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楼主: 延章

[二十四史] 明史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  神宗一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讳翊钧,穆宗第三子也。母贵妃李氏。
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性岐嶷,穆宗尝驰马宫中,谏曰:‘陛下天下主,独骑而骋,宁无衔橛忧。’穆宗喜,下马劳之。陈皇后病居别宫,每晨随贵妃候起居。后闻履声辄喜,为强起。取经书问之,无不响答,贵妃亦喜。由是两宫益和。
六年五月,穆宗崩。六月乙卯朔,日有食之。甲子,即皇帝位。以明年为万历元年,诏赦天下。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于乡,有苗裔者恤录。庚午,罢高拱。丁丑,高仪卒。壬午,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
秋七月丁亥,初通漕运于密云。庚寅,察京官。己亥,戒谕廷臣,诏曰:‘近岁以来,士习浇漓,官方刓缺,诋老成为无用,矜便佞为有才。遂使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报复之资。用是薄示惩戒,余皆曲贷。诸臣宜祓除前愆,共维新政。若溺于故习,背公徇私,获罪祖宗,朕不敢赦。’庚子,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贵妃曰慈圣皇太后。八月戊午,祀大社大稷。九月甲午,葬庄皇帝于昭陵。
冬十月己未,侍郎王遴、吴百朋、汪道昆分阅边防。辛酉,停刑。十一月乙未,河工成。十二月辛酉,振榆林、延绥饥。甲戌,以大行未期,罢明年元夕灯火及宫中宴。
万历元年春二月癸丑,御经筵。三月丙申,诏内外官举将材。
夏四月乙丑,潮、惠贼平。庚午,旱,谕百官修省。五月甲申,诏内外官慎刑狱。六月壬申,振淮安水灾。
秋七月,河决徐州。九月癸未,振荆州、承天及济南灾。丙戌,四川都掌蛮平。癸卯,停刑。
冬十一月庚辰,命诸司立程限文簿,以防稽缓。十二月己未,振辽东饥。
是年,暹罗、琉球入贡。
二年春正月甲午,召见朝觐廉能官于皇极门。二月甲寅,振四川被寇诸县。三月癸巳,赐孙继皋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丙寅,诏内外官行久任之法。五月辛丑,穆宗神主祔太庙。八月己巳,振山西灾。庚午,振淮、扬、徐水灾。
冬十月甲寅,决囚。丁卯,视朝阅铨选。闰十二月庚寅,诏罢明年元夕灯火。
是年,琉球入贡。
三年春正月丁未,享太庙。二月戊寅,祀大社大稷。辛巳,诏南京职务清简官不必备。丙申,始命日讲官分直记注起居,纂缉章奏,临朝侍班。
夏四月己巳朔,日有食之,既。壬申,书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嬖佞、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十二事于座右,以自警。五月庚子,淮、扬大水,诏察二府有司,贪酷老疾者罢之。六月戊辰,浙江海溢。戊寅,命抚、按官,有司贤否一体荐劾,不得偏重甲科。是夏,苏、松、常、镇大水。
秋八月丙子,礼部侍郎张四维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丁丑,河决高邮、砀山。戊子,免淮、扬、凤、徐被水田租。九月戊午,京师地震。
冬十月丁卯,地再震,敕群臣修省。戊辰,停刑。十一月乙巳,祀天于南郊。十二月辛未,诏罢明年元夕灯火。
是年,安南、琉球、暹罗、土鲁番入贡。
四年春正月丁巳,辽东巡按御史刘台以论张居正逮下狱,削籍。
夏五月戊申,祀地于北郊。六月庚辰,复遣内臣督苏、杭织造。
秋七月丁酉,谕吏、户二部清吏治,蠲逋赋有差,明年漕粮折收十之三。壬寅,遣御史督修江、浙水利。甲辰,修泗州祖陵。辛亥,草湾河工成。八月壬戌,释奠于先师孔子。是秋,河决崔镇。
冬十月乙亥,振徐州及丰、沛、睢宁、金乡、鱼台、单、曹七县水灾,蠲租有差。
是年,安南、琉球、乌斯藏、土鲁番、天方、撒马儿罕、鲁迷、哈密入贡。
五年春正月己酉,诏凤阳、淮安力举营田。二月乙丑,振广西饥。三月乙巳,赐沈懋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五月癸巳,广东罗旁猺平。
秋八月癸亥,河复决崔镇。闰月乙酉朔,日食,阴云不见。九月己卯,起复张居正。
冬十月乙巳,以论张居正夺情,杖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罢黜谪戍有差。丁未,杖进士邹元标,戍边。十一月癸丑,以星变考察百官。
是年,琉球入贡。
六年春正月,筑决河堤。二月戊戌,免兖、青、登、莱所属逋赋。庚子,立皇后王氏。三月甲寅,礼部尚书马自强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侍郎申时行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甲子,张居正葬父归。
夏四月乙未,免湖广、四川逋赋。丙午,诏户部岁增金花银二十万两。六月乙未,张居正还京师。
秋七月乙卯,吕调阳致仕。丙子,诏江北诸府民,年十五以上无田者,官给牛一头、田五十亩开垦,三年后起科。九月庚午,诏苏州诸府开垦荒田,六年后起科。辛未,停刑。
冬十月辛卯,马自强卒。十一月辛酉,祀天于南郊。
是年,乌斯藏入贡。
七年春正月戊辰,诏毁天下书院。二月己丑,遣使分阅边防。三月甲子,免淮、扬逋赋。
夏五月癸亥,祀地于北郊。六月辛卯,核两畿、山东、陕西勋戚田赋。
秋七月壬子,振苏、松水灾,蠲税粮。戊午,京师地震。
是年,乌斯藏入贡。
八年春二月辛未朔,日有食之。戊子,耕耤田。戊戌,河工成。三月辛亥,奉两宫皇太后如天寿山谒陵,免所过田租。甲寅,还宫。丁卯,赐张懋修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闰四月庚申,广西八寨贼平。
冬十月辛丑,汰内外冗官。乙巳,振苏、松、常、镇饥。十一月丙子,诏度民田。
是年,琉球入贡。
九年春正月庚午,敕边臣备警。辛未,裁诸司冗官。癸酉,土蛮犯锦州,游击周之望败没。己卯,命翰林官日四人入直。辛巳,裁南京冗官。甲申,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袭败土蛮于袄郎兔。三月丙寅,大阅。是月,土蛮犯辽阳,副总兵曹簠御之,败绩。
夏四月丁酉,振山西被灾州县。乙卯,振苏、松、淮、凤、徐、宿灾。户部进万历会计录。
秋八月丁未,扬州大水。九月丁亥,停刑。
冬十月己亥,土蛮犯广宁、义州,李成梁御却之。十一月丙戌,振真定、顺德、广平灾,免税粮。
是年,裁各省冗官,核徭赋,汰诸司冒滥冗费。琉球、安南、土鲁番、天方、撒马儿罕、鲁迷、哈密、乌斯藏入贡。
十年春二月癸巳,顺义王俺答卒。丁酉,免天下积年逋赋。三月庚申,杭州兵变,执巡抚吴善言。丁卯,兵部侍郎张佳胤巡抚浙江讨定之。丙子,泰宁卫部长速把亥犯义州,李成梁击斩之。己卯,倭寇温州。
夏四月戊子朔,谕礼部,令民及时农桑,勿事游惰。甲午,宁夏土军马景杀参将许汝继,巡抚都御史晋应槐讨诛之。庚子,以久旱敕修省。五月庚申,免先师孔子及宋儒朱熹、李侗、罗从彦、蔡沈、胡安国、游酢、真德秀、刘子翚,故大学士杨荣后裔赋役有差。庚辰,振畿内饥。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壬寅,振太原、平阳、潞安饥。乙巳,前礼部尚书潘晟兼武英殿大学士,吏部侍郎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晟寻罢。丙午,张居正卒。
秋七月庚午,振平、庆、延、临、巩饥。九月丙辰,以皇长子生,诏赦天下。甲子,上两宫皇太后徽号。
冬十月丙申,苏、松大水,蠲振有差。十二月壬辰,太监冯保谪奉御,籍其家。壬寅,复建言诸臣职。
是年,免畿内、山西被灾税粮。哈密、乌斯藏入贡。
十一年春正月壬戌,敕严边备。闰二月甲子,俺答子乞庆哈袭封顺义王。缅甸寇永昌。乙丑,如天寿山谒九陵,免所过田租。庚午,如西山谒恭让章皇后、景皇帝陵。辛未,还宫。乙酉,振临、巩、平、延、庆五府旱灾,免田租。三月甲申,追夺张居正官阶。庚子,赐朱国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丁巳,张四维以忧去。己未,吏部侍郎许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甲戌,承天大雨,江溢。是月,广东罗定兵变。五月,我大清太祖高皇帝起兵征尼堪外兰,克图伦城。六月乙丑,振承天、汉阳、郧阳、襄阳灾。
秋八月丙辰,免山西被灾税粮。九月甲申,如天寿山谒陵。己丑,还宫。
冬十月癸亥,停刑。辛未,河南水灾,蠲振有差。十一月己卯朔,日有食之。十二月庚午,慈宁宫灾,敕修省。
是年,琉球入贡。
十二年春二月丁卯,京师地震。己巳,释建文诸臣外亲谪戍者后裔。三月己亥,减江西烧造瓷器。
夏四月乙卯,籍张居正家。丁巳,游击将军刘𬘩讨平陇川贼。五月甲午,京师地震。六月辛亥,以云南用兵,免税粮及逋赋。
秋八月丙辰,榜张居正罪于天下,家属戍边。九月丙戌,奉两宫皇太后如天寿山谒陵。己丑,作寿宫。辛卯,还宫。
冬十月丁巳,停刑。丙寅,免湖广、山东被灾税粮。十一月己丑,余有丁卒。十二月甲辰,前礼部侍郎王锡爵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侍郎王家屏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癸亥,罢开银矿。
是年,安南、乌斯藏入贡。
十三年春正月辛卯,四川建武所兵变,击伤总兵沈思学。二月丁未,南京地震。京师自去年八月不雨,至于是月。庚午,大雩。三月甲申,大雩。己丑,李成梁出塞袭把兔儿炒花,大破之。壬辰,减杭州织造及尚衣监料银。尚宝司少卿徐贞明督治京畿水田。
夏四月丙午,大雩。戊申,以旱诏中外理冤抑,释凤阳轻犯及禁锢年久罪宗。戊午,步祷于南郊,面谕大学士等曰:‘天旱,虽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贪婪,剥害小民,以致上干天和,今后宜慎选有司。’蠲天下被灾田租一年。五月丙戌,雨。六月辛丑,慈宁宫成。壬寅,建武所乱卒伏诛。是月,四川松、茂番作乱。
秋八月己酉,京师地震。闰九月戊戌,振淮、凤灾。癸卯,如天寿山阅寿宫。戊申,还宫。庚申,停刑。
冬十二月丁卯,汰惜薪司内官冗员。是月,顺义王乞庆哈卒。
是年,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十四年春二月癸未,严外官馈遗。三月戊戌,以旱霾,谕廷臣陈时政。癸卯,禁部曹言事,罢治京畿水田。癸丑,赐唐文献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戊午,久旱,敕修省。
夏四月癸酉,京师地震。六月癸未,松茂番平。是夏,振直隶、河南、陕西及广西浔、柳、平乐,广东琼山等十二县饥。山西盗起。
秋七月癸卯,振江西灾。戊申,敕户、兵二部抚安灾民,严保甲。是月,淇县贼王安聚众流劫,寻剿平之。九月壬辰,王家屏以忧去。乙卯,停刑。己未,发帑遣使振河南、山东、直隶、陕西、辽东、淮、凤灾。
冬十月丙寅,礼部主事卢洪春以疏请谨疾,杖阙下,削籍。十一月癸卯,祀天于南郊。
是年,土鲁番入贡。
十五年春正月壬辰,发帑振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诸宗室。三月乙卯,乞庆哈子扯力克袭封顺义王。
夏四月,京师旱,大疫。六月戊辰,禁廷臣奢僭。是月,京师大雨。振恤贫民。
秋七月,江北蝗,江南大水,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旱,河决开封,蠲振有差。八月庚申,以灾沴频仍,敕抚、按官惩贪吏,理冤狱,蠲租、振恤。九月丁亥朔,日当食,阴云不见。己丑,停刑。
冬十月庚申,大学士申时行请发留中章奏。十一月戊子,郧阳兵噪,巡抚都御史李材罢。
是年,哈密、琉球、乌斯藏入贡。
十六年春三月壬辰,诏改景皇帝实录,去郕戾王号,不果行。山西、陕西、河南及南畿、浙江并大饥疫。
夏四月,振江北、大名、开封诸府饥。五月,四川建昌番作乱,讨平之。乙巳,以军储仓火及各省灾伤,敕内外官修省。六月庚申,京师地震。甲子,以灾伤停减苏、杭织造。
秋七月乙卯,免山东被灾夏税。庚午,定边臣考绩法。八月乙未,诏取太仓银二十万充阅陵赏费。九月己未,停刑。庚申,如天寿山阅寿宫。甲子,次石景山观浑河。乙丑,还宫。庚午,甘肃兵变,巡抚都御史曹子登罢。是月,青海部长他不囊犯西宁,杀副将李魁。
冬十一月辛酉,禁章奏浮冗。
是年,乌斯藏入贡。
十七年春正月己酉朔,日有食之。丁巳,太湖、宿、松贼刘汝国等作乱,安庆指挥陈越讨之,败死。二月丙申,吴淞指挥陈懋功讨平之。三月丙辰,免陞授官面谢。自是临御遂简。癸亥,云南永昌兵变。乙丑,赐焦竑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亥,王家屏复入阁。始兴妖僧李圆朗作乱,犯南雄,有司讨诛之。六月甲申,浙江大风,海溢。己丑,永昌乱卒平。乙巳,南畿、浙江大旱,太湖水涸,发帑金四十万振之。
秋八月壬寅,严匿名揭之禁。
冬十月癸未,停刑。癸卯,黄河决口工成。十二月己丑,谕诸臣遇事勿得忿争求胜。
是年,安南、乌斯藏入贡。
十八年春正月甲辰朔,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于毓德宫,出皇长子见之。
夏四月甲申,振湖广饥。六月己卯,免畿内被灾夏税。甲申,青海部长火落赤犯旧洮州,副总兵李联芳败没。乙酉,更定宗藩事例,始听无爵者得自便。
秋七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乙丑,召见阁臣议边事,命廷臣举将材。己巳,兵部尚书郑雒经略陕西四镇及山西、宣、大边务。是月,火落赤再犯河州、临洮,总兵官刘承嗣败绩。八月癸酉,停扯力克市赏。
冬十月戊寅,振临洮被兵军民。十二月甲申,遣廷臣九人阅边。
是年,安南入贡。
十九年春正月,缅甸寇永昌、腾越。二月乙酉,总兵官尤继先败火落赤余众于莽剌川。闰三月丁丑,以彗星见,敕修省。己卯,责给事中、御史风闻讪上,各夺俸一年。
夏四月丙申,享太庙。是后庙祀皆遣代。五月壬午,四川四哨番作乱,巡抚都御史李尚思讨平之。六月壬子,王锡爵归省。
秋七月癸未,谕廷臣,国是纷纭,致大臣争欲乞身,此后有肆行诬蔑者重治。八月丁酉,免河南被灾田赋。九月壬申,许国致仕。甲戌,申时行致仕。丁丑,吏部侍郎赵志皋为礼部尚书,前礼部侍郎张位为吏部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冬十月癸巳,京营军官哗于长安门。十二月甲午,诏定戚臣庄田。癸丑,河套部敌犯榆林、延绥,总兵官杜桐败之。
是年,畿内蝗,南畿、浙江大水,蠲振有差。琉球入贡。
二十年春正月丙戌,给事中孟养浩以言建储杖阙下,削籍。三月戊辰,宁夏致仕副总兵哱拜杀巡抚都御史党馨、副使石继芳,据城反。辛未,王家屏致仕。壬申,总督军务兵部尚书魏学曾讨宁夏贼。戊寅,赐翁正春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甲辰,总兵官李如松提督陕西讨贼军务。甲寅,甘肃巡抚都御史叶梦熊帅师会魏学曾讨贼。扯力克擒贼,叩关献俘,复还二年市赏。五月,倭犯朝鲜,陷王京,朝鲜王李昖奔义州求救。六月丁未,诸军进次宁夏,贼诱河套部入犯,官军击却之。
秋七月癸酉,免陕西逋赋。甲戌,副总兵祖承训帅师援朝鲜,与倭战于平壤,败绩。甲申,罢三边总督魏学曾,以叶梦熊代之,寻逮学曾下狱。八月乙巳,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己酉,诏天下督抚举将材。九月壬申,宁夏贼平。
冬十月壬寅,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充防海御倭总兵官,救朝鲜。是月,振畿内、浙江、河南被灾诸府蠲租有差。十一月戊辰,御午门,受宁夏俘。十二月甲午,以宁夏贼平,告天下。
是年,暹罗、土鲁番入贡。
二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李如松攻倭于平壤,克之。辛未,王锡爵还朝。辛巳,诏并封三皇子为王,廷臣力争,寻报罢。壬午,李如松进攻王京,遇倭于碧蹄馆,败绩。二月甲寅,敕劳东征将士。
夏四月癸卯,倭弃王京遁。六月丁酉,诏天下每岁夏月录囚,减释轻系,如两京例。癸卯,倭使小西飞请款。
秋七月癸丑,召援朝鲜诸边镇兵还。乙卯,彗星见,敕修省。八月丙戌,以灾异敕戒内外诸臣修举实政。
冬十月丙申,停刑。十二月丙辰,蓟辽总督顾养谦兼理朝鲜事,召宋应昌、李如松还。
是年,振江北、湖广、河南、浙江、山东饥。河南矿贼大起。乌斯藏入贡。
二十二年春正月己亥,诏以各省灾伤,山东、河南、徐、淮尤甚,盗贼四起,有司玩愒,朝廷诏令不行。自今以安民弭盗为抚按有司黜陟。二月癸丑,皇长子常洛出阁讲学。甲子,遣使振河南,免田租。三月癸卯,诏修国史。
夏四月己酉朔,日有食之。五月辛卯,礼部尚书陈于陛、南京礼部尚书沈一贯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庚子,王锡爵致仕。六月己酉,雷雨,西华门灾,敕修省。
秋七月丙申,河套部长卜失兔犯延绥。是月,延绥总兵官麻贵败河套部敌于下马关。
冬十月己未,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总督川、贵军务,讨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丁卯,诏倭使入朝。是月,炒花犯辽东,总兵官董一元败之。
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二十三年春正月癸卯,遣都督佥事李宗城、指挥杨方亨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三月乙未,赐朱之蕃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五月丁酉,京师地震,敕修省。
秋九月戊寅,青海部长永邵卜犯甘肃,参将达云败之。乙酉,诏复建文年号。
冬十一月辛未,湖广灾,蠲振有差。十二月辛丑,大学士赵志皋等请发留中章奏,不报。
是年,江北大水,淮溢,浸泗州祖陵。
二十四年春二月戊申,麻贵袭河套部,败之。三月乙亥,乾清、坤宁两宫灾,敕修省。壬辰,下诏自责。是月,火落赤犯洮河,总兵官刘𬘩破走之。
夏四月己亥,李宗城自倭营奔还王京。五月戊辰,河套部敌犯甘肃,总兵官杨濬击破之。庚午,复议封倭,命都督佥事杨方亨、游击沈惟敬往。六月,振福建饥。
秋七月丁卯,吏部尚书孙丕扬请发推补官员章疏,不报。戊寅,仁圣皇太后崩。乙酉,始遣中官开矿于畿内。未几,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悉令开采,以中官领之。群臣屡谏,不听。闰八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丁卯,大学士赵志皋请视朝,发章奏,罢采矿,不报。九月乙未,杨方亨至日本,平秀吉不受封,复侵朝鲜。乙卯,葬孝安庄皇后。是月,河套部犯宁夏。总兵官李如柏击败之。是秋,河决黄堌口。
冬十月丙子,停刑。乙酉,始命中官榷税通州。是后,各省皆设税使。群臣屡谏,不听。十二月乙亥,陈于陛卒。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  神宗二 光宗 神宗二
二十五年春正月丙辰,朝鲜使来请援。二月丙寅,复议征倭。丙子,前都督同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三月乙巳,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己未,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
夏六月戊寅,皇极、中极、建极三殿灾。癸未,罢修国史。
秋七月癸巳,诫谕群臣。丁酉,诏赦天下。是月,杨应龙叛,掠合江、綦江。八月丁丑,倭破朝鲜闲山,遂薄南原,副总兵杨元弃城走,倭逼王京。甲申,京师地震。九月壬辰,逮前兵部尚书石星下狱,论死。
冬十月甲戌,安南黎惟潭篡立,款关请罪,诏授安南都统使。
是年,琉球入贡。
二十六年春正月,官军攻倭于蔚山,不克,杨镐、麻贵奔王京。三月癸卯,赐赵秉忠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壬子,群臣诣文华门疏请皇长子冠婚,不允。
夏四月丁卯,辽东总兵官李如松出塞,遇伏战死。壬申,京师旱,敕修省。六月丁巳,杨镐罢。戊午,中官李敬采珠广东。丙寅,张位罢。丙子,巡抚天津佥都御史万世德经略朝鲜。
秋七月丙戌,中官鲁保鬻两淮余盐。八月丁丑,京师地震。九月壬辰,免浙江被灾田租。
冬十月乙卯,总兵官刘𬘩、麻贵分道击倭,败之。董一元攻倭新寨,败绩。十一月戊戌,倭弃蔚山遁,官军分道进击。十二月,总兵官陈璘破倭于乙山,朝鲜平。
是年,乌斯藏入贡。
二十七年春二月壬子,分遣中官领浙江、福建、广东市舶司。是月,贵州巡抚江东之遣兵讨杨应龙,败绩。三月己亥,前兵部侍郎李化龙总督川、湖、贵州军务,讨杨应龙。
夏四月甲戌,御午门,受倭俘。是月,临清民变,焚税使马堂署,杀其参随三十四人。闰月丙戌,以倭平,诏天下,除东征加派田赋。己丑,久旱,敕修省。丙申,以诸皇子婚,诏取太仓银二千四百万两。户部告匮,命严核天下积储。六月己亥,杨应龙陷綦江,参将房嘉宠、游击张良贤战死。
秋八月甲午,陕西狄道县山崩。九月,土蛮犯锦州。
冬十月壬午,振京城饥民。丙戌,以播州用兵,加四川、湖广田赋。戊子,贵州宣慰使安疆臣有罪,诏讨贼自赎。十一月己酉,免河南被灾田租。癸酉,振畿辅及凤阳等处饥。十二月丁丑,武昌、汉阳民变,击伤税使陈奉。戊子,振京师就食流民。
是年,琉球入贡。
二十八年春二月戊寅,京师地震。丙戌,李化龙帅师分八路进讨播州。
夏六月丁丑,克海龙囤,杨应龙自缢死,播州平。
秋七月辛亥,旱,敕修省。八月辛未,慈庆宫成。丙子,罢朝鲜戍兵。九月甲寅,停刑。是秋,炒花犯辽东,副总兵解生等败没。
冬十月辛未,贵州皮林苗叛,总兵官陈璘讨之。丙子,云南税监杨荣开采阿瓦、孟密宝井。十二月乙未,御午门,受播州俘。
是年,两畿各省灾伤,民饥盗起,内外群臣交章请罢矿税诸监,皆不听。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
二十九年春正月壬子,以播州平,诏天下,蠲四川、贵州、湖广、云南加派田租逋赋,除官民诖误罪。是月,皮林苗贼平。二月甲戌,振大同、宣府饥。三月乙卯,赐张以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是月,武昌民变,杀税监陈奉参随六人,焚巡抚公署。
夏四月乙酉,征陈奉还,以守备承天中官杜茂代之。五月,苏州民变,杀织造中官孙隆参随数人。六月,京师自去年六月不雨,至是月乙亥始雨。山东、山西、河南皆大旱。丁亥,法司请热审,不报。是夏,振畿内饥。
秋九月壬寅,河决开封、归德。丁未,赵志皋卒。癸丑,振贵州饥。戊午,前礼部尚书沈鲤、朱赓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冬十月己卯,立皇长子常洛为皇太子,封诸子常洵福王,常浩瑞王,常润惠王,常瀛桂王。诏赦天下。壬辰,加上慈圣皇太后尊号。十二月辛未,诏复朵颜马市。
是年,琉球入贡。
三十年春正月己未,以四方灾异,敕修省。二月己卯,不豫,召大学士沈一贯于启祥宫,命罢矿税,停织造,释逮系,复建言诸臣职。翼日,疾瘳,寝前诏。甲申,重建乾清、坤宁宫。闰月丙申,复河套诸部贡市。戊午,河州黄河竭。三月甲申,腾越民变,杀税监委官。
夏四月辛丑,振顺天、永平饥。五月乙亥,法司请热审,不报。
秋七月辛巳,边饷缺,命严催积逋。是月,缅贼陷蛮莫宣抚司,宣抚思正奔腾越,贼追至,有司杀正以谢贼,始解。
冬十月戊戌,振江北灾。丙辰,停刑。
是年,琉球、哈密入贡。
三十一年春三月戊午,吏部奏天下郡守阙员,不报。是月,播州余贼吴洪等作乱,有司讨平之。
夏四月丁亥朔,日有食之。五月丙辰,阁臣请热审,不报。戊寅,京师地震。凤阳大雨雹,毁皇陵殿脊。是夏,河决苏家庄,北浸丰、沛、鱼台、单县。
秋九月甲子,江北盗起。
冬十月甲申,停刑。丙申,睢州贼杨思敬作乱,有司讨擒之。十一月甲子,获妖书,言帝欲易太子,诏五城大索。十二月丙戌,召见皇太子于启祥宫,赐手敕慰谕。
三十二年春二月壬寅,阁臣请补司道郡守及遣巡方御史,不报。三月甲子,乾清宫成。乙丑,赐杨守勤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是月,濬泇河工成。五月癸酉,雷火焚长陵明楼。六月丙戌,以陵灾,命补阙官恤刑狱。丁酉,昌平大水,坏长、泰、康、昭四陵石梁。
秋七月庚戌,京师大雨,坏城垣。辛酉,振被水居民。八月辛丑,群臣伏文华门,疏请修举实政,降旨切责。丙午,分水河工成。九月戊申,振畿南六府饥。闰月辛丑,武昌宗人蕴𨱅等作乱,杀巡抚都御史赵可怀。
冬十月甲寅,始叙平播州功。
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三十三年春正月,重修京师外城。庚辰,银定、歹成犯镇番,总兵官达云击败之。
夏四月辛亥,蕴𨱅等伏诛。五月丙申,凤阳大风雨,毁陵殿神座。庚子,雷击圜丘望灯高杆。六月乙巳,以雷警,敕修省。
秋八月己巳,停刑。九月甲午,昭和殿灾。丙申,京师地震。
冬十一月辛巳,免淮阳被灾田租。十二月壬寅,诏罢天下开矿。以税务归有司,岁输所入之半于内府,半户、工二部。丙午,免河南被灾田租。乙卯,以皇长孙生,诏赦天下。开宗室科举入仕例。罢采广东珠池、云南宝井。
三十四年春二月庚戌,加上皇太后徽号。辛亥,大学士沈鲤、朱赓请补六部大僚,不报。三月己卯,云南人杀税监杨荣,焚其尸。丁酉,真定、顺德、广平、大名灾,蠲振有差。
夏四月癸亥,濬朱旺口河工成。五月癸酉,河套部犯延绥,官军击走之。六月癸卯,缅甸陷木邦。是月,畿内大蝗。
秋七月癸未,沈一贯、沈鲤致仕。九月甲午,诏陕西严敕边备。
