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55|回复: 0

要像曾国藩那样修养自身(图)

[复制链接]
家邻 发表于 2010-6-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020100609339042324932.jpg

( W- [) H/ S: D3 H; }' d

' ^! [6 Q. T2 i. F7 T  q) I
曾国藩会见美国外交官

( E' M7 [- n/ L: b( O5 P

- G( w) ~: c9 ?# Z& X% @+ f- S
W020100609339042379984.jpg
" z2 O# n2 }" G4 l% H
+ M& t) f! @* o+ T& Z% S% V& |
1 t" [; d8 s, u
    ■演讲者:唐浩明 . G% o% n; P3 b- z, i. f
- ~3 }9 F, q+ y6 _
    ■演讲话题:曾国藩其人其事 ( h8 J2 L7 ~# w* t" S2 F) |
; y$ h# a7 i9 l/ \$ F7 q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 ' b4 A4 D7 Z$ x( F
8 y" M$ c8 h( [* N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等 2 c7 Q9 [1 v) @* A9 w

; g1 e1 [4 i" g+ t       y$ T" t# Y9 G* E, m1 g- S  _2 c

6 t! w1 g- x; D5 W/ Z( K8 l% B    ■著名作家讲述20多年来研究曾国藩的心得――修心与收敛
% d, F, {' q7 Q' J. X' b
7 t. S, O% B) J4 `5 L4 V    ■在事功的建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又通过人格修炼来促使事功的完成
% F, X0 t+ v0 E2 F6 Z. q9 ^/ V
. c4 {" _* B" i+ a3 F; \8 g    ■曾国藩的做人做事对当代人有哪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 X* z8 \5 P5 q% I4 X1 _$ V

- E5 |# C9 i6 P+ i$ ^     ! E) m8 [* N3 \7 G

6 P" M2 l1 L  o) g. v# i* ?5 R3 R    ■演讲者小传 9 H5 q2 R4 Z9 R7 g% F' D. Z
# \' K) `8 {! ~$ s: S$ P$ b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师大前身)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岳麓书社从事编辑工作。
( H% B/ T% M4 {% W8 Z5 H+ Q
% P* X7 ~8 z' \9 q1 H# K% a/ p    在2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唐浩明主要从事湖南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编辑出版的主要图书有《曾国藩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曾国荃全集》、《20世纪湖南文史资料文库》等。其所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被称为“晚清三部曲”。唐浩明现为岳麓书社总编辑、湖南省作协主席。
      
% |3 T( j$ \* J" k7 @4 i
$ j% `0 ?. ]  V4 t5 @+ r& ^- ?    今天就准备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切入,谈谈他的“人”和“事”:他怎样在事功的建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又怎样通过人格修炼来促使事功的完成。
9 ?5 w& r3 }5 k5 W3 W5 t
0 K6 Q; l. H2 t2 E# y+ b8 F5 G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治家,有着一个明显区别于中国历史上政坛大人物的地方,所以大家才对他格外感兴趣。那就是他在事功建立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并以自己人格修炼的完善来促进事功的建立。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自觉去这样做,更别说做得好了。      
- u8 {5 J! d' p
. U4 g' H4 L# Y7 Y    ◎曾国藩其人◎ 8 b# s5 U7 `1 ~. {8 k
) u, a  P# b! C8 `! j* H+ ~
    ■“内圣外王”的典范,“三立完人” 7 u# q8 p) s' y  W# }
3 t. }: B- F1 p6 S% E
    ■严于律己,提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
( u+ t! K) i8 f; z- m
$ L+ S. i9 u. X$ w/ q9 a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所培育出来的一个标本人物,传统主流文化对此有一个表述语,就是“内圣外王”。
5 Z# y8 F8 |# E/ Q( W' ^/ Z+ X# }6 H9 g
/ Z* d6 t  o! Z    所谓“内圣”,就是讲心中充满圣人的学问和道德,并以此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进行人格修炼。“外王”是表现在外的事功符合王政、王道的要求,即施仁义之政,行仁义之道,建王者之业。曾国藩早年在京城做官的时候,严格按照程朱理学来修身养性,修炼自己的人品人格。他甚至提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的口号,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口号。这表示他的决心,而且他一辈子都努力按照这个要求在做。在他的晚年,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圣哲画像记》的文章。曾国藩晚年还在以圣哲作为自己的榜样,可谓“内圣”做到家了。 - N4 o8 O5 ~: J! b* s6 `

! ?" ]: [# H/ k, ^, |7 }    中年之后,他奉旨平叛,将混乱14年之久的社会重新纳入封建正轨,使东南十余省的百姓重新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这可算作他的“外王”。曾氏一生所走过的正是一条典型的“内圣外王”的道路。 , a; T0 x6 w" f

/ x0 C3 C' B; j( B* g2 H( N4 v    在世人的心目中,一般都认为人格修炼即“圣化”和从政即从事公共事业管理这两件事情是难以很好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圣化”是属于理想化的东西,在书斋里,在山洞里,它似乎可以完成。但是社会却是复杂混乱的,所谓“人心险恶”,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人只能以毒攻毒,治理社会是英雄豪杰的事业,而非圣贤可以做到。我也比较赞同这个观点。我想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但曾国藩却在一个较高层面上做到了“内圣外王”,这很罕见。
2 }" n( Q5 b, f" @& }7 p' Q% O
* X/ z2 m1 p$ F    中国主流文化对最为成功者还有一个价值评判体系,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文字著述。即便做到了“内圣外王”,也难做到“三立”。我曾经拿这个标准去衡量中国历史上的人物,符合者很少很少。 4 L' m7 m7 }0 F0 I! M( f
9 Z) S  T( M5 ~7 Z8 c+ O
    但是在近代,曾国藩因为内圣功夫做得好,他的德行受到广泛赞誉;因为他建立了一支军队平定了太平天国和捻军,在当时认为他建立了很大的事功;他一生勤奋著述,留下1000万字的《曾国藩全集》。从这三个方面来说,在当时的社会里,他应该属于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