位傑出的劇作家,在【桃花扇】中塑造了戲曲史上不曾有過的全新的女性形象――李香君,一位性格剛烈、才情品學俱佳,被譽為『巾幗卓識、獨立天壤』的青樓女子。
孔尚任在寫【桃花扇】時,一定搜集了當時幾位秦淮名姬的真實故事和傳說,柳如是投水殉節,葛嫩娘斷舌罵賊,卞玉京守身入道,乃至雖為降清大員貴婦人的顧媚仍冒險藏匿被追捕的抗清義士閻古古。孔尚任從許多節烈女子中選擇了李香君,是以侯方域寫的【李姬傳】為原型的。侯公子自己的文章不會說假話。從一開始,侯李的愛情就帶着濃重的政治色彩,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和南明的政治風雲緊密相連。【卻奩】一折中,面對閹黨餘孽阮大鋮的利誘,侯公子不僅動搖、曖昧,而是答應『即為分解』。剛烈的李香君卻挺身而出,把釵釧衣裙摔出門外,退回聘金,表現出明辨是非、嫉惡如仇、義無反顧的精神,使侯公子慚愧,視為『畏友』。
香閨纏錦,鴛夢驚醒,侯公子被阮大鋮誣陷逃離南京,與香君悽然而別。迫害接踵而至,更嚴酷的考驗很快就來了。阮大鋮在對東林復社密佈網羅的同時,對香君『卻奩』之仇並未忘記,把她作為禮物送給新任漕撫田仰。【守樓】一折是【桃花扇】的高潮。讓我們看一看當時是一幅什麼樣的社會背景:國破君亡,半壁江山淪陷,清兵正向江南進軍;新登皇帝寶座的宏光,忙着搜羅美女,征歌選舞;
首輔馬士英和阮大鋮把持朝政,忙着貪污受賄,誅除異己,大興冤獄;四鎮的軍閥忙着內訌,爭地盤,搶掠財物。在一片烏煙瘴氣、淫靡委頓、黑暗恐怖的南京城,從秦淮河畔媚香樓內響起一聲驚雷!香君拒嫁,用生命進行抗爭,譜寫了一曲驚天動地的悲歌。一個妓女灑在扇面上的斑斑血跡,襯托着一個腐敗的王朝。
李香君的性格還在發展,好戲還在後面。【罵筵】讓香君面對權奸馬士英和阮大鋮,義正辭嚴,高歌痛罵,是將她作為英雄來寫的,使她達到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南朝亡國都風雅。』風雅成為晚明一種社會風氣。風雅的文人名士、大文豪、大思想家,都曾把秦淮舊院作為他們聚會的『文化沙龍』。他們在這裏不僅聽歌賞舞,吟詩作畫,而且議論朝政,針砭時弊,談邊事,談戰爭;他們懷着憂國憂民之心,抱着匡時濟世之志,發表力挽狂瀾的宏圖偉略;他們高舉衛道的旗幟,傳播儒家文化,談道德,談氣節。李香君生活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受以道德文章著稱的清流名士的影晌。當文人只會空談時,李香君卻採取了行動。在國破家亡、生死榮辱面前,她用鮮血和生命實踐了復社『重氣節、輕生死』的宣言。
李香君這個藝術形象是【桃花扇】一劇的靈魂,國家亡了,大清帝國可以代替大明帝國,而作為民族精神,由李香君體現的人格和氣節,則流芳千古,雖經萬劫而不滅!
三
孔尚任在寫侯方域時的心情,一定是矛盾、猶豫和痛苦的。作為孔子的後裔,一位儒家知識分子,同類相惜,何嘗不想寫出一個鐵骨錚錚、一腔熱血、正氣凜然、人格完美的侯公子,與香君相配既是才子佳人,又是英雄美人。可他是一位現實主義的作家,南明一代的知識分子讓他失望和痛心,他只能寫出名士精神委瑣與佳人浩然正氣之間不可調和而決裂的悲劇。晚明王朝已經腐敗糜爛到無可救藥,支撐王朝的儒家文化、孔孟之道已經僵化,成為虛假的教條。讀書人鑽營於功名利祿,『陽為道學,陰為富貴』,以道德治天下的王朝面臨着道德的崩潰。一旦到了國難當頭、大難來時,在生死榮辱的考驗中,官僚們和士大夫中的精英,都成了軟骨頭,喪失氣節做了降臣。據【明季北略】統計,李自成攻進北京後,死難文臣僅二十一人,投降的官員去候選,『囚服立於午門外,約四千人』。清軍佔領南京,明降臣向豫王投降呈遞的職名帖就有幾尺高,『參謁如蟻』,跪在敵人面前的降臣像螞蟻一樣多。這是綱常的崩潰,文人的墮落,明朝三百年養士的悲哀。
『士大夫無恥,是為國恥。』【桃花扇】雖然沒有明寫,史有所載,孔尚任是清楚的。東林黨魁、一代儒林宗主錢謙益在拒絕夫人柳如是一同投水殉節後,率領百官跪在豫王馬前遞上降表,『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芝麓把投降的責任推給顧媚,『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更不要臉。復社領袖大詩人吳梅村也蒙辱含垢出仕清朝,被列入二臣傳。那侯方域又如何呢?
