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 _- k: B2 V( ^6 j& \
$ J# R/ d) X+ ~% ] 北京濟爾哈朗王府內景。資料圖片 2 t7 l9 F2 _/ f9 y6 r6 _! ^6 ~
h6 u3 x: h. a4 h
核心提示3 H' R+ j4 c( j* V7 i6 c) B
) Q8 P& J: i- ~) `2 Y0 R 濟爾哈朗,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為太宗從弟。其名字為蒙古語,意為『幸福、快樂』。濟爾哈朗一生身歷太祖、太宗、世祖三朝,論及血緣,其雖不是血統純正的鳳子龍孫,卻爵高位顯,歷久不衰。生存於充滿血腥權力鬥爭漩渦中的濟爾哈朗,是如何做到功成身退的呢?
; w& n( i/ U; O) p * H8 H# X" h7 O3 L
7 V" c! p k& j , q- l1 {9 k1 g: U+ U' a$ m$ X3 v
在盛京的濟爾哈朗王府圖。資料圖片
# b6 v$ o* ^+ | $ Z+ s9 l; c# Z
0 b( l) {) m& A" M
覆巢完卵,洪由纖起# [1 i# y* l1 Z6 Y! P
- @8 J9 p0 t$ Q E; M
濟爾哈朗,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母親姓烏拉納喇,名滹奈,是海西女真烏拉部貝勒布占泰之妹。當濟爾哈朗11歲時,其父舒爾哈齊邁出了與太祖分裂的腳步,即命人前往黑扯木砍伐樹木,建房造屋,試圖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立王國』。太祖聞之,斷然斬殺了濟爾哈朗的長兄阿爾通阿和三哥札薩克圖等,並逼迫其父舒爾哈齊俯首認罪。在這一事件中,濟爾哈朗因年幼而未受到任何牽連,是覆巢下的完卵。兩年後,其父離世,濟爾哈朗即被太祖養育家中,因為太祖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是其表姑母,相信濟爾哈朗喪父後,並未受到虐待。而且從這一角度講,濟爾哈朗與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3兄弟的血緣關係更近。
/ J' k: m5 O, G: G2 n. ~% o- I, A: Q' F. v
父兄被殺,並沒有影響濟爾哈朗對太祖的忠心,因為在當時『強凌弱,眾暴寡』急劇動盪的社會背景下,骨肉相殘已司空見慣,而一旦改弦更張即不會被追究,這樣的實例不勝枚舉。如太祖滅哈達部,殺了父貝勒孟格布祿,還會將自己的三女兒莽古濟許配給孟格布祿之子吳爾古岱,而三額駙吳爾古岱後來亦成為太祖的得力大臣;再如太祖與葉赫部殺得血光四濺,但在家庭內部並不妨礙其寵愛來自葉赫部的大妃孟古姐姐(太宗皇太極之母),而當葉赫滅亡後,歸降的太宗之諸位姨母、舅父及其子弟同樣受到相應的禮遇;又如太祖亦滅亡了烏拉部,大妃阿巴亥照樣做着後金國的國母,地位並未因此而動搖。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如果一定要認為舒爾哈齊死時,濟爾哈朗年紀小不懂事,那麼作為其兄長的阿敏是最應復仇的人。因為當時其因支持父親舒爾哈齊而差點喪命,但阿敏後來並未見其有復仇之舉,即使到了太宗朝,阿敏也還是尊稱太祖為父汗。至於說阿敏獲罪而被黜爵幽禁,其根源在於阿敏不滿太宗成為新汗,而不是為父親翻案。是故濟爾哈朗心中從未對太祖、太宗懷有怨恨,取而代之是感恩與忠誠。1 y$ H$ S$ \' d# Y0 U, E
( Z* ~8 V$ P( N' L: ]& Y. T 當然,太祖待濟爾哈朗兄弟不薄,依八旗繼承統系,其令濟爾哈朗與阿敏共同掌管其父原來的部眾,阿敏作為兄長,當仁不讓地做了鑲藍旗的旗主貝勒,而濟爾哈朗則從擁有由汗伯父賜與的鑲藍旗的一部分牛錄起步,逐漸積戰功而最終成為十和碩執政貝勒之一,與阿巴泰(太祖第七子)、德格類(太祖第十子)、杜度(太祖長子褚英之子)、岳托(太祖次子代善之子)等地位相當,僅次於四大貝勒。史料中,濟爾哈朗曾多次出征,如天命十年(1625),蒙古科爾沁部奧巴因受到察哈爾林丹汗的圍攻而求救於太祖,濟爾哈朗即隨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等率精兵5千人,星夜疾馳前往增援,林丹汗望風而逃,濟爾哈朗等不僅繳獲無算,而且奧巴因此迎娶了太祖撫女肫哲格格而成為後金國的額駙。翌年四月,濟爾哈朗又從太祖征討蒙古巴林部,大勝而歸。) I' u' z/ c% s/ ?; W
( b4 N( U% ~1 t. K, J6 H l4 u
洪由纖起。太祖一朝,濟爾哈朗始終被位居四大貝勒之一的兄長阿敏的光環所籠罩,但濟爾哈朗最大收穫是選擇從兄皇太極做自己意志與利益的代言人,與之交往密切,甚至在感情上超過了其與兄長阿敏的關係。天命八年(1623),三額駙武爾古岱受賄為人舉報,此事牽連到濟爾哈朗。因為武爾古岱受賄得到了皇太極的默許,而此事濟爾哈朗知情。因此,太祖命吳爾古岱的受賄之金由皇太極償還,濟爾哈朗被收回兩牛錄人口,顯然這是太祖對皇太極與吳爾古岱在分配時有意偏向濟爾哈朗的處罰。而且吳爾古岱受賄案發生之時,正是皇太極與太子代善爭位之時,太祖因此曾意味深長地對皇太極說,為什麼濟爾哈朗、德格類、岳托等散朝之後拋開其自己的父兄,而單單送你四貝勒還家?結黨營私,何其愚也!太祖的眼光是犀利的,但正是這種交往,才奠定了濟爾哈朗於太宗朝得到高爵厚祿的重要原因。
1 ^" P- [0 q. i, P. m1 R+ C ~# e1 k! O6 L8 J" w7 T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濟爾哈朗為人明智,吃一塹,長一智,決不犯重複性的錯誤。天命六年(1621)十一月,時任都堂的五大臣之一扈爾漢索賄事發,濟爾哈朗、齋桑古(濟爾哈朗的弟弟)、岳托、碩托等均在行賄之列,太祖十分氣憤,遂於都司衙門前『畫地為牢』,令濟爾哈朗等4人『披婦人短袍,系女人裙』,監禁3晝夜。太祖還親往囚禁4貝勒的地方,痛斥說,『爾等行賄』,是想堵住諸位兄嫂的嘴呢?還是想不讓自己的叔父兄長為汗『而自謀汗位』呢?爾等真是婦人之心,婦人之見!說完,『唾其顏』即將唾沫吐在其4人的臉上而還。
: s4 h* M0 W- e4 s. d& I! i# G v1 V
+ J; M5 b$ c) X* N0 l' m% s$ s" c+ _ 清入關前,強迫受罰者穿女人衣,唾其面為後金國獨特的附加刑罰,帶有強烈的人身污辱色彩。此事雖未對濟爾哈朗的前途造成什麼嚴重影響,但相信對濟爾哈朗內心的觸動極大,此後其做事謹慎隱忍,再未受過此類刑罰不說,而且成為太宗朝罕有的極少受過責罰的親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