冬十月丙申,停刑。十一月己巳,朵颜入犯,总兵官姜显谟御却之。十二月壬子,南京妖贼刘天绪谋反,事觉,伏诛。
是年,安南、琉球入贡。蒙古喀尔喀诸部悉归我大清。
三十五年春正月辛未,给事中翁宪祥言,抚、按官解任宜候命,不宜听其自去,不报。二月戊戌,安南贼武德成犯云南,总兵官沐叡御却之。三月辛巳,赐黄士俊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戊戌,银定、歹成犯凉州,副总兵柴国柱击走之。壬子,顺义王扯力克卒。五月戊子,前礼部尚书于慎行及礼部侍郎李廷机、南京吏部侍郎叶向高并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六月,湖广及徽、宁、太平、严州大水。闰月辛巳,复河套诸部贡市。
秋七月庚子,京师久雨。刑部请发热审疏,不报。八月丙寅,振畿内饥。九月甲午,停刑。
冬十月癸酉,山东旱饥,蠲振有差。十一月壬子,于慎行卒。十二月,金沙江蛮阿克叛,陷武定,攻围云南,别陷嵩明、禄丰。安南贼犯钦州。
是年,琉球入贡。
三十六年春正月,河南、江北饥。二月戊辰,京师地震。
夏六月己卯,南畿大水。
秋七月丁酉,京师地震。郴州矿贼起。八月癸亥,治云南失事诸臣罪,巡抚都御史陈用宾、总兵官沐叡下狱,论死。庚辰,振南畿及嘉兴、湖州饥。九月甲午,四川巡抚都御史乔璧星奏擒阿克于东川,贼平。
冬十一月壬子,朱赓卒。十二月戊午,再振南畿,免税粮。
是年,琉球入贡。
三十七年春三月辛卯,拱兔陷大胜堡,游击于守志战于小凌河,败绩。己酉,大学士叶向高请发群臣相攻诸疏,公论是非,以肃人心,不报。
夏四月,倭寇温州。
秋九月癸卯,左都御史詹沂封印自去。丁未,停刑。是秋,福建、浙江、江西大水。湖广、四川、河南、陕西、山西旱。畿内、山东、徐州蝗。
冬十二月己巳,留畿内、山东诸省税银三分之一振饥民。徐州贼杀如皋知县张藩。
是年,日本入琉球,执其国王尚宁。哈密入贡。
三十八年春三月癸巳,赐韩敬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丁丑,正阳门楼灾。辛卯,以旱灾异常,谕群臣各修职业,勿彼此攻讦。辛丑,振畿内、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福建、四川饥。五月,河南贼陈自管等作乱,有司讨擒之。
冬十月辛丑,停刑。十一月壬寅朔,日有食之。丁卯,以军乏饷,谕廷臣陈足国长策,不得请发内帑。
是年,乌斯藏入贡。
三十九年春二月庚子,河套部敌犯甘州之红崖、青湖,官军御却之。
夏四月,京师旱。戊子,怡神殿灾。丙申,设边镇常平仓。五月壬寅,御史徐兆魁疏劾东林讲学诸人阴持计典,自是诸臣益相攻击。广西、广东大水。六月,自徐州北至京师大水。是夏,停热审。
冬十月丁卯,户部尚书赵世卿拜疏自去。甲申,停刑。阁臣请释轻犯,不报。
是年,暹罗入贡。
四十年春二月癸未,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自去。三月丙午,振京师流民。
夏四月丙寅,南京各道御史言:‘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不报。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河决徐州。九月庚戌,李廷机拜疏自去。
冬十月甲申,停刑。
是年,琉球中山王尚宁遣使报归国。
四十一年春正月庚申,谕朝鲜练兵防倭。三月癸酉,赐周延儒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五月己巳,谕吏部都察院:‘年来议论混淆,朝廷优容不问,遂益妄言排陷,致大臣疑畏,皆欲求去,甚伤国体。自今仍有结党乱政者,罪不宥。’六月乙未,卜失兔袭封顺义王。
秋七月甲子,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孙玮拜疏自去。九月壬申,吏部左侍郎方从哲、前吏部左侍郎吴道南并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庚辰,吏部尚书赵焕拜疏自去。
是年,两畿、山东、江西、河南、广西、湖广、辽东大水。乌斯藏入贡。
四十二年春正月乙丑,总兵官刘𬘩讨建昌叛蛮,平之。二月辛卯,慈圣皇太后崩。己酉,振畿内饥。三月丙子,福王之国。
夏四月丙戌,以皇太后遗命赦天下。六月甲午,葬孝定皇后。
秋八月甲午,礼部右侍郎孙慎行拜疏自去。癸卯,叶向高致仕。
是年,安南、土鲁番入贡。
四十三年春正月乙丑,徐州决河工成。三月丁未朔,日有食之。
夏五月己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击伤守门内侍,下狱。丁巳,刑部提牢主事王之采揭言张差狱情,梃击之案自是起。己巳,严皇城门禁。癸酉,召见廷臣于慈宁宫。御史刘光复下狱。甲戌,张差伏诛。六月戊寅,久旱,敕修省。
秋七月己酉,振畿内饥。甲戌,停刑。闰八月庚戌,重建三殿。丁巳,山东大旱,诏留税银振之。丁卯,河套诸部犯延绥,官军御之,败绩,副将孙弘谟被执。
冬十月辛酉,京师地震。十一月戊寅,振京师饥民。
四十四年春三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乙酉,赐钱士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是春,畿内、山东、河南、淮、徐大饥,蠲振有差。
夏四月戊午,河南盗起,谕有司抚剿。六月壬寅,河套诸部犯延绥,总兵官杜文焕御却之。丁卯,河决祥符朱家口,浸陈、杞、睢、柘诸州县。
秋七月乙未,河套部长吉能犯高家堡,参将王国兴败没。是月,陕西旱,江西、广东水,河南、淮、扬、常、镇蝗,山东盗贼大起。
冬十月丁未,停刑。十一月己巳,隆德殿灾。
四十五年春二月戊午,以去冬无雪,入春不雨,敕修省。辛未,镇抚司缺官,狱囚久系多死,大学士方从哲等以请,不报。三月乙亥,振江西饥。
夏五月丙子,久旱,再谕修省。六月丙申,畿南大饥,有司请振,不报。是月,阁臣法司请热审,不报。
秋七月癸亥朔,日有食之。丁卯,吴道南以忧去。
是年,两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西、湖广、福建、广东灾。暹罗、乌斯藏入贡。
四十六年春二月乙巳,振广东饥。
夏四月甲辰,大清兵克抚顺城,千总王命印死之。庚戌,总兵官张承胤帅师援抚顺,败没。闰月庚申,杨镐为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六月壬午,京师地震。是夏,有司请热审,不报。
秋七月丙午,大清兵克清河堡,守将邹储贤、张斾死之。八月壬申,海运饷辽东。庚辰,乃蛮等七部款塞。辛巳,停刑。壬辰,辽师乏饷,有司请发各省税银,不报。九月辛亥,加天下田赋。乙卯,京师地震。
冬十一月甲午,以灾异敕修省。十二月丁巳,河套部长猛克什力来降。
是年,土鲁番、天方、撒马儿罕、鲁迷、哈密、乌斯藏入贡。
四十七年春二月乙丑,经略杨镐誓师于辽阳,总兵官李如柏、杜松、刘𬘩、马林分道出塞。三月甲申,杜松遇大清兵于吉林崖,战死。乙酉,马林兵败于飞芬山,兵备佥事潘宗颜战死。庚寅,刘𬘩兵深入阿布达里冈,战死。辛丑,赐庄际昌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癸酉,盔甲厂灾。六月丁卯,大清兵克开原,马林败没。癸酉,大理寺丞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甲戌,廷臣伏文华门,请发章奏及增兵发饷,不报。
秋八月乙卯,山东蝗。癸亥,逮杨镐。九月庚辰,停刑。戊子,百官伏阙,请视朝行政,不报。
冬十月丁巳,振京师饥民。十二月,再加天下田赋。辛未,镇江、宽奠、叆阳新募援兵溃。
是年,暹罗入贡。
四十八年春正月庚子,朝鲜乞援。三月庚寅,复加天下田赋。
夏四月癸丑,皇后王氏崩。戊午,帝不豫,召见方从哲于弘德殿。
秋七月壬辰,大渐,召英国公张惟贤,大学士方从哲,尚书周嘉谟、李汝华、黄嘉善、张问达、黄克缵,侍郎孙如游于弘德殿,勉诸臣勤职。丙申,崩,年五十有八。遗诏罢一切榷税并新增织造诸项。九月甲申,上尊谥,庙号神宗,葬定陵。
光宗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讳常洛,神宗长子也。母恭妃王氏。万历十年八月生。神宗御殿受贺,告祭郊庙社稷,颁诏天下,上两宫徽号。未几,郑贵妃生子常洵,有宠。储位久不定,廷臣交章固请,皆不听。二十九年十月,乃立为皇太子。
三十一年,获妖书,言神宗欲易太子,指斥郑贵妃。神宗怒。捕逮株连者甚众,最后得皦生光者,磔之,狱乃解。四十一年六月,奸人王日乾上变,告孔学等为巫蛊,将谋不利于东宫,语连郑贵妃、福王,事具叶向高传。四十三年夏五月己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事复连贵妃内珰。太子请以属吏。狱具,戮差于市,毙内珰二人于禁中。自是遂有‘梃击’之案。
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丁酉,太子遵遗诏发帑金百万犒边,尽罢天下矿税,起建言得罪诸臣。己亥,再发帑金百万充边赏。八月丙午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泰昌元年。蠲直省被灾租赋。己酉,吏部侍郎史继偕、南京礼部侍郎沈 1020.jpg 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辽东大旱。庚申,兰州黄河清,凡三日。甲子,礼部侍郎何宗彦、刘一燝、韩爌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乙丑,南京礼部尚书朱国祚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召叶向高。遣使恤刑。丙寅,帝不豫。戊辰,召对英国公张惟贤、大学士方从哲等十有三人于乾清宫,命皇长子出见。甲戌,大渐,复召从哲等受顾命。是日,鸿胪寺官李可灼进红丸。
九月乙亥朔,崩于乾清宫,在位一月,年三十有九。熹宗即位,从廷臣议,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冬十月,上尊谥,庙号光宗,葬庆陵。
赞曰: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熹宗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讳由校,光宗长子也。母选侍王氏。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神宗以元孙生,诏告天下。
四十八年,神宗遗诏皇长孙及时册立,未及行。九月乙亥,光宗崩,遗诏皇长子嗣皇帝位。群臣哭临毕,请见皇长子于寝门,奉至文华殿行礼,还居慈庆宫。丙子,颁遗诏。时选侍李氏居乾清宫,吏部尚书周嘉谟等及御史左光斗疏请选侍移宫,御史王安舜疏论李可灼进药之误,‘红丸’、‘移宫’二案自是起。己卯,选侍移仁寿殿。庚辰,即皇帝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天启元年。己丑,以是年八月以后称泰昌元年。辛卯,逮辽东总兵官李如柏。甲午,荫太监魏进忠兄锦衣卫千户。封乳保客氏为奉圣夫人,官其子。
冬十月丙午,葬显皇帝、孝端显皇后于定陵。戊申,辽东巡抚都御史袁应泰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代熊廷弼。辛酉,御经筵。壬戌,礼部尚书孙如游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丁卯,哕鸾宫灾。十一月丙子,追谥皇妣孝元贞皇后,生母孝和皇太后。十二月辛酉,方从哲致仕。
天启元年春正月庚辰,享太庙。壬辰,追谥伍文定等七十三人。壬寅,御史王心一请罢客氏香火土田,魏进忠陵工叙录,不报。二月甲辰,言官请复当朝口奏及召对之典,从之。己未,御经筵。闰月乙酉,以风霾谕群臣修省。丁亥,孙如游致仕。丙申,除齐泰、黄子澄戚属戍籍。戊戌,昭和殿灾。三月乙卯,大清兵取沈阳,总兵官尤世功、贺世贤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帅诸将援辽,战于浑河,皆败没。壬戌,大清兵取辽阳,经略袁应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张铨被执,不屈,死。丙寅,谕兵部:‘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今边疆多故,大风猛士深轸朕怀,其令有司于山林草泽间慎选将材。’丁卯,京师戒严。
夏四月壬申朔,日有食之。甲戌,禁抄发军机。丙子,辽东巡抚佥都御史薛国用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参议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戊寅,募兵于通州、天津、宣府、大同。甲午,募兵于陕西、河南、山西、浙江。戊戌,册皇后张氏。五月丁未,贵州红苗平。甲寅,禁讹言。辛酉,陕西都指挥陈愚直以固原兵入援,溃于临洺。未几,宁夏援辽兵溃于三河。六月癸酉,何宗彦入阁。丙子,朱国祚入阁。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辛巳,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蓟、辽军务。
秋七月乙巳,沈 1020.jpg 入阁。八月丙子,擢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驻师镇江城。戊子,杭州大火,诏停织造。癸巳,停刑。九月壬寅,葬贞皇帝于庆陵。乙卯,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反,杀巡抚徐可求,据重庆,分兵陷合江、纳溪、泸州。丁卯,陷兴文,知县张振德死之。
冬十月戊辰,御史周宗建请出客氏于外,不听。给事中倪思辉、朱钦相等相继言,皆谪外任。丙子,史继偕入阁。乙酉,奢崇明围成都,布政使朱燮元固守。寻擢燮元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石砫宣抚使女土官秦良玉起兵讨贼。壬辰,叶向高入阁。十二月丁丑,巡抚河南都御史张我续为兵部侍郎,提督川、贵军务。陕西巡抚移驻汉中,郧阳巡抚移驻夷陵。湖广官军由巫峡趋忠、涪讨贼。庚辰,援辽浙兵哗于玉田。辛卯,以熊廷弼、王化贞屡议战守不合,遣使宣谕。
是年,安南、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二年春正月丁未,延绥总兵官杜文焕、四川总兵官杨愈懋讨永宁贼。丁巳,大清兵取西平堡,副将罗一贵死之。镇武营总兵官刘渠、祁秉忠逆战于平阳桥,败没。王化贞走闾阳,与熊廷弼等俱入关。参政高邦佐留松山,死之。壬戌,振山东流徙辽民。癸亥,兵部尚书张鹤鸣视师辽东。乙丑,京师戒严。河套部犯延绥。永宁贼将罗乾象约降,与官军共击贼,成都围解。二月癸酉,水西土同知安邦彦反,陷毕节、安顺、平坝、霑益、龙里,遂围贵阳,巡抚都御史李橒、巡按御史史永安固守。戊寅,免天下带征钱粮二年及北畿加派。礼部右侍郎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己丑,孙承宗兼理兵部事。三月丁酉朔,刘一燝致仕。甲辰,阳武侯薛濂管理募兵。兵部侍郎王在晋为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蓟、天津、登、莱军务。甲寅,赐文震孟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丁巳,敕湖广、云南、广西官军援贵州。是春,举内操。
夏四月甲申,京师旱。五月戊戌,复张居正原官。己亥,录方孝孺遗嗣,寻予祭葬及谥。丙午,山东白莲贼徐鸿儒反,陷郓城。癸亥,秦良玉、杜文焕破贼于佛图关,官军合围重庆,复之。六月戊辰,徐鸿儒陷邹县、滕县,滕县知县姬文胤死之。加毛文龙为总兵官。贵州总兵官张彦芳为平蛮总兵官,从巡抚都御史王三善讨水西贼。己巳,前总兵官杨肇基、游击陈九德帅兵讨山东贼。
秋七月甲辰,松潘副使李忠臣约总兵官杨愈懋谋复永宁,不克,皆死之。贼攻大坝,游击龚万禄战死,遂陷遵义。癸丑,沈致仕。乙卯,神宗神主祔太庙。庚申,援黔兵溃于新添。癸亥,武邑贼于弘志作乱,寻伏诛。八月庚辰,孙承宗以原官督理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军务。九月甲午朔,光宗神主祔太庙。壬寅,御史冯英请设州县兵,按亩供饷,从之。乙卯,封皇弟由检为信王。停刑。
冬十月辛未,水西贼犯云南,官军击败之。辛巳,官军复邹县,擒徐鸿儒等,山东贼平。壬午,总兵官鲁钦代杜文焕为总理,援贵州。十一月癸丑,朱燮元总督四川军务。十二月己巳,王三善、副总兵刘超败贼于龙里,贵阳围解。
是年,暹罗入贡。
三年春正月己酉,礼部侍郎朱国祯,尚书顾秉谦,侍郎朱延禧、魏广微,俱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乙卯,红夷据澎湖。贵州官军三路进讨水西,副总兵刘超败绩于陆广河。二月乙酉,赠恤邹县死难博士孟承光及母孔氏,子弘略。是月,停南京进鲜。三月癸卯,朝鲜废其主李珲。是春,振山东被兵州县。
夏四月庚申朔,京师地震。己巳,朱国祚致仕。五月辛丑,四川官军败贼于永宁,奢崇明走红崖。
秋七月辛卯,南京大内灾。壬辰,奢崇明走龙场,与安邦彦合。丁酉,安南寇广西,巡抚都御史何士晋御却之。己亥,史继偕致仕。九月癸巳,给事中陈良训疏陈防微四事,下镇抚司狱。
冬十月乙亥,京师地震。丁丑,停刑。闰月壬寅,以皇子生,诏赦天下。是月,王三善剿水西,屡破贼,至大方。十一月丁巳朔,祀天于南郊。十二月癸巳,封李倧为朝鲜国王。戊戌,京师地震。庚戌,魏忠贤总督东厂。
是年,暹罗、琉球入贡。
四年春正月丙辰朔,长兴民吴野樵杀知县石有恒、主簿徐可行,寻伏诛。乙丑,王三善自大方旋师遇伏,被执,死之,诸官将皆死。庚午,何宗彦卒。二月丁酉,蓟州、永平、山海关地震,坏城郭庐舍。甲寅,京师地震,宫殿动摇有声。帝不豫。三月丁巳,疾愈。庚申,杭州兵变。是月,京师屡地震。
夏五月甲寅朔,福宁兵变,有司抚定之。六月癸未,左副都御史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南北诸臣论忠贤者相继,皆不纳。丙申,大雨雹。杖杀工部郎中万燝,逮杖御史林汝翥。
秋七月辛酉,叶向高致仕。癸亥,河决徐州。振山东饥。
冬十月,削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籍。十一月己巳,韩爌致仕。是月,贵州官兵败贼于普定,进至织金,破之。十二月辛巳,逮内阁中书汪文言下镇抚司狱。丙申,朱国祯致仕。癸卯,南京地震如雷。是月,两当民变,杀知县牛得用。
五年春正月癸亥,大清兵取旅顺。戊寅,以庆陵工成,予魏忠贤等荫赉。是月,总理鲁钦、刘超等自织金旋师,为贼所袭,诸营兵溃。三月甲寅,释奠于先师孔子。丙寅,赐余煌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戌,朱燮元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军务,讨安邦彦。丁丑,谳汪文言狱,逮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削尚书赵南星等籍。未几,涟等逮至,下镇抚司狱,相继死狱中。
夏四月己亥,削大学士刘一燝籍。五月癸亥,给事中杨所修请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编次成书,从之。乙丑,祀地于北郊。庚午,行宗室限禄法。六月丙戌,朱延禧致仕。
秋七月壬戌,毁首善书院。壬申,韩爌削籍。甲戌,追论万历辛亥、丁巳、癸亥三京察,尚书李三才、顾宪成等削籍。八月壬午,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削尚书孙慎行等籍。戊子,礼部尚书周如磐兼东阁大学士,侍郎丁绍轼、黄立极为礼部尚书,少詹事冯铨为礼部右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己亥,魏广微罢。壬寅,熊廷弼弃市,传首九边。九月壬子,辽东副总兵鲁之甲败没于柳河。
冬十月己卯,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蓟、登、莱、天津军务。丙戌,停刑。庚寅,孙承宗致仕。丙申,逮中书舍人吴怀贤下镇抚司狱,杖杀之。庚子,以皇子生,诏赦天下。十一月壬子,周如磐致仕。十二月乙酉,榜东林党人姓名,颁示天下。戊子,戍前尚书赵南星。
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六年春正月戊午,修三朝要典。丁卯,大清兵围宁远,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固守。己巳,围解。二月乙亥,袁崇焕为佥都御史,专理军务,仍驻宁远。戊戌,以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奏,逮前应天巡抚周起元,吏部主事周顺昌,左都御史高攀龙,谕德缪昌期,御史李应昇、周宗建、黄尊素。攀龙赴水死,起元等下镇抚司狱,相继死狱中。己亥,祭日于东郊。三月丁未,设各边镇监军内臣。太监刘应坤镇守山海关,大学士丁绍轼、兵部尚书王永光等屡谏不听。论宁远解围功,封魏忠贤从子良卿肃宁伯。庚戌,安邦彦犯贵州,官军败绩,总理鲁钦死之。壬子,袁崇焕巡抚辽东、山海。
夏四月丁丑,命南京守备内臣搜括应天各府贮库银,充殿工、兵饷。戊戌,丁绍轼卒。五月戊申,王恭厂灾,死者甚众。己酉,以旱灾敕群臣修省。癸亥,朝天宫灾。六月丙子,京师地震,灵邱地震经月。壬午,河决广武。辛卯,三朝要典成,刊布中外。闰月辛丑,巡抚浙江佥都御史潘汝桢请建魏忠贤生祠,许之。嗣是建祠几遍天下。壬寅,冯铨罢。壬子,朱燮元以忧去,偏沅巡抚都御史闵梦得代之。是夏,京师大水,江北、山东旱蝗。
秋七月辛未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辛巳,下前扬州知府刘铎诏狱,杀之。丙戌,礼部侍郎施凤来、张瑞图,詹事李国 236b4.gif ,俱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八月,陕西流贼起,由保宁犯广元。九月庚寅,顾秉谦致仕。壬辰,皇极殿成,停刑。己亥,魏良卿进封肃宁侯。是月,参将杨明辉赍敕招谕水西贼,被杀。是秋,江北大水,河南蝗。
冬十月戊申,进魏忠贤爵上公,魏良卿宁国公,予诰券,加赐庄田一千顷。己酉,以皇极殿成诏天下,官匠杂流陞授者九百六十五人。癸丑,改修光宗实录。十一月庚寅,予魏良卿铁券。十二月戊申,南京地震。甲子,浔州贼杀守备蔡人龙。
是年,安南、乌斯藏、琉球入贡。
七年春正月辛未,振凤阳饥。乙亥,太监涂文辅总督太仓银库、节慎库。崔文昇、李明道提督漕运河道,核京师、通州诸仓。辛卯,免榷潼关、咸阳商税。二月壬戌,修隆德殿。三月癸酉,丰城侯李承祚请开采珠池、铜矿,不许。戊子,澄城民变,杀知县张斗耀。是春,大清兵征朝鲜。
夏四月丁酉,下前侍郎王之采镇抚司狱,死狱中。五月己巳,监生陆万龄请建魏忠贤生祠于太学旁,岁祀如孔子,许之。丙子,大清兵围锦州。癸巳,攻宁远。六月庚子,锦州围解。
秋七月乙丑朔,帝不豫。丙寅,罢袁崇焕。己卯,封魏忠贤孙鹏翼为安平伯。壬午,戍孙慎行。丁亥,海贼寇广东。是月,浙江大水。八月丙申,加魏良卿太师,魏鹏翼少师。戊戌,中极、建极二殿成。乙巳,召见阁部、科道诸臣于乾清宫,谕以魏忠贤、王体乾忠贞可计大事。封忠贤侄良栋为东安侯。甲寅,大渐。乙卯,崩于乾清宫,年二十三。遗诏以皇第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
冬十月庚子,上尊谥,庙号熹宗,葬德陵。
赞曰: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  庄烈帝一 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贤妃刘氏,早薨。天启二年,封信王。六年十一月,出居信邸。
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渐,召王入,受遗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崇祯元年。九月甲申,追谥生母贤妃曰孝纯皇后。丁亥,停刑。庚寅,册妃周氏为皇后。
冬十月甲午朔,享太庙。癸丑,南京地震。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戊辰,撤各边镇守内臣。己巳,魏忠贤缢死。癸酉,免天启时逮死诸臣赃,释其家属。癸巳,黄立极致仕。十二月,前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礼部尚书来宗道、吏部侍郎杨景辰、礼部侍郎周道登、少詹事刘鸿训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俱伏诛。
崇祯元年春正月辛巳,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壬午,尊熹宗后为懿安皇后。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二月乙未,禁章奏冗蔓。癸丑,御经筵。丁巳,戒廷臣交结内侍。三月己巳,葬悊皇帝于德陵。癸未,施凤来、张瑞图致仕。乙酉,赠恤冤陷诸臣。
夏四月癸巳,赐刘若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午,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庚戌,指挥卓铭请开矿,不许。五月己巳,李国 236b4.gif 致仕。庚午,毁三朝要典。甲戌,裁各部添注官。辛巳,祷雨。乙酉,复外吏久任及举保连坐之法,禁有司私派。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壬寅,许显纯伏诛。壬子,来宗道、杨景辰致仕。