侯方域是河南商丘人,出身名門望族,父親侯恂在崇禎一朝做過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督師等要職。他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被稱為『復社四公子』,在當時的名氣很大。他的仕途、社會交往和文學活動主要在江南。復社是繼東林之後成立的文人組織,以『致君』、『澤民』為旗號,宣言是『重氣節、輕生死、嚴操守、辨是非』。曾有數省上萬人參加的蘇州虎丘復社大會,是中國文化史上空前的一次盛會。侯方域是復社名流,是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貴公子,與香君一見鍾情,郎才女貌,堪稱佳偶。當時在秦淮河流傳着兩句詩:『福慧幾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東林。』秦淮名妓所鍾情、所傾慕的東林士子不僅是才學,而且是節操和人格魅力。侯李的愛情故事沒有按照傳統才子佳人美滿姻緣的老路子寫,而是寫了侯公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動搖和軟弱,在國難當頭之際為保全身家性命時的畏懼和叛變。相對照的是,李香君那種『出於污泥而不染』的高潔,血濺宮扇的剛烈,不畏強暴的浩然正氣,將一種悲壯的人格精神弘揚到極致,侯公子只能成為李香君輝煌人格的反襯,鑄成【桃花扇】這一千古悲劇!
『君不見,天津二月桃花開,又見侯生應舉來。』孔尚任沒有明寫侯方域降清應試得中副榜,讓香君與他決絕,而是以斬斷情根雙雙入道來結束,自有其苦衷。侯方域這一人物人格分裂、大節有虧、靈魂墮落、民族良知和理性的泯滅,在南明一代知識分子中是有代表性的,雖未直寫,實際上這才是劇作家為『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的真正用意所在。
四
敬佩孔尚任的膽識和勇氣,甘冒坐牢殺頭的危險來寫【桃花扇】。同時也慶幸他的智慧和理性,選擇了一個文網尚未密佈的寬鬆時期,使這部觸犯清廷的劇作未遭查禁,不能不說是幸運。
時值清初,新朝始建,八旗鐵騎正在南征西剿,用武力統一中國。康熙是一位深懂鎮壓和懷柔之術的君主,血腥屠殺之後需要安撫民心,休養生息,優待漢官,收買文人。他到南京拜謁明孝陵,到曲阜祭孔,開設博學鴻儒科,請明遺民出來做官,孔尚任是他親自褒獎、破格任命的。康熙對【桃花扇】採取寬容態度,並不是他的大度,而是征服人心的策略需要,等江山坐穩再大興文字獄來收拾你們這幫文人。幾年後,就發生了戴名世的【南山集】案,文字招禍,株連甚廣,戴被砍了頭。所謂康乾盛世,文字獄不斷,無數人頭落地。
孔尚任的愛國之情、亡國之恨、故國之思,作為明遺民的屈辱,文人失去靈魂棲息地的悲哀,這種無法排遣的胸中塊壘、精神苦痛、一腔鬱悶,他必需傾吐,必需噴發,於是選擇了用戲曲來演繹一部傳奇。在劇本創作過程中,他知道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只能壓抑住感情,用『曲筆』來表達。【桃花扇】中寫南明的腐敗、馬阮的弄權、武將的內訌,清朝統治者是可以接受的。寫到史可法時,只能避開揚州血戰、清軍屠城十日,而以【沉江】略昭史公節操,草草收場。
不能正面歌頌抗清的英雄,也不能正面批判和譴責降清的文人。【桃花扇】的結尾,沒有寫侯方域降清應試得中副榜,讓他拖着辮子、穿着清朝的服裝來與李香君見面,是中庸的選擇,讓侯李斬斷情根雙雙入道。不將侯的變節進行暴露和鞭撻,則彰顯不出香君與之決絕的剛烈,削弱了悲劇的力量,降低了劇本應達到的歷史高度。作者不能直寫的苦衷,在【餘韻】一折中通過徐青君口中說出:『你們不曉得,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識時務的俊傑,從三年前俱已出山了。』這『出山』的『俊傑』中便有侯公子。
【桃花扇】是孔尚任嘔心瀝血之作,也是悲情之作。在讀劇本時,感到他那種難以抑止的悲情無處不在,充溢在故事中、情節中、詞曲中。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時時在打動着、震撼着你的心靈。曲雖終而意未盡,【餘韻】中蘇崑生唱的【哀江南】,哀怨淒涼,是一幅殘山剩水的興亡圖,是一曲把滄桑感抒發到極致、傷心千古的絕唱!此劇在當時演出引起巨大反響,台下觀眾為之感動:『長安(北京)之演【桃花扇】者,歲無虛日……笙歌靡麗之中,或有掩袂獨坐者,則故臣遺老也,燈燦酒闌,唏噓而散。』不要說當時的故臣遺老『感慨涕零』,我們今天讀此劇、聽此曲也會潸然淚下。
孔尚任寫成【桃花扇】不到半年,就罷官回家,是對他的懲處和警告。長期有一種說法,說孔尚任不擅音律,不精於戲曲排場,【桃花扇】不像【牡丹亭】、【長生殿】由藝人不斷在舞台上熱演,而留下名唱名曲和表演藝術臻於完美的許多經典折子戲。其實【桃花扇】在結構、排場、編劇技巧、唱詞曲牌的音韻平仄,孔尚任都是內行裏手,決不遜於【長生殿】。【桃花扇】開始演出時曾經盛況空前,『歲無虛日』,為什麼後來絕跡舞台,是因為清朝統治者文網密佈,大興文字獄,【桃花扇】這樣寫明朝亡國之痛,招民族之魂的戲,雖尚未見記載,肯定是在禁演之列。如今,【桃花扇】還在演出,秦淮河還在流淌,講述着一個永恆的主題:愛情和氣節。
(作者單位:江蘇省作家協會)
近清明,翠禽枝上銷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空尊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唯是有一、一波湘水,搖盪湘雲。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者次第,算人間,沒個並刀、剪斷心上愁痕。――黃孝邁【湘春夜月】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