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教育 二、『給力』的來源和爆紅過程
關於『給力』的來源和出處,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專業人士考證說此詞古已有之,有人認為源於方言,但它的爆紅卻緣於網絡。
(一)古詞溯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海波博士考證,『給力』是中國古代官府給官員支付薪酬的一種方式,即以力役的形式向官員支付薪俸。具體而言,就是朝廷根據官員的等級,撥給數量不等的勞役,為官員免費耕種田地或提供家政服務。在劉國新編撰的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制度辭典】(1990年版)中,就有『職官給力制度』詞條。
秦漢以來,歷代朝廷都制定法律規定,百姓除納糧外,成年男子必須為朝廷服力役和兵役。服力役的百姓,有『力』、『事力』、『吏力』、『力人』等不同叫法。所以朝廷向官員供給勞役就叫做『給力』。即使在力役制度取消後,朝廷仍然按給力人數,折成錢糧後支付給官員,這筆費用往往超過官員的工資。
(二)方言覓跡
有人認為『給力』在網絡上使用之前就一直存在於民間方言中,但究竟出自何處方言,卻有多種不同說法。極可能是很多方言中都存在『給力』這個詞或與『給力』相類似的詞。
查【閩南話漳腔辭典】,可知『給力』的閩南話是『激力』,讀為 [kik-làt]。『給力』是動詞,也可做形容詞,表示『凝神、用勁、發力』。例:在漳州,嬰兒學上台階,抬腿邁上時,大人會說『給力』;又如:某人盡其十分力氣幹完某事,人家會稱讚『真給力』。
在海南省臨高縣,過年時大人們常勸阻打人的小孩說『你給力小弟弟了,你就長不大了!』據考證,『給力』在臨高話中已使用七百餘年。(【臨高縣誌】1972年P37。)
北方方言的『給勁』一詞,意思和構造跟『給力』相當,只是方言味、口語味濃了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