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6|回覆: 1

[文學研究] 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江淹(上)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6-9 17: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丁福林

  一、貧賤坎坷的青少年時代
  
  江淹字文通,生於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卒於梁武帝天監四年(505),歷仕宋、齊、梁三朝。總觀江淹一生,早年仕途不順,歷經坎坷,但在文學創作上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我國六朝時期傑出作家之一。後期致力於官場,其間雖小有波折,但基本上是一帆風順,最後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臨沮縣伯,可以說又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這種既在文學創作上取得傑出成就,又在仕途上獲得重大成功,同時又能善終的人物,在篡奪相繼,誅殺無度的南朝,乃是非常罕見的。
  濟陽江氏雖然是當時著名的大族,但江俺的一支卻並不貴顯。江淹的祖父江耽及父親江康之做到過縣令這樣的官職,但由於他的父親在他十三歲時即去世,從此家道遂逐漸衰落,漸趨貧窮。陳何之元所撰【梁典】及【南史】江淹本傳都說他年十三,孤貧,常採薪以養母。而這一段生活對他的成長以及堅韌性格的形成又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由於江淹的博學和早年所顯示出來的創作天賦,使他很快引起了一些士大夫的注意並得到他們的賞識,其中對他幫助最大的就是當時的著名文士檀超。檀超當時在年齡上大於江淹許多,江淹青少年時期,檀超久已成名,為當世所重。但檀超卻不僅禮待江淹,而且『常升以上席』,這當然會使江淹名聲大振。以江淹孤苦貧寒的出身,在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時期即能出入諸王王府,檀超的獎掖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年方二十歲的江淹即踏上仕途,由南徐州京口(今江蘇鎮江)來到京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為當時的始安王劉子真和建平王劉景素等講授五經,成了他們的發蒙教師。當時始安王子真年僅七歲,建平王景素年十二歲。同年冬,江淹又被正式任命為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劉子鸞的從事。新安王子鸞為孝武帝第八子,由於是寵妃殷氏所生,因此愛冠諸子。子鸞是時年僅八歲而被任為南徐州刺史,只是虛職,並未之京口任所而留在京都。所以,江淹在子鸞幕期間仍然居於京都並周旋於諸王之間。此時的江淹,可以說是志滿意得。如果照此發展下去,江淹的前途將會是一片光明。然而就在江淹二十一歲的大明八年(464),形勢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年的閏五月,宋孝武帝病死,繼任的是他的長子子業,因為後來被其叔宋明帝所廢,所以史稱前廢帝。子業是孝武帝王皇后所生,由於孝武帝寵愛殷妃及新安王子鸞,所以子業即帝位之前就心存不滿,對子鸞懷恨在心。加之子業為人,心胸狹窄,剛戾兇狠,在他即位後僅二個月,就免去了子鸞的司徒之職,讓子鸞前往南徐州就任,次年的九月,子鸞即被子業所賜死。因此江淹乃進入了始安王子真幕府。宋明帝泰始元年(465)的秋天,江淹又隨子真到了南兗州的治所所在的廣陵(今江蘇揚州)。在子真幕府期間,子真上給朝廷的章、表等大多出自江淹之手。
