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 中國語文網 (30)只有'五個了。
(31a)就剩'五個了。
(32b)*都剩五個了。
這些例外是可以解釋的。眾所周知,語氣助詞『了』表示情況發生變化。析而言之,有質變與量變兩種。
下面的例子表示質變:
(32)他會走路了。
(33)他不去了。
說(32)的前提是『他』以前不會走路,說(33)的前提是此前『他』打算去。質變當然是重大的變化。下面幾個例子表示量變:
(34)快要下雨了。
(35)讀了三年了。
(36)洗了五件了。
(34)說的是氣象方面的量變,這當然是一種廣義的『量』。(35─36)中的數量詞表示狹義的量。不管怎樣,『了』所表示的量變都是可觀的,值得提醒受話人注意的。因此,『了』前的數量詞總是表示主觀量的:如果說的是量的增加,則表示主觀大量;如果說的是量的減少,則表示主觀小量。能表示量的減少的動詞,只有『有』、『剩』、『餘下』等少數幾個。別的動詞,都是隨着動作持續或反覆時間的延長,所涉及的量越來越大的,所以我們看到語氣助詞『了』前的數量詞一般是表示主觀大量的。
『有』跟『剩』還有不同。『有』既可表示量的減少,如例(31),也可表示量的增加,如:
(37) 都有'五個了。
『有點兒』是表小量的,可是在下面帶語氣助詞『了』的句子裡,與其說是表示量變,不如說是表示質變:
(38)我有點喜歡他了。
(39)他有點兒不高興了。
2.6大多數北方方言都有兒化現象,指小是兒化的語義作用之一。就北京話來說,數量詞兒化時一般指主觀小量,決不會指主觀大量。例如:
(40)他才'七歲兒。
(41)也就'四五里兒路吧。
不能說:
(42)*他都七歲兒了。
(43)*四五里兒路太遠了!
有些方言雖然沒有兒化現象,但有跟『―兒』的語法、語義作用相當的語綴,如贛方言的『―子』、『―崽』、『―基』等等。在贛方言裡,凡主觀大量一律不用這類後綴。凡主觀小量一律得加這類後綴。例如,筆者所講的豐城話,主觀小量加『基』。比較:
(44a)三'日(主觀大量)
(44b)'三日基(主觀小量)
(45a)五'斤也似(主觀大量)
(45b)'五斤基(主觀小量)
(46a)七八'塊錢(主觀大量)
(46b)'七八塊基錢(主觀小量)
叄
3.1副詞『就』、『才』、『都』跟主觀量的關係比較複雜,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引入語義指向的概念。
從語法上說,副詞都是修飾謂詞性成分的。但在語義上,副詞可能指向謂詞性成分,也可能指向名詞性成分。以下例(47─49)和(50─52)分別表明這兩種情況:(4)
(47)敵人徹底失敗了。
(48)我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49)我就不去!看你把我怎麼樣。
(50)大家都來了。
(51)你都看了哪些書啊?
(52)他只關心自已的事兒。
副詞在語義上指向名詞性成分時,可能是指向其前邊的名詞性成分,如(50)中的『都』指向『大家』。也可能是指向其後邊的名詞性成分,如(51)中的『都』指向『哪些書』,(52)中的『只』指向『自已的事兒』。
我們把前一種情況稱為前指,後一種情況稱為後指。例(50─52)的前指、後指都是關於範圍的。
3.2.副詞『就』、『才』、『都』在語義上的共同特點是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後指。在形式上,用於前指時,句重音在副詞之前;用於後指時,句重音在副詞之後(『就』本身也可重讀以表示後指)。下面就用前指、後指、客觀量和主觀量等語義概念對『就』、『才』、『都』的用法作具體的分析。
3.3.『就』不管用於前指還是後指,都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用於前指的例子,如:
(53)'三本就夠了。
(54)'六歲就上學了。
(55)有'兩個人就能把它抬起來。
用於後指的例子,如:
(56)'就剩這三本了。
(57)就寫了'五頁。
(58)就'五瓶兒。
馬真先生認為,『如果「就」前的成分是重音所在,而「就」之後(包括「就」在內)無重音,那一定是言多。』(5)例子是:
'他們就十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