秋七月癸酉,召对廷臣及袁崇焕于平台。壬午,浙江风雨,海溢,漂没数万人。癸未,海寇郑芝龙降。甲申,宁远兵变,巡抚都御史毕自肃自杀。八月乙未,诏非盛暑祁寒,日御文华殿与辅臣议政。九月丁卯,京师地震。
冬十月戊戌,刘鸿训罢,寻遣戍。十一月癸未,祀天于南郊。十二月丙申,韩爌复入阁。
是年,革广宁及蓟镇塞外诸部赏。诸部饥,告籴,不许。陕西饥民苦加派,流贼大起,分掠鄜州、延安。
二年春正月丙子,释奠于先师孔子。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二月戊子,祀社稷。庚寅,皇长子慈烺生,赦天下。三月戊寅,蓟州兵变,有司抚定之。
夏四月甲午,裁驿站。闰月癸亥,流贼犯三水,游击高从龙战殁。癸未,祀地于北郊。五月乙酉朔,日有食之。庚子,议改历法。六月戊午,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癸亥,以久旱,斋居文华殿,敕群臣修省。
秋八月甲子,总兵官侯良柱、兵备副使刘可训击斩奢崇明、安邦彦于红土川,水西贼平。甲戌,熹宗神主祔太庙。九月丁未,杨镐弃市。
冬十月戊寅,大清兵入大安口。十一月壬午朔,京师戒严。乙酉,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战没于遵化。甲申,大清兵入遵化,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推官何天球等死之。丁亥,总兵官满桂入援。己丑,吏部侍郎成基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召前大学士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视师通州。辛卯,袁崇焕入援,次蓟州。戊子,宣、大、保定兵相继入援。征天下镇巡官勤王。辛丑,大清兵薄德胜门。甲辰,召袁崇焕等于平台,崇焕请入城休兵,不许。下兵部尚书王洽于狱。十二月辛亥朔,再召袁崇焕于平台,下锦衣卫狱。甲寅,总兵官祖大寿兵溃,东出关。乙卯,孙承宗移驻山海关。庚申,谕廷臣进马。丁卯,遣中官趋满桂出战,桂及前总兵官孙祖寿俱战殁。总兵官马世龙总理援军。壬申,钱龙锡罢。癸酉,山西援兵溃于良乡。丁丑,礼部侍郎周延儒、尚书何如宠、侍郎钱象坤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三年春正月甲申,大清兵克永平,副使郑国昌、知府张凤奇等死之。丙戌,瘗城外战士骸。戊子,大清兵克滦州。庚寅,逮总督蓟辽都御史刘策下狱,论死。乙未,禁抄传边报。韩爌致仕。壬寅,兵部右侍郎刘之纶败没于遵化。是月,陕西诸路总兵官吴自勉等帅师入卫,延绥、甘肃兵溃西去,与群寇合。二月庚申,立皇长子慈烺为皇太子,大赦。三月壬午,李标致仕。戊申,流贼犯山西。
夏四月乙卯,以久旱,斋居文华殿,谕百官修省。丁丑,流贼陷蒲县。五月辛卯,马世龙、祖大寿诸军入滦州。壬辰,大清兵东归,永平、迁安、遵化相继复。六月癸丑,流贼王嘉胤陷府谷,米脂贼张献忠聚众应之。己未,授宋儒邵雍后裔五经博士。辛酉,礼部尚书温体仁、吴宗达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秋八月癸亥,杀袁崇焕。九月己卯,逮钱龙锡下狱。
冬十月癸亥,停刑。丙寅,巡抚延绥副都御史洪承畴、总兵官杜文焕败贼张献忠于清涧。十一月壬辰,破贼于怀宁。甲午,山西总兵官王国梁追贼于河曲,败绩。十二月乙巳朔,增田赋充饷。戊午,流贼陷宁塞。
是年,乌斯藏入贡。
四年春正月己卯,流贼陷保安。丁酉,御史吴甡振延绥饥民。己亥,召对内阁、九卿、科道及入觐两司官于文华殿。命都察院严核巡按御史。二月壬子,流贼围庆阳,分兵陷合水。三月丁丑,副将张应昌等击败之,庆阳围解。癸未,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侍郎杨鹤招抚流贼于宁州,群贼伪降,寻复叛。己丑,赐陈于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庚戌,祷雨。辛酉,诏廷臣条时政。是月,延绥副将曹文诏击贼于河曲,王嘉胤败死。五月甲戌朔,步祷于南郊。庚辰,戍钱龙锡。六月丁未,钱象坤致仕。
秋七月甲戌,总兵官王承恩败贼于鄜州,降贼首上天龙。八月癸卯,总兵官贺虎臣击斩贼刘六于庆阳。丁未,大清兵围祖大寿于大凌城。丙辰,何如宠致仕。九月庚辰,内臣王应朝、邓希诏等监视关、宁、蓟镇兵粮及各边抚赏。甲午,逮杨鹤下狱,论戍。洪承畴总督三边军务。丁酉,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钱粮,给事中宋可久等相继谏,不听。戊戌,山海总兵官宋伟等援大凌,败于长山,监军太仆少卿张春被执。
冬十月辛丑朔,日有食之。戊辰,祖大寿杀副将何可纲。己巳,大寿自大凌脱归,入锦州。十一月丙戌,太监李奇茂监视陕西茶马,吴直监视登岛兵粮、海禁,群臣合疏谏,不听。壬辰,孙承宗致仕。癸巳,召对廷臣于文华殿,历询军国诸务,语及内臣,帝曰:‘诸臣若实心任事,朕亦何需此辈。’己亥,流贼罗汝才犯山西。闰月乙丑,陕西降贼复叛,陷甘泉,杀参政张允登。丁卯,登州游击孔有德率师援辽,次吴桥反,陷陵县,连陷临邑、商河、齐东,屠新城。十二月丙子,济南官军御贼于阮城店,败绩。丁丑,以大凌筑城招衅,夺孙承宗官。是冬,延安、庆阳大雪,民饥,盗贼益炽。
五年春正月辛丑,孔有德陷登州,游击陈良谟战死,总兵官张可大死之。巡抚都御史孙元化、副使宋光兰等被执,寻纵还。辛亥,孔有德陷黄县。丙寅,总兵官杨御蕃、王洪率师讨孔有德,败绩于新城镇。二月己巳朔,孔有德围莱州,巡抚都御史徐从治固守。辛巳,孔有德陷平度。三月壬寅,兵部侍郎刘宇烈督理山东军务,讨孔有德。
夏四月甲戌,刘宇烈败绩于沙河。癸未,徐从治中伤卒。是月,总兵官曹文诏、杨嘉谟连破贼于陇安、静宁,贼奔水落城,平凉、庄浪饥民附之,势复炽。五月丙午,参政朱大典为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辛亥,礼部尚书郑以伟、徐光启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六月,京师大雨水。壬申,河决孟津。
秋七月辛丑,太监曹化淳提督京营戎政。癸卯,孔有德伪降,诱执登莱巡抚都御史谢琏,莱州知府朱万年死之。己未,孙元化弃市。逮刘宇烈下狱,论戍。八月甲戌,洪承畴败贼于甘泉,贼首白广恩降。甲申,朱大典督军救莱州,前锋参将祖宽败贼于沙河。乙酉,莱州围解。癸巳,官军大败孔有德于黄县,进围登州。九月丁酉,海贼刘香寇福建。是秋,陕西贼入山西,连陷大宁、泽州、寿阳,分部走河北,犯怀庆,陷修武。
冬十一月戊戌,刘香寇浙江。
六年春正月癸卯,曹文诏节制山、陕诸将讨贼。丁未,副将左良玉破贼于涉县,贼走林县山中,饥民争附之。庚申,遣使分督直省逋赋。是月,曹文诏击山西贼,屡败之。二月壬申,削左副都御史王志道籍。癸酉,流贼犯畿南。戊子,总兵官陈洪范等克登州水城。辛卯,孔有德遁入海,山东平。三月癸巳,敕曹文诏诸将限三月平贼。
夏四月己巳,免延安、庆阳、平凉新旧辽饷。壬申,总兵官邓玘、左良玉剿河南贼。五月乙巳,太监陈大金等分监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邓玘军。壬子,孔有德及其党耿仲明等航海降于我大清。癸丑,河套部犯宁夏,总兵官贺虎臣战没。六月辛酉朔,太监高起潜监视宁、锦兵饷。乙丑,郑以伟卒。庚辰,周延儒致仕。甲申,延绥副将李卑援剿河南。庚寅,太监张彝宪请催逋赋一千七百余万,给事中范淑泰谏,不听。
秋七月甲辰,大清兵取旅顺,总兵官黄龙死之。癸丑,改曹文诏镇大同,山西巡抚都御史许鼎臣请留文诏剿贼,不许。八月己巳,曹文诏败贼于济源,又败之于怀庆。九月庚戌,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冬十月戊辰,徐光启卒。十一月癸巳,礼部侍郎王应熊、何吾驺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辛亥,诏保定、河南、山西会兵剿贼。壬子,贼渡河。乙卯,陷渑池。十二月,连陷伊阳、卢氏,分犯南阳、汝宁,遂逼湖广。
是年,安南入贡。
七年春正月己丑,广鹿岛副将尚可喜降于我大清。设河南、山、陕、川、湖五省总督,以延绥巡抚陈奇瑜兼兵部侍郎为之。庚寅,总兵官张应昌渡河,败贼于灵宝。壬辰,贼自郧阳渡汉。癸巳,犯襄阳,连陷紫阳、平利、白河,南入四川。二月戊寅,陷夔州,大宁诸县皆失守。甲申,耕耤田。乙酉,张献忠突商、雒,凡十三营流入汉南。是月,振登、莱饥,蠲逋赋。三月丁亥朔,日有食之。甲辰,赐刘理顺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乙巳,张应昌击贼于五岭山,败绩。庚戌,贼自四川走湖广,副将杨世恩追败之于石河口。山西自去年不雨至于是月,民大饥。
夏四月,贼自湖广走卢氏、灵宝。癸酉,发帑振陕西、山西饥。五月丙申,副将贺人龙等败贼于蓝田。六月辛未,总督侍郎陈奇瑜、郧阳抚治都御史卢象昇会师于上津,剿湖广贼。甲戌,河决沛县。是夏,官军围高迎祥、李自成诸贼于兴安之车箱峡两月。贼食尽,伪降。陈奇瑜受之,纵出险。复叛,陷所过州县。张应昌自清水追贼,败绩。
秋七月壬辰,大清兵入上方堡,至宣府。乙未,诏总兵官陈洪范守居庸,巡抚保定都御史丁魁楚等守紫荆、雁门。辛丑,京师戒严。庚戌,大清兵克保安,沿边诸城堡多不守。八月,分遣总兵官尤世威等援边。戊辰,宣大总督侍郎张宗衡节制各镇援兵。闰月甲申,贼陷隆德、固原,参议陆梦龙赴援,败没。丁亥,大清兵克万全左卫。庚寅,旋师出塞。壬寅,李自成围贺人龙于陇州。九月庚申,盔甲厂灾。庚辰,洪承畴解陇州围。甲戌,以贼聚陕西,诏河南兵入潼、华,湖广兵入商、雒,四川兵由兴、汉,山西兵出蒲州、韩城,合剿。
冬十月庚戌,湖广兵援汉中,副将杨正芳战死。十一月庚辰,逮陈奇瑜下狱,论戍。乙酉,洪承畴兼摄五省军务。是冬,陕西贼分犯湖广、河南,李自成陷陈州。
是年,暹罗入贡。
八年春正月乙卯,贼陷上蔡,连陷汜水、荥阳、固始。己未,洪承畴出关讨贼。辛酉,张献忠陷颍州。丙寅,陷凤阳,焚皇陵楼殿,留守朱国相等战死。壬申,徐州援兵至凤阳。张献忠犯庐州,寻陷庐江、无为。李自成走归德,与罗汝才复入陕西。二月,张献忠陷潜山、罗田、太湖、新蔡,应天巡抚都御史张国维御却之。甲午,以皇陵失守,逮总督漕运尚书杨一鹏下狱,寻弃市。丁酉,总兵官邓玘败贼于罗山。是月,曹文诏败贼于随州。
夏四月,张献忠复走汉中,犯平凉、凤翔。丁亥,郑芝龙击败海贼刘香,香自杀,众悉降。辛卯,洪承畴会师于汝州,分部诸将防豫、楚要害。乙巳,川兵变于樊城,邓玘自杀。丙午,洪承畴西还,驻师灵宝。五月乙亥,吴宗达致仕。六月己丑,官军遇贼于乱马川,败绩。壬辰,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击李自成于宁州之襄乐,战没。丙午,曹文诏追贼至真宁之湫头镇,遇伏,力战死之。
秋七月甲戌,少詹事文震孟、刑部侍郎张至发俱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是月,张献忠突朱阳关,总兵官尤世威败绩,贼复走河南。八月,李自成陷咸阳,贼将高杰降。壬辰,诏撤监视总理内臣,惟京营及关、宁如故。辛丑,卢象昇总理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九月辛亥,洪承畴督副将曹变蛟等败贼于关山镇。李自成东走,与张献忠合。壬戌,官军败绩于沈邱之瓦店,总兵官张全昌被执。壬申,王应熊致仕。
冬十月庚辰,下诏罪己,辟居武英殿,减膳撤乐,示与将士同甘苦。丙戌,户部尚书侯恂请严征新旧逋赋,从之。辛卯,李自成陷陕州。十一月庚戌,何吾驺、文震孟罢。庚申,祀天于南郊。总兵官祖宽破贼于汝州。十二月戊寅,城凤阳。乙酉,卢象昇、祖宽败李自成于确山。戊子,左良玉败贼于阌乡。癸巳,贼犯江北,围滁州。乙巳,老回回诸贼自河南犯陕西,洪承畴败之于临潼。
是年,安南、暹罗、琉球入贡。
九年春正月甲寅,总理侍郎卢象昇、祖宽援滁,大败贼于朱龙桥。丁卯,前礼部侍郎林焊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二月,前副将汤九州及贼战嵩县,败没。山西大饥,人相食。乙酉,宁夏饥,兵变,杀巡抚都御史王楫,兵备副使丁启睿抚定之。辛卯,以武举陈起新为给事中。三月,卢象昇、祖大乐剿河南贼。高迎祥、李自成分部入陕西,余贼自光化走湖广。振南阳饥,蠲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夏四月戊子,钱士升致仕。五月壬子,诏赦胁从诸贼。愿归者,护还乡,有司安置;愿随军自效者,有功一体叙录。丙辰,延绥总兵官俞冲霄击李自成于安定,败绩,死之。李自成犯榆林,贺人龙击败之。癸酉,免畿内五年以前逋赋。六月乙亥,林焊卒。甲申,吏部侍郎孔贞运,礼部尚书贺逢圣、黄士俊,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己亥,总兵官解进忠抚贼于淅川,被杀。
秋七月甲辰,内臣李国辅等分守紫荆、倒马诸关。庚戌,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癸丑,诏诸镇星驰入援。己未,大清兵入昌平,巡关御史王肇坤等死之。壬戌,巡抚陕西都御史孙传庭击擒贼首高迎祥于盩厔,送京师伏诛。癸亥,谕廷臣助饷。甲子,兵部尚书张凤翼督援军,高起潜为总监。是月,大清兵入宝坻,连下近畿州县。八月癸酉,括勋戚文武诸臣马。乙未,卢象昇入援,次真定。丙申,唐王聿键起兵勤王,勒还国,寻废为庶人。是月,大清兵出塞。九月辛酉,改卢象昇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冬十月乙亥,工部侍郎刘宗周以论内臣及大学士温体仁削籍。甲申,张献忠犯襄阳。丙申,命开银铁铜铅诸矿。十一月丁未,蠲山东五年以前逋赋。十二月,大清兵征朝鲜。
是年,洪承畴败贼于陇州,贼走庆阳、凤翔。暹罗入贡。
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丙午,老回回诸贼趋江北,张献忠、罗汝才自襄阳犯安庆,南京大震。二月甲戌,遣使督直省逋赋。丁酉,贼犯潜山,总兵官左良玉、副使史可法败之于枫香驿。是月,朝鲜降于我大清。三月辛亥,振陕西灾。丁巳,赐刘同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子,官军援安庆,败绩于酆家店。
夏四月戊寅,大清兵克皮岛,副总兵金日观力战死之,总兵官沈冬魁走石城岛。癸巳,旱,清刑狱。是月,洪承畴剿贼于汉南。闰月壬寅,敕群臣洁己爱民,以回天意。江北贼分犯河南,总督两广都御史熊文灿为兵部尚书,总理南京、河南、山、陕、川、湖军务,驻郧阳讨贼。五月戊寅,李自成自秦州犯四川。六月戊申,温体仁致仕。是夏,两畿、山西大旱。
秋七月,山东、河南蝗,民大饥。八月己酉,吏部侍郎刘宇亮、礼部侍郎傅冠俱礼部尚书,佥都御史薛国观为礼部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庚申,阅城。九月丙子,左良玉败贼于虹县。辛卯,洪承畴败贼于汉中。癸巳,李自成陷宁羌。
冬十月丙申,自成自七盘关入西川。壬寅,陷昭化、剑州、梓潼,分兵趋潼川、江油、绵州,总兵官侯良柱战死,遂陷彰明、盐亭诸县。庚戌,逼成都。十一月庚辰,以星变修省,求直言。十二月癸卯,黄士俊致仕。癸亥,洪承畴、曹变蛟援四川,次广元。
是年,安南、琉球入贡。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庄烈帝二 十一年春正月丁丑,洪承畴败贼于梓潼,贼还走陕西。丁亥,裁南京冗官。二月甲辰,改河南巡按御史张任学为总兵官。三月戊寅,贺逢圣致仕。是月,李自成自洮州出番地,总兵官曹变蛟追破之,复入塞,走西和、礼县。
夏四月辛丑,张献忠伪降于谷城,熊文灿受之。戊申,张至发致仕。己酉,荧惑逆行,谕廷臣修省。五月癸亥朔,策试考选官于中左门。六月癸巳,安民厂灾,坏城垣,伤万余人。壬寅,孔贞运致仕。乙卯,兵部尚书杨嗣昌、户部尚书程国祥、礼部侍郎方逢年、工部侍郎蔡国用俱礼部尚书,大理少卿范复粹为礼部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嗣昌仍掌兵部。是月,两畿、山东、河南大旱蝗。
秋七月乙丑,少詹事黄道周以论杨嗣昌夺情,谪按察司照磨。八月戊戌,以灾异屡见,斋居永寿宫,谕廷臣修省。癸丑,傅冠致仕。戊午,停刑。流贼罗汝才等自陕州犯襄阳。九月,陕西、山西旱饥。辛巳,大清兵入墙子岭,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死之。癸未,京师戒严。
冬十月癸巳,卢象昇入援,召对于武英殿。甲午,括马。卢象昇、高起潜分督援军。是月,洪承畴、曹变蛟大破贼于潼关南原,李自成以数骑遁。十一月戊辰,大清兵克高阳,致仕大学士孙承宗死之。戊子,罢卢象昇,戴罪立功。刘宇亮自请视师,许之。是月,罗汝才降。十二月庚子,方逢年罢。卢象昇兵败于钜鹿,死之。戊申,孙传庭为兵部侍郎督援军,征洪承畴入卫。
是年,土鲁番、琉球入贡。
十二年春正月己未朔,以时事多艰,却廷臣贺。庚申,大清兵入济南,德王由枢被执,布政使张秉文等死之。戊辰,刘宇亮、孙传庭会师十八万于晋州,不敢进。丁丑,改洪承畴总督蓟、辽,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二月乙未,刘宇亮罢。大清兵北归。三月丙寅,出青山口。凡深入二千里,阅五月,下畿内、山东七十余城。丙子,加上孝纯皇太后谥,诏天下。
夏四月戊申,程国祥致仕。是月,左良玉击降贼首李万庆。五月甲子,礼部侍郎姚明恭、张四知,兵部侍郎魏照乘,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乙丑,张献忠叛于谷城,罗汝才等起应之,陷房县。乙亥,削孙传庭籍,寻逮下狱。六月,畿内、山东、河南、山西旱蝗。己酉,抽练各镇精兵,复加征练饷。
秋七月壬申,右良玉讨张献忠,败绩于罗猴山,总兵官罗岱被执,死之。熊文灿削籍,寻逮下狱。八月癸巳,诏诛封疆失事巡抚都御史颜继祖,总兵官倪宠、祖宽,内臣邓希诏、孙茂霖等三十三人,俱弃市。己亥,免唐县等四十州县去年田租之半。壬子,大学士杨嗣昌督师讨贼,总督以下并听节制。
冬十月甲申朔,杨嗣昌誓师襄阳。甲午,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丙申,钦定保民四事全书成,颁布天下。十一月辛巳,祀天于南郊。十二月,罗汝才犯四川。丙午,下兵部尚书傅宗龙于狱。
是年,琉球入贡。
十三年春闰正月乙酉,振真定饥。戊子,振京师饥民。癸卯,振山东饥。二月壬子朔,祀日于东郊。戊午,总督陕西三边侍郎郑崇俭,大破张献忠于太平县之玛瑙山,献忠走归州。戊寅,以久旱求直言。三月甲申,祷雨。丙戌,大风霾,诏清刑狱。戊子,罢各镇内臣。丙申,赐魏藻德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振畿内饥。丁未,免河北三府逋赋。
夏四月戊午,逮江西巡抚佥都御史解学龙及所举黄道周。己卯,吏部尚书谢升为礼部尚书,礼部侍郎陈演以原官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五月,罗汝才犯夔州,石砫女官秦良玉连战却之。甲申,祀地于北郊。庚戌,姚明恭致仕。六月辛亥朔,总兵官贺人龙等分道逐贼,败之,罗汝才走大宁。庚午,蔡国用卒。辛未,薛国观罢。
秋七月庚辰朔,畿内捕蝗。己丑,发帑振被蝗州县。辛卯,左良玉及京营总兵官孙应元等大破罗汝才于兴山。汝才走巫山,与张献忠合。八月甲戌,振江北饥。九月,陕西官军围李自成于巴西鱼腹山中,自成走免。癸巳,张献忠陷大昌,总兵官张令战死。寻陷剑州、绵州。
冬十月癸丑,熊文灿弃市。十一月,杨嗣昌进军重庆。丁亥,祀天于南郊。戊子,南京地震。十二月丁未朔,严军机抄传之禁。辛亥,张献忠陷泸州。乙卯,逮薛国观。是月,李自成自湖广走河南,饥民附之,连陷宜阳、永宁,杀万安王采鑋,陷偃师,势大炽。
是年,两畿、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
十四年春正月辛巳,祈谷于南郊。己丑,总兵官猛如虎追张献忠及于开县之黄陵城,败绩,参将刘士杰等战死,贼遂东下。丙申,李自成陷河南,福王常洵遇害,前兵部尚书吕维祺等死之。二月己酉,诏以时事多艰,灾异叠见,痛自刻责,停今岁行刑,诸犯俱减等论。庚戌,张献忠陷襄阳,襄王翊铭、贵阳王常法并遇害,副使张克俭等死之。戊午,李自成攻开封,周王恭枵、巡按御史高名衡拒却之。乙丑,张献忠陷光州。己巳,召阁臣、九卿、科道于乾清宫左室。命驸马都尉冉兴让等赍帑金振恤河南被难宗室。三月丙子朔,杨嗣昌自四川还,至荆州卒。乙酉,祷雨。丙申,洪承畴会八镇兵于宁远。丁酉,逮郑崇俭下狱,寻弃市。
夏四月壬子,大清兵攻锦州,祖大寿拒守。己未,总督三边侍郎丁启睿为兵部尚书,督师讨贼。五月庚辰,范复粹致仕。释傅宗龙于狱,命为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讨李自成。戊子,祀地于北郊。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旱蝗,山东寇起。
秋七月己卯,李自成攻邓州,杨文岳、总兵官虎大威击败之。壬寅,洪承畴援锦州,驻师松山。是月,临清运河涸。京师大疫。八月乙巳,援兵战于松山,阳和总兵官杨国柱败没。辛亥,赐薛国观死。辛酉,重建太学成,释奠于先师孔子。甲子,总兵官吴三桂、王朴自松山遁,诸军夜溃。是月,左良玉大败张献忠于信阳。九月丁丑,傅宗龙帅师次新蔡,与总督保定侍郎杨文岳军会。己卯,遇贼,贺人龙师溃,宗龙被围,文岳走陈州。甲申,周延儒、贺逢圣复入阁。辛卯,封皇子慈炯为定王。壬辰,傅宗龙溃围出,趋项城,被执,死之。贼屠项城及商水、扶沟。戊戌,李自成、罗汝才陷叶县,守将刘国能死之。是月,官军破张献忠于英山之望云寨。
冬十月癸卯朔,日有食之。十一月丙子,李自成陷南阳,唐王聿镆遇害,总兵官猛如虎等死之。十二月,李自成连陷洧川、许州、长葛、鄢陵。甲子,戍解学龙、黄道周。李自成、罗汝才合攻开封,周王恭枵、巡抚都御史高名衡拒守。
十五年春正月癸未,孙传庭为兵部侍郎,督京军救开封。乙酉,杨文岳援开封,贼解去,南陷西华。戊子,免天下十二年以前逋赋。是月,山东贼陷张秋、东平,劫漕艘。太监王裕民、刘元斌帅禁兵会兖东官军讨平之。二月戊申,振山东就抚乱民。癸丑,总督陕西都御史汪乔年次襄城,遇贼,贺人龙等奔入关,乔年被围。丁巳,城陷,被执,死之。戊午,大清兵克松山,洪承畴降,巡抚都御史邱民仰,总兵官曹变蛟、王廷臣,副总兵江翥、饶勋等死之。是月,孙传庭总督三边军务。三月,李自成陷陈州。丁丑,魏照乘致仕。己卯,祖大寿以锦州降于大清。辛卯,李自成陷睢州、太康、宁陵、考城。壬辰,封皇子慈炤为永王。丙申,李自成陷归德。是春,江北贼陷含山、和州,南京戒严。
夏四月癸亥,李自成复围开封。乙丑,削谢陞籍。五月己巳,孙传庭入关,诛贺人龙。甲戌,张献忠陷庐州。丁亥,王朴弃市。六月戊申,贺逢圣致仕。癸丑,张四知致仕。甲寅,诏天下停刑三年。己未,詹事蒋德璟、黄景昉,戎政侍郎吴甡,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庚申,诏孙传庭出关。兵部侍郎侯恂督左良玉军援开封。壬戌,以会推阁臣下吏部尚书李日宣六人于狱,谪戍有差。甲子,祀地于北郊。是月,筑坛亲祭死事文武大臣。山西总兵官许定国援开封,溃于沁水,宁武兵溃于覃怀。
秋七月己巳,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兵溃于朱仙镇。八月庚戌,安庆兵变,杀都指挥徐良宪,官军讨定之。乙丑,释黄道周于戍所,复其官。丁卯,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寻弃市。九月壬午,贼决河灌开封。癸未,城圮,士民溺死者数十万人。己丑,孙传庭帅师赴河南。辛卯,凤阳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大败张献忠于潜山。
冬十月辛酉,孙传庭败绩于郏县,走入关。十一月丁卯,援汴总兵官刘超据永城反。庚午,发帑振开封被难宗室兵民。壬申,大清兵分道入塞,京师戒严。命勋臣分守九门,太监王承恩督察城守。诏举堪督师大将者。戊寅,征诸镇入援。庚辰,大清兵克蓟州。丁亥,蓟镇总督赵光抃提调援兵。戊子,张献忠陷无为。己丑,辽东督师侍郎范志完入援。闰月癸卯,下诏罪己,求直言。壬寅,大清兵南下,畿南郡邑多不守。丁巳,起废将。是月,李自成陷汝宁,前总督侍郎杨文岳、佥事王世琮不屈,死。十二月,大清兵趋曹、濮,山东州县相继下,鲁王以派自杀。己巳,李自成陷襄阳,据之。左良玉奔承天,寻走武昌。贼分兵下德安、彝陵,荆门,遂陷荆州。癸巳,焚献陵。
十六年春正月丁酉,李自成陷承天,巡抚都御史宋一鹤、留守沈寿崇等死之。庚申,张献忠陷蕲州。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己巳,范志完、赵光抃会师于平原。三月庚子,李自成杀罗汝才,并其众。壬寅,命大学士吴甡督师讨贼。丁未,贼陷武冈,杀岷王企 28c18.gif 。张献忠陷黄州。
夏四月丁卯,周延儒自请督师,许之。辛卯,大清兵北归,战于螺山,总兵官张登科、和应荐败没,八镇兵皆溃。是月,刘超平。五月癸巳朔,张献忠陷汉阳。壬寅,周延儒还京师。丙午,修撰魏藻德为少詹事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戊申,吴甡罢。丁巳,周延儒罢。壬戌,张献忠陷武昌,沈楚王华奎于江,在籍大学士贺逢圣等死之。六月癸亥,诏免直省残破州县三饷及一切常赋二年。己卯,逮范志完下狱。丙戌,雷震奉先殿兽吻,敕修省。
秋七月丁酉,亲鞫范志完于中左门。乙卯,亲鞫前文选郎中吴昌时于中左门,征周延儒听勘。己未,戒廷臣私谒阁臣。京师自二月至于是月大疫,诏释轻犯,发帑疗治,瘗五城暴骸。八月壬戌朔,左良玉复武昌、汉阳。丙寅,张献忠陷岳州。丙戌,陷长沙。庚寅,陷衡州。九月丙申,张献忠陷宝庆。己亥,黄景昉致仕。辛丑,孙传庭复宝丰,进次郏县,李自成迎战,击败之。庚戌,张献忠陷永州,巡按御史刘熙祚死之。辛亥,赐杨廷鉴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壬子,孙传庭兵以乏食引退,贼追及之,还战,大败,传庭以余众退保潼关。是月,凤阳地屡震。
