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樊慶彥
【游珍珠泉記】是清代著名學者、散文家王昶的一篇遊記散文。王昶(1725―1806),字德浦,號述庵,世稱蘭泉先生,江蘇青浦(今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三遷刑部郎中。坐罪奪職,從阿桂至雲南軍營效力。以功任吏部員外郎,累遷至刑部右侍郎。因年老致仕。王昶通經,工詩詞,善古文辭,好金石上學,時稱『通儒』。著有【春融堂集】及【金石萃編】、【湖海詩傳】、【湖海文傳】、【明詞綜】、【國朝詞綜】等。【游珍珠泉記】這篇散文選自【春融堂集】卷四九,用簡潔的筆墨描繪了濟南珍珠泉的自然面貌。文章雖短,但寫得生動活潑,清新俊秀,寫出了珍珠泉的神韻,堪為記游寫景的散文名篇。
珍珠泉在今濟南市泉城路北。濟南素有『泉城』之稱。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舉名泉七十二個。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說:『濟南名泉七十有二』;於欽撰【齊乘】,將【名泉碑】中所列七十二泉的名稱、位置轉錄書中。從此,『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名便流傳於世。後又有明晏璧【濟南七十二泉詩】、清郝植恭【濟南七十二泉記】等著錄播揚,益發顯盛。七十二泉中,珍珠泉名氣甚大,它和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合稱四大名泉,卻又各有特色。珍珠泉周圍有溪亭、楚泉、濯纓、王府、舜泉、芙蓉、孝感等十六個名泉,組成了珍珠泉群。清人王]運在【珍珠泉銘序】中描述說:『瀠泓沖融,清瀾百步,旁流帶垣,通舟二里,魚鳥荇藻,怡怡悅性。』周圍綠柳垂蔭,花木扶疏。許多人認為清人劉鶚在【老殘遊記》裡描述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佳境,就是寫的珍珠泉一帶的自然風貌。所以,康熙皇帝認為『七十二名泉』中,珍珠泉可與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相媲美,1689年,他南巡經過濟南,曾賦【觀珍珠泉】詩(【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第二集卷四三),詩前作序曰:『濟南多名泉,趵突、珍珠二泉為最……』而乾隆皇帝卻認為珍珠泉甚至要優於趵突泉,1748年,他南巡時路過濟南,在【戊辰上巳後一日題珍珠泉】(【御製詩集】二集卷三)詩中寫道;『濟南多名泉,岳陰水所瀦。其中誰巨擘?趵突與珍珠。趵突固已佳,稍籍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創見訝仙區。卓冠七十二,分匯大明湖。』
【游珍珠泉記】首先寫珍珠泉的背景,並探究泉水生成的原因。開篇先從濟水寫起:
濟南府治,為濟水所經。濟性而流,抵d輒噴涌而上。
『濟水』,發源於河南王屋山,下游匯入黃河。『』意為水伏流地下,『而流』就是潛流。『d』指岩石的縫隙。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濟南府附近,有一條濟水從這裡經過,濟水的特點是常在地下潛流,遇到岩石的縫隙,由於水流受阻便噴涌而上。作者認為,這就是形成泉水的原因。在當時缺乏地質知識的條件下,作者只能從現象上判斷,而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其真實的情況是,由於濟南地下多岩溶溶洞,洞內儲有豐富的水源,隨着地勢由南向北流動,遇到火成岩而洄流,與南來之水相激產生壓力,遇有地下裂隙就奪孔而出,形成泉水。在當時,缺乏這樣科學的了解,僅從現象上看大體還是正確的。
文章隨之介紹濟南泉水的盛況。先寫得泉之易:
人斬木剡其首,p諸土,才三四寸許,拔而起之,隨得泉。
『剡』,是削尖的意思。『p』,指小木樁,這裡用作動詞,是插入的意思。人們砍一根木條,削尖一頭,做成小木樁,插進土裡,入土只要三四寸深,拔起來,隨即就成為泉眼,泉水就汩汩流出。真是插地成泉啊,這是多麼簡單而又新奇、有趣的現象。
接着寫泉水的清澈以及清澈的原因:
泉瑩然至清,蓋地皆沙也,以故不為泥所汩。
『汩』,在這裡是埋沒的意思。一個個泉眼流出的泉水,都是晶瑩透明,清澈見底的,這是由於地下全是沙石,泉眼不易被泥土壅塞的緣故。『泉瑩然至清』,一個『至』字,把泉水的清明透徹,寫到了極限,表明這裡的泉水不是一般的清,而是再沒有比它更清的了。