  前廢帝子業不僅深恨子鸞,而且對他的幾個叔叔和其他的弟弟以及朝中的大臣也都非常猜忌,常欲置他們於死地。對政治形勢頗為敏感的江俺大約已經對此有所預感,加之新安王子鸞無端被殺的陰影猶在,所以他在當時陪侍子真登石頭城時所作的【侍始安王石頭】詩說:『暮情郁無已,流望在川陽。』『攬鏡照愁色,從坐引憂方。山中如未夕,無使桂葉傷。』在隨同子真前往南兗州廣陵就任途中所作的【從征虜始安王道中】詩說:『結軒首涼野,驅馬押城。容裔還鄉棹,逶迤去國旌。』『徒慚恩厚概,空抱春施名。仰願光威遠,歲晏返柴荊。』就表現出了與他二十歲左右青年人的心態非常不協調的憂慮傷感之情。
  江淹隨始安王子真到達廣陵僅僅三個月左右,也就是泰始元年十一月,宋王朝即發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由於前廢帝子業的荒淫暴虐,威脅到諸王的生命安全,也引起了在朝諸大臣的不滿。因此,子業的叔父湘東王劉乃乘機結連內侍,入宮廢殺了子業並自立為帝,這就是歷史上的宋明帝。因為不滿明帝劉的弒君自立,孝武帝的幾個兒子與相當一部分大臣紛紛起兵反抗,宋王朝終於暴發了一次大規模的內戰,戰爭幾乎涉及到整個國家,直到泰始二年(466)的八月,反對者的大本營江州的尋陽(今江西九江)才被明帝的軍隊所攻破,反抗者所遵奉的孝武帝第三子晉安王子勛被殺,戰事才基本結束。宋明帝為了鞏固政權,消除隱患,乃盡殺孝武帝諸子,年僅十歲的始安王子真也在這年的十月被明帝所賜死。繼任為南兗州刺史的是建平王劉景素,江淹在數年前曾是建平王景素的塾師,所以景素對江淹有着相當的了解和信任。江淹逃過這一劫難後,卻因禍得福,仍留在廣陵,成了建平王景素的幕僚。他的【自序】說:『始安王之薨也,建平王景素聞風而悅,待以布衣之禮。』可見他當時在景素的幕府中雖然並無職務,但卻是賓客的身份,景素對他還是頗為禮遇的。
  然而命運多舛的江淹在這時又意外遭遇到一次人生的重大挫折。泰始三年(467)的八月,廣陵令郭彥文犯罪下獄,此事牽連到江淹。有人乘機告發說江淹有接受賄賂之嫌,江淹因此而被捕下獄。至於這次被捕的真正原因,據江淹【自序】說,乃是他『倜儻不俗』,即因年少氣盛,恃才傲物而招致了同僚的忌妒。從江淹的生平行事看,他的這個說法是比較可信的。在獄中,他寫下了【詣建平王上書】一文,向景素陳述冤情。文章發端即援引古人之事,敘述自己的冤屈,表達心中的感受,聲情並茂,慷慨激昂,語氣又不卑不亢,感人至深。是歷來傳頌的名作。錢鍾書於【管錐編】『二八』論此文說:『按齊梁文士,取青妃白,駢四儷六,淹獨見漢魏人風格而悅之,時時心摹手追。此書出入鄒陽【上梁孝王】、司馬遷【報任少卿】兩篇間,……雖於時習刮磨未淨,要皆氣骨權奇,絕類離倫。』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無怪乎景素在見到這篇文章後深受感動,立即釋放了他。
  不久,景素離開南兗州刺史任,回到京都擔任了丹陽尹之職,江俺也隨之南歸。大約在回京後的第二年即泰始四年的春天,二十五歲的江淹被南徐州刺史桂陽王劉休范舉為秀才,隨後又在當時例行的秀才對策中得到上第,從而被任命為巴陵王劉休若的王國右常侍之職,當時巴陵王休若正在湘州刺史任上。這一年的秋天,江淹乃沿長江西上,前往湘州治所所在地臨湘(今湖南長沙),結束了他艱難坎坷的青少年時代,踏上了他人生的新旅途。
  
  二、忠心耿耿的建平王幕僚
  
  在前往湘州臨湘的途中,江淹經過南朝當時西部的政治經濟中心荊州的江陵(今湖北江陵),遠望江陵近郊的著名山脈荊山的景物,不僅感慨萬平,寫下了他早年的代表作之一【望荊山】詩:
  奉義至江漢,始知楚塞長。南關繞桐柏,西途出魯陽。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悲風撓重林,雲霞肅川漲。歲晏君如何,零淚染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聞苦寒奏,再使艷歌傷。
