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00|回復: 2

[文学研究] 第十四讲 诗歌语言的特点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2-6-9 17: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徐有富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谁的诗语言运用得好,谁往往因此而获得美名,如宋祁《玉楼春》词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将春天的烂漫景象写活了,因此作者被誉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那么,好的诗歌语言应当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抒情性
  
  诗的主要任务是抒情,这就导致诗歌语言具有抒情性的特点。宋叶梦得《玉涧杂书》卷八云:“诗本触物寓兴,吟咏情性,但能抒写胸中所欲言,无有不佳。”如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南朝人谢庄《月赋》说“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于是人们便用身处异地都能见到的明月来表达思念亲人的情绪。此词就地取材,用与双方都发生联系的长江水来表达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并将之贯穿全篇,既自然,又巧妙,且富有新意。明人毛晋所刻《宋名家词》第四集收有此词,并在《跋》中称赞道:“真是古乐府俊语矣!”汉乐府《上邪》有“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数句,用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五种现象,作为与恋人断绝关系的条件,借以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真是出人意表,此词“此水何时休,此情何时已”采用了相同的写法。最后两句还写女主人公担心丈夫辜负自己执着的爱情,而这恰恰是她对丈夫情真意切的一种反映。
  除直抒胸臆外,诗歌语言的抒情性还表现在对环境描述也饱含着感情。同样表现离妇对丈夫的刻骨相思,温庭筠的《更漏子》则是另一种写法: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翠眉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此词上片前三句写一位妇女,在秋天的夜晚一个人呆在画堂想心事,已经很晚了还没有去睡。后三句写她虽然去睡了,但是没有睡着,以至觉得卧具都是冷冰冰的。此词的下片写该女子从半夜三更一直到天亮都没有睡着,因为她一直都能清晰地听到雨落在梧桐叶上、台阶上的声音。词中的女主人公为何彻夜难眠呢?词中“离情正苦”四个字透露了个中消息,原来她正苦苦地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丈夫。
  但是,人们似乎更喜欢含蓄的表达方法。唐司空图《诗品•含蓄》解释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大意是诗人没有一个字道破自己的情感,但自己的情感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所写似乎与自己无关,但是诗中洋溢着自己的情感,并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王维的一些诗做到了这一点,试以其年轻时写的《少年行四首》之一为例: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首诗字面上没有喜怒哀乐等词语,但是欢快的情绪仍从诗中喷薄而出。明顾可久《唐王右丞诗集注说》指出:“通篇豪侠纵横之气模写殆尽,当于言外得之。”王维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能诗善画,精通音乐,擅长书法,少年时代就离开家乡到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洛阳活动,经常出入于王公、权贵之门。十七岁他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得名;十九岁应京兆府试,举解头;二十一岁中进士,接着被任命为大乐丞。可以说开元盛世是属于王维这种人的。所以此诗仅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了长安游侠少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整个画面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但是他后来也写过情调迥异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明胡应麟《诗薮》内篇《绝句》称此诗是“五言绝之入禅者”,“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坛经》记录了禅宗六世祖慧能临死时说过的一段话:“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坦然静寂,即是大道。”看来王维诗中描写的境界与禅宗所追求的境界的确是一致的。既然有“涧户”,当然会有人,但即使有人,王维也视而不见了。王维由意气风发到万念俱灰,显然与他在仕途上一再受到挫折,甚至被迫担任了安禄山的官职,以及他母亲虔诚地信仰佛教有关。这两首诗可以称得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
  诗歌语言的抒情性还可以通过一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要算拟人,试读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湖阴先生名杨德逢,住在南京玄武湖的南面,距王安石退居南京钟山时住的半山园不远,王安石还写过《招杨德逢》、《示德逢》等诗,看来两人颇多来往。从“花木成畦”来看,杨德逢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此诗赞美了杨德逢勤劳、朴素、高雅的生活品位和他那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三、四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绿水为了保护他家的田园,特意环绕在田边,青山知道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特地推开他家的大门为他送来青翠的颜色。则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之和谐也就不言而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杨万里的《西斋睡起》:
  小睡西斋听雨凉,竹鸡声里梦难长。
  开门山色都争入,只放青苍一册方。
  第三句也采用拟人手法,将诗人在小睡后见到青翠的山色时的喜悦之情写透了。
  