冬十月辛酉朔,享太庙。丙寅,李自成陷潼关,督师尚书孙传庭死之。贼连陷华州、渭南、临潼。命有司以赎锾充饷。戊辰,李自成屠商州。庚午,张献忠陷常德。壬申,李自成陷西安,秦王存枢降,巡抚都御史冯师孔、按察使黄炯等死之。丁丑,张献忠陷吉安。十一月甲午,李自成陷延安,寻屠凤翔。壬寅,祀天于南郊。辛亥,吏部侍郎李建泰、副都御史方岳贡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癸丑,范志完、赵光抃弃市,戍吴甡于金齿。丁巳,李自成陷榆林,兵备副使都任、在籍总兵官尤世威等死之。宁夏、庆阳相继陷,韩王亶塉被执。十二月壬戌,张献忠陷建昌。乙丑,周延儒有罪,赐死。丁卯,张献忠陷抚州。辛巳,贼渡河,陷平阳,山西州县相继溃降。甲申,贼陷甘州,巡抚都御史林日瑞、总兵官马爌等死之。丙戌,左良玉复长沙。
是年,暹罗,琉球、哈密入贡。
十七年春正月庚寅朔,大风霾,凤阳地震。庚子,李建泰自请措饷治兵讨贼,许之。乙卯,幸正阳门楼,饯李建泰出师。南京地震。丙辰,工部尚书范景文、礼部侍郎邱瑜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是月,张献忠入四川。二月辛酉,李自成陷汾州,别贼陷怀庆。丙寅,陷太原,执晋王求桂,巡抚都御史蔡懋德等死之。壬申,下诏罪己。癸酉,潞安陷。乙亥,议京师城守。李自成攻代州,总兵官周遇吉力战,食尽,退守宁武关。丁丑,贼别将陷固关,犯畿南。己卯,遣内臣高起潜、杜勋等十人监视诸边及近畿要害。壬午,真定知府邱茂华杀总督侍郎徐标,檄所属降贼。甲申,贼至彰德,赵王常溲降。丁亥,诏天下勤王。命廷臣上战守事宜。左都御史李邦华、右庶子李明睿请南迁及太子抚军江南,皆不许。戊子,陈演致仕。李自成陷宁武,周遇吉力战,死之。三月庚寅朔,贼至大同,总兵官姜瓖降贼,代王传 3e04.gif 遇害,巡抚都御史卫景瑗被执,自缢死。辛卯,李建泰疏请南迁。壬辰,召廷臣于平台,示建泰疏,曰:‘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李邦华等复请太子抚军南京,不听。蒋德璟致仕。癸巳,封总兵官吴三桂、左良玉、唐通、黄得功俱为伯。甲午,征诸镇兵入援。乙未,总兵官唐通入卫,命偕内臣杜之秩守居庸关。戊戌,太监王承恩提督城守。己亥,李自成至宣府,监视太监杜勋降,巡抚都御史朱之冯等死之。癸卯,唐通、杜之秩降于自成,贼遂入关。甲辰,陷昌平。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丙辰,贼迁帝、后梓宫于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明亡。
是年夏四月,我大清兵破贼于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礼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场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五‧志第一  天文一 自司马迁述天官,而历代作史者皆志天文。惟辽史独否,谓天象昭垂,千古如一,日食、天变既著本纪,则天文志近于衍。其说颇当。夫周髀、宣夜之书,安天、穷天、昕天之论,以及星官占验之说,晋史已详,又见隋志,谓非衍可乎。论者谓天文志首推晋、隋,尚有此病,其他可知矣。然因此遂废天文不志,亦非也。天象虽无古今之异,而谈天之家,测天之器,往往后胜于前。无以志之,使一代制作之义泯焉无传,是亦史法之缺漏也。至于彗孛飞流,晕适背抱,天之所以示儆戒者,本纪中不可尽载,安得不别志之。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兹掇其要,论著于篇。而实录所载天象星变殆不胜书,择其尤异者存之。日食备载本纪,故不复书。
两仪 七政 恒星 黄赤宿度 黄赤宫界 仪象 极度晷影 东西偏度 中星 分野
两仪
楚词言‘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浑天家言‘天包地如卵里黄’,则天有九重,地为浑圆,古人已言之矣。西洋之说,既不背于古,而有验于天,故表出之。
其言九重天也,曰最上为宗动天,无星辰,每日带各重天,自东而西左旋一周,次曰列宿天,次曰填星天,次曰岁星天,次曰荧惑天,次曰太阳天,次曰金星天,次曰水星天,最下曰太阴天。自恒星天以下八重天,皆随宗动天左旋。然各天皆有右旋之度,自西而东,与蚁行磨上之喻相符。其右旋之度,虽与古有增减,然无大异。惟恒星之行,即古岁差之度。古谓恒星千古不移,而黄道之节气每岁西退。彼则谓黄道终古不动,而恒星每岁东行。由今考之,恒星实有动移,其说不谬。至于分周天为三百六十度,命日为九十六刻,使每时得八刻无奇零,以之布算制器,甚便也。
其言地圆也,曰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与天度相应。中国当赤道之北,故北极常现,南极常隐。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度。东西亦然。亦二百五十里差一度也。以周天度计之,知地之全周为九万里也。以周径密率求之,得地之全径为二万八千六百四十七里又九分里之八也。又以南北纬度定天下之纵。凡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四时寒暑靡不同。若南极出地之度与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其昼夜永短靡不同。惟时令相反,此之春、彼为秋,此之夏、彼为冬耳。以东西经度定天下之衡,两地经度相去三十度,则时刻差一辰。若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相反焉。其说与元史札马鲁丁地圆之旨略同。
七政
日月五星各有一重天,其天皆不与地同心,故其距地有高卑之不同。其最高最卑之数,皆以地半径准之。太阳最高距地为地半径者一千一百八十二,最卑一千一百零二。太阴最高五十八,最卑五十二。填星最高一万二千九百三十二,最卑九千一百七十五。岁星最高六千一百九十,最卑五千九百一十九。荧惑最高二千九百九十八,最卑二百二十二。太白最高一千九百八十五,最卑三百。辰星最高一千六百五十九,最卑六百二十五。若欲得七政去地之里数,则以地半径一万二千三百二十四里通之。
又谓填星形如瓜,两侧有两小星如耳。岁星四周有四小星,绕行甚疾。太白光有盈缺,如月之弦望。用窥远镜视之,皆可悉睹也。余详历志。
恒星
崇祯初,礼部尚书徐光启督修历法,上见界总星图。以为回回立成所载,有黄道经纬度者止二百七十八星,其绘图者止十七座九十四星,并无赤道经纬。今皆崇祯元年所测,黄赤二道经纬度毕具。后又上赤道两总星图。其说谓常现常隐之界,随北极高下而殊,图不能限。且天度近极则渐狭,而见界图从赤道以南,其度反宽,所绘星座不合仰观。因从赤道中剖浑天为二,一以北极为心,一以南极为心。从心至周,皆九十度,合之得一百八十度者,赤道纬度也。周分三百六十度者,赤道经度也。乃依各星之经纬点之,远近位置形势皆合天象。
至于恒星循黄道右旋,惟黄道纬度无古今之异,而赤道经纬则岁岁不同。然亦有黄赤俱差,甚至前后易次者。如觜宿距星,唐测在参前三度,元测在参前五分,今测已侵入参宿。故旧法先觜后参,今不得不先参后觜,不可强也。
又有古多今少,古有今无者。如紫微垣中六甲六星今止有一,华盖十六星今止有四,传舍九星今五,天厨六星今五,天牢六星今二。又如天理、四势、五帝内座、天柱、天床、大赞府、大理、女御、内厨,皆全无也。天市垣之市楼六星今二。太微垣之常陈七星今三,郎位十五星今十。长垣四星今二。五诸侯五星全无也。角宿中之库楼十星今八。亢宿中之折威七星今无。氐宿中之亢池六星今四,帝席三星今无。尾宿中天龟五星今四。斗宿中之鳖十四星今十三,天籥、农丈人俱无。牛宿中之罗堰三星今二,天田九星俱无。女宿中之赵、周、秦、代各二星今各一,扶匡七星今四,离珠五星今无。虚宿中之司危、司禄各二星今各一,败臼四星今二,离瑜三星今二,天垒城十三星今五。危宿中之人五星今三,杵三星今一,臼四星今三,车府七星今五,天钩九星今六,天钞十星今四,盖屋二星今一。室宿中之羽林军四十五星今二十六,螣蛇二十二星今十五,八魁九星今无。壁宿中之天厩十星今三。奎宿中之天溷七星今四。毕宿中之天节八星今七,咸池三星今无。觜宿中之座旗九星今五。井宿中之军井十三星今五。鬼宿中之外厨六星今五。张宿中之天庙十四星今无。翼宿中之东瓯五星今无。轸宿中之青邱七星今三,其军门、土司空、器府俱无也。
又有古无今有者。策星旁有客星,万历元年新出,先大今小。南极诸星,古所未有,近年浮海之人至赤道以南,往往见之,因测其经纬度。其余增入之星甚多,并详恒星表。
其论云汉,起尾宿,分两派。一经天江、南海、市楼,过宗人、宗星,涉天津至螣蛇。一由箕、斗、天弁、河鼓、左右旗,涉天津至车府而会于螣蛇,过造父,直趋附路、阁道、大陵、天船,渐下而南行,历五车、天关、司怪、水府,傍东井,入四渎,过阙丘、弧矢、天狗之墟,抵天社、海石之南,逾南船,带海山,贯十字架、蜜蜂,傍马腹,经南门,络三角、龟、杵,而属于尾宿,是为带天一周。以理推之,隐界自应有云汉,其所见当不诬。又谓云汉为无数小星,大陵鬼宿中积尸亦然。考天官书言星汉皆金之散气,则星汉本同类,得此可以相证。又言昴宿有三十六星,皆得之于窥远镜者。
凡测而入表之星共一千三百四十七,微细无名者不与。其大小分为六等:内一等十六星,二等六十七星,三等二百零七星,四等五百零三星,五等三百三十八星,六等二百一十六星。悉具黄赤二道经纬度。列表二卷,入光启所修崇祯历书中。
兹取二十八宿距星及一二等大星存之,其小而有名者,间取一二,备列左方。
  十二宫 星名 黄道经度 黄道纬度 赤道经度从春分起算 赤道纬度   降娄 壁宿一 四度强 北一十二度半强 三百五十八度半强 北一十二度太强     壁宿二 九度少弱 北二十五度太弱 三百七十五度少强 北二十六度太     奎宿一 一十七度少强 北一十五度少强 九度强 北二十五度少弱     奎宿二 一十五度半强 北一十七度太强 七度弱 北二十二度少弱     奎宿九 二十五度少弱 北二十六度弱 一十二度少弱 北三十三度太弱     娄宿一 二十八度太强 北八度半弱 二十三度半强 北一十八度太强   大梁 天大将军一 九度强 北二十七度太强 二十五度半 北四十三度少     天囷一 九度少弱 南一十二度半强 四十一度弱 北二度少强     胃宿一 一十一度太强 北一十一度少 三十五度半强 北二十六度强     昴宿一 二十四度太强 北四度 五十一度少强 北二十三度弱     天船三 二十六度太弱 北三十度强 四十四度半弱 北四十八度半弱     卷舌五 二十八度弱 北一十二度弱 五十二度半强 北三十一度半弱   实沈 毕宿一 三度少 南三度 六十一度太 北一十八度少强     毕宿五 四度半强 南五度太强 六十三度太弱 北一十五度太弱     参宿一 一十七度少 南二十三度太弱 七十八度少强 南初度太弱     参宿二 一十八度少强 南二十四度半强 七十九度少强 南一度半     参宿三 一十九度半 南二十五度少强 八十度半 南二度少弱     参宿四 二十三度半强 南一十六度太强 八十三度太强 北七度少强     参宿五 一十五度太 南一十七度弱 七十六度少强 北六度弱     参宿七 一十一度太弱 南三十一度太弱 七十三度少弱 南八度太     觜宿一 一十八度半强 南一十三度半弱 七十八度太 北九度太弱     天皇大帝 一十五度半 北六十八度弱 三百三十七度半强 北八十四度少弱     五车二 一十六度太弱 北二十二度太强 七十二度少弱 北四十五度少强     丈人一 一十七度少强 南五十七度太弱 八十一度太强 南三十四度半     五车五 一十七度半弱 北五度少强 七十五度太弱 北二十八度少     子二 二十度少强 南五十九度太弱 八十四度弱 南三十六度少强     勾陈大星 二十三度半弱 北六十六度 六度半 北八十七度少弱     五车三 二十六度少 北二十一度半弱 八十三度少弱 北四十四度太强   鹑首 井宿一 初度少弱 南一度弱 九十度强 北二十二度太弱     井宿三 四度弱 南六度太强 九十四度强 北一十六度太弱     军市一 二度强 南四十一度少强 九十一度太强 南一十七度太强     天枢即北极星 八度弱 北六十七度少强 一百九十九度少强 北八十六度太弱     老人 八度半 南七十五度 九十四度半弱 南五十一度半强     狼星 九度 南三十九度少强 九十七度少强 南一十六度少弱     北河二 一十五度强 北一十度强 一百零七度少 北三十二度太弱     北河三 一十八度强 北六度太弱 一百一十度太弱 北二十九度弱     南河三 二十度太弱 南一十六度弱 一百一十度弱 北六度强     上台一 二十六度少强 北二十九度少 一百二十五度强 北四十九度太弱     上台二 二十七度半强 北二十八度太弱 一百二十七度半弱 北四十八度太弱     文昌一 二十八度半弱 北四十六度少强 一百四十度少弱 北六十五度强   鹑火 鬼宿一 初度半强 南初度太强 一百二十三度弱 北一十九度少强     柳宿一 五度少弱 南一十二度半弱 一百二十四度半强 北七度弱     弧矢一 六度半 南五十四度半 一百一十五度弱 南三十四度少弱     帝星 七度太弱 北七十二度太强 二百二十三度 北七十五度太强     弧矢南一 八度太强 南五十一度少 一百一十七度半 南三十一度半弱     天枢 一十度弱 北四十九度太弱 一百六十度强 北六十三度太     弧矢南五 一十二度半 南五十八度少强 一百一十七度强 南三十八度太     天璇 一十四度强 北四十五度强 一百五十九度太弱 北五十八度半弱     中台一 一十四度少强 北二十九度太强 一百四十八度强 北四十五度弱     太子 一十五度强 北七十五度半弱 二百三十一度半强 北七十三度太弱     中台二 一十五度半弱 北二十八度太 一百四十八度太 北四十三度半     天社一 二十一度少强 南六十四度弱 一百二十度弱 南四十五度半强     星宿一 二十二度少弱 南二十二度半弱 一百三十七度少强 南七度弱     轩辕十二 二十四度少强 北八度太强 一百四十九度太强 北二十一度太弱     轩辕十四 二十四度太弱 北初度半弱 一百四十七度少弱 北一十三度太强     天玑 二十五度少弱 北四十七度强 一百七十三度半弱 北五十五度太强     天权 二十五度太强 北五十一度半强 一百七十九度少弱 北五十九度强   鹑尾 张宿一 初度半强 南二十六度少弱 一百四十三度少弱 南一十二度半     下台一 一度少强 北二十六度少 一百六十四度半强 北三十五度少弱     下台二 二度 北二十五度弱 一百六十四度少 北三十三度太强     右枢 二度半强 北六十六度半强 二百零九度少弱 北六十六度少强     玉衡 三度半强 北五十四度少强 一百八十九度强 北五十八度少弱     西上相 六度强 北一十四度少强 一百六十三度半强 北二十二度半强     天记 六度半弱 南五十五度半 一百三十九度半强 南三十三度半     开阳 一十度少强 北五十六度少强 一百九十七度少弱 北五十七度少弱     五帝座 一十六度半弱 北一十二度少强 一百七十二度半 北二十六度太弱     常陈一 一十八度强 北四十度强 一百八十八度半 北四十度太强     翼宿一 一十八度半强 南二十二度太弱 一百六十度半弱 南一十六度少强     摇光 二十一度半强 北五十四度半弱 二百零三度少弱 北五十一度半   寿星 轸宿一 五度半强 南一十四度半弱 一百八十一度弱 南十五度半弱     长沙 八度半强 南一十八度少 一百八十度少强 南二十度强     角宿一 一十八度太弱 南二度 一百九十六度半弱 南九度少弱     大角 一十九度强 北三十一度强 二百零九度半强 北二十一度少弱     马尾一 二十四度 南四十六度少弱 一百七十七度太强 南五十度强     亢宿一 二十九度少 北三度弱 二百零八度少弱 南八度半弱   大火 十字二 一度少强 南五十一度强 一百七十九度半弱 南五十七度半弱     贯索一 七度强 北四十四度半弱 二百二十九度太 北二十八度     马复一 七度太弱 南四十三度 一百九十三度半弱 南五十三度半     氐宿一 一十度弱 北半度弱 二百一十七度半 南一十四度半弱     氐宿四 一十四度少弱 北八度半强 二百二十四度少强 南八度弱     蜀 一十七度弱 北二十五度半强 二百三十一度半强 北七度太弱     骑官七 二十二度少弱 南二十九度 二百一十九度少强 南四十六度强     房宿一 二十七度太强 南五度半弱 二百三十四度少弱 南二十五度弱     房宿三 二十八度 北一度强 二百三十六度 南一十八度太弱     南门二 二十九度太弱 南四十一度少弱 二百二十一度少 南五十九度太弱   析木 心宿一 二度半强 南四度弱 二百三十九度太弱 南二十四度半强     心宿二 四度半强 南四度半弱 二百四十一度太弱 南二十五度半     三角形一 六度少强 南四十七度太强 二百二十四度半强 南六十七度太强     尾宿一 一十度强 南一十五度 二百四十五度太强 南三十六度太强     帝座 一十二度弱 北三十七度半弱 二百五十四度半弱 北一十五度弱     箕宿一 二十五度太弱 南六度半 二百六十五度强 南三十度弱   星纪 斗宿一 五度强 南三度太强 二百七十五度太弱 南二十七度少     天渊二 八度少强 南一十八度 二百八十度强 南四十一度少     天渊一 九度 南二十三度 二百八十一度太 南四十六度少弱     织女一 九度太弱 北六十一度太强 二百七十四度半强 北三十八度半弱     河鼓二 二十六度半强 北二十九度少强 二百九十三度少弱 北八度弱     牛宿一 二十九度弱 北四度太弱 三百度强 南十六度弱   玄枵 鸟喙一 四度太强 南四十五度 三百一十七度半强 南六十一度太强     女宿一 六度半强 北八度少弱 三百零七度弱 南一十度太强     鹤一 一十一度弱 南三十二度半 三百二十五度太强 南四十八度半弱     虚宿一 一十八度少 北八度太弱 三百一十八度 南七度少弱     危宿一 二十八度少弱 北一十度太弱 三百二十六度太弱 南二度强     北落师门 二十八度半强 南二十一度 三百三十九度强 南三十一度半强   娵訾 天津四 初度少强 北六十度弱 三百零七少 北四十四度     蛇首一 六度半弱 南六十四度半弱 二十六度太 南六十三度太强     水委一 八度少弱 南五十九度 一十九度强 南五十九度太弱     室宿一 一十八度少强 北一十九度半弱 三百四十一度半强 北一十三度少     室宿二 二十四度少弱 北三十一度少弱 三百四十一度半 北二十六度强     土司空七 二十七度少强 南二十度太强 六度少弱 南二十度强  黄赤宿度
崇祯元年所测二十八宿黄赤度分,皆不合于古。夫星既依黄道行,而赤道与黄道斜交,其度不能无增减者,势也。而黄道度亦有增减者,或推测有得失,抑恒星之行亦或各有迟速欤。谨列其数,以备参考。
赤道宿度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黄道同。  黄道宿度
角,一十一度四十四分。   一十度三十五分。
亢,九度一十九分。     一十度四十分。
氐,一十六度四十一分。   一十七度五十四分。
房,五度二十八分。     四度四十六分。
心,六度零九分。      七度三十三分。
尾,二十一度零六分。    一十五度三十六分。
箕,八度四十六分。     九度二十分。
斗,二十四度二十四分。   二十三度五十一分。
牛,六度五十分。      七度四十一分。
女,一十一度零七分。    一十一度三十九分。
虚,八度四十一分。     九度五十九分。
危,一十四度五十三分。   二十度零七分。
室,一十七度。       一十五度四十一分。
壁,一十度二十八分。    一十三度一十六分。
奎,一十四度三十分。    一十一度二十九分。
娄,一十二度零四分。    一十三度。
胃,一十五度四十五分。   一十三度零一分。
昴,一十度二十四分。    八度二十九分。
毕,一十六度三十四分。   一十三度五十八分。
参,二十四分。       一度二十一分。
觜,一十一度二十四分。   一十一度三十三分。
井,三十二度四十九分。   三十度二十五分。
鬼,二度二十一分。     五度三十分。
柳,一十二度零四分。    一十六度零六分。
星,五度四十八分。     八度二十三分。
张,一十七度一十九分。   一十八度零四分。
翼,二十度二十八分。    一十七度。
轸,一十五度三十分。    一十三度零三分。
黄赤宫界
十二宫之名见于尔雅,大抵皆依星宿而定。如娄、奎为降娄,心为大火,朱鸟七宿为鹑首、鹑尾之类。故宫有一定之宿,宿有常居之宫,由来尚矣。唐以后始用岁差,然亦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宫与星仍旧不易。西洋之法,以中气过宫,如日躔冬至,即为星纪宫之类。而恒星既有岁进之差,于是宫无定宿,而宿可以递居各宫,此变古法之大端也。兹以崇祯元年各宿交宫之黄赤度,分列于左方,以志权舆云。
赤道交宫宿度          黄道交宫宿度
箕,三度零七分,入星纪。    箕,四度一十七分,入星纪。
斗,二十四度二十一分,入玄枵。 牛,一度零六分,入玄枵。
危,三度一十九分,入娵訾。   危,一度四十七分,入娵訾。
壁,一度二十六分,入降娄。   室,一十一度四十分,入降娄。
娄,六度二十八分,入大梁。   娄,一度一十四分,入大梁。
昴,八度三十九分,入实沈。   昴,五度一十三分,入实沈。
觜,一十一度一十七分,入鹑首。 觜,一十一度二十五分,入鹑首。
井,二十九度五十三分,入鹑火。 井,二十九度五十二分,入鹑火。
张,六度五十一分,入鹑尾。   星,七度五十一分,入鹑尾。
翼,一十九度三十二分,入寿星。 翼,一十一度二十四分,入寿星。
亢,一度五十分,入大火。    亢,初度四十六分,入大火。
心,初度二十二分,入析木。   房,二度一十二分,入析木。
仪象
璿玑玉衡为仪象之权舆,然不见用于三代。周礼有圭表、壶漏,而无玑衡,其制遂不可考。汉人创造浑天仪,谓即玑衡遗制,其或然欤。厥后代有制作,大抵以六合、三辰、四游、重环凑合者,谓之浑天仪;以实体圆球,绘黄赤经纬度,或缀以星宿者,谓之浑天象。其制虽有详略,要亦青蓝之别也。外此,则圭表、壶漏而已。迨元作简仪、仰仪、窥几、景符之属,制器始精详矣。
明太祖平元,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太祖以其无益而碎之。洪武十七年造观星盘。十八年,设观象台于鸡鸣山。二十四年铸浑天仪。正统二年,行在钦天监正皇甫仲和奏言:‘南京观象台设浑天仪、简仪、圭表以窥测七政行度,而北京乃止于齐化门城上观测,未有仪象。乞令本监官往南京,用木做造,挈赴北京,以较验北极出地高下,然后用铜别铸,庶几占测有凭。’从之。明年冬,乃铸铜浑天仪、简仪于北京。御制观天器铭,其词曰:‘粤古大圣,体天施治,敬天以心,观天以器。厥器伊何?璿玑玉衡。玑象天体,衡审天行。历世代更,垂四千 25725.gif ,沿制有作,其制寝备。即器而观,六合外仪,阳经阴纬,方位可稽。中仪三辰,黄赤二道,日月暨星,运行可考。内仪四游,横箫中贯,南北东西,低昂旋转。简仪之作,爰代玑衡,制约用密,疏朗而精。外有浑象,反而观诸,上规下矩,度数方隅。别有直表,其崇八尺,分至气序,考景咸得。县象在天,制器在人,测验推步,靡忒毫分。昔作今述,为制弥工,既明且悉,用将无穷。惟天勤民,事天首务,民不失宁,天其予顾。政纯于仁,天道以正,勒铭斯器,以励予敬。’十一年,监宦言:‘简仪未刻度数,且地基卑下,窥测日星,为四面台宇所蔽。圭表置露台,光皆四散,影无定则。壶漏屋低,夜天池促,难以注水调品时刻。请更如法修造。’报可。明年冬,监正彭德清又言:‘北京,北极出地度、太阳出入时刻与南京不同,冬夏昼长夜短亦异。今宫禁及官府漏箭皆南京旧式,不可用。’有旨,令内官监改造。景泰六年又造内观象台简仪及铜壶。成化中,尚书周洪谟复请造璿玑玉衡,宪宗令自制以进。十四年,监臣请修晷影堂,从之。
弘治二年,监正吴昊言:‘考验四正日度,黄赤二道应交于壁轸。观象台旧制浑仪,黄赤二道交于奎轸,不合天象,其南北两轴不合两极出入之度,窥管又不与太阳出没相当,故虽设而不用。所用简仪则郭守敬遗制,而北极云柱差短,以测经星去极,亦不能无爽。请修改或别造,以成一代之制。’事下礼部,覆议令监副张绅造木样,以待试验,黄道度许修改焉。正德十六年,漏刻博士朱裕复言:‘晷表尺寸不一,难以准测,而推算历数用南京日出分秒,似相矛盾。请敕大臣一员总理其事,铸立铜表,考四时日中之影。仍于河南阳城察旧立土圭,以合今日之晷,及分立圭表于山东、湖广、陕西、大名等处,以测四方之影。然后将内外晷影新旧历书错综参验,撰成定法,庶几天行合而交食不谬。’疏入不报。嘉靖二年修相风杆及简、浑二仪。七年始立四丈木表以测晷影,定气朔。由是钦天监之立运仪、正方案、悬晷、偏晷、盘晷诸式具备于观象台,一以元法为断。
万历中,西洋人利玛窦制浑仪、天球、地球等器。仁和李之藻撰浑天仪说,发明制造施用之法,文多不载。其制不外于六合、三辰、四游之法。但古法北极出地,铸为定度,此则子午提规,可以随地度高下,于用为便耳。
崇祯二年,礼部侍郎徐光启兼理历法,请造象限大仪六,纪限大仪三,平悬浑仪三,交食仪一,列宿经纬天球一,万国经纬地球一,平面日晷三,转盘星晷三,候时钟三,望远镜三。报允。已,又言:
  
   定时之法,当议者五事:一曰壶漏,二曰指南鍼,二曰表臬,四曰仪,五曰晷。
  漏壶,水有新旧滑涩则迟疾异,漏管有时塞时磷则缓急异。正漏之初,必于正午初刻。此刻一误,靡所不误。故壶漏特以济晨昏阴晦仪晷表臬所不及,而非定时之本。
  指南鍼,术人用以定南北,辨方正位咸取则焉。然鍼非指正子午,曩云多偏丙午之间。以法考之,各地不同。在京师则偏东五度四十分。若凭以造晷,冬至午正先天一刻四十四分有奇,夏至午正先天五十一分有奇。
  若表臬者,即考工匠人置槷之法,识日出入之影,参诸日中之影,以正方位。今法置小表于地平,午正前后累测日影,以求相等之两长影为东西,因得中间最短之影为正子午,其术简甚。
  仪者,本台故有立运仪,测验七政高度。臣用以较定子午,于午前屡测太阳高度,因最高之度,即得最短之影,是为南北正线。