  除了【雜體詩三十首】以外,詩人被【文選】所收錄的詩作並不多,此詩乃是其中之一。詩中描繪所見荊州一帶的秋景,氣勢雄渾壯闊,但已不似元嘉詩人寫景詩的峭刻與崇尚藻飾,而顯示出一種較為清秀自然的風格,明顯表現出了從元嘉向永明詩風過渡的痕跡,對後來謝x的詩歌創作有着較大的影響。但由於他這時離出南兗州獄不久,在獄中與獄吏為伍的陰影還未徹底消除,因此在詩中展示出來的是一片蕭瑟的秋景,迴蕩着濃厚的悲秋氣氛,含蓄地烘托出了他當時遠適異鄉的傷感之情。歷來的文學評論家對此詩都有頗高的評價,可見並不是偶然的。
  江淹在巴陵王休若幕下僅僅只有幾個月時間,在泰始五年(469)的春夏之間,他即離開了休若幕,從臨湘回到京都建康,重新進入了建平王景素的幕府,當時景素正在丹陽尹任上,不久景素轉任吳興(今浙江吳興)太守,江淹又隨之到了吳興。從這時開始,一直到宋後廢帝元徽二年(474),他始終在景素幕中,對景素有着深厚的感情。加上此前在南兗州廣陵的一段時間,詩人在景素幕中先後大約共生活了八年左右。泰始五年歲末,景素被任命為湘州刺史,因此在泰始六年(470)的春天,江淹又一次有了湘州的臨湘之行。在途經著名的廬山時,建平王率隨從登上廬山,不由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讚美廬山的詩篇,江淹也因此而寫下了一首和作【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這是又一首詩人早期的名作,也被蕭統收入了【文選】。由於建平王景素愛才好士,詩人在景素幕中的心情應該十分的愜意,加之被系南兗州獄時殘存的陰影已經逐漸消除,所以此詩顯得頗為輕鬆,色調也較為明快,充分表現出了廬山如仙境般的空靈境界,結尾則對建平王予以讚美並表示追隨與盡心輔佐的願望。事實上,江淹此詩詩末所說的並非是一般的應酬,也並非阿諛奉承之辭,在日後追隨景素的過程中,他確實盡到了全力輔佐景素的責任。
  
 樓主|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6-9 17:31 | 顯示全部樓層
  泰始七年(471)的二月,景素由湘州刺史改任為荊州刺史,到荊州後,江淹即被任命為景素的右軍主簿,並作有【到主簿日事詣右軍建平王】一文。在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景素所上給朝廷的章、表及在荊州所發布的教文等,大多出自江淹之手。
  不久,形勢又一次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泰豫元年(472)的四月,宋明帝劉病死,繼任的是他的長子劉昱,也就是歷史上的宋後廢帝。宋明帝臨死前,已經開始猜忌景素,因為懷疑景素會對他的繼任者造成威脅,他臨死前遺詔改任景素為太常這一閒職,以防止景素擁兵自重。後廢帝即位以後,任用近臣阮佃夫、王道隆等,無端誅殺大臣,大臣人懷危懼,朝政一片混亂。而建平王景素這時已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羽翼也逐漸豐滿,加之他因禮待士人,修身潔行,撫接百姓,從而深得朝野之心。朝中一些大臣乃屬意景素,希望他能取後廢帝而代之。在這種形勢下,後廢帝劉昱的生母陳氏的親屬,以及其所寵幸的近臣阮佃夫、楊運長等乃深忌景素,派遣耳目,對他嚴加防範。當時的荊州,乃是南朝西部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景素擔任荊州刺史,無疑掌握了京都上游的政治軍事大權。而回京擔任太常之職,實際上等於交出了一切權力,後果的嚴重是不言而喻的。當時在景素的僚屬中,就有許多人為了追求榮華富貴而力勸景素乘機起事,景素為了自身的安全,也就與其親信密謀,企圖發兵東下,奪取政權。此時江淹分析形勢,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之下,景素一旦發兵,則必敗無疑。於是他乃不顧利害,以周王朝管叔、蔡叔謀反失敗的教訓向景素進諫,告誡景素不要輕舉妄動。這時的景素在左右親信的慫恿盅惑之下,不免有些喪失理智,飄飄然起來,他不僅沒有採納江淹的意見,反而對江淹有所不滿,從此逐漸疏遠了江淹。