  二、形象性
  
  诗歌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这就导致了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艾青在《诗论》中说过:“一首诗必须具有一种造型美,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雕塑。”应当说凡优秀的诗歌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一点,如王建笔下的《旧宫人》:
  先帝旧宫宫女在,乱丝犹挂凤凰钗。
  霓裳法曲浑抛却,独自花间扫玉阶。
  此诗仅用二十八个字就将一位青春不再的落魄宫人的悲惨境遇写了出来,第二句中的“乱”字写得十分传神,它表明这位旧宫人随着青春的消逝,境遇的变化,已经无心打扮自己,但“乱丝犹挂凤凰钗”一句告诉我们她也曾容光焕发过,并精心地打扮过自己。第三句表明她也曾在先帝面前唱过歌,跳过舞,展现过自己的才华。而这些正好同第四句所描绘的她那打扫落花时孤零零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大大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这是刻画人物,优秀的诗歌也能写景如画。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曾提到晁补之称赞秦少游《满庭芳•山抹微云》中的几句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下面我们再欣赏一下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歌,特别是绝句的构思方法通常都是以少总多,以小见大,而这首绝句却以如椽之笔仅用二十八个字就写出了江南的无边春色,真是尺幅千里。首句“千里”二字将我们的视野拓展到了整个江南,如何才能表现其无边春色呢?诗人选择了最富有春天特征的听觉形象“莺啼”,因为它像娇小的女孩子的啼哭声与幼儿牙牙学语声那么悦耳。诗人又选择了最富有春天特征的两种颜色“绿”与“红”。一般都用桃红柳绿来形容春天,而春天的绿色是各种绿色植物构成的,因此用“绿”字更准确。同样春天的红色也是由各种红色花朵构成的,因此用“红”字更加准确。此句还妙在一个“映”字,红花有绿叶映衬更加美丽,而绿叶有红花点缀也更加引人注目。由于受到字数的限制,诗句只提到了一种鸟与两种颜色,而我们却从中听到了百鸟和鸣,见到了万紫千红。次句写傍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到处都能见到酒旗在迎风招展,看来人们正在充分地享受着美好的春天。以上是阳光明媚时所见到的景象。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描写尚有数以百计的壮丽的佛寺隐现在烟雨中,从而充分体现了江南地区春天所特有的朦胧美。正如清人宋顾乐在《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所说:“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樓主| 裡人 發表於 2012-6-9 17:31 | 顯示全部樓層
  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如艾青《诗论》所说,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原来感觉不到的东西感觉到,看得见,闻得着,知道它的温度和硬度”。譬如愁是一种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诗人有办法将其物质化,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喻成了一江春水,则愁之多,愁之深,愁之无法中止,也就显而易见了。又如贺铸《横塘路》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愁变得可见、可闻、可触,而且无处不在。再如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则愁变成了有重量的物体,能够船载车运了。
  诗歌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它能够准确地写出事物的特点,如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所说:“传人适如其人,述事适如其事。”宋人许NFDCD!堆逯苁话》曾指出:“诗人写人物态度,至不可移易。元微之《李娃行》云:‘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此定是娼妇。退之《华山女》诗云:‘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此定是女道士。”写人物是这样,写事物也如此,明杨慎《丹铅总录》卷一九谈道:“刘勰云:‘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喈喈逐黄鸟之声,嗷嗷学鸿雁之响,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信哉其言!试以‘灼灼’舍桃而移之他花,‘依依’去杨柳而著之别树,则不通矣。”正因为如此,诗人们在语言的准确性上都下了很大工夫,留下了不少佳话。如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诗歌语言的形象性,还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现尽可能多的生活内容。如杜甫《九日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称“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首联每句三层意思,共写六种景物,将瞿塘峡之特点逐一刻画而出:因峡长故风急;因视线为两岸悬崖峭壁所阻故觉得天高;因人迹罕至故猿猴得以自由攀缘长啸;因江中的小岛多礁石,少泥土,故水清沙白;因急流中不时卷出鱼儿,故鸟儿在空中盘旋着寻觅捕食的机会。颔联从东西方向写瞿塘峡,明人《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吴山民的话说:“次联势若大海奔涛,四叠字振起之。”的确“萧萧”二字使我们看到树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样子,而“滚滚”又使我们见到了波涛汹涌的态势。当然“无边”、“不尽”两个词语也极大地拓展了诗的意境。关于颈联,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一分析道:“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关于尾联,萧涤非《杜甫诗选注》指出:“艰难苦恨四个字含有许多文章,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是‘悲秋’‘多病’,同时也是‘繁霜鬓’的根由。潦倒,犹衰颓,因多病故潦倒,《夔府咏怀》诗云‘形容真潦倒’,可证。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曰新停。消愁借酒,今又因病不能举杯,岂不更可恨。”此诗仅用五十六个字,就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瞿塘峡的特点,长江的气势,诗人的形象以及他的内心世界。
  为了加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诗人在修辞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南唐词人冯延巳《谒金门》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将风过后,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的样子活画了出来,受到了元宗李Z的激赏。据马令《南唐书》卷二一记载:“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李Z《摊破浣溪沙》的下半片写道:“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表现一位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非常好。首句写思妇与丈夫在梦中很近很近,而在现实中却相距很远很远。梦中的欢乐与梦醒时的孤单正好形成巨大的反差,使她觉得格外难受,再也无法入眠,以至连绵绵细雨声都能听得到。次句写她为了排解自己的相思之苦,索性起床吹笙以寄恨。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七说:“笙簧必用高丽铜为之,靓以绿蜡,簧暖则字正而声清越,故必用焙而后可。”女主人半夜三更自然没有心情,也没有条件去为笙簧加热,因此吹笙的声音虽然在夜深人静时响彻小楼,却吹不成曲调,当然也就难以排解相思之苦,所以她只能倚阑干流眼泪了。“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紧扣吹笙时笙簧需要加热这样一个细节,真实而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想排解自己的相思之苦都非常困难,故令大词人冯延巳叹服。
  为了使语言形象化而经常采用一些修辞手法中用得最多的当然是比喻。譬如相思之情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元徐再思《折桂┝•春情》通过一系列比喻作了生动的描述:“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前三句写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得了相思病,后三句写她害相思病时坐立不安、魂不守舍、百无聊赖、有气无力的神态,真是入木三分。
  词性的活用对加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也有明显作用。形容词用作动词最有名的例子,当然要算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了,其“绿”字既起了动词的作用,又收到了形容词的效果,使读者感受到春风一吹,江南便处处变绿了。再就是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诗中的“红”与“绿”也成了动词。这三句诗的意思是,时间使樱桃渐渐变红了,使芭蕉渐渐变绿了,当然也使人渐渐衰老了。形容词用作名词的例子,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绿显然指绿叶,红显然指红花。宋人杨简《初夏睡起》中的“芭蕉分绿上窗纱”,其“绿”字指绿色,显然也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子,如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花”字用作动词,指开花。六朝时人来人往的朱雀桥,到唐代桥边竟长满了野草,而且野草都开花了,其衰败可知。王安石《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中的“知有蔷薇涧底花”的“花”字显然也用作动词。它们都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
  