  既定子午卯酉之正线,因以法分布时刻,加入节气诸线,即成平面日晷。又今所用员石欹晷是为赤道晷,亦用所得正子午线较定。此二晷皆可得天之正时刻,所为昼测日也。若测星之晷,实周礼夜考极星之法。然古时北极星正当不动之处,今时久渐移,已去不动处三度有奇,旧法不可复用。故用重盘星晷,上书时刻,下书节气,仰测近极二星即得时刻,所谓夜测星也。
七年,督修历法右参政李天经言:
  辅臣光启言定时之法,古有壶漏,近有轮钟,二者皆由人力迁就,不如求端于日星,以天合天,乃为本法,特请制日晷、星晷、望远镜三器。臣奉命接管,敢先言其略。
  日晷者,砻石为平面,界节气十三线,内冬夏二至各一线,其余日行相等之节气,皆两节气同一线也。平面之周列时刻线,以各节气太阳出入为限。又依京师北极出地度,范为三角铜表置其中。表体之全影指时刻,表中之锐影指节气。此日晷之大略也。
  星晷者,治铜为柱,上安重盘。内盘镌周天度数,列十二宫以分节气,外盘镌列时刻,中横刻一缝,用以窥星。法将外盘子正初刻移对内盘节气,乃转移铜盘北望帝星与句陈大星,使两星同见缝中,即视盘面锐表所指,为正时刻。此星晷之大略也。
  若夫望远镜,亦名窥筒,其制虚管层叠相套,使可伸缩,两端俱用玻璃,随所视物之远近以为长短。不但可以窥天象,且能摄数里外物如在目前,可以望敌施炮,有大用焉。
  
   至于日晷、星晷皆用措置得宜,必须筑台,以便安放。
帝命太监卢维宁、魏国征至局验试用法。
明年,天经又请造沙漏。明初,詹希元以水漏至严寒水冻辄不能行,故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未协天运,乃以斗轮之外复加四轮,轮皆三十六齿。厥后周述学病其窍太小,而沙易堙,乃更制为六轮,其五轮悉三十齿,而微裕其窍,运行始与晷协。天经所请,殆其遗意欤。
夫制器尚象,乃天文家之首务。然精其术者可以因心而作。故西洋人测天之器,其名未易悉数,内浑盖、简平二仪其最精者也。其说具见全书,兹不载。
极度晷影
宣城梅文鼎曰:
  极度晷影常相因。知北极出地之高,即可知各节气午正之影。测得各节气午正之影,亦可知北极之高。然其术非易易也。圭表之法,表短则分秒难明,表长则影虚而淡。郭守敬所以立四丈之表,用影符以取之也。日体甚大,竖表所测者日体上边之影,横表所测者日体下边之影,皆非中心之数,郭守敬所以于表端架横梁以测之也,其术可谓善矣。但其影符之制,用铜片钻鍼芥之孔,虽前低后仰以向太阳,但太阳之高低每日不同,铜片之欹侧安能俱合。不合,则光不透,临时迁就而日已西移矣。须易铜片以圆木,左右用两板架之,如车轴然,则转动甚易。更易圆孔以直缝,而用始便也。然影符止可去虚淡之弊,而非其本。必须正其表焉,平其圭焉,均其度焉,三者缺一不可以得影。三者得矣,而人心有粗细,目力有利钝,任事有诚伪,不可不择也。知乎此,庶几晷影可得矣。
 
   西洋之法又有进焉。谓地半径居日天半径千余分之一,则地面所测太阳之高,必少于地心之实高,于是有地半径差之加。近地有清蒙气,能升卑为高,则晷影所推太阳之高,或多于天上之实高,于是又有清蒙差之减。是二差者,皆近地多而渐高渐减,以至于无,地半径差至天顶而无,清蒙差至四十五度而无也。
崇祯初,西洋人测得京省北极出地度分:北京四十度,周天三百六十度,度六十分立算,下同。南京三十二度半,山东三十七度,山西三十八度,陕西三十六度,河南三十五度,浙江三十度,江西二十九度,湖广三十一度,四川二十九度,广东二十三度,福建二十六度,广西二十五度,云南二十二度,贵州二十四度。以上极度,惟两京、江西、广东四处皆系实测,其余则据地图约计之。又以十二度度六十分之表测京师各节气午正日影:夏至三度三十三分,芒种、小暑三度四十二分,小满、大暑四度十五分,立夏、立秋五度六分,谷雨、处暑六度二十三分,清明、白露八度六分,春秋分十度四分,惊蛰、寒露十二度二十六分,雨水、霜降十五度五分,立春、立冬十七度四十七分,大寒、小雪二十度四十七分,小寒、大雪二十三度三十分,冬至二十四度四分。
东西偏度
以京师子午线为中,而较各地所偏之度。凡节气之早晚,月食之先后,胥视此。盖人各以见日出入为东西为卯酉,以日中为南为午。而东方见日早,西方见日迟。东西相距三十度则差一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巳,西方之午乃东方之未也。相距九十度则差三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卯,西方之午乃东方之酉也。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时刻俱反对矣。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子。西洋人汤若望曰:‘天启三年九月十五夜,戌初初刻望,月食,京师初亏在酉初一刻十二分,而西洋意大里雅诸国望在昼,不见。推其初亏在巳正三刻四分,相差三时二刻八分,以里差计之,殆距京师之西九十九度半也。故欲定东西偏度,必须两地同测一月食,较其时刻。若早六十分时之二则为偏西一度,迟六十分时之二则为偏东一度。节气之迟早亦同。今各省差数未得测验,据广舆图计里之方约略条列,或不致甚舛也。南京应天府、福建福州府并偏东一度,山东济南府偏东一度十五分,山西太原府偏西六度,湖广武昌府、河南开封府偏西三度四十五分,陕西西安府、广西桂林府偏西八度半,浙江杭州府偏东三度,江西南昌府偏西二度半,广东广州府偏西五度,四川成都府偏西十三度,贵州贵阳府偏西九度半,云南云南府偏西十七度。’
右偏度,载崇祯历书交食历指。其时开局修历,未暇分测,度数实多未确,存之以备考订云。
中星
古今中星不同,由于岁差。而岁差之说,中西复异。中法谓节气差而西,西法谓恒星差而东,然其归一也。今将李天经、汤若望等所推崇祯元年京师昏旦时刻中星列于后。
春分,戌初二刻五分昏,北河三中;寅正一刻一十分旦,尾中。清明,戌初三刻十三分昏,七星偏东四度;昏旦时或无正中之星,则取中前、中后之大星用之。距中三度以内者,为时不及一刻,可勿论。四度以上,去中稍远,故纪其偏度焉。寅正初刻二分旦,帝座中。谷雨,戌正一刻七分昏,翼偏东七度;寅初二刻八分旦,箕偏东四度。立夏,戌正三刻二分昏,轸偏东五度;寅初初刻十三分旦,箕偏西四度。小满,亥初初刻十二分昏,角中;丑正三刻三分旦,箕中。芒种,亥初一刻十二分昏,大角偏西六度;丑正二刻三分旦,河鼓二中。
夏至,亥初二刻五分昏,房中;丑正一刻一十分旦,须女中。小暑,亥初一刻十二分昏,尾中;丑正二刻三分旦,危中。大暑,亥初初刻十二分昏,箕偏东七度;丑正三刻三分旦,营室中。立秋,戌正三刻二分昏,箕中;寅初三刻十三分旦,娄偏东六度。处暑,戌正一刻七分昏,织女一中;寅初二刻八分旦,娄中。白露,戌初三刻十三分昏,河鼓二偏东四度;寅正初刻二分旦,昴偏东四度。
秋分,戌初二刻五分昏,河鼓二中;寅正一刻十一分旦,毕偏西五度。寒露,戌初初刻十四分昏,牵牛中;寅正三刻一分旦,参四中。霜降,酉正三刻十一分昏,须女偏西五度;卯初初刻四分旦,南河三偏东六度。立冬,酉正二刻一十分昏,危偏东四度;卯初一刻五分旦,舆鬼中。小雪,酉正一刻十二分昏,营室偏东七度;卯初二刻二分旦,张中。大雪,酉正一刻五分昏,营室偏西八度;卯初二刻一十分旦,翼中。
冬至,酉正一刻二分昏,土司空中;卯初二刻十三分旦,五帝座中。小寒,酉正一刻五分昏,娄中;卯初二刻一十分旦,角偏东五度。大寒,酉正一刻十三分昏,天囷一中;卯初二刻二分旦,亢中。立春,酉正二刻一十分昏,昴偏西六度;卯初一刻五分旦,氐中。雨水,酉正三刻十一分昏,参七中;卯初初刻四分旦,贯索一中。惊蛰,戌初初刻十四分昏,天狼中;寅正三刻一分旦,心中。
分野
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唐贞观中,李淳风撰法象志,因汉书十二次度数以唐州县配,而一行则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南北两界,其说详矣。洪武十七年,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成,颁赐秦、晋二王。其书大略谓‘晋天文志分野始角、亢者,以东方苍龙为首也。唐始女、虚、危者,以十二支子为首也。今始斗、牛者,以星纪为首也。古言天者皆由斗、牛以纪星,故曰星纪,是之取耳。’兹取其所配直隶十三布政司府州县及辽东都司分星录之。
斗三度至女一度,星纪之次也。直隶所属之应天、太平、宁国、镇江、池州、徽州、常州、苏州、松江九府,暨广德州,属斗分。凤阳府寿、滁、六安三州,泗州之盱眙、天长二县,扬州府高邮、通、泰三州,庐州府无为州,安庆府和州,皆斗分。淮安府,斗、牛分。浙江布政司所属之杭州、湖州、嘉兴、严州、绍兴、金华、衢州、处州、宁波九府皆牛、女分。台州、温州二府,斗、牛、须、女分。江西布政司所属皆斗分。福建布政司所属皆牛、女分。广东布政司所属之广州府亦牛、女分。惠州,女分。肇庆、南雄二府,德庆州,皆牛、女分。潮州府,牛分。雷州、琼州二府,崖、儋、万三州,高州府化州,广西布政司所属梧州府之苍梧、藤、岑溪、容四县,皆牛、女分。
女二度至危十二度,玄枵之次也。山东布政司所属之济南府乐安、德、滨三州,皆危分。泰安州、青州府,皆虚、危分。莱州府胶州、登州府宁海州、东昌府高塘州,皆危分。东平州之阳谷、东阿、平阴三县,北平布政司所属之沧州,皆须、女、虚、危分。
危十三度至奎一度,娵訾之次也。河南布政司所属之卫辉、彰德、怀庆三府,北平之大名府开州,山东东昌之濮州,馆陶、冠、临清三县,东平州之汶上、寿张二县,皆室、壁分。
奎二度至胃三度,降娄之次也。山东济宁府之兖州滕、峄二县,青州府之莒州、安邱、诸城、蒙阴三县,济南府之沂州,直隶凤阳府之泗、邳二州,五河、虹、怀远三县,淮安府之海州,桃源、清河、沭阳三县,皆奎、娄分。
胃四度至毕六度,大梁之次也。北平之真定府,昴、毕分。定、冀二州,皆昴分。晋、深、赵三州,皆毕分。广平、顺德二府,皆昴分。祁州,昴、毕分。河南彰德府之磁州,山东高唐州之恩县,山西布政司所属之大同府应、朔、浑源、蔚四州,皆昴、毕分。
毕七度至井八度,实沈之次也。山西之太原府石、忻、代、平定、保德、岢岚六州,平阳府,皆参分。绛、蒲、吉、隰、解、霍六州皆觜、参分。泽、汾二州,皆参分。潞、沁、辽三州,皆参、井分。
井九度至柳三度,鹑首之次也。陕西布政司所属之西安府同、华、干、耀、邠五州,凤翔府陇州,延安府鄜、绥德、葭三州,汉中府金州,临洮、平凉二府,静宁州,皆井、鬼分。泾州,鬼分。庆阳府宁州,巩昌府阶、徽、秦三州,皆井、鬼分。四川布政司所属惟绵州觜分,合州参、井分,余皆井、鬼分。云南布政司所属皆井、鬼分。
柳四度至张十五度,鹑火之次也。河南之河南府陕州,皆柳分。南阳府邓、汝、裕三州,汝宁府之信阳、罗山二县,开封府之均、许二州,陕西西安府之商县,华州之洛南县,湖广布政司所属德安府之随州,襄阳府之均州、光化县,皆张分。
张十六度至轸九度,鹑尾之次也。湖广之武昌府兴国州,荆州府归、夷陵、荆门三州,黄州府蕲州,襄阳、德安二府,安陆、沔阳二州,皆翼、轸分。长沙府轸旁小星曰长沙,应其地。衡州府桂阳州,永州府全、道二州,岳州、常德二府,澧州,辰州府沅州,汉阳府靖、郴二州,宝庆府武冈、镇远二州,皆翼、轸分。广西所属除梧州府之苍梧、藤、容、岑溪四县属牛、女分,余皆翼、轸分。广东之连州、廉州府钦州、韶州府,皆翼、轸分。
轸十度至氐一度,寿星之次也。河南之开封府,角、亢分。郑州,氐分。陈州,亢分。汝宁府光州,怀庆府之孟、济源、温三县,直隶寿州之霍邱县,皆角、亢、氐分。
氐二度至尾二度,大火之次也。河南开封府之杞、太康、仪封、兰阳四县,归德、睢二州,山东之济宁府,皆房、心分。直隶凤阳府之颍州,房分。徐、宿二州,寿州之蒙城县,颍州之亳县,皆房、心分。
尾三度至斗二度,析木之次也。北平之北平府,尾、箕分。涿、通、蓟三州,皆尾分。霸州、保定府,皆尾、箕分。易、安二州,皆尾分。河间府、景州,皆尾、箕分。永平府,尾分。滦州,尾、箕分。辽东都指挥司,尾、箕分。朝鲜,箕分。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六‧志第二  天文二 月掩犯五纬 五纬掩犯 五纬合聚 五纬掩犯恒星
月掩犯五纬
洪武元年五月甲申,犯填星。十二年三月戊辰朔,犯辰星。十四年十一月甲午,犯填星。十九年五月己未,犯岁星。二十三年四月丁酉,掩太白。十一月癸卯及永乐四年正月戊午,五年六月丙午,七年十二月壬子,俱犯荧惑。八年十二月壬子,九年四月庚子,十六年七月戊辰,俱犯岁星。十八年十一月辛卯,掩太白。二十年三月辛未,掩填星。二十二年八月乙丑,犯荧惑。
洪熙元年二月己未,掩填星。
宣德元年十二月丙子,掩荧惑。二年正月癸卯,犯荧惑。四月甲申,犯太白。六年十月丙申,掩太白。七年二月甲寅,犯填星。八年二月癸巳,掩岁星。四月戊子,犯岁星。
正统二年正月辛亥,掩岁星。四月癸酉、五月庚子,俱犯岁星。七月戊申,犯荧惑。四年正月乙酉,掩填星。八年三月庚申,犯填星。十一月丙寅,掩岁星。十年十一月辛卯,犯荧惑。十一年十二月甲寅,犯岁星。十二年正月辛巳,闰四月庚午,俱犯岁星。十四年四月壬子,犯太白。五月癸未,掩太白。
景泰二年四月戊子,犯岁星。九月甲辰,犯岁星于斗。五年二月丁亥,犯太白。六年正月甲寅,犯岁星。七年四月癸丑,犯填星。乙丑,犯太白。
天顺五年十一月己亥,犯太白于斗。
成化五年二月丙申、癸亥,俱犯岁星。六年三月癸未,八年正月癸亥,俱犯太白。十二年十一月戊申,犯岁星于室。十三年十月乙卯,犯填星。十二月丁酉,犯太白。十四年三月戊辰,十八年二月戊午,俱犯填星。八月己酉,二十三年四月乙亥,俱掩荧惑。五月戊午,六月乙酉,俱犯岁星。十月甲戌,掩岁星。
弘治四年二月壬子,犯岁星。七年十一月戊申,犯荧惑。八年正月癸卯,犯岁星。十二月丙辰,掩填星。十一年四月甲申、九月庚子,俱犯岁星。十二年八月壬寅,犯荧惑。十四年七月丁卯,九月己丑,俱犯岁星。丙辰,掩岁星。十二月癸丑,犯荧惑。十七年十一月甲辰,犯岁星。十八年二月丙寅,掩岁星。九月乙巳,掩填星。
正德元年十一月己卯,犯太白。四年闰九月癸亥,犯岁星。八年正月己丑,犯填星。十六年二月丙戌,掩太白。
嘉靖二年五月戊子,掩岁星。十一月壬申,犯岁星。十七年十二月己未,犯填星。十八年十月丙戌,犯荧惑。二十年五月辛卯,犯岁星。二十一年四月甲寅,二十七年七月丁丑,俱犯太白。九月庚子,犯太白于角。三十一年五月辛丑,犯填星。九月庚寅,掩填星。十二月丁卯,犯岁星。四十二年五月庚辰,掩岁星。四十四年七月丁巳,犯荧惑。
万历二年九月己卯,犯荧惑于箕。十年八月戊申,犯荧惑于井。十四年八月己丑,犯太白于角。十五年六月乙丑,十九年九月辛未,俱犯荧惑。十二月甲辰,犯填星于井。二十四年正月甲申,犯填星于张。二十七年九月辛亥,犯太白。三十一年五月癸未,犯太白。三十五年六月乙未,犯填星于斗。三十七年八月辛酉,犯填星。四十一年九月癸未,犯岁星。
崇祯三年八月辛亥,掩太白。十一年四月己酉,掩荧惑于尾。
五纬掩犯
洪武六年三月戊申,荧惑犯填星。六月壬辰,太白犯岁星。八年三月癸亥,荧惑犯填星。二十二年六月丙辰,辰星犯太白。二十七年三月乙丑,荧惑犯岁星于奎。
永乐三年三月戊戌,太白犯岁星。十一月癸巳朔,太白犯辰星于箕。四年正月癸卯,太白犯岁星。五年七月甲子,荧惑犯填星。十二年十一月丁卯,太白犯岁星。十四年七月乙巳,太白犯填星。二十年九月乙亥,太白犯岁星。十月己酉,太白犯填星。
洪熙元年十一月丙午,太白犯填星。
宣德元年十一月戊戌,辰星犯填星。七年六月己酉,太白犯岁星。七月辛巳,太白犯荧惑。九年十一月己亥,太白犯填星。十年十月庚子,荧惑犯填星。
正统元年五月戊寅,太白犯荧惑于井。二年五月辛丑,荧惑犯填星。三年十二月戊寅,太白犯岁星。五年五月丙午,太白犯填星。七年九月戊午,太白犯荧惑于氐。十一年九月丁亥,太白犯岁星。十二年七月戊午,荧惑犯填星。十四年二月己卯,太白犯荧惑。七月丙午,荧惑犯填星。
景泰元年闰正月丁卯,荧惑犯岁星。
天顺七年十一月乙卯朔,荧惑犯填星。
成化六年九月乙亥,太白犯岁星。十一年七月戊辰,太白犯填星。十三年九月丙寅,荧惑犯填星。十六年六月壬申,太白犯岁星。
弘治二年正月戊辰,太白犯岁星。十一月壬午,太白犯填星。三年正月庚申,太白犯填星。五年八月丁未,荧惑犯岁星。六年十一月己未,太白犯填星。七年九月甲寅及十年正月丙辰,荧惑犯岁星。十二月庚辰,辰星犯岁星。十七年闰四月癸酉,岁星犯填星。
正德二年十月癸未,荧惑犯填星。八年正月壬午及十六年十二月丙午,俱太白犯岁星。
嘉靖元年正月己未,太白犯岁星。十二月甲戌,太白犯填星。三年正月癸酉,太白犯岁星。二十九年六月庚辰,荧惑犯岁星守井。
万历五年十二月辛丑,太白犯填星于斗。九年十二月癸巳,太白犯填星入危。十一年六月丁丑,太白犯荧惑。十五年五月己亥,太白犯填星。二十四年四月己酉,太白犯岁星。二十五年七月甲辰,荧惑犯岁星。二十七年闰四月庚寅,辰星犯太白于井。三十四年十一月庚辰,荧惑掩岁星于危;甲辰,荧惑犯岁星。三十八年十一月辛亥,太白犯填星于虚。四十七年三月壬子,太白犯岁星于壁。
天启元年八月丙申,荧惑与太白同度者两日。
崇祯九年六月己亥,太白犯岁星于张。
五纬合聚
洪武十四年六月癸未,辰星、荧惑、太白聚于井。十七年六月丙戌,岁星、填星、太白聚于参。十八年二月乙巳,五星并见。三月戊子,填星、岁星、太白聚于井。二十年二月壬午朔,五星俱见。二十四年七月戊子,太白、荧惑、填星聚于翼。十一月乙未,辰星、岁星合于斗。十二月甲子,荧惑、辰星合于箕。二十五年正月辛丑,荧惑、岁星合于牛。二十六年十月壬辰,太白、填星同度。
永乐元年五月甲辰,五星俱见东方。二年四月戊子,太白、荧惑合于井。
正统十四年九月壬寅,太白、填星、荧惑聚于翼。十二月辛未,太白、岁星合于尾。
景泰元年十月壬申,太白、岁星合于箕。十二月己丑,辰星、岁星同度。二年九月庚申,太白、荧惑、填星聚于轸。四年三月乙丑,太白、岁星合于壁。五年正月戊辰,太白、岁星合于奎。六月己酉,荧惑、岁星合于胃。十一月己未,太白、填星合于氐。七年三月戊戌,太白、荧惑合于奎。十月戊申,岁星、荧惑合于鬼。
天顺元年五月乙丑,太白、岁星合于井。十二月丙辰,太白、填星合于心。二年九月甲寅,太白、填星合于斗。三年九月乙巳,太白、岁星合于角。四年十月壬申,岁星、荧惑、辰星、太白聚于氐。五年十一月己亥,填星、荧惑合于牛。甲子,太白、荧惑合于虚。六年九月甲午,太白、荧惑合于张。七年十月庚寅,岁星、荧惑合于女。庚戌,太白、岁星合于女。八年二月丙午,填星、岁星、太白聚于危。
成化四年四月癸巳,岁星、荧惑合于井。壬子及七年七月庚子,太白、岁星合于井。十一年八月甲午,荧惑、填星同度。
弘治十三年四月癸丑,荧惑、太白、辰星聚于井。十六年八月庚申,荧惑、岁星、填星聚于井。十八年五月丙申,太白、岁星合于星。九月乙未,太白、岁星同度。
正德二年九月戊辰,辰星、岁星、太白聚于亢。
嘉靖三年正月壬午,五星聚于营室。十九年九月乙卯,太白、辰星、填星聚于角。二十三年正月癸卯,荧惑、岁星、填星聚于房。四十二年七月戊戌,太白、岁星、填星聚于井。四十三年四月庚子,岁星、填星、荧惑、太白聚于柳。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辛卯,太白、荧惑同度。二十年六月壬子,太白、辰星、填星聚于井。三十二年九月辛酉,岁星、填星、荧惑聚于危。
天启四年七月丙寅,五星聚于张。
崇祯七年闰八月丙午至九月壬申,填星、荧惑、太白聚于尾。十年十一月己卯,岁星、荧惑合于亢。甲午,填星、辰星同度。
五纬掩犯恒星
岁星
洪武六年九月庚申,犯鬼。十一月壬子,退行犯鬼。七年八月乙巳,犯轩辕大星。九年二月乙丑,退入太微,犯左执法。十年六月戊寅及戊戌,犯亢。十一月甲辰,犯房。十一年四月戊申,犯键闭。七月甲申,犯牛。八月丙午,犯房。十四年四月壬戌,犯垒壁。十七年闰十月癸卯,犯井。十九年四月丙申,入鬼。八月壬辰,犯轩辕。二十一年四月丁未,留太微垣。十一月甲戌,入亢。二十二年三月辛卯,退入亢。九月丁卯,犯氐。十一月甲午,入房。十二月壬戌,犯东咸。二十三年五月己未,守房。八月乙丑,犯东咸。二十六年二月丙子朔,犯垒壁。二十九年六月庚子,犯井钺。七月丙辰朔,入井。十月癸卯,退入井。三十年八月庚辰朔,入鬼。
建文四年七月乙未,退犯东咸。十月丙辰,犯天江。
永乐元年正月丁未,犯建。十二月己丑,犯罗堰。六年三月己巳,犯诸王西第二星。四月甲午,犯东第一星。六月丙申,犯井。八年九月乙亥,犯灵台。十八年七月己丑,犯天樽西北星。八月庚子,犯东北星。二十一年正月庚戌,犯上将。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寅,入氐。
宣德三年闰四月己酉,犯垒壁西第六星。十一月丙寅,又犯。七年七月丙寅,犯天樽。九年五月庚子,犯轩辕大星。
正统五年六月甲寅,犯垒壁。十一年十月戊戌,犯右执法。十四年正月丙申,犯房北第一星。二月丙子,退犯房。九月己卯,犯进贤。丙戌,犯房。
景泰元年闰正月庚午,与荧惑递入斗杓。八月戊子,犯秦。二年二月庚午朔,犯牛。三年十月辛丑,犯亢。六年六月庚子,犯诸王。八月庚申,犯井钺。七年九月癸未,入鬼。
天顺元年九月癸亥,犯轩辕大星。二年八月癸未,犯右执法。十月己丑,三年正月辛卯,俱犯左执法。六月辛未,犯右执法。十二月癸亥,犯亢。四年闰十一月丙寅,犯房北第一星。庚午,犯钩钤。五年三月丁卯,退犯房上星。八月癸酉,犯钩钤。七年二月庚申朔,犯牛。八年二月丙午,犯垒壁。三月辛巳,又犯。
成化二年六月丁未,守昴。五年七月己酉,犯轩辕大星。六年三月癸卯,留守轩辕。七年三月丁丑,退入太微垣,犯执法。四月乙卯,入太微垣,留守端门。六月甲寅,犯右执法。十一月己亥,犯亢。八年十一月辛亥,犯房北第一星。癸丑,犯钩钤。九年三月丙辰,犯东咸。五月己酉,犯钩钤。六月乙丑,犯房第一星。十二年三月丁巳,犯垒壁。十三年闰二月己未,犯外屏。十五年三月甲子,犯天街。九月乙卯,犯井。辛巳,守井。十七年正月己卯,犯鬼。三月甲午,入鬼。庚子,犯积尸。十八年五月庚戌,犯灵台。闰八月壬辰,犯左执法。二十年五月乙巳,守亢。八月癸酉,犯氐。
弘治四年七月癸巳,犯井。十一月壬辰,又犯。六年八月庚寅,犯灵台。七年正月癸卯,犯垒壁。五月甲辰,犯灵台。八年二月丁巳,犯进贤。七月辛丑,又犯。十月丁卯,犯亢。十一月己酉,犯氐。九年二月至三月庚寅,守氐。十二年五月己亥,犯垒壁。十三年八月戊申,又犯。十五年七月丙子,犯诸王。十六年七月己巳,犯井。八月壬子,犯天樽。十八年九月丁未,犯太微垣上相。
正德元年二月壬子,退犯右执法及上将。三月壬午,犯灵台。十一月戊辰,犯牛。六年四月丁未,十二月壬午,俱犯垒壁。九年八月丙辰,犯诸王。十四年十月癸未,犯氐。
嘉靖元年四月戊寅,犯牛。十一月丙寅,犯罗堰。二年十一月壬辰,犯垒壁。二十年十一月庚寅,二十一年正月丁未,俱犯左执法。二十二年十二月丁亥,犯房北第一星。二十三年四月戊寅,又犯。三十五年五月壬戌,退行又犯。四十五年五月辛卯,退留守左执法。
隆庆元年二月戊午,退守亢。
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己巳,天启三年九月甲辰,俱犯轩辕。四年正月丙寅,犯轩辕大星。五年正月庚戌朔,退行犯左执法。七年三月乙酉,退行犯房北第一星。
崇祯七年闰八月丁未,犯积尸。九年冬,犯右执法。
荧惑
洪武元年八月甲午,犯太微西垣上将。九月戊申,犯右执法。二年正月乙卯,犯房。六月壬辰,犯东咸。三年九月丙申,入太微垣。乙卯,留太微垣。四年九月乙卯,犯垒壁。五年十一月庚午,犯钩钤。九年三月辛酉,犯井。四月戊申,犯鬼。十年八月丙寅,犯天樽。十月乙卯,犯鬼。十一年二月壬戌,犯五诸侯。三月甲午,犯积尸。六月壬戌,犯右执法。十二年八月乙亥,犯鬼。戊寅,犯积尸。十二月庚寅,犯轩辕大星。十四年十月丙子,犯太微垣。十五年三月乙亥,犯右执法。九月乙丑,犯南斗。十六年八月辛卯,行轩辕中。九月辛酉,犯太微西垣上将。十七年正月乙卯,入氐。三月戊午,犯氐。十八年正月戊辰,犯外屏。十月丁酉,犯进贤。十九年正月壬戌,犯罚。二月丁未,犯箕。四月己亥,留斗。七月辛巳,犯斗。八月丁亥,犯斗。十月辛亥,十一月己巳,犯垒壁。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入斗。四月丁未,七月庚辰,俱犯垒壁。十一月癸巳,犯外屏。二十二年正月丙戌,犯天阴。二月癸卯,行昴中。十月庚申,入氐。十一月甲午,犯东咸。十二月癸丑,犯天江。二十三年正月甲戌,入斗。三月辛卯,犯垒壁。五月戊戌,犯外屏。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子,与辰星同犯箕。二十五年二月己卯,犯垒壁。九月己卯朔,入井。二十六年三月庚戌,犯积薪。五月丙辰,犯轩辕。六月己丑,犯右执法。二十七年六月辛未,犯天街。八月癸巳,犯积薪。九月乙巳,犯鬼。二十八年二月壬午,又犯。四月戊子,入轩辕。五月戊午,犯灵台。闰九月乙丑,犯东咸。二十九年五月丙寅,犯诸王。六月甲午,犯司怪。十月辛亥,犯上将。十二月癸卯,守太微垣。三十年三月壬午,入太微垣。五月戊午,犯右执法。八月丁亥,入氐。丁未,入房。十月癸未,犯斗杓。三十一年十月,守心。
建文四年八月戊辰,犯上将。甲戌,入太微垣右掖门。九月辛巳朔,犯右执法。壬辰,犯左执法。十月甲寅,犯进贤。甲子,入角。十一月壬午,入亢。己亥,入氐。
永乐元年五月癸未,犯垒壁西第四星。十月甲戌,犯东第五星。二年四月乙酉,犯天樽。九月乙卯,犯角。十一月壬子,犯钩钤。三年三月癸丑,犯垒壁。四年正月甲午,犯天阴。戊午,犯月星。五年七月癸酉,犯诸王。八月己酉,犯司怪南第二星。六年二月庚辰朔,犯北第二星。四月辛卯,犯鬼。七月辛亥,入太微垣右掖门。丙辰及八年六月丙午,十年五月壬辰,俱犯右执法。十一年十月戊午,犯上将。十二年二月癸酉,退入太微垣,犯上相。十三年九月丁酉,犯灵台上星。癸卯,犯上将。十月庚午,犯左执法。十二月甲午朔,犯进贤。十五年九月庚申,犯左执法。十二月甲午,入房北第一星。十六年九月壬申,犯垒壁。十七年十二月庚辰,犯钩钤。二十年十月壬子,退犯天街上星。二十一年三月庚戌,犯积薪。二十二年十一月辛卯,退犯五诸侯。
洪熙元年正月庚辰,留井。四月癸卯,入鬼。
宣德元年十二月戊寅,犯轩辕。三年六月甲戌,犯积尸。十月戊子,犯太微西垣上将。四年三月癸亥,犯灵台。戊辰,犯上将。四月丙申、戊戌,俱犯右执法。九月丙辰,犯天江。五年九月乙丑,犯灵台。十月癸酉,犯上将。十一月己亥,犯左执法。丙午,犯进贤。六年三月乙卯,犯亢。六月甲寅、乙卯,俱犯氐。七月甲戌,犯房。九月癸亥,犯斗杓。七年九月辛酉,犯上将。十月己酉,犯进贤。八年正月丁卯,犯房。庚辰,犯东咸。八月丙午,犯斗魁。十月甲戌,犯垒壁。九年十一月己卯,犯氐。十二月己酉,犯钩钤。十年三月丁亥,犯垒壁。
正统元年二月乙丑,犯天街。十二月甲子,犯天江。二年四月乙亥,犯垒壁。三年三月甲辰,犯井。五月庚寅,犯积尸。四年闰二月己卯朔,犯垒壁。五年二月庚辰,三月辛未,俱犯井。七年五月己丑,犯右执法。八年八月辛丑,犯积尸。九年五月癸酉,犯左执法。十年十月辛丑,犯上将。十一年二月乙卯,三月丁酉,俱犯平道。七月丁亥,犯氐。九月辛未,犯天江。十三年正月丙午,犯房北第一星。二月戊午,犯罚。九月甲午,犯狗。十四年七月己卯朔,留守斗。九月壬寅,犯左执法。十月乙丑,犯进贤。十一月乙未,犯亢。十二月丁未朔,犯氐。丙子,犯房。