  泰豫元年七月,景素經過再三權衡,決定先行回京都以待機而動,途中江淹作有【江上之山賦】一篇,其中說:『嗟世道之異茲,牽憂恚而來逼。惟爐炭於片景,抱絲緒於一息。每意遠而生短,恆輪平而路仄。信懸天兮窈昧,豈系命於才力。既群龍之咸疑,焉眾狀之所極。俗逐事而變化,心應物而迴旋。既_翕兮其未悟,亦緯而已遷。伊人壽兮幾何,譬流星之殞天。悵日暮兮吾有念,臨江上之斷山。雖不敏而無操,願從蘭芬與玉堅。』對當時局勢的嚴重表示了無限的擔憂。這年的閏七月,景素又被改任為鎮軍將軍、南徐州刺史,江淹也隨景素來到了南徐州刺史治所所在的京口(今江蘇鎮江),並被任為景素的鎮軍參軍,領南東海郡丞。來到京口以後,元徽二年(474)友人袁炳的英年早逝,又使他在精神上遭受到巨大的打擊。袁炳字叔明,陳郡陽夏人,乃是被詩人稱為『神交』的最為信賴的摯友,死時年僅二十八歲。詩人在泰始五年所作的【報袁叔明書】,元徽二年所作的【與交友論隱書】,都是與袁炳的書信往來之作,足見二人友情之深厚。如今老友英年早逝,怎能不使詩人為之痛哭流涕。為此,他乃一連寫下了【傷友人賦】、【袁友人傳】以寄託其哀思。再加上當時局勢的嚴重,更使詩人在這一時期的詩文創作中充滿了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的悲憫之情。
  在南徐州,建平王景素陰謀反叛之心愈加顯露,與其左右心腹日夜謀議,以求一逞。江淹此時見自己直言進諫已不可能被景素所接受,於是意欲通過微言托諷的手法,以圖使景素懸崖勒馬。由此,他作了十五首五言詩以為諷諫,這就是現存的【效阮公詩十五首】。這一組詩模仿阮籍【詠懷詩】,大量運用比興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見解。雖然較為含蓄,但規勸之意還是相當明顯的。此外,他還寫下了【燈賦】、【扇上彩畫賦】、【遂古篇】等作品,或托物言志,或暗喻諷諫。但是在當時,景素一方面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已經騎虎難下,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江淹的苦心,不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加深了二人之間的隔閡。在這種形勢之下,為了排斥異己,也為了反叛的陰謀不至泄露,景素將江淹驅逐出自己的幕府,已經是勢所必然了。
  這年的秋天,景素通過主管官吏的吏部,將江淹貶為建安吳興縣令。貶官的理由根據【梁書】與【南史】江淹本傳的記載,是因為南東海太守陸澄因家中喪事而回家守孝,按照當時的慣例,作為南東海太守副職的江淹應該代理陸澄的職務,但景素卻任命了他的軍府司馬柳世隆。江淹固求此職,致使景素大怒。其實這只是作為貶黜江淹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箇中真正的原因,卻是不言而喻的。江淹抱着一片忠心,從此離別了侍奉多年的建平王景素。但出於與景素相處多年的情誼,也出於對景素的一片赤誠,他在到達建安吳興之後,仍然寫下了【被黔為吳興令辭箋詣建平王】一文,向建平王敘述他們相處多年的深厚感情,也表示了重新回到景素身邊的願望。但這時利令智昏的建平王景素對此已經完全無動於衷了。
  (作者單位:鹽城師範學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