到這裡,作者卻筆鋒一轉:
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者。
遍觀濟南一帶,得泉雖然這麼容易,泉水雖然這麼奇異,然而卻沒有珍珠泉更為奇特,由此引出了珍珠泉。這是一種眾星捧月的手法,作者先從大背景上渲染濟水流域得泉之易和泉水之奇,這不過是為了烘托、突出珍珠泉。濟南泉水歷史悠久,如【春秋•桓公十八年】中有『公會齊侯於濼』的記載,記述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齊襄公在濼水相會之事。濼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卷八•濟水二】中描述道:『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濟南泉水多如繁星,各具風采。或如沸騰的急湍,噴突翻滾;或如傾瀉的瀑布,獅吼虎嘯;或如爭鳴的琴瑟,鏗鏘悠揚;或如瀟瀟的細雨,潛影無聲;或如金粉玉屑,燦爛晶瑩;或如明珠纓絡,光彩奪目……珍珠泉在這樣一個奇泉攢聚的地方,而能卓然獨立,自然有其非凡之處。『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者』一語,尤其是一『奇』字,猶如一個聚光鏡,把整個背景上的光彩,一下子集中到珍珠泉這個焦點上來,並且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從而引出了下文,激起了讀者的興趣。
文章至此轉入對於珍珠泉的具體描繪。這一部分又分為這樣幾個層次:開頭先交代珍珠泉的地點、範圍及四周設置:
泉在巡撫署廨前,L為池,方畝許,周以石欄。
『巡撫』,是古代官職名。『廨』,指官吏辦事的地方,是官署的總稱。『巡撫署廨』,就是巡撫衙門。『L』,是磚砌的意思。『周』,這裡用作動詞,圍繞的意思。作者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先向人們簡略地介紹一下珍珠泉的概貌,然後帶領大家徑直朝珍珠泉走來。人們由遠而近,漸漸看清了珍珠泉的外觀輪廓:這個有名的珍珠泉,位置在巡撫衙門的前面,是用磚砌成的池子,方圓約有一畝大小,四周用古樸雅致的石欄圍住。人們再向前,走到欄杆處,就看到了泉水的具體情狀:
依欄矚之,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
『矚』,是注視的意思。大家靠着石欄杆向池中注視,首先看到的是一股股泉水從沙石中冒出來,那水勢忽而聚積、忽而散開,忽而中斷、忽而接續,忽而迅急、忽而緩慢,呈現出一種不斷變化的奇異景象。六個『忽』字連續疊用,三對反義動詞互較,既形象地表現出泉水流動的變幻莫測,千姿百態;又表現出作者觀賞時的心情。由於泉水的不斷變幻,而且這變化又是那樣的反覆無窮、不可捉摸,因此使人有一種新奇的、目不暇接的感覺。
接下來,寫陽光出現之時,池中又有一番更加奇異的景象:
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於面,瑟瑟然,累累然。
『珠』和『璣』都是珍珠,不過『璣』是小的珍珠。『瑟瑟然』,形容水泡冒出水面的細碎輕微的聲音。『累累然』,是連貫成串的樣子。這幾句是描寫泉水冒到水面時的狀態。泉水從沙石中冒出來,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水泡,這些水泡圓潤、晶瑩,層出不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好像是一串串碧綠的珍珠、錯落有致,搖曳不定。這大概就是『珍珠泉』得名的原因吧!『瑟瑟然』,是寫水泡上升時發出的聲響;『累累然』,不僅寫出大小水泡之多,而且給人以生動活潑之感。那大大小小的有如珍珠一般的水泡,一行行,一串串,從水底你爭我擠湧出,飄飄裊裊在水中升騰,至水面才砰然炸開。真如蒲松齡【珍珠泉撫院觀風】(【聊齋詩集】卷四康熙四十八年已丑)中所言:『玉輪滾滾無時已,珠顆涓涓盡日生』、『萍開珠串凌波上,池涌瑤光弄影消』,分明是一人間瑤池,這是多麼美麗而又富有情趣的景象!
欣賞着這自然界的佳趣,作者觸景生情,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一種玄思妙想油然而生。於是他接着寫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