景泰元年九月丁未,犯垒壁西第三星。辛亥,犯第四星。庚申,犯第六星。十月辛未朔又犯。十二月己丑,犯第五星。二年十一月丙申,犯氐。癸亥,犯钩钤。三年四月甲申,与岁星同犯危。四年正月庚午,犯昴。五年六月戊戌,犯诸王。六年三月丙辰,犯井。五月乙巳朔,犯积尸。七年七月丁酉,入井。十月壬寅,犯鬼。
天顺元年二月癸未,又犯。二年八月戊辰,入鬼。三年正月辛卯,犯轩辕。四月乙卯,犯灵台。五月癸卯,犯右执法。四年七月戊子,犯天樽。八月丙辰,入鬼。十月庚午,犯上将。闰十一月庚申,犯上相。五年正月戊午,退入太微垣。三月癸亥,犯右执法。六年七月丙午,入鬼。九月乙卯,犯上将。十一月丙午,犯进贤。七年正月辛亥,入氐。四月辛酉,退犯氐西南星。七月壬辰,犯东南星。甲寅,犯房北第二星。八月己巳,犯斗杓。
成化元年正月丁巳,犯东咸。二月癸卯,犯天籥。五月戊午,留守斗。己巳,退犯魁第四星。七月癸酉,又犯。二年二月癸巳,犯天阴。三年八月乙未,犯垒壁。四年二月己亥,犯月星。己酉,犯天街。五月庚辰,犯鬼。癸未,犯积尸。十一年七月甲戌,犯积薪。八月癸未,入鬼。甲申,犯积尸。十月乙未,犯灵台。十二年四月壬辰,犯上将及建。十三年九月癸未,犯上将。十一月庚辰,犯进贤。十四年正月乙丑,犯亢。二月甲辰,又犯。十五年九月乙丑,犯灵台。闰十月庚申,犯进贤。十六年正月壬午朔,犯房。三月乙酉,犯天江。十月戊辰,犯垒壁。十七年三月庚辰,犯昴。十八年五月甲戌,八月丙辰,十月戊辰,俱犯垒壁。十九年十月庚辰,犯氐。十一月己酉,犯钩钤。壬子,犯东咸。二十一年正月戊子,犯天阴。十一月壬戌,犯天江。二十三年二月丁酉,犯井。
弘治元年六月庚戌,犯诸王。八月庚申,犯积薪。九月癸酉,犯鬼。甲戌,犯积尸。三年三月辛酉,犯鬼。四年六月戊子,犯诸王。五年六月己亥,犯积尸。七月癸酉,入井。十月乙巳,犯灵台。十一月丙申,犯上相。六年二月庚子,犯平道。三月甲戌,犯上相。四月丙申,犯左执法。七年十二月癸亥,犯亢。八年二月戊寅,犯房。四月癸酉、六月癸亥,俱犯氐。十二月癸丑,犯垒壁。九年十二月己丑,犯钩钤。十一年十一月乙未,犯亢。十三年正月壬戌,犯天阴。十四年四月庚子,犯垒壁。十月乙卯,犯天街。十五年二月戊辰,犯井。十六年七月丁丑,犯诸王。十七年四月癸卯,十八年九月癸未,正德二年七月戊辰,俱犯积尸。十月癸未,犯上将。三年四月乙丑,犯右执法。四年十一月己未,犯进贤。五年三月癸亥,犯亢。六月丁卯,犯房北第二星。七月丙子,犯天关。八月乙未,犯天江。十六年二月庚子,犯鬼。六月壬午,犯右执法。
嘉靖元年八月乙未,犯积尸。二年正月庚戌,入太微垣,犯内屏。闰四月丙寅,犯右执法。三年十月癸巳,犯上将。十一月甲子,犯左执法。十二月癸丑,犯进贤。四年二月戊午,犯平道。五年九月癸未,犯上将。十八年十一月辛未,犯上相。十九年九月乙卯,二十一年八月戊戌,俱犯斗。二十三年正月壬寅,犯房北第一星。三月丁巳,入斗。六月乙亥,入箕退行二舍。二十四年十月丁巳,犯氐。二十七年十一月甲申,自毕退行至胃。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退守井。三十一年九月辛卯,犯鬼。三十五年九月丁丑,犯上将。三十六年二月壬辰,自角退入轸。四月戊子,自轸退行二舍余。三十九年十二月甲寅,犯钩钤。四十二年十月辛亥,自胃退行抵娄。四十四年十二月壬申,自井退二舍。
隆庆二年六月乙未,犯右执法。三年八月丁未,犯鬼。四年五月己卯,犯右执法。
万历二年二月癸亥,犯房。五月己卯,犯氐。五年十月辛丑,又犯。九年二月辛酉,犯井。十二年十二月辛亥,退行张次。十三年正月庚辰,退入轩辕。二月戊申,犯张,又自张历柳。十五年正月丁酉,退入轸。二月丁卯,退行翼次。四月,犯翼。十七年二月己丑,犯氐。四月丁亥,自氐退入角。七月辛酉,犯房第二星。九月辛亥,犯斗杓。十九年四月乙巳,六月壬子,俱犯箕。七月丁亥,犯斗。二十年十一月戊辰,犯氐。二十一年七月辛巳,九月甲戌,俱犯室。二十二年五月,犯角。二十七年八月甲辰,犯奎。二十八年二月庚寅,犯鬼。三十年正月丁巳,退入太微垣。三十二年二月丁酉,退入角。三十四年四月己巳,犯心。五月戊寅,犯房。癸未,自心退入氐。三十七年十一月丙戌,犯氐。三十八年八月辛卯,退行娄次。四十二年十月,犯柳。四十四年十二月,犯翼。四十五年二月庚子,退行星度。四十七年正月,犯轸。二月丁巳,退入轸。辛未,退入翼。
泰昌元年八月辛亥,犯太微右将。
天启元年闰二月癸巳,退入氐。三年正月甲午,犯房北第一星。四月,守斗百日。八月甲子,犯狗国。十月甲申,犯垒壁。四年二月,守斗。五年九月乙卯,自壁退入室。
崇祯三年三月己酉,入井,退舍复嬴。居数月,又入鬼,犯积尸。四月己卯,复犯积尸。八月辛亥,犯斗魁。八年九月丁丑,犯太微垣。十一年,自春至夏守尾百余日。四月己酉,退行尾八度,揜于月。五月丁卯,退尾入心。十五年五月,守心。
填星
洪武十五年六月丁亥,九月乙未,俱犯毕。十六年八月己卯,犯天关。十七年闰十月丙辰,犯井。十八年七月己巳,十九年三月甲戌,俱犯天樽。九月甲寅,入鬼。十月甲午,留鬼。二十二年二月癸卯,退行轩辕。二十三年正月戊子,五月壬子,俱犯灵台。二十四年十月己未,犯太微东垣上相。二十五年二月辛酉,退犯上相。己卯,退入太微左掖。二十八年正月癸丑,守氐。四月乙丑,退入氐。二十九年十一月甲子,犯罚。三十年正月丙辰,犯东咸。五月壬子朔,又犯罚。
永乐元年九月丁丑,躔女留代。十二年七月戊子,犯井。十四年七月辛亥,犯鬼。十七年九月丙子,犯上将。
洪熙元年十一月辛酉,宣德元年三月庚戌,九月壬辰,俱犯键闭。
正统元年八月丁亥,退犯垒壁。三年十一月乙酉,犯外屏。八年十一月庚午,十二月壬子,俱犯井。十年三月丁丑,犯天樽。十三年九月丁亥,犯灵台。
景泰元年闰正月己酉,入太微垣。九月庚戌,二年二月戊子,俱犯上相。庚寅,退入太微左掖。三年十月辛丑,犯亢。四年三月己未,退犯亢。七年七月己丑,犯罚。
天顺三年正月辛卯,犯建。四月癸酉,守犯建。七年闰七月戊午朔,退犯垒壁。十月癸丑,又犯。
成化四年七月甲子,犯天囷。七年闰九月戊午,犯斗魁。辛酉,犯天高。十二年十月辛卯,守轩辕大星。十五年四月己丑,犯上将。十七年二月己未,犯进贤。二十一年正月庚戌,犯罚。
弘治六年三月壬申,八年十二月戊午,十年九月乙丑,俱犯垒壁。十四年十一月辛卯,犯诸王。十五年六月壬子,十二月辛丑,十六年正月己卯,俱犯井。七月辛卯,犯天樽。十七年七月辛亥,犯积尸。九月甲午,犯鬼。
正德二年八月癸巳,犯灵台。十月甲戌,犯上将。三年五月甲子,犯灵台。五年二月戊申,六月壬辰,俱犯上相。七年四月甲申,犯亢。十五年二月丁卯,犯罗堰。十六年七月乙卯,退犯代。
嘉靖元年八月庚辰,退犯垒壁。二十二年五月甲子,退守氐三十七日。
隆庆三年三月庚午,退犯上相。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至六月,退留斗。四十八年八月癸丑,犯井。
天启元年正月丙戌,退入井。二年八月壬辰,犯守鬼。五年十月丙戌,犯上将。
太白
洪武元年七月己巳朔,犯井。三年十一月甲寅,犯垒壁。九年六月丁亥,犯毕。庚戌,犯井。八月,犯上将。九月己未,犯右执法。十年十月壬子,犯进贤。十一年九月丁丑,犯氐。十二月辛丑,犯垒壁。十二年三月壬子,犯昴。六月丁亥,犯井。七月乙巳,犯鬼。十三年八月丙戌,犯心。十六年十一月乙卯,犯垒壁。十七年七月癸卯,犯天樽。十二月丙申,犯垒壁。十八年十月壬子,犯亢。十九年正月庚午,犯牛。二月己丑,犯垒壁。七月己卯,二十年八月己巳,俱入太微垣。二十一年六月壬戌,犯左执法。二十二年正月己卯,犯建。五月癸巳,犯诸王。十一月辛未,入斗。十二月丁巳,犯垒壁。二十三年四月壬戌,犯五诸侯。六月丁丑,留井。十月庚午,入亢。二十四年七月庚戌,入太微垣右掖。辛卯,犯右执法。十月丙辰,入斗。二十五年闰十一月乙酉,入垒壁。二十六年二月癸卯,犯天街。三月丙子朔,犯诸王。二十八年六月癸酉,犯毕。七月丙午,犯井。己酉,出井,犯东第三星。闰九月壬申,入角。十月戊申,犯东咸。二十九年七月戊辰,入角。八月癸丑,犯心中星。三十年正月壬戌,犯建。十二月戊戌,入垒壁。三十一年正月乙亥,犯外屏。五月丁未朔,犯五诸侯。
建文四年六月庚子,入太微右掖。八月甲子,入角。九月癸未,入氐。丙申,入房。十月癸亥,入斗杓。
永乐元年六月丙辰,犯毕。七月甲申,入井。八月己酉,犯鬼。九月丙子朔,犯轩辕左角。十月辛未,入氐。十一月丙戌,犯键闭。二年五月辛丑朔,犯鬼。七月己酉,入角。八月丁亥,入房南第二星。十一月丁巳,犯东咸。三年三月丙申朔,犯垒壁东第五星。十二月己巳,犯西第三星。四年二月癸未,犯天阴。五月庚寅朔,犯五诸侯。七月庚戌,犯井。八月丙申,犯御女。九月戊寅,犯进贤。十月乙卯,犯房北第一星。五年七月癸丑,犯右执法。八月己亥,犯氐。九月癸丑,犯东咸。十月癸未,犯斗魁。十一月辛未朔,犯秦。六年六月甲申,犯诸王。丙申,与岁星同犯井。七月戊申,犯天樽。七年二月丙戌,犯外屏。十一月丁亥,犯罚。八年九月壬辰,犯天江。十二年五月癸酉朔,犯五诸侯。闰九月己酉,犯左执法。十三年八月庚寅,犯房北第二星。十月乙丑朔,犯斗魁。十四年六月丁卯,犯诸王。十六年十一月甲子,犯垒壁。十七年七月戊午,犯天樽。八月癸巳,犯轩辕大星。十八年八月乙丑,犯心后星。十九年十月癸卯,犯天江。十二月丁酉,犯垒壁。
洪熙元年三月乙酉,犯昴。四月丙辰,犯井。十月辛未,犯平道。辛巳,犯亢。
宣德元年十月戊辰,犯斗杓。十一月己巳,犯垒壁。丙辰,又犯。二年正月丙申,犯外屏。七月癸巳,犯东井。八月丙辰朔,犯鬼,丁巳,又犯。乙亥,犯轩辕大星。九月丁巳,犯右执法。三年十一月甲子,犯罚。五年二月丁酉,犯昴。九月丁未,犯轩辕左角。十一月壬戌,犯键闭。六年九月丙戌,犯斗。七年七月乙酉,犯轩辕。八年十月癸亥,犯亢。十一月辛卯,犯罚。九年十一月壬辰,犯垒壁。十年正月甲戌,犯外屏。六月庚申,犯天关。八月丙辰,犯轩辕。九月壬申,犯上将。
正统三年九月己丑,十一年九月辛未,俱犯轩辕左角。己丑,犯右执法。十月乙未朔,犯左执法。丙午,犯进贤。十二年六月乙亥,犯上将。七月癸丑,犯亢。十四年正月丁亥,犯垒壁。四月庚申,犯井。五月丁亥,犯鬼。七月癸卯,犯亢。九月庚辰,犯天江。十一月丁亥,犯亢。
景泰元年正月丁亥,犯亢。闰正月庚申,入垒壁。八月甲申,犯亢。九月乙巳,犯钩钤。壬戌,犯天江。十一月辛酉,犯垒壁。二年六月戊辰朔,犯毕。八月壬寅,入太微右掖。三年四月丁卯,犯诸王。戊子,犯井。五月壬子,犯鬼。六月乙酉,犯灵台。戊子,犯上将。庚寅,入太微右掖。七月壬寅,犯左执法。五年九月癸丑,揜犯轩辕左角。甲戌,犯左执法。六年六月辛巳,犯井。己丑,与荧惑同入太微右掖。八月戊午,犯房北第二星。九月甲午,犯斗魁。七年七月辛未,犯鬼。
天顺元年十二月甲午,犯键闭。丁酉,犯罚。二年正月丁卯,犯建。七月丙申,行太微垣中。九月甲寅,犯斗杓。三年五月庚戌,犯毕。十月甲寅,犯亢。四年七月丁丑,犯右执法。甲申,犯左执法。六年九月乙未,犯轩辕左角。己未,犯左执法。十月己巳,犯进贤。七年九月丁丑,犯斗魁。乙酉,犯狗。八年二月丙午,与岁星同犯垒壁。
成化元年十二月丙午,犯键闭。二年正月乙卯,犯斗。三年二月丁未,犯娄。三月戊子,犯外屏。五月壬辰,犯毕。六月壬戌,犯井。七月甲申,入鬼,犯积尸。八月癸卯,入轩辕。四年六月戊申,犯灵台。五年二月癸巳,犯牛。九月丙子朔,犯轩辕左角。甲午、庚子,俱犯左执法。七年九月壬午,犯房北第二星。闰九月戊午,犯斗魁。十二月乙未,犯牛及罗堰。八年二月甲申,犯垒壁。六月庚午,入井。十二月丙戌,犯垒壁。九年四月己卯,犯五诸侯。十月甲子,犯左执法。十一年三月甲戌,犯外屏。七月庚戌,犯天樽。八月丁酉,犯灵台。庚子,犯上将。九月癸丑,犯左执法。十二年三月庚午,犯月星。四月甲午,犯井。十三年十二月甲午朔,犯垒壁。十五年九月庚辰,犯天江。十月庚子,犯斗魁。辛亥,犯狗。十七年二月丁卯,犯天阴。五月丁酉,犯轩辕。十九年八月丙寅,又犯。九月甲午,犯左执法。十月庚辰,犯房。二十年六月壬午,犯左执法。十二月庚辰,犯垒壁。二十二年六月庚子,犯井。八月甲午,犯轩辕。十一月乙亥,犯进贤。十二月庚戌,犯房。二十三年八月甲申,犯亢。
弘治元年二月癸丑,犯垒壁。六月庚戌,犯鬼。七月丙子,犯轩辕大星。癸未,犯左角。戊子,犯灵台。二年正月庚辰,犯外屏。二月丁未,犯垒壁。十月己丑,犯左执法。三年正月壬申,犯罗堰。十一月戊戌,犯垒壁。四年六月癸丑,犯天关。六年二月庚子,犯罗堰。甲子,犯垒壁西第六星。三月甲申,犯东第四星。七年二月辛未,犯昴。七月壬子,犯鬼。八月辛巳,犯轩辕左角。九月丁亥,犯灵台。壬寅,犯亢。十一月壬辰,犯房。乙未,犯罚。丙午,犯天江。九年二月戊午,犯罗堰。七月己未,犯轩辕大星。十年十月辛未,犯左执法。十二月戊辰朔,犯东咸。十一年十月辛未,犯天江。十二年七月辛未,犯鬼。九月戊午朔,犯左执法。十三年十一月乙未,犯罚。十四年正月辛酉,犯建。二月壬午,犯罗堰。十一月己亥,犯垒壁。十五年二月甲寅,犯昴。五月己丑,犯天高。十一月癸酉,犯牛。十六年三月辛卯,犯诸王。九月甲申,犯天江。十月丁未,犯斗魁。丁丑,犯狗。十一月辛巳,犯罗堰。十七年五月己亥,犯诸王。七月丙辰,犯上将。十八年九月丙午,犯右执法。
正德元年春,守轩辕。十二月癸丑,犯垒壁。二年三月壬申,犯外屏。五月己巳,犯天高。九月辛丑朔,犯进贤。三年十月丙戌,犯亢。四年正月己酉,犯建。五年八月己亥,犯轩辕大星。十月丙申,犯亢。六年七月辛酉,犯左执法。十月丁亥,犯斗。十一月癸亥,犯罗堰。七年闰五月丁酉,犯钺。六月甲子,犯积尸。八年正月丙戌,犯外屏。七月丁亥,犯酒旗。八月戊申,犯轩辕右角。十年八月丁卯,犯上将。丁丑,犯左执法。十三年七月戊戌,犯井。己未,犯鬼。十四年十月戊辰,犯斗。癸未,犯狗。十六年四月癸卯,犯鬼。八月己丑,犯轩辕右角。九月乙亥,犯左执法。十月戊子,犯进贤。十一月丁卯,犯键闭。十二月庚子,犯建。
嘉靖元年正月丙辰,犯牛。十月戊子,犯斗杓。二年六月癸丑,犯井。七月丙子,犯鬼。八月辛酉,犯左执法。四年正月丁卯,犯建。五年六月庚辰,犯井。六年六月丁卯,犯灵台。八年二月庚寅,犯天街。
隆庆元年十月甲申,入斗。
万历二十四年四月戊午,犯井。三十四年二月甲子,犯昴。四十六年四月乙卯,犯御女。
泰昌元年八月丙午朔,犯太微垣勾己。
天启三年九月,犯心中星。五年九月壬申,犯左执法。甲申,犯御女。
辰星
洪武十一年十二月庚戌,犯斗。十五年四月丁亥,犯东井。十八年八月丁酉,入太微垣。二十一年十月壬子,入氐。二十二年十月癸卯,犯氐。二十五年八月庚午,犯上将。二十七年七月辛丑,犯鬼。十一月庚子,犯键闭。二十八年正月丁酉,犯垒壁。五月甲辰,犯天樽。三十年十二月甲辰,犯建。
建文四年六月庚午,犯积薪。
永乐二年四月丁酉,犯毕。癸卯,犯诸王。五月丁卯,犯轩辕大星。十月己丑,犯斗杓。三年六月己卯,犯轩辕大星。六年正月庚戌朔,犯垒壁。二月癸巳,又犯。十六年六月戊子,犯轩辕大星。
宣德元年五月丁未,犯鬼。二年十一月丙戌,犯氐。五年闰十二月丁酉,犯建。戊戌,又犯。七年五月辛巳,犯积尸。
正统十三年十月丙辰,犯亢。
景泰四年五月己未,犯积薪。
成化十二年三月壬戌,犯昴。
弘治五年十一月庚辰,犯罚。十二年六月壬子,犯鬼。十月壬子,犯房北第一星。十七年七月丙辰,犯灵台。十八年五月庚子,犯鬼。十一月戊子,犯键闭。
正德七年六月丙寅,犯鬼。
嘉靖元年正月戊午,犯罗堰。二年八月壬寅,犯上将。
天启七年三月辛未,退犯房。
按两星经纬同度曰掩,光相接曰犯,亦曰凌。纬星出入黄道之内外,凡恒星之近黄道者,皆其必由之道,凌犯皆由于此。而行迟则凌犯少,行速则多,数可预定,非如彗孛飞流之无常。然则天象之示炯戒者,应在彼而不在此。历代史志凌犯多系以事应,非附会即偶中尔。兹取纬星之掩犯恒星者次列之。比事以观,其有验者,十无一二,后之人可以观矣。至于月道与纬星相似,而行甚速,其出入黄道也,二十七日而周,计其掩犯恒星,殆无虚日,岂皆有休咎可占。今见于实录者不及百分之一,然已不可胜书,故不书。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七‧志第三  天文三 星昼见 客星 彗孛 天变 日变月变 晕适 星变 流陨 云气
星昼见
恒星 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二十年五月丁丑,七月壬寅,二十一年十二月丁卯,俱三辰昼见。弘治十八年九月甲午申刻,河鼓、北斗见。庚子,星昼见。正德元年二月癸酉,星斗昼见。天启二年五月壬寅,有星随日昼见。崇祯十六年十二月辛酉朔,星昼见。
岁星 景泰二年九月甲辰,昼见。三年六月壬戌,四年五月丁丑,六月甲辰,五年七月庚戌、壬子、癸亥,六年七月丁酉,天顺元年五月丙子,五年七月乙卯,六年八月庚午,七年三月乙巳,成化十四年六月庚子,八月丁酉,十六年七月丙申,十八年九月癸亥,二十年八月壬申,弘治元年六月甲寅,二年五月癸亥,六月甲午,五年十月己酉,六年九月癸卯,七年十一月癸卯,九年二月辛亥至甲寅,四月壬午,十年正月甲寅至丙辰,十一年八月甲申,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十四年六月壬辰至乙未,并如之。十五年六月,连日昼见。十六年七月辛卯,十七年七月壬子,十八年五月乙未,八月辛巳至九月癸未,正德元年十一月乙酉,二年十一月辛酉至丁卯,六年三月壬寅至四月壬申,九年八月乙巳至甲寅,十二年十月甲子至乙巳,并如之。嘉靖二年三月辛未,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昼见守井。崇祯十一年四月壬子,昼见。
荧惑 景泰三年八月甲子,昼见于未位。
太白 洪武四年二月戊戌,昼见。四月戊申,六月壬午朔,五年六月甲申至丁亥,十二月甲申,八年八月丁巳,九年二月丁巳至己酉,三月壬申,十二年闰五月戊戌,十三年七月甲午,十五年四月丁亥,七月戊申、辛酉,九月丁未朔,十六年十月壬辰至乙未,十八年四月己亥至辛丑,六月丙申至辛丑、辛亥,并如之。九月戊寅,经天与荧惑同度。乙酉,昼见。丁亥,又见,犯荧惑。十月癸巳至丙申,昼见。戊戌至辛丑,十九年十月甲申朔至庚寅,并如之。二十年六月戊戌,经天。七月壬寅至甲辰,昼见。二十一年四月己巳,七月丙申,二十三年三月丁亥,二十四年八月辛巳,二十五年二月辛酉,二十六年四月甲辰,并如之。八月庚子,与太阴同昼见。建文四年七月庚子,经天。永乐元年五月癸未、癸卯,俱与太阴同昼见。六月壬申,与太阴昼见。四年七月壬寅,昼见。五年八月丙申,六年二月甲辰,八年十月庚戌,十二年九月癸未,十五年七月己酉,八月庚戌,洪熙元年六月戊戌,七月乙巳,八月癸巳,宣德六年十月乙巳,八年九月戊戌至甲寅,九年十二月甲子,十年七月丁亥,正统四年七月壬子,十月丙申,六年五月庚戌,并如之。十一年七月甲申,经天。十三年二月辛酉,昼见。十四年正月辛亥,八月丙子,景泰元年十月乙酉,二年五月庚子、辛亥,并如之。壬子,经天。三年五月丁巳,昼见。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甲戌,二月丙戌,六月癸卯,七年正月戊戌,天顺元年四月甲午,八月壬子,二年十月己未,三年四月癸亥、癸酉,四年十一月庚寅,十二月丙戌,五年正月丁未,十二月癸巳,六年六月己丑,八月庚午,七年闰七月辛酉、癸未,八年正月庚申,成化元年二月癸未,三年四月癸丑,四年六月丙申,六年六月丙戌,七年八月癸卯,并如之。八年正月乙卯,经天,与日争明。十一年五月己未,昼见。十二年十月丙戌,十三年十二月甲午,并如之。十四年六月庚子,与岁星俱昼见。八月甲午,昼见。十五年十二月丙子,十七年三月癸未,八月癸亥,十八年九月庚戌,十九年四月癸亥朔,并如之。二十年八月壬申,与岁星俱昼见。二十一年十一月丙辰,昼见。二十二年六月己丑,二十三年九月丙午,弘治元年五月庚午,二年正月壬戌,三月庚申,五月丙戌,八月癸巳、庚子,四年四月辛未,五年五月乙亥,十月辛酉,六年十二月乙丑,七年五月庚戌,八年七月戊子,九年二月己酉朔,十年正月甲子至丁卯,并如之。六月丙子未刻,经天。八月癸未及十一年十月辛巳,昼见。十二年三月戊辰至壬申,八月庚寅,并如之。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与岁星同昼见。十月丁未、己酉,十四年十二月庚戌,十五年五月庚寅至癸巳,十六年七月壬辰,十七年二月戊戌及六月癸亥,十八年二月壬戌,并昼见。五月辛亥,经天。八月癸亥至戊辰,昼见。正德元年十月己未,如之。二年正月庚辰,经天。三月戊辰,昼见。三年五月乙巳至丁未,十月己卯、庚辰,四年十月戊戌至乙巳,五年五月丙子,六年七月壬申至八月癸未,八年正月丙戌至己丑,四月壬戌、癸亥,八月庚戌至乙卯,九年十一月甲申至十二月壬辰,十一年六月甲寅至己未,十四年八月丙寅至庚辰,十五年正月己未至二月辛酉,十六年八月丁亥,嘉靖元年九月辛未,并如之。二年三月辛未,与岁星俱昼见。三年四月庚戌,昼见。五年五月庚子,十一年四月癸巳,十月辛巳、戊子,十一月甲寅,十三年闰二月庚申,并如之。五月癸巳,与月同昼见。十七年九月辛卯,昼见。十八年四月癸亥,十一月壬寅,二十年十一月乙巳至丁未,二十二年七月丙午,二十三年二月辛巳,二十四年闰正月戊寅,二十五年十月辛卯,二十六年四月丙申,二十七年四月丁巳,十一月丙戌至乙未,二十八年十一月乙酉至己丑,二十九年六月戊申、甲寅,三十年六月丙子至辛巳,三十一年正月丙戌至丙申,三十二年二月辛未至甲戌,七月戊辰至辛未,三十五年五月壬午,十月癸卯至丙午,三十六年十二月庚辰朔,三十八年七月癸酉,三十九年正月庚寅至壬辰,并如之。四十年三月丙子,昼见,历二十四日。八月辛未,昼见。四十一年九月乙未,四十二年四月己巳至壬申,四十三年五月甲寅,并如之。十月戊子,昼见,历二十二日。四十五年正月己亥,昼见。隆庆元年七月辛酉,二年正月甲寅,并如之。三年三月甲子,昼见,历二十二日。四年十一月乙丑至丁卯,昼见。万历十一年七月辛丑,十二年七月癸巳,十六年九月丁丑,二十一年八月甲午,二十四年十月丙寅,并如之。二十七年九月辛卯,经天。三十七年三月辛丑,昼见。三十八年十月辛巳,四十年五月壬寅,天启二年二月丙戌,三年三月丁巳,十二月乙丑,五年四月癸未,并如之。七月癸酉,经天。崇祯元年七月壬戌,昼见。三年四月己卯,十二月丙辰,并如之。
客星
史记天官书有客星之名,而不详其形状。叙国皇、昭明诸异星甚悉,而无瑞星、妖星之名。然则客星者,言其非常有之星,殆诸异星之总名,而非有专属也。李淳风志晋、隋天文,始分景星、含誉之属为瑞星,彗、孛、国皇之类为妖星,又以周伯老子等为客星,自谓本之汉末刘叡荆州占。夫含誉,所谓瑞星也,而光芒则似彗;国皇,所谓妖星也,而形色又类南极老人。瑞与妖果有定哉?且周伯一星也,既属之瑞星,而云其国大昌。又属之客星,而云其国兵起有丧。其说如此,果可为法乎?马迁不复区别,良有以也。今按实录,彗、孛变见特甚,皆别书。老人星则江以南常见,而燕京必无见理,故不书。余悉属客星而编次之。
洪武三年七月,太史奏文星见,九年六月戊子,有星大如弹丸,白色。止天仓,经外屏、卷舌,入紫微垣,扫文昌,指内厨,入于张。七月乙亥灭。十一年九月甲戌,有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扫内堦,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东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十八年九月戊寅,有星见太微垣,犯右执法,出端门。乙酉,入翼,彗长丈余。至十月庚寅,犯军门,彗扫天庙。二十一年二月丙寅,有星出东壁,占曰‘文士效用’。帝大喜,以为将策进士兆也。
永乐二年十月庚辰,辇道东南有星如盏,黄色,光润而不行。二十二年九月戊戌,有星见斗宿,大如椀,色黄白,光烛地,有声,如撒沙石。
宣德五年八月庚寅,有星见南河旁,如弹丸大,色青黑,凡二十六日灭。十月丙申,蓬星见外屏南,东南行,经天仓、天庾,八日而灭。十二月丁亥,有星如弹丸,见九斿旁,黄白光润,旬有五日而隐。六年三月壬午,又见。八年闰八月戊午,景星三,见西北方天门,青赤黄各一,大如椀,明朗清润,良久聚半月形。丁丑,有黄赤色见东南方,如星非星,如云非云,盖归邪星也。
景泰三年十一月癸未,有星见鬼宿积尸气旁,徐徐西行。
天顺二年十一月癸卯,有星见于星宿,色白,西行,至丙午,其体微,状如粉絮,在轩辕旁。庚戌,生芒五寸,犯爟位西北星,至十二月壬戌,没于东井。五年六月壬辰,天市垣宗正旁,有星粉白,至乙未,化为白气而消。六年六月丙寅,有星见策星旁,色苍白,入紫微垣,犯天牢,至癸未,居中台下,形渐微。
弘治三年十二月丁巳,有星见天市垣,东南行。戊辰,见天仓下,渐向壁。七年十二月丙寅,有星见天江旁,徐行近斗,至八年正月庚戌,入危。十二年七月戊辰,有星见天市垣宗星旁,入紫微垣东藩,经少宰、尚书,抵太子后宫,出西藩少辅旁,至八月己丑灭。十五年十月戊辰,有星见天庙旁,自张抵翼,复退至张,戊寅灭。
正德十六年正月甲寅朔,东南有星如火,变白,长可六七尺,横亘东西,复变勾屈状,良久乃散。
嘉靖八年正月立春日,长星亘天。七月又如之。十一年二月壬午,有星见东南,色苍白,有芒,积十九日灭。十三年五月丁卯朔,有星见螣蛇,历天厩入阁道,二十四日灭。十五年三月戊午,有星见天棓旁,东行历天厨,西入天汉,至四月壬辰没。二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有星出天棓,入箕,转东北行,逾月没。
万历六年正月戊辰,有大星如日,出自西方,众星皆西环。十二年六月己酉,有星出房。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三十七年,有大星见西南,芒刺四射。四十六年九月乙卯,东南有白气一道,阔尺余,长二丈余,东至轸,西入翼,十九日而灭。十一月丙寅,旦有花白星见东方。
天启元年四月癸酉,赤星见于东方。
崇祯九年冬,天狗见豫分。
彗孛
彗之光芒傅日而生,故夕见者必东指,晨见者必西指。孛亦彗类,其芒气四出,天文家言其灾更甚于彗。
洪武元年正月庚寅,彗星见于昴、毕。三月辛卯,彗星出昴北大陵、天船间,长八尺余,指文昌,近五车,四月己酉,没于五车北。六年四月,彗星三入紫微垣。二十四年四月丙子,彗星二,一入紫微垣阊阖门,犯天床;一犯六甲,扫五帝内座。
永乐五年十一月丙寅,彗星见。
宣德六年四月戊戌,有星孛于东井,长五尺余。七年正月壬戌,彗星出东方,长丈余,尾扫天津,东南行,十月始灭。是月戊子,又出西方,十有七日而灭。八年闰八月壬子,彗星出天仓旁,长丈许。己巳,入贯索,扫七公。己卯,复入天市垣,扫晋星,二十有四日而灭。
正统四年闰二月己丑,彗星见张宿旁,大如弹。丁酉,长五丈余,西行,扫酒旗,迤北,犯鬼宿。六月戊寅,彗星见毕宿旁,长丈余,指西南,计五十有五日乃灭。九年七月庚午,彗星见太微东垣,长丈许,累日渐长,至闰七月己卯,入角没。十四年十二月壬子,彗星见天市垣市楼旁,历尾度,长二尺余,至乙亥没。
