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S B3 G: A
# v. J. H& W4 a( | 濂溪閣位於長沙市開福區西長街,是文人雅士工商學子聚會研討學術之所。清同治年間,湖湘學人為紀念北宋哲學家、湖湘學派創始人周敦頤,並研習他的學術思想,創建了濂溪閣,閣旁有濂溪祠和濂溪裏。閣、祠今不存,但陳舊的老巷濂溪裏尚存。周敦頤號濂溪,長沙文人學士就以『濂溪先生』來稱呼他,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禹之謨在長沙從事革命活動時,經常來這裏聚會。 0 y3 z. I6 c* y
+ N4 {/ J, ?2 Z7 V$ d
禹之謨(1866―1907),原名志謨,字稽亭,湖南湘鄉青樹坪(今屬雙峯)人。1886年,20歲的禹之謨『提三尺劍,挾一卷書』遊歷四方,結交了譚嗣同、唐才常等維新人士,研究西方社會政治學說,愛國憂民之心日趨強烈。戊戌變法失敗,他丟掉改良幻想,倡革命救亡之說,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 E7 c; [4 `' Y# K/ ~
c/ s9 A7 y! m& u s7 u$ _( G
1904年,他與黃興、陳天華、宋教仁在長沙創立華興會。次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黃興致函他在湖南建立分會,他欣然受命,積極發展會員,建立同盟會湖南分會,擔任第一任會長。1905年,他參加抵制美貨運動,促成商界4000多人參加『湖南全省紳商抵制美貨禁約會』。在抵制美貨運動中,他精誠愛國,敢於任事,深得各界群眾擁戴。同年,禹之謨創辦湘鄉駐省中學與惟一學堂(禹被害後改為廣益中學,今湖南師大附中前身),被推選為湖南商會會長和教育會長。
9 j! r# g3 a+ O T2 N8 S+ g2 b" ?* ]; h" ^3 n* E
1906年夏,禹之謨策動學、工、商各界將同盟會革命先驅陳天華、姚宏業公葬於嶽麓山。在下葬儀式結束的當晚,長(沙)善(化)學務總督俞誥慶指使軍警拘捕了兩名整修墓地晚歸的學生。禹之謨不顧勞累隨學生家長到學務處、軍警處交涉,遭到拒絕,引起全體學生群眾極大憤怒。俞誥慶素有狎妓之嗜好,第二天晚上,在妓院宿娼的俞誥慶被學生當場抓獲,送到西長街濂溪閣,請求禹之謨主持懲罰。禹之謨正言斥責:『身為長、善學務總監,應敦品篤行,整躬率屬,應為全城學界樹良好榜樣才是,你俞誥慶竟做出這等禽獸不如的行為,這是湖南教育史上莫大恥辱,實為士林敗類。』並迫使他同意釋放被捕學生,限期返還拖欠教師工資。 & _7 }' |4 B, Q, h0 Q2 ]- V- B
- b, G% _2 b/ M4 b 1907年2月6日(清光緒三十三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41歲的同盟會湖南分會會長禹之謨在靖州西門外被處絞刑。臨刑前高呼:『禹之謨救中國而死,救四萬萬人而死!』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黃興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追贈他為『陸軍左將軍』,公葬於嶽麓山的陳、姚烈士墓旁。三烈士生相知,死亦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