  三、音乐性
  
  诗歌语言还有一个特点是音乐性,主要是由押韵、大体整齐的形式、声调的和谐,以及运用一些修辞手法造成的,我们在《诗的节奏》一讲中已经作了分析。为了做到押韵、形式大体整齐、声调和谐,诗歌语言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一是省略。为了加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诗句中会省略某些词语、某些语法成分。这种现象出现甚早,如《诗经•豳风•七月》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显然前三句省略了“蟋蟀”二字,这样每句四字,形成了排比句,显得简练而富有节奏感。这种现象在律诗中更普遍,如王建《宫词》中的“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次句原意为“一片西飞一片东飞”,该诗为七言绝句,为了符合七言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押韵,只好将后一个“飞”字省掉了。再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首句原意为“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为了押韵和符合七言的要求,亦省略了后一个“看”字。
  受到字数的限制,诗句中省略谓语也很常见,如杜甫的《奉陪郑驸马韦曲》云:“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由于是五言诗,两句各省略掉一个“在”字。再如杜甫《九日登梓州城》:“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首句说过去重阳节品尝美酒,欣赏菊花。次句说如今重阳节,自己已经变成白发翁了。但是在诗句中,动词全都被省略掉了。受到字数的限制,其他成分也会出现省略现象,如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所酹应当是滔滔的江水,结果将宾语“江水”省略掉了。《沁园春•雪》中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也属于同样情况,“余”后省略掉了宾语“大地”,“失”后省略掉了宾语“河水”。
  