景泰元年正月壬午,彗星出天市垣外,扫天纪星。三年三月甲午朔,有星孛于毕。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渐长丈余。戊子,西北见于柳,长九尺余,扫犯轩辕星。甲午,见于张,长七尺余,扫太微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长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复见于毕,长五寸,东南行,渐长,至癸亥而没。
天顺元年五月丙戊,彗星见于危,若动摇者,东行一度,芒长五寸,指西南。六月癸巳朔,见室,长丈余,由尾至东壁,犯天大将军、卷舌第三星,井宿水位南第二星。十月己亥,彗星见于角,长五寸余,指北,犯角北星及平道东星。五年六月戊戌,彗见东方,指西南,入井度。七月丙寅始灭。
成化元年二月,彗星见。三月,又见西北,长三丈余,三阅月而没。四年九月己未,有星见星五度,东北行,越五日,芒长三丈余,尾指西南,变为彗星。其后晨见东方,昏见室,南犯三公、北斗、瑶光、七公,转入天市垣。出垣渐小,犯天屏西第一星。十一月庚辰,始灭。七年十二月甲戌,彗星见天田,西指,寻北行,犯右摄提,扫太微垣上将及幸臣、太子、从官,尾指正西,横扫太微垣郎位。己卯,光芒长大,东西竟天。北行二十八度余,犯天枪,扫北斗、三公、太阳,入紫微垣内,正昼犹见。自帝星、北斗、魁、庶子、后宫、勾陈、天枢、三师、天牢、中台、天皇大帝、上卫、阁道、文昌、上台,无所不犯。乙酉,南行犯娄、天河、天阴、外屏、天囷。八月正月丙午,行奎宿外屏,渐微,久之始灭。
弘治三年十一月戊戌,彗星见天津南,尾指东北。犯人星,历杵臼。十二月戊申朔,入营室。庚申,犯天仓。十三年四月甲午,彗星见垒壁阵上,入室壁间,渐长三尺余。指离宫,扫造父,过太微垣,渐微。入紫微垣,近女史,犯尚书,六月丁酉没。
正德元年七月己丑,有星见紫微西藩外,如弹丸,色苍白。越数日,有微芒见参、井间,渐长二尺,如帚,西北至文昌。庚子,彗星见,有光,流东南,长三尺。越三日,长五尺许,扫下台上星,入太微垣。十五年正月,彗星见。
嘉靖二年六月,有星孛于天市。十年闰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长尺余,扫轩辕第一星。芒渐长,至翼,长七尺余。东北扫天樽,入太微垣,扫郎位,行角度,东南扫亢北第二星,渐敛,积三十四日而没。十一年八月己卯,彗星见东井,长尺许。后东北行,历天津,渐至丈余。扫太微垣诸星及角宿、天门,至十二月甲戌,凡一百十五日而灭。十二年六月辛巳,彗星见于五车,长五尺余,扫大陵及天大将军。渐长丈余,扫阁道,犯螣蛇,至八月戊戌而灭。十八年四月庚戌,彗星见,长三尺许,光指东南。扫轩辕北第八星,旬日始灭。三十三年五月癸亥,彗星见天权旁,犯文昌,行入近浊,积二十七日而没。三十五年正月庚辰,彗星见进贤旁,长尺许,西南指,渐至三尺余。扫太微垣,次相东北,入紫微垣,犯天床,四月二日灭。三十六年九月戊辰,彗星见天市垣列肆旁,东北指,至十月二十三日灭。
隆庆三年十月辛丑朔,彗星见天市垣,东北指,至庚申灭。
万历五年十月戊子,彗星见西南,苍白色,长数丈,气成白虹。由尾、箕越斗、牛逼女,经月而灭。八年八月庚申,彗星见东南方,每夜渐长,纵横河汉凡七十日有奇。十年四月丙辰,彗星见西北,形如匹练,尾指五车,历二十余日灭。十三年九月戊子,彗星出羽林旁,长尺许。每夕东行,渐小,至十月癸酉灭。十九年三月丙辰,西北有星如彗,长尺余。历胃、室、壁,长二尺。闰三月丙寅朔,入娄。二十一年七月乙卯,彗星见东井。乙亥,逆行入紫微垣,犯华盖。二十四年七月丁丑,彗星见西北,如弹丸。入翼,长尺余,西北行。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彗星见东井,指西南,渐往西北。壬午,自房历心灭。四十六年十月乙丑,彗星出于氐,长丈余,指东南,渐指西北。扫犯太阳守星,入亢度,西北扫北斗、璿玑、文昌、五车,逼紫微垣右,至十一月甲辰灭。四十七年正月杪,彗见东南,长数百尺,光芒下射,末曲而锐,未几见于东北,又未几见于西。
崇祯十二年秋,彗星见参分,十三年十月丙戌,彗星见。
天变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壬戌至甲子,天鼓鸣,昼夜不止。二十八年三月戊午,昏刻天鸣,如风水相搏,至一鼓止。九月戊戌,初鼓,天鸣如泻水,自东北而南,至二鼓止。宣德元年八月戊辰,昏刻天鸣,如雨阵迭至,自东南而西南,良久乃息。辛未,东南天鸣,声如万鼓。正统十年三月庚寅,西北天鸣,如鸟群飞。正德元年二月壬子夜,东北天鸣,如风水相搏者五七次。隆庆二年八月甲辰,绛州西北天裂,自丑至寅乃合。万历十六年九月乙丑,甘肃石灰沟天鸣,云中如犬状乱吠,有声。崇祯元年三月辛巳,昧爽,天赤如血,射窗牖皆红。十年九月,每晨夕天色赤黄。
日变月变
洪武二年十二月甲子,日中有黑子。三年九月戊戌,十月丁巳,十一月甲辰,四年三月戊戌,五月壬子至辛巳,九月戊寅,五年正月庚戌,二月丁未,五月甲子,七月辛未,六年十一月戊戌朔,七年二月庚戌至甲寅,八年二月辛亥,九月癸未,十二月癸丑,十四年二月壬午至乙酉,十五年闰二月丙戌,十二月辛巳,并如之。
正统元年八月癸酉至己卯,月出入时皆有游气,色赤无光。十四年八月辛未,月昼见,与日争明。十月壬申,日上黑气如烟,寻发红光,散焰如火。
景泰二年四月己卯,月色如赭。七年九月丙子,日色变赤。
天顺二年闰二月己巳,日无光,旋赤如赭。三年八月丁卯,日色如赭。六年十月丙子,日赤如血。七年四月癸未,如之。乙酉,日色变白。八年二月己亥,日无光。
成化五年闰二月己卯,日色变白。十一年二月己亥,日色如赭。四月辛卯,如之。十三年三月壬申,日白无光。十月辛卯,十四年三月庚午,十六年三月丙戌,并如之。十七年三月丁酉,日赤如赭。十八年四月壬寅,日赤无光。十二月癸酉,日赤如赭。二十年二月癸酉,如之。
弘治元年十一月己卯,月生芒如齿,长三尺余,色苍白。十八年八月癸酉至九月甲午,日无光。
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惨白,变青,无光。二十八年三月丙申至庚子,日色惨白。三十四年十二月庚申,晦,日忽暗,有青黑紫日影如盘数十相摩,久之千百,飞荡满天,向西北而散。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癸丑,黑日二三十余,回绕日旁,移时云隐不见。五月辛卯朔,日光转荡,旋为黑饼。三十年三月甲申,日光照地黄赤。三十五年十一月丙午,日赤无光,烛地如血。四十二年三月庚辰,日赤黄如赭如血者累日。四十四年八月戊辰,日中有黑光。四十六年闰六月丙戌至戊子,黑气出入日中摩荡。
天启四年正月癸未,日赤无光,有黑子二三荡于旁,渐至百许,凡四日。二月壬子,日淡黄无光。癸丑,黑日摩荡日旁。四月癸酉,日中黑气摩荡。十二月辛巳,午刻,非烟非雾,覆压日上,摩荡如盖如吞,通天皆赤。
崇祯四年正月戊戌,日色如血,照人物皆赤。二月乙巳朔,日赤如血,无光。十月丙午,月昼见。十一年十一月癸亥,日中有黑子及黑青白气。日入时,日光摩荡如两日。十二年正月己未朔,日白无光。辛酉,日光摩荡竟日,有气从日中出,如镜黛喷花。二月庚子,日旁有红白丸,又白芒黑气交掩,日光摩荡。十三年九月己巳,两日并出,辰刻乃合为一,入时又分为二。十四年正月壬寅,日青无光。后三年正月癸丑,有星入月。三月壬寅,日色无光者两旬。
晕适
洪武六年三月戊辰,日交晕。十年正月己巳,白虹贯日。十二月甲子,白虹贯月。十二年四月庚申,日交晕。十四年正月壬子,日有珥,白虹贯之。九月甲辰,白虹贯日。十五年正月丁未,十九年三月己巳,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午,并如之。二十三年正月壬辰,日晕,白虹贯珥。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日上赤气长五丈余,须臾又生直气、背气,皆青赤色。又生半晕,两白虹贯珥,已而弥天贯日。三十年二月辛亥,白虹亘天贯日。
永乐十八年闰正月癸未,日生重半晕,上有青赤背气,左右有珥,白虹贯之,随生黄气、璚气。
洪熙元年正月乙未,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四月丁未,如之,复生交晕。
宣德元年正月庚戌,日生青赤璚气,随生交晕,色黄赤。二月己卯,日两珥,又生交晕,左右有珥,上重半晕及背气。昏刻,月生两珥,白虹贯之。二年十二月甲戌,月生交晕,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三月庚寅,日生交晕,色黄赤,两珥及背气、戟气各一,色皆青赤。丁酉,日晕,又交晕及戟气二道。十二月己卯,日生交晕。五年正月癸亥,日晕,随生交晕。二月甲午,日交晕,随生戟气。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六年二月甲寅,日晕,随生交晕及重半晕璚气。八年九月戊戌,辰刻,日晕,两珥背气,申刻诸气复生。十年十二月辛亥,日晕,白虹贯两珥,有璚气,随生重半晕及背气。
正统元年二月己酉,白虹贯月。九月丁未,如之。十二月丙戌,月生背气,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随晕。十二月癸西,月生两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七年十二月辛丑,月晕,白虹贯之。十一年正月乙未,日生背气,白虹弥天。十四年八月戊申,日晕,旁有戟气,随生左右珥及戴气,东北虹霓如杵。
景泰元年二月壬午,酉刻,日上黑气四道,约长三丈,离地丈许,两头锐而贯日,其状如鱼。十二月甲午,日交晕,上下背气各一道,两旁戟气各一道。二年正月癸卯,日生左右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二月丙戌,日交晕。三年正月丙辰,日生左右珥及背气、白虹。五年十一月壬戌,月晕,左右珥及背气,又生白虹,贯右珥。七年六月丁丑,日晕,随生重半晕及左右珥。
天顺元年二月庚戌,辰刻,日交晕,左右珥,旋生抱气及左右戟气,白虹贯日。未刻,诸气复生。辛亥,日交晕,左右珥及戟气,白虹贯日,弥天者竟日。二年二月乙卯,日交晕,上有背气,白虹贯日。七年正月戊戌,月生连环晕。
成化二年四月壬寅,日交晕,右有珥。十一年六月己酉,日重晕,左右珥及背气。十二年正月甲子,日交晕。二十年二月己未,日生白虹,东北亘天。二十一年十月癸巳,巳刻,日晕,左右珥。未刻,复生,又生抱气背气。二十三年十二月癸巳,日晕,左右珥,又生背气及半晕。
弘治二年正月甲戌,午刻,日晕,白虹弥天。丙戌,日交晕,左右珥,白虹弥天。二月壬寅,日生左右珥及背气,又生交晕、半晕及抱、格二气。十一月戊辰,月晕连环,贯左右珥。四年二月庚戌,午刻,日交晕,左右珥,下生戟气,白虹弥天。六年十一月乙巳,月晕,左右珥,连环贯之。十八年二月己巳,月晕,左右珥,白虹弥天。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日晕,上有背气,左右有珥,白虹弥天。十二月辛酉,月晕,白虹弥天,甲子,如之。
嘉靖元年四月癸未,月生连环晕。二年正月己酉,月晕,连环左右珥。七年正月乙亥,日重晕,两珥及戟气,白虹弥天。十三年二月壬辰,白虹亘天,日晕,左右珥及戟气。十八年十二月壬午,立春,日晕右珥,白虹亘天。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月晕连环。四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日晕,左右珥,上抱下戟,白虹弥天。
隆庆五年三月辛巳,日晕,有珥,白虹亘天。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庚午,日晕,黑气蔽天。四十八年二月癸丑,日连环晕,下有背气,左右戟气,白虹弥天。
天启元年二月甲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三年十月辛巳,日生重半晕,左右珥。
崇祯八年二月丙午,白虹贯日。
星变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辛巳,垒壁阵疏拆复聚。二十九年八月戊子,钦天监言,井宿东北第二星,近岁渐暗小,促聚不端列。三十一年五月癸亥,垒壁阵疏者就聚。正统元年九月丁巳,狼星动摇。十四年十月辛亥,如之。成化六年丁巳,荧惑无光。十三年九月乙丑朔,岁星光芒炫燿,而有玉色。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中星动摇,北斗中璿、玑、权三星不明。万历四十四年,权星暗小,辅星沉没。四十六年九月,太白光芒四映如月影。天启五年七月壬申,荧惑色赤,体大,有芒。崇祯九年十二月,荧惑如炬,在太微垣东南。十二年十月甲午,填星昏晕。十三年六月,泰堦拆。九月,五车中三柱隐。十月,参足突出玉井。后四年二月,荧惑怒角。三月壬辰,钦天监正戈承科奏,帝星下移。已,又轩辕星绝续不常,大小失次。文昌星拆,天津拆,瑶光拆,芒角黑青。
星流星陨
灵台候簿飞流之记,无夜无有,其小而寻常者无关休咎,择其异常者书之。
洪武三年十月庚辰,有赤星如桃,起天桴至垒壁阵,抵羽林军,爆散有声。五小星随之,至土司空旁,发光烛天,忽大如椀,曳赤尾至天仓没,须臾东南有声。二十一年八月乙巳,赤星如杯,自北斗杓东南行三丈余,分为二,又五丈余,分为三,经昴宿复为二,经天廪合为一,没于天苑。
永乐元年闰十一月丁卯,有星色苍,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云中。西南行,隆隆有声,入云中。二年五月丙午,有赤星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西北行入云中。十六年,有星大如斗,色青赤,光烛地,自柳东行至近浊。二十二年五月己亥,有星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起东南云中。西北行,入云中,有声如炮。七月庚寅,有星如椀,色赤有光,自奎入参炸散,众星摇动。
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有星大如椀,光赤,出卷舌,东行过东井坠地,有声如雷。
正统元年八月乙酉,昏刻至晓,大小流星百余。四年八月癸卯,大小流星数百。十四年十月癸丑,有星大如杯,赤光烛地,自三师西北抵少弼,尾迹化苍白气,长五尺余,曲曲西行。十二月戊申,有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声,光烛地。自太乙旁东南行丈余,发光大如斗,至天市西垣没,四小星随之。
景泰二年六月丙申,大小流星八十余。八月壬午,有赤星二:一如桃,一如斗,光烛地。一出紫微西藩北行,至阴德,三小星随之;一出天津,东南行至河南,十余小星随之。尾迹炸散,声如雷。
天顺三年四月癸丑,有星大如椀,赤光烛地,自左旗东南行抵女宿,尾迹炸散。八年二月壬子,有星如椀,光烛地,自天市至天津,尾化苍白气,如蛇形,长丈余,良久散。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乙丑,延绥波罗堡有星二,形如辘轴,一坠樊家沟,一坠本堡,红光烛天。二十年五月丙申,有大星坠番禺县东南,声如雷,散为小星十余。既而天地皆晦,良久乃复。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申刻,有火光自中天少西下坠,化白气,复曲折上腾有声。逾时,西方有赤星大如椀,自中天西行近浊,尾迹化白气,曲曲如蛇行良久,正西轰轰如雷震。
弘治元年八月戊申,巳刻,南方流星如盏,自南行丈余,大如椀,西南至近浊,尾化白云,屈曲蛇行而散。四年十月丁巳,有星赤,光如电,自西南往东北,声如鼓,陨光山县,化为石如斗。光州商城亦见大星飞空,如光山所见。十一月甲戌,星陨真定西北,红光烛天。西南天鸣如鼓,又若奔车。七年五月,宣府、山西、河南有星昼陨。八年四月辛未,有星如轮,流至西北,陨于铅山县,其声如雷。九年闰三月戊午,平凉东南有流星如月,红光烛地,至西北止,既而天鼓鸣。十年正月壬子,有星大如斗,色黄白,光长三十余丈,一小星随之,陨于宁夏西北隅。天鸣如雷者数声。九月乙巳,有星如斗,光掩月,流自西北,陨于永平,有声。十一年正月癸亥,有流星陨于肃州,大如房,响如雷,良久灭。十月壬申,晓,东方赤星如椀,行丈余,光烛地,东南行,小星数十随之。十四年闰七月辛巳,山东有星大如车轮,赤光烛天,自东南往西北,陨于寿光。天鼓鸣。十六年正月己酉,南京有星昼流。
正德元年十二月庚午,有星如椀,陨宁夏中卫,空中有红光大二亩。二年八月己亥,宁夏有大星,自正南流西南而坠,后有赤光一道,阔三尺,长五丈。五年四月丁亥,雷州有大星如月,自东南流西北,分为二,尾如彗,随没,声如雷。六年八月癸卯,有流星如箕,尾长四五丈,红光烛天。自西北转东南,三首一尾,坠四川崇庆卫。色化为白,复起绿焰,高二丈余,声如雷震。十五年正月丁未,酉刻,有星陨于山西龙舟谷巡检司厅事。四月丙戌,陕西巩昌府有星如日,色赤,自东方流西南而陨。天鼓鸣。
嘉靖十二年九月丙子,流星如盏,光照地,自中台东北行近浊,尾迹化为白气。四更至五更,四方大小流星,纵横交行,不计其数,至明乃息。十四年九月戊子,开封白昼天鼓鸣。有星如碗,东南流,众小星从之如珠。十九年五月辛丑,星陨枣强,为石四。
万历三年五月癸亥,昼,景州天鼓鸣。陨星二,化为黑石。四年十一月甲午,有四星陨费县,火光照地。质明,落赤点于城西北,色如朱砂,长二里,阔一二尺。是月,临漳有星长尺许,白昼北飞。十三年七月辛巳,有星如碗,陨于沈邱莲花集。天鼓鸣。十五年六月丙寅,平阳昼陨星。丁卯,辰刻,有星如斗,陨于平阴,震响如雷。十七年正月庚申,有星陨西宁卫,大如月。天鼓鸣。二十年二月丙辰,有三星陨闽县东南。二十二年正月戊戌,保定青山口有大飞星,余光若彗,长二十余丈。二十七年三月庚子,盖州卫天鼓鸣,连陨大星三。三十年九月己未朔,有大星见东南,赤如血,大如椀,忽化为五,中星更明,久之会为一,大如簏。辛巳,有大小星数百交错行。十月壬辰,五更,流星起中天,光散七道,有声如雷。三十三年九月戊子,有星如椀,坠于南京龙江后营,光如火,至地游走如萤,移时灭。明日,复有星如月,从西北流至阅兵台,分为三,坠地有声。十一月,有星陨南京教场,入地无迹。三十五年十一月癸巳,有星陨于泾阳、淳化诸县,大如车轮,赤色,尾长丈余,声如轰雷。三十八年二月癸酉,有星大如斗,坠阳曲西北,碎星不绝。天鼓齐鸣。四十一年正月庚子,真定天鼓鸣。流星昼陨有光。四十三年三月戊申,昼,星坠清丰东流邨,声如雷。四十六年十月,辛酉,有星如斗,陨于南京安德门外,声如霹雳,化为石,重二十一觔。
天启三年九月甲寅,固原州星陨如雨。
崇祯十五年夏,星流如织。后二年三月己丑朔,有星陨于御河。
云气
洪武四年四月辛丑,五色云见。戊申、乙酉,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庚午、丙子,六月辛巳,七月己酉、壬子,八月己亥,六年六月丁丑,七月癸卯,七年四月丙午,五月丙戌、癸巳、甲午,六月乙未、乙卯,七月己卯,八月辛酉,八年正月壬申,四月丁未,五月庚午、癸未,六月壬辰、己亥,十月庚戌,九年八月癸巳,十四年九月甲申,十五年正月甲申,五月庚申,九月乙卯、丙寅,十一月辛酉,十八年四月癸巳、乙未,五月辛未、甲申,六月癸丑,十九年九月壬午,二十年十一月丁亥,五月乙酉,二十七年六月乙卯,并如之。
永乐元年六月甲寅,日下五色云见。八月壬申,日珥随五色云见。八年二月庚戌,车驾次永安甸,日下五色云见。十一年六月戊申朔,武当山顶五色云见。十七年九月丙辰、十二月癸未,庆云见。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月下五色云见。
洪熙元年二月癸酉、庚辰,三月乙未,俱五色云见。
宣德元年八月庚辰,白云起东南,状如群羊惊走。十一月丙辰,北方有苍白云,东西竟天。二年十一月乙未,日下五色云见。四年六月戊子,夜五色云见。六年二月壬子,昏,西方有苍白云,南北竟天。十年三月丁亥,月生五色云。
正统二年七月庚子,月生五色云。十月己丑,日生五色云。十二月癸亥,如之。三年七月己亥,夜,中天有苍白云,南北竟天,贯南北斗。八年十一月戊辰,夜,东南方有苍白云,东西亘天。九年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年九月丁酉,日生五色云。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四年十月庚申,昼生苍白云,复化为三,东西南北竟天。
景泰元年六月乙酉,赤云四道,两头锐如耕垅状,徐徐东北行而散。八月甲戌,黑云如山,化作龙虎麋鹿状。九月丙寅,有苍白云气,南北亘天。二年六月戊寅,日上五色云。九月辛酉,夜苍白云三,东西竟天。三年正月癸亥,东南有黑云,如人戴笠而揖。四年十一月丁卯,月生五色云。天顺二年十月壬申,四年十月戊午,亦如之。
成化二年三月辛未,白云起南方,东西竟天。十一年正月丙寅。月生五色云。十八年十月庚午,五色云见于泰陵。二十一年闰四月壬辰,开、濮二州,清丰,金乡,未、申时黑云起西北,化为五色。须臾晦如夜。
弘治二年正月辛巳,日生五色云。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嘉靖十七年九月戊子,并如之。十八年二月庚子朔,当午,日下有五色云见,长径二寸余,形如龙凤。
万历五年六月庚辰,祥云绕月。
天启四年六月癸巳,午刻,南方五色云见。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八‧志第四  五行一 水
史志五行,始自汉书,详录五行传说及其占应。后代作史者因之。粤稽洪范,首叙五行,以其为天地万物之所莫能外。而合诸人道,则有五事,稽诸天道,则有庶征。天人相感,以类而应者,固不得谓理之所无。而传说则条分缕析,以某异为某事之应,更旁引曲证,以伸其说。故虽父子师弟,不能无所抵牾,则果有当于叙畴之意欤。夫苟知天人之应捷于影响,庶几一言一动皆有所警惕。以此垂戒,意非不善。然天道远,人道迩,逐事而比之,必有验有不验。至有不验,则见以为无征而怠焉。前贤之论此,悉矣。孔子作春秋,纪异而说不书。彼刘、董诸儒之学,颇近于术数禨祥,本无足述。班氏创立此志,不得不详其学之本原。而历代之史,往往取前人数见之说,备列简端。揆之义法,未知所处。故考次洪武以来,略依旧史五行之例,著其祥异,而事应暨旧说之前见者,并削而不载云。
洪范曰‘水曰润下’。水不润下,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寒、恒阴、雪霜、冰雹、雷震、鱼孽、蝗蝻、豕祸、龙蛇之孽、马异、人痾、疾疫、鼓妖、陨石、水潦、水变、黑眚黑祥皆属之水。今从之。
恒寒
景泰四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东、河南、浙江、直隶、淮、徐大雪数尺,淮东之海冰四十余里,人畜冻死万计。五年正月,江南诸府大雪连四旬,苏、常冻饿死者无算。是春,罗山大寒,竹树鱼蚌皆死。衡州雨雪连绵,伤人甚多,牛畜冻死三万六千蹄。成化十三年四月壬戌,开原大雨雪,畜多冻死。十六年七八月,越巂雨雪交作,寒气若冬。弘治六年十一月,郧阳大雪,至十二月壬戌夜,雷电大作,明日复震,后五日雪止,平地三尺余,人畜多冻死。正德元年四月,云南武定陨霜杀麦,寒如冬。万历五年六月,苏、松连雨,寒如冬,伤稼。四十六年四月辛亥,陕西大雨雪,鸁橐驼冻死二千蹄。
恒阴
洪武十八年二月,久阴。正统五年七月戊午、己未及癸亥,晓刻阴沉,四方浓雾不辨人。八年,邳、海二州阴雾弥月,夏麦多损。景泰六年正月癸酉,阴雾四塞,既而成霜附木,凡五日。八年正月甲子,阴晦大雾,咫尺不辨人物。成化四年三月,昏雾蔽天,不见星日者累昼夜。九年三月甲午,四月丁卯,山东黑暗如夜。二十年五月丙申,番禺天晦,良久乃复。二十三年十二月辛卯,大雾不辨人。弘治十五年十一月,景东昼晦者七日。十六年四月辛亥,甘肃昏雾障天,咫尺不辨人物。十八年秋,广昌大雨雾凡两月,民病且死者相继。正德十年四月,钜野阴雾六日,杀谷。十四年三月戊午,阴晦。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午,昏雾四塞。三年,江北昏雾,其气如药。天启六年闰五月丙戌,雾重如雨。六月己未,如之。
雨雪陨霜
洪武十四年五月丁未,建德雪。六月己卯,杭州晴日飞雪。二十六年四月丙申,榆社陨霜损麦。景泰四年,凤阳八卫二三月雨雪不止,伤麦。天顺四年三月乙酉,大雪,越月乃止。成化二年四月乙巳,宣府陨霜杀青苗。十九年三月辛酉,陕西陨霜。弘治六年十月,南京雨雪连旬。八年四月庚申,榆社、陵川、襄垣、长子、沁源陨霜杀麦豆桑。辛酉,庆阳诸府县卫所三十五,陨霜杀麦豆禾苗。九年四月辛巳,榆次陨霜杀禾。是月,武乡亦陨霜。十七年二月壬寅,郧阳、均州雨雪雹,雪片大者六寸。六月癸亥,雨雪。正德八年四月乙巳,文登、莱阳陨霜杀稼。丙辰,杀谷。十三年三月壬戌,辽东陨霜,禾苗皆死。嘉靖二年三月甲子,郯城陨霜杀麦。辛未,杀禾。二十二年四月己亥,固原陨霜杀麦。隆庆六年三月丁亥,南宫陨霜杀麦。万历二十四年四月己亥,林县雪。二十六年十一月辛亥,彰德陨霜,不杀草。三十八年四月壬寅,贵州暴雪,形如土砖,民居片瓦无存者。四十四年正月,雨红黄黑三色雪,屋上多巨人迹。崇祯六年正月辛亥,大雪,深二丈余。十一年五月戊寅,喜峰口雪三尺。十三年四月,会宁陨霜杀稼。十六年四月,鄢陵陨霜杀麦。
冰雹
洪武二年六月庚寅,庆阳大雨雹,伤禾苗。三年五月丙辰,蔚州大雨雹,伤田苗。五年五月癸丑夜,中都皇城万岁山雨冰雹,大如弹丸。七年八月甲午,平凉、延安、绥德、米脂雨雹。九月甲子,巩昌雨雹。八年四月,临洮、平凉、河州雹伤麦。十四年七月己酉,临洮大雨雹,伤稼。十八年二月,雨雹。
永乐七年秋,保定、浙东雨雹。十二年四月,河南一州八县雨雹,杀麦。
正统三年,西、延、平、庆、临、巩六府及秦、河、岷、金四州,自夏逮秋,大雨雹。四年五月壬戌,京师大雨雹。五年四月丁酉,平凉诸府大雨雹,伤人畜田禾。六月壬申至丙子,山西行都司及蔚州连日雨雹,其深尺余,伤稼。八月庚辰,保定大雨雹,深尺余,伤稼。
景泰五年六月庚寅,易州大方等社雨雹甚大,伤稼百二十五里,人马多击死。六年闰六月乙巳,束鹿雨雹如鸡子,击死鸟雀狐兔无算。
天顺元年六月己亥,雨雹大如鸡卵,至地经时不化,奉天门东吻牌摧毁。八年五月丁巳,雨雹。
