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l' X& l$ e" L, U 1 g* C: H* [0 ^5 L7 U9 v( c0 r
生與死是自然法則,人不能選擇生,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選擇死。生都一樣,死可各異。死有多種,有平靜的、痛苦的、悲壯的、英勇的死,還有無奈窩囊的死。近期看【三國】,看到呂布的死法,我覺得太窩囊――被『縊死,然後梟首』。
7 n$ A0 [) l) i* r
. K8 M- i0 F+ v 按理在群雄爭鋒時,被殺死理屬正常,但呂布像娘們一樣被繩子縊殺而死。這種死法放在呂布這個大英雄身上,讓人不禁扼腕長嘆。 ( i) k. r, T- f; X
% T7 ~0 `: H$ e 呂布何許人也?世人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他相貌英俊,驍勇善戰,膂力過人,加上方天畫戟竟無人能敵。據史書記載,呂布一人能抵十萬大軍。征伐若有難,呂布定乾坤。丁原有了他,可以稱霸一方;董卓有了他,可以傲視群雄;王允有了他,可以力挽狂瀾。
q7 S/ w/ ^2 D0 n0 }2 \
0 b/ A6 I/ y! q6 K1 _ 像劉、關、張這樣的英雄,戰呂布時,先搞車輪戰,後搞聯手戰,即便如此,也是打得難分難解,平手結束。可見在當時兵對兵,將對將的情況下,呂布願意以一當三,與劉、關、張惡鬥,沒有超人的膽氣和武功是斷然不行的。
1 } V1 x, |0 W% w) W! K; j) y) u: \7 C6 p& H7 c% H1 |( q
想那關羽殺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是何等的威風,張飛當陽長坂坡喝斷橋頭水倒流,曹軍聞風喪膽,那是何等勇猛,但與呂布相比有雲泥之別。呂布無疑是卓爾不群,無人與之伯仲。就是立場鮮明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也不得不發出讚嘆: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夸英偉。 6 e( l" O' \8 N3 P
1 @' e1 G( M( F1 o# ]. C+ J3 T 可這樣一位超級大英雄,誰敢駕馭呢?這就註定了呂布死得難堪。
& d+ h6 ]0 Q- ~) p6 s# b1 z" T# A
呂布雖說棄丁原,是因爲沒有遇到明主。試想一個想建功立業的英雄少年,在昏主的庸政下難有作爲。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亂世中的他投奔董卓何以指責。董卓獨霸朝綱,倒行逆施,君臣敢怒不敢言,呂布迷途知返,大義滅親又有何錯。可這些居然也成了呂布『背主弒父』的罪名。
. N. C" V+ V ~7 ?
# `2 O( J" ?$ o7 v/ _ 呂布本可以戰死沙場,但命運沒有成全他。他在睡夢中被身邊的人五花大綁地出賣給了曹操。醒似猛虎無人可敵,睡如沉獅遭人暗算。這窩囊自不必說,可更爲窩囊的是這位大英雄,竟仗依『轅門射戟』之恩,白門樓下求劉備說情。大丈夫站立是一座塔,倒下是一座山,按理像呂布這樣出生入死的應視死如歸,可最後有點英雄氣短,實則是因爲貂蟬。爲了貂蟬他不聽陳宮之計而貽誤戰機,爲了貂蟬他臨死之前少了點英雄氣。呂布走不出溫柔鄉,死得窩囊也就不足爲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