 樓主| 裡人 發表於 2012-6-9 17:31 | 顯示全部樓層
  互文实际上也是一种省略形式,王昌龄《出塞》诗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清沈德潜《说诗语》云:“边防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该句诗原意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受到字数限制,只好如此处理。这在古诗中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迢迢”形容遥远,“皎皎”形容明亮,“迢迢”与“皎皎”对牵牛星与织女星当然都是适用的。
  为了造成诗歌的音乐美,也有增字现象。譬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四句:“慨当以慷,忧思难望。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慷慨是一个双音节词,为了凑成四个字,同时也为了押韵,于是将慷慨二字颠倒过来,并且中间还加了“当以”两个字,这样就和前后诗句一样都成了四字句。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颔联“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慨而慷”三字当属于同样情况。
  二是倒装。为了押韵与符合声律,诗句中的词语顺序往往突破正常的语法顺序与逻辑顺序,出现倒装现象。前者的例子如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r直上重宵九”,将“九重宵”说成“重宵九”显然是为了押韵。后者的例子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完全符合所规定的声律要求:“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如果按照语法逻辑改成“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则读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了。毛泽东《七律•送瘟神》的首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第一句将千万说成“万千”显然是为了符合声律,第二句将“尧舜”说成“舜尧”显然是为了押韵。律诗中的一联两句往往同时倒装,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的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其语法顺序应为“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这当然不符合声律的要求。
  三是叠音。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特别多,如果诗中双音节词两个音节中的声母重叠,或韵母重叠,或声母、韵母都重叠,当然会增加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双音节词的声母重叠称为双声,韵母重叠称为叠韵,声母、韵母都重叠称为叠字。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云:“业师问余:唐人作诗何取于双声叠韵,能指出妙处否?余曰:以某所见,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可见叠音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双声的例子,如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诗云:“他乡饶梦寐,失侣自。”贾指贾至,严指严武,他们因故被贬谪到偏远的地区,此诗表现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思念。“梦寐”与“”均为双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远离朋友偃寝难安,行无所适的感觉。再就是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花之体态与香味,受到人们激赏,而双声词“清浅”与“黄昏”也增加了这两句诗的美感。叠韵的例子如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叠韵词“荡漾”与“潺”较好地表现了洞庭湖水浩渺汹涌的样子。再如钱起的《山花》:“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叠韵词“从容”与“眷恋”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烂漫的山花的喜爱与担心。一联中兼有双声与叠韵的例子,如李白的《送王孝廉觐省》:“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窈窕”为叠韵,写出了水的弯弯曲曲,“参差”为双声,写出了山峰的高高低低。再如杜甫《咏怀古迹》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漠”为叠韵,“黄昏”为双声,它们都很好地表现了寂寞的情景。
  用得更多的当然是叠字,我们已经作过分析。现再举数例。如明代陆秀卿的《弋阳道中》:“石子船头磊磊,溪声枕上潺潺。”“磊磊”是象形叠字,使我们看到了河岸上到处都是鹅卵石。“潺潺”是象声叠字,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也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再就是清人俞樾《春在堂随笔》中描写西湖最胜处九溪十八涧的诗句:“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用一连串叠字将该处风景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也有连续用三个叠词的,如敦煌曲子词《山花子》的最后两句:“当时只合常携手,悔悔悔!”连续用了三个“悔”字,将女主人让恋人离开自己的悔恨之情推向了高潮,同时也表现了女主人对恋人深深的思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