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8|回覆: 0

[史學] 試析『詩史』觀辨正及宋夏戰事詩的『詩史』性質(2)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6-12 14: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二、宋夏戰事詩的『詩史』性質  


  民族戰爭是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如匈奴與秦漢之間,突厥與唐之問,契丹、女真、党項與宋之間,蒙古與宋、明之間,都發生過這樣的戰爭。然而不論是就歷時時間、空間跨度還是戰爭規模而言,北宋與西夏之間歷時百餘年的民族戰爭無疑是其中較爲顯著的,並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進程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由於採取以文官治國的政治策略,北宋的許多文人都親歷了這場戰爭,並用詩、文、詞等不同藝術方式將戰爭情況記錄下來,從而形成了規模浩大的宋夏戰事文學。內容涉及到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透顯出濃厚的愛國熱情和憂患意識。從『詩史』觀韻一般內涵出發,筆者認爲宋夏之戰具有鮮明的『詩史』性質,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發於危難。記錄史實  


  詩歌具有傳史的功能,但必須是記錄重大的社會歷史事件的作品才能被稱爲是『詩史』。爲數近千首的宋夏戰事詩雖然並不是出自一人之筆,視角亦各有不同,但詩人們的關注點是一致的,那就是用藝術化的方式,真切記錄了宋夏戰爭所帶來的各種社會狀況。比如張定千的【詩一首】,這是最早涉及描寫宋夏關係的作品,其中『只怕河湟陷夷狄』,已經顯現出對西夏入侵北宋的擔憂;蘇舜欽在【慶州敗】中,以『今歲西戎背世盟,直隨秋風寇邊城』一句,進一步點明西夏攻宋是一種不義行爲,並導致『羞辱中國堪傷悲』的結果,這代表著宋初文人對宋夏戰爭性質的認識。此外,蘇舜欽的【慶州敗】、梅堯臣的【故原戰】、劉頒的【聞西戎乞降】等作品,均對戰爭發展情況進行了連續性描寫,比較清晰地展現出宋夏戰爭的進展脈絡,從而與歷史的發展線索相映襯,具有以詩記史的意義,所反映的社會內容也相當廣泛。其中既有對嚴酷戰爭場面的實錄,如『戰死動萬計,募人填卒伍』、『肌膚存空骨,性命半鬼篆』、『白骨似沙沙似雪,憑君莫上望鄉台』、『馬躍踐胡腸,士渴飲胡血』等;又有對士人憂國憂民之心的真切展露,如『草檄朝慵腕勞脫,論兵夜苦舌瘡痍』、『奮舌說利害,以救民膏肓』、『報君自說心如石,憂國人言鬢如絲』等。這些內容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北征】等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如出一轍,共同體現著『不隱惡,不潛善』的史家精神。如果說,杜甫因生活在一個『兵連禍結,天下鼎沸的時代』,從而將自己所身受的、所觀察到的,一一捉入他的苦吟的詩篇里去,並因此被譽爲『詩史』的話,那麼宋夏戰事詩的作者們又何嘗不是生活在一個被戰爭所困擾的時代,他們也同樣將戰爭的所見、所聞、所感寫入作品當中,只不過他們是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分層次、多樣化地去展現戰爭生活的各個側面,最終由個人化的局部的描寫匯合成集體性的全面展現,從而深刻地反映了宋夏戰爭時期的社會現實,揭示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可以說,與宋夏戰爭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在宋夏戰事詩中都有所反映,不論是親歷戰爭現場、記錄實戰情況,還是根據耳聞抒發對戰爭的感受,都體現出了北宋文人對宋夏戰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密切關注,因而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