成化元年四月庚寅,雨雹大如卵,损禾稼。五月辛酉,又大雨雹。五年闰二月癸未,琼山雨雹大如斗。八年七月丙午,陇州雨雹大如鹅卵,或如鸡子,中有如牛者五,长七八寸,厚三四寸,六日乃消。九年五月丁巳,雨雹如拳。十三年春,湖广大雨冰雹,牛死无算。十九年六月乙亥,潞州雨雹,大者如椀。二十年二月丙子,清远雨雹,大如拳。丙戌,大雷电,复雨雹。二十一年三月己丑夜,番禺、南海风雷大作,飞雹交下,坏民居万余,死者千余人。二十二年三月甲寅,南阳雨雹,大如鹅卵。
弘治元年三月壬申夜,融县雨雹,坏城楼垣及军民屋舍,死者四人。二年三月戊寅,宾州雨雹如鸡子,击杀牧竖三人,坏庐舍禾稼。庚辰,贵州安庄卫大雷,雨雪雹,坏麦苗。四月辛卯,洮州卫雨冰雹,水涌三丈。四年三月癸卯,裕、汝二州雨雹,大者如墙杵,积厚二三尺,坏屋宇禾稼。四月己酉,洮州卫雨雹及冰块。水高三四丈,漫城郭,漂房舍,田苗人畜多淹死。五年四月乙丑,莒、沂二州,安丘、郯城二县,雨雹大如酒杯,伤人畜禾稼。六年八月己巳,长子雨雹,大者如拳,伤禾稼,人有击死者。辛未,雨雹,大如弹丸,平地壅积。八年二月壬申,永嘉暴风雨,雨雹,大如鸡卵,小如弹丸,积地尺余,白雾四起,毁屋杀黍,禽鸟多死。三月己亥,桐城雨雹,深五尺,杀二麦。己酉,淮、凤州县暴风雨雹,杀麦。四月乙亥,常州、泗、邳雨雹,深五寸,杀麦及菜。丙子,沂州雨雹,大者如盘,小者如碗,人畜多击死。六月乙卯,雨雹。七月乙酉,洮州卫雨冰雹,杀禾。暴水至,人畜多溺死者。丙戌,甘肃西宁大雨雹,杀禾及畜。九年五月丙辰,雨雹。十年二月己卯,江西新城雨冰雹,民有冻死者。三月丁卯,北通州雨冰,深一尺。十三年八月戊子,雨雹。丙午,又雨雹。九月壬戌,又雨雹。十四年四月丁酉,徐州、清河、桃源、宿迁雨冰雹,平地五寸,夏麦尽烂。五月乙亥,登、莱二府雨雹杀禾。七月辛卯,雨雹。
正德元年六月戊辰,宣府马营堡大雨雹,深二尺,禾稼尽伤。三年四月辛未,泾州雨雹,大如鸡卵,坏庐舍菽麦。四年五月甲午,费县大雨雹,深一尺,坏麦谷。八年十月戊戌,平阳、太原、沁、汾诸属邑,大雨雹,平地水深丈余,冲毁人畜庐舍。十一年六月甲戌,宣府大雨雹,禾稼尽死。九月丙申,贵州大雨雹。十二年五月己亥,安肃大雨雹,平地水深三尺,伤禾,民有击死者。十三年四月壬午,衡州疾风迅雷,雨雹,大如鹅子,棱利如刀,碎屋,断树木如剪。
嘉靖元年四月甲申,云南左卫各属雨雹,大如鸡子,禾苗房屋被伤者无算。五月己未,蓬溪雨雹,大如鹅子,伤亦如之。二年五月丁丑,大同前卫雨雹。四年四月丁未,大同卫雨雹。五月戊子,固安雨雹。五年五月甲辰,满城雨雹。六月丁巳,大同县雨冰雹,俱大如鸡子。丁卯,万全都司及宣府皆雨雹,大者如瓯,深尺余。七月癸未,南丰雨雹,大如碗,形如人面。遂昌雨雹,顷刻二尺,大杀麻豆。六年六月癸丑,镇番卫大雨雹,杀伤三十余人。十四年三月辛巳,汉中雨雹陨霜杀麦。四月庚子,开封、彰德雨雹杀麦。十八年五月壬辰,庆都、安肃、河间雨冰雹,大如拳,平地五寸,人有死伤者。二十八年三月庚寅,临清大冰雹,损房舍禾苗。六月丁卯,延川雨雹如斗,坏庐舍,伤人畜。三十四年五月庚子,凤阳大冰雹,坏民田舍。三十六年三月癸未,沂州雨雹,大如盂,小如鸡卵,平地尺余,径八十里,人畜伤损无算。四十三年闰二月甲申,雨雹。四月庚寅,又雨雹。
隆庆元年七月辛巳,紫荆关雨雹,杀稼七十里。三年三月辛未,平溪卫雨雹。平地水涌三尺,漂没庐舍。四月己丑,郧阳县雨雹。平地水深二尺。五月癸丑,延绥口北马营堡雨雹,杀稼七十里。四年四月辛酉,宣府、大同雨雹,厚三尺余,大如卵,禾苗尽伤。五年四月戊午,大雨雹。六年八月乙丑,祁、定二州大雨雹,伤损禾菽,击毙三人。
万历元年五月辛巳,雨雹。四年四月丙午,博兴大雨雹,如拳如卵,明日又如之,击死男妇五十余人,牛马无算,禾麦毁尽。兖州相继损禾。五月乙巳,定襄雨雹,大者如卵,禾苗尽损。九年八月庚子,辽东等卫雨雹,如鸡卵,禾尽伤。十一年闰二月丁卯,泰州、宝应雨雹如鸡子,杀飞鸟无算。五月庚子,大雨雹。十三年五月乙酉,宛平大雨雹,伤人畜千计,十五年五月癸巳,喜峰口大雨雹,如枣栗,积尺余,田禾瓜果尽伤。十九年四月壬子,雨雹。二十一年二月庚寅,贵阳府大雨雹。十月丙戌,武进、江阴大冰雹,伤五谷。二十三年五月乙酉,临邑雨雹,尽作男女鸟兽形。二十五年八月壬戌,风雹。二十八年六月,山东大风雹,击死人畜,伤禾苗。河南亦雨冰雹,伤禾麦。三十年四月己未,大雨雹。三十一年五月戊寅,凤阳皇陵雨雹。七月丁丑,大雨雹。三十四年七月丙戌,又大雨雹。平地水深三尺。三十六年五月戊子,雨雹。四十一年七月丁卯,宣府大雨雹,杀禾稼。四十六年三月庚辰,长泰、同安大雨雹,如斗如拳,击伤城郭庐舍,压死者二百二十余人。十月壬午,云南雨雹。
天启二年四月壬辰,大雨雹。
崇祯三年九月辛丑,大雨雹。四年五月,襄垣雨雹,大如伏牛盈丈,小如拳,毙人畜甚众。六月丙申,大雨雹。七年四月壬戌,常州、镇江雨雹,伤麦。八年七月己酉,临县大冰雹三日,积二尺余,大如鹅卵,伤稼。十年四月乙亥,大雨雹。闰四月癸丑,武乡、沁源大雨雹,最大者如象,次如牛。十一年六月甲寅,宣府干石河山场雨雹,击杀马骡四十八匹。九月,顺天雨雹。十二年八月,白水、同官、雒南、陇西诸邑,千里雨雹,半日乃止,损伤田禾。十六年六月丁丑,乾州雨雹,大如牛,小如斗,毁伤墙屋,击毙人畜。
雷震
洪武六年十一月戊申,雷电交作。十三年五月甲午,雷震谨身殿。六月丙寅,雷震奉天门。十月甲戌,雷电。十二月己巳,广州大风雨雷电。十八年二月甲午,雷电雨雪。二十一年五月辛丑,雷震玄武门兽吻。六月癸卯,暴风,雷震洪武门兽吻。
宣德九年六月甲子,雷震大祀坛外西门兽吻。
正统八年五月戊寅,雷震奉天殿鸱吻。七月辛未,雷震南京西角门楼兽吻。是日,大同巡警军至沙沟,风雷骤至,裂肤断指者二百余人。九年正月辛亥朔,雷电大雨。闰七月壬寅,雷震奉先殿鸱吻。十一年十二月壬寅,大雨雷电,翼日乃止。十四年六月丙辰,南京风雨雷电,谨身殿灾。
景泰三年六月庚寅,雷击宫庭中门,伤人。
天顺二年六月己卯,雷震大祀殿鸱吻。四年六月癸丑,雷毁蓟州仓厫四。
成化三年六月戊申,雷震南京午门正楼。五年二月乙卯,又震山川坛具服殿之兽吻。八年四月辛未,始雷。十二年十一月癸亥,南京大雷雨。十三年二月甲戌,安庆大雪,既而雷电交作。十一月辛未冬至,杭州大雷雨。戊寅,荆门州大雷电雨雪。十七年七月己亥,雷震郊坛承天门脊兽。十一月丁酉,江南大雷雨雪。
弘治元年五月丙子,辰刻,南京震雷坏洪武门兽吻。巳刻,坏孝陵御道树。六月己酉,又坏鹰扬卫仓楼,聚宝门旗杆。二年四月庚子,又毁神乐观祖师殿。三年七月壬子,又坏午门西城墙。六年闰五月丁未,蓟州大风雷,拔木偃禾,牛马有震死者。十二月壬戌,南京雷雨,拔孝陵树。七年六月癸酉,如之。七月丙辰,福州雷毁城楼。八年十二月丙子,长沙大雷电雨雪。丁丑,南昌、彭水俱大雷电,雨雪雹,大木折。十年四月,雷震宣府西横岭之南山,倾三十余丈。七月乙卯,雷击吉王府端礼门兽吻。十二年四月丙午,雷震楚府承运殿。十四年闰七月庚辰,福州大风雷,击坏教场旗杆、城楼、大树。
正德元年五月壬辰,雷震青州衣甲库兽吻,有火起库中。六月辛酉,雷击西中门柱脊,暴风折郊坛松柏,大祀殿及斋宫兽瓦多堕落者。丙子,南京暴风雨,雷震孝陵白土冈树。十二月己巳朔,南通州雷再震。四年十二月壬寅,杭州大雨雷电,越二日复作。五年六月丙申,雷震万全卫柴沟堡,毙墩军四人。七年五月戊辰,雷震余干万春寨旗杆,状如刀劈。闰五月丁亥,雷震成都卫门及教场旗杆。十年闰四月甲申,蓟州赚狗崖、东墩及新开岭关雷火,震伤三十余人。十二年八月癸亥,南京祭历代帝王,雷雨大作,震死斋房吏。十二月庚辰,瑞州大雷电。十六年八月,雷击奉天门。
嘉靖二年五月丁丑,雷击观象台。四年七月己丑,雷击南京长安左门兽吻。五年四月戊寅,雷击阜城门城楼南角兽吻及北九铺旗杆。十年六月丁巳,雷击德胜门,破民屋柱,毙者四人。癸亥,雷击午门角楼及西华门城楼柱。十五年六月甲申,雷击南京西上门兽吻,震死男妇十余人。十六年五月戊戌,雷震谨身殿鸱吻,二十八年六月丁酉朔,雷震奉先殿左吻及东室门槅。三十三年四月乙亥,始雷。三十八年六月丙寅,雷击奉先殿门外南西二墙。
隆庆元年八月,大暑雷震。次日,大寒,如严冬。是夕,雷震达旦。四年六月辛酉,雷击圜丘广利门鸱吻。
万历三年六月己卯,雷击建极殿鸱吻。壬辰,雷击端门鸱尾。六年七月壬子,雷击南京承天门左檐。十三年七月戊子,雷震郊坛广利门,震伤榜题‘利’字及斋宫北门兽吻。十六年八月壬午,雷震南京旧西安门钟鼓楼兽头。十九年五月甲戌,太平路、喜峰路并雷击,墩台折,伤官军。二十一年四月戊戌,雷震孝陵大木。二十二年六月己酉,雷雨,西华门灾。七月壬辰,雷击祈谷坛东天门左吻。二十四年二月己酉夜,酃县大雷雨,火光遍十余里。二十五年七月庚寅朔,雷毁黄花镇台垣及火器。三十二年五月癸酉,雷毁长陵楼,又毁蓟镇松棚路墩台。三十三年五月庚子。大雷电,击毁南郊望灯高杆。三十七年八月甲寅,雷劈西城上旗杆。
泰昌元年十月己未,雷毁淮安城楼。
崇祯六年十二月丁亥,大风雪,雷电。九年正月甲戌,雷毁孝陵树。十年四月乙亥,蓟州雷火焚东山二十余里。十二年七月,雷击破密云城铺楼,所贮炮木皆碎。十月乙未立冬,雷电大作。十四年四月癸丑,雷火起蓟州西北,焚及赵家谷,延二十余里。六月丙午,雷震宣府西门城楼。十五年四月癸卯,雷震南京孝陵树,火从树出。十六年五月癸巳朔,雷震通夕不止。次日,见太庙神主横倒,诸铜器为火所铄,镕而成灰。六月丙戌,雷震奉先殿鸱吻,槅扇皆裂,铜镮尽毁。
鱼孽
嘉靖四十一年二月乙亥,德州九龙庙雨鱼,大者数寸。崇祯十年三月,钱塘江木柹化为鱼,有首尾未变者。
蝗蝻
洪武五年六月,济南属县及青、莱二府蝗。七月,徐州、大同蝗。六年七月,北平、河南、山西、山东蝗。七年二月,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蝗。六月,怀庆、真定、保定、河间、顺德、山东、山西蝗。八年夏,北平、真定、大名、彰德诸府属县蝗。建文四年夏,京师飞蝗蔽天,旬余不息。永乐元年夏,山东、山西、河南蝗。三年五月,延安、济南蝗。十四年七月,畿内、河南、山东蝗。宣德四年六月,顺天州县蝗。九年七月,两畿、山西、山东、河南蝗蝻覆地尺许,伤稼。十年四月,两京、山东、河南蝗蝻伤稼。正统二年四月,北畿、山东、河南蝗。五年夏,顺天、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应天、凤阳、淮安、开封、彰德、兖州蝗。六年夏,顺天、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广平、大名、淮安、凤阳蝗。秋,彰德、卫辉、开封、南阳、怀庆、太原、济南、东昌、青、莱、兖、登诸府及辽东广宁前、中屯二卫蝗。七年五月,顺天、广平、大名、河间、凤阳、开封、怀庆、河南蝗。八年夏,两畿蝗。十二年夏,保定、淮安、济南、开封、河南、彰德蝗。秋,永平、凤阳蝗。十三年七月,飞蝗蔽天。十四年夏,顺天、永平、济南、青州蝗。景泰五年六月,宁国、安庆、池州蝗。七年五月,畿内蝗蝻延蔓。六月,淮安、扬州、凤阳大旱蝗。九月,应天及太平七府蝗。天顺元年七月,济南、杭州、嘉兴蝗。二年四月,济南、兖州、青州蝗。成化三年七月,开封、彰德、卫辉蝗。九年六月,河间蝗。七月,真定蝗。八月,山东旱蝗。十九年五月,河南蝗。二十二年三月,平阳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顺天蝗。弘治三年,北畿蝗。四年夏,淮安、扬州蝗。六年六月,飞蝗自东南向西北,日为掩者三日。七年三月,两畿蝗。嘉靖三年六月,顺天、保定、河间、徐州蝗。隆庆三年闰六月,山东旱蝗。万历十五年七月,江北蝗。十九年夏,顺德、广平、大名蝗。三十七年九月,北畿、徐州、山东蝗。四十三年七月,山东旱蝗。四十四年四月,复蝗。七月,常州、镇江、淮安、扬州、河南蝗。九月,江宁、广德蝗蝻大起。禾黍竹树俱尽。四十五年,北畿旱蝗。四十六年,畿南四府又蝗。四十七年八月,济南、东昌、登州蝗。天启元年七月,顺天蝗。五年六月,济南飞蝗蔽天,田禾俱尽。六年十月,开封旱蝗。崇祯八年七月,河南蝗。十年六月,山东、河南蝗。十一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大旱蝗。十三年五月,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大旱蝗。十四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浙江大早蝗。
豕祸
嘉靖七年,杭州民家有豕,肉膜间生字。万历二十三年春,三河民家生八豕,一类人形,手足俱备,额上一目。三十八年四月,燕河路营生豕,一身二头,六蹄二尾。六月,大同后卫生豕,两头四眼四耳。四十七年六月,黄县生豕,双头四耳,一身八足。七月,宁远生豕,身白无毛,长鼻象嘴。天启三年七月,辰州翫平溪生豕,猪身人足,一目。四年三月,神木生豕,额多一鼻逆生,目深藏皮肉,合则不见。四月,榆林生豕,一首二身,二尾八足。六月,霍州生豕,二身二眼,象鼻,四耳四乳。崇祯元年三月,石泉生豕类象,鼻下一目甚大,身无毛,皮肉皆白。六年二月,建昌生豕,二身一首,八蹄二尾。十五年七月,聊城生豕,一首二尾七蹄。
龙蛇之孽
成化五年六月,河决杏花营,有卵浮于河,大如人首,下锐上圆,质青白,盖龙卵也。弘治九年六月庚辰,宣府镇南口墩骤雨火发,龙起刀鞘内。十八年五月辛卯,日午,旋风大起,云翳三殿,若有人骑龙入云者。正德七年六月丁卯夜,招远有赤龙悬空,光如火,盘旋而上,天鼓随鸣。十二年六月癸亥,山阳见黑龙,一龙吸水,声闻数里,摄舟及舟女至空而坠。十三年五月癸丑,常熟俞野村迅雷震电,有白龙一、黑龙二乘云并下,口中吐火,目睛若炬,撤去民居三百余家,吸二十余舟于空中。舟人坠地,多怖死者。是夜红雨如注,五日乃息。十四年四月,鄱阳湖蛟龙鬬。嘉靖四十年五月癸酉,青浦佘山九蛟并起,涌水成河。万历十四年七月戊申,舒城大雷雨,起蛟百五十八,迹如斧劈,山崩田陷,民溺死无算。是岁,建昌民樵于山,逢巨蛇,一角,六足如鸡距,不噬不惊,或言此肥 27525.gif 也。十八年七月,猗氏大水,二龙鬬于村。得遗卵,寻失。十九年六月己未,公安大水,有巨蛇如牛,首赤身黑,修二丈余,所至堤溃。三十一年五月戊戌,历城大雨,二龙鬬水中,山石皆飞,平地水高十丈。四十五年八月,安邱青河村青白二龙鬬。
马异
永乐十八年九月,诸城进龙马。民有牝马牧于海滨,一日云雾晦冥,有物蜿蜒与马接。产驹,具龙文,其色青苍,谓之龙马云。宣德七年五月,忻州民武焕家马生一驹,鹿耳牛尾,玉面琼蹄,肉文被体如鳞。七月,沧州畜官马,一产二驹,州以为祥,献于朝。宣宗曰:‘物理之常,何足异也。’ 成化十七年六月,兴济马生二驹。弘治元年二月,景宁屏风山有异物成群,大如羊,状如白马,数以万计。首尾相衔,迤逦腾空而去。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海盐有海马万数,岸行二十余里。其一最巨,高如楼。
人痾
前史多志一产三男事。然近岁多有,不可胜详也,其稍异者志之。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河南龙门妇司牡丹死三年,借袁马头之尸复生。宣德元年十一月,行在锦衣卫校尉綦荣妻皮氏一产四子。天顺四年四月,扬州民妇一产五男。成化十三年二月,南京鹰扬卫军陈僧儿妻朱氏一产三男、一女。十七年六月,宿州民张珍妻王氏脐下右侧裂,生一子。二十年十二月,徐州妇人肋下生瘤,久之渐大,儿从瘤出。二十一年,嘉善民邹亮妻初乳生三子,再乳生四子,三乳生六子。弘治十一年六月,腾骧左卫百户黄盛妻宜氏一产三男一女。十六年五月,应山民张本华妻崔氏生须长三寸。是时,郑阳商妇生须三缭,约百余茎。嘉靖二年六月,曲靖卫舍人胡晟妻生一男,两头四手三足。四年,横泾农孔方胁下产肉块,剖视之,一儿宛然。五年,江南民妇生妖,六目四面,有角,手足各一节,独爪,鬼声。十一年,当涂民妇一产三男一女。十二年,贵州安卫军李华妻生男,两头四手四足。二十七年七月,大同右卫参将马继舍人马录女,年十七化为男子。隆庆二年十二月,静乐男子李良雨化为妇人。五年二月,唐山民妇生儿从左胁出。万历十年,淅川人化为狼。十八年,南宿州民妇一产七子,肤发红白黑青各色。三十七年六月,繁峙民李宜妻牛氏一产二女,头面相连。手足各分。四十六年,广宁卫民妇产一猴,二角四齿,是时。大同民妇一产四男。崇祯八年夏,镇江民妇产一子,顶载两首,臀赘一首,与母俱毙。十五年十一月,曹县民妇产儿,两头,顶上有眼,手过膝。
疾疫
永乐六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八年,登州宁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邵武比岁大疫,至是年冬,死绝者万二千户。九年七月,河南、陕西疫。十一年六月,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正统九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景泰四年冬,建昌、武昌、汉阳疫。六年四月,西安、平凉疫。七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天顺五年四月,陕西疫。成化十一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无算。正德元年六月,湖广平溪、清凉、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十二年十月,泉州大疫。嘉靖元年二月,陕西大疫。二年七月,南京大疫,军民死者甚众。四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三十三年四月,都城内外大疫。四十四年正月,京师饥且疫。万历十年四月,京师疫。十五年五月,又疫。十六年五月,山东、陕西、山西、浙江俱大旱疫。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止。明年春,北畿、山东疫。
鼓妖
洪武五年八月己酉,徐沟西北空中有声如雷。十一年,瑞昌有大声如钟,自天而下,无形。天顺六年九月乙巳夜,天无云,西北方有声如雷。七年二月晦夜,空中有声。大学士李贤奏,无形有声谓之鼓妖,上不恤民则有此异。成化十三年正月甲子,代州无云而雷。十四年八月戊戌,早朝,东班官若闻有甲兵声者,辟易不成列,久之始定。弘治六年六月丁卯,石州吴城驿无云而震者再。十七年六月甲申,江西庐山鸣如雷。嘉靖二十九年二月甲子,隆庆州张山营堡山鸣。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己未,萧县山鸣如惊涛澎湃,竟夜不止。二十八年八月戊戌,西北方有声如雷。天启七年八月丁巳,庄烈即位,朝时,空中有声如天鼓,发于殿西。崇祯十二年十二月乙未,萧县山鸣。是月,西山大鸣如雷,如风涛。十三年二月壬子,浙江省城门夜鸣。十六年冬,建极殿鸱吻中有声似鹁鸠,曰‘苦苦’,其声渐大,复作犬吠声,三日夜不止。明年三月辛丑,孝陵夜有哭声,亦鼓妖也。
陨石
成化六年六月壬申,阳信雷声如啸,陨石一,碎为三,外黑内青。十四年六月辛亥,临晋天鸣,陨石县东南三十里,入地三尺,大如升,色黑。二十三年五壬寅,束鹿空中响如雷,青气坠地。掘之得黑石二,一如椀,一如鸡卵。弘治三年三月,庆阳雨石无数,大小不一,大者如鹅卵,小者如芡实。四年十月丁巳,光山有红光如电,自西南往东北,声如鼓,久之入地,化为石,大如斗。十年二月丙申,修武黑气入地,化为石,状如羊首。十二年五月戊寅,朔州有声,如迅雷,白气腾上,陨大石三。正德元年八月壬戌,夜有火光落即墨,化为绿石,圆高尺余。九年五月己卯,滨州有声陨石。十三年正月己未,邻水陨石一。嘉靖十二年五月丁未,祁县有声如鼓,火流坠地为石。四十二年三月癸卯,怀庆陨石。隆庆二年三月己未,保定新城陨黑石二。万历三年五月癸亥,有二流星昼陨景州城北,化为黑石。十七年九月戊午,万载黑烟腾起,陨石演武厅畔。十九年四月辛酉。遵化陨石二。四十四年正月丁丑,易州及紫荆关有光化石崩裂。崇祯九年九月丁未,太康陨石。
水潦
洪武元年六月戊辰,江西永新州大风雨,蛟出,江水入城,高八尺,人多溺死。事闻,使赈之。三年六月,溧水县江溢,漂民居。四年七月,南宁府江溢,坏城垣。衢州府龙游县大雨,水漂民庐,男女溺死。五年八月,嵊县、义乌、余杭山谷水涌,人民溺死者众。六年二月,崇明县为潮所没。七月,嘉定府龙游县洋、雅二江涨,翼日南溪县江涨,俱漂公廨民居。七年八月,高密县胶河溢,伤禾。八年七月,淮安、北平、河南、山东大水。十二月,直隶苏州、湖州、嘉兴、松江、常州、太平、宁国,浙江杭州俱水。九年,江南、湖北大水。七月,湖广、山东大水。十年六月,永平滦、漆二水没民庐舍。七月,北平八府大水,坏城垣。十一年七月,苏、松、扬、台四府海溢,人多溺死。十月丙辰,河决兰阳。十二年五月,青田山水没县治。十三年十一月,崇明潮决沙岸。人畜多溺死。十四年八月庚辰,河决原武。十五年二月壬子,河南河决。三月庚午,河决朝邑。七月,河溢荥泽、阳武。是岁,北平大水。十七年八月丙寅,河决开封,横流数十里。是岁,河南、北平俱水。十八年八月,河南又水。是年,江浦、大名水。二十三年正月庚寅,河决归德。七月癸巳,河决开封,漂没民居。又海门县风潮坏官民庐舍,漂溺者众。是岁,襄阳、沔阳、安阳水。二十四年十月,北平、河间二府水。二十五年正月,河决阳武,开封州县十一俱水。二十六年十一月,青、兖、济宁三府水。二十七年三月,宁阳汶河决。二十八年八月,德州大水,坏城垣。三十年八月丁亥。河决开封,三面皆水,犯仓库。
永乐元年五月,章丘漯河决岸、伤稼。南海、番禺潮溢。八月,安邱县红河决。二年六月,苏、松、嘉、湖四府俱水。七月,湖广、江西水。九月,河决开封,坏城。三年三月,温县水决堤四十余丈。济、涝二水溢。八月,杭州属县多水,渰男妇四百余人。七年五月,安陆州江溢,决渲马滩圩岸千六百余丈。六月,寿州水决城。是岁,泰兴江岸沦于江者三千九百余丈。浑河决固安。八年五月,平度州潍水及浮糠河决,浸百十三所。七月,平阳县潮溢,漂庐舍。八月庚申,河溢开封。十二月戊戌,河决汴梁,坏城。九年正月,高邮甓社等九湖及天长诸水暴涨。六月,扬州属州县五江潮涨四日,漂人畜甚众。七月,海宁潮溢,漂溺甚众。八月,漳、卫二水决堤渰田。九月,雷州飓风暴雨,淹遂溪、海康,坏田禾八百余顷,溺死千六百余人。是岁,湖广、河南水。十年七月,卢沟水涨,坏桥及堤岸,溺死人畜。保定县决河岸五十四处。十一月,吴桥、东光、兴济、交河、天津决堤伤稼。十二月,安州水决直亭等河口八十九处。十二年十月,临晋涑河逆流,决姚暹渠堰,流入硝池,渰没民田,将及盐池。崇明潮暴至,漂庐舍五千八百余家。十三年六月,北畿、河南、山东水溢,坏庐舍,没田禾,临清尤甚。滏、漳二水漂磁州民舍。十四年夏,南昌诸府江涨,坏民庐舍。七月,开封州县十四河决堤岸。永平滦、漆二河溢,坏民田禾。福宁、延平、邵武、广信、饶州、衢州、金华七府,俱溪水暴涨,坏城垣房舍,溺死人畜甚众。辽东辽河、代子河水溢,浸没城垣屯堡。十八年夏秋,仁和、海宁潮涌,堤沦入海者千五百余丈。二十年五月,广东诸府潮溢,漂庐舍,坏仓粮,溺死三百六十余人。夏秋,湖广沔阳江涨,河南北及凤阳河溢。二十一年五月,峨眉溪水涨,溺死百三十人。八月,琼州府潮溢,漂溺甚众。二十二年七月,黄岩潮溢,溺死八百人。九月庚辰,河溢开封。
洪熙元年六月,骤雨,白河溢,冲决河西务、白浮、宋家等口堤岸。临漳漳、滏二河决堤岸二十四。真定滹沱河大溢,没三州五县田。七月,容城白沟河涨,伤禾稼。浑河决卢沟桥东狼窝口,顺天、河间、保定、滦州俱水。
宣德元年六七月,江水大涨,襄阳、谷城、均州、郧县,缘江民居漂没者半。黄、汝二水溢,渰开封十州县及南阳汝州、河南嵩县。三年五月,邵阳、武冈、湘乡暴风雨七昼夜,山水骤长,平地高六尺。永宁卫大水,坏城四百丈。六月,浑河水溢,决庐沟河堤百余丈。七月,北畿七府俱水。五年七月,南阳山水泛涨,冲决堤岸,漂流人畜庐舍。六年六月,浑河溢,决徐家等口,顺天、保定、真定、河间州县二十九俱水。河决开封,没八县。七年六月,太原河、汾并溢,伤稼。八年六月,江西濒江八府江涨,漂没民田,溺死男妇无算。九年正月,沁乡沁水涨,决马曲湾,经获嘉、新乡,平地成河。五月,宁海县潮决,徙地百七十余顷。六月,浑河决东岸,自狼河口至小屯厂,顺天、顺德、河间俱水。七月,辽东大水。
正统元年闰六月,顺天、真定、保定、济南、开封、彰德六府俱大水。二年,凤阳、淮安、扬州诸府,徐、和、滁诸州,河南开封,四五月河、淮泛涨,漂居民禾稼。九月,河决阳武、原武、荥泽。湖广沿江六县大水决江湜。三年,阳武河决,武陟沁决,广平、顺德漳决,通州白河溢。四年五月,京师大水,坏官舍民居三千三百九十区。顺天、真定。保定三府州县及开封、卫辉、彰德三府俱大水。七月,滹沱、沁、漳三水俱决,坏饶阳、献县、卫辉、彰德堤岸。八月,白沟、浑河二水溢,决保定安州堤。苏、常、镇三府及江宁五县俱水,溺死男妇甚众。九月,滹沱复决深州,渰百余里。五年五月至七月,江西江溢,河南河溢。八月,潮决萧山海塘。六年五月,泗州水溢丈余,漂庐舍。七月,白河决武清、漷县堤二十二处。八月,宁夏久雨,水泛,坏屯堡墩台甚众。八年六月,浑河决固安。八月,台州、松门、海门海潮泛溢,坏城郭、官亭、民舍、军器。九年七月,扬子江沙洲潮水溢涨,高丈五六尺,溺男女千余人。闰七月,北畿七府及应天、济南、岳州、嘉兴、湖州、台州俱大水。河南山水灌卫河,没卫辉、开封、怀庆、彰德民舍,坏卫所城。十年三月,洪洞汾水堤决,移置普润驿以远其害。夏,福建大水,坏延平府卫城,没三县田禾民舍,人畜漂流无算。河南州县多大水。七月,延安卫大水,坏护城河堤。九月,广东卫所多大水。十月,河决山东金龙口阳谷堤。十一年六月,浑河溢固安。两畿、浙江、河南俱连月大雨水。是岁,太原、兖州、武昌亦俱大水。十二年春,赣州、临江大水。五月,吉安江涨渰田。十三年六月,大名河决,渰三百余里,坏庐舍二万区,死者千余人。河南、济南、青、兖、东昌亦俱河决。七月,宁夏大水。河决汉、唐二坝。河南八树口决。漫曹、濮二州,抵东昌,坏沙湾等堤。十四年四月,吉安、南昌临江俱水,坏坛庙廨舍。
景泰元年七月,应天大水,没民庐。三年六月,河决沙湾白马头七十余丈。八月,徐州、济宁间,平地水高一丈,民居尽圮。南畿、河南、山东、陕西、吉安、袁州俱大水。四年春夏,河连决沙湾。五年六月,扬州潮决高邮、宝应堤岸。七月,苏、松、淮、扬、庐、凤六府大水。八月,东、兖、济三府大水,河涨渰田。六年六月,开封、保定俱大水。闰六月,顺天大水,滦河泛溢,坏城垣民舍,河间、永平水患尤甚。武昌诸府江溢伤稼。七年六月,河决开封,河南、彰德田庐渰没。是岁,畿内、山东俱水。
天顺元年夏,淮安、徐州、怀庆、卫辉俱大水,河决。三年六月,谷城、景陵,襄水涌泛伤稼。四年夏,湖北江涨,渰没麦禾。北畿及开封、汝宁大水。七月,淮水决,没军民田庐。五年七月,河决开封土城,筑砖城御之。越三日,砖城亦溃,水深丈余。周王后宫及官民乘筏以避,城中死者无算。襄城水决城门,溺死甚众。崇明、嘉定、昆山、上海海潮冲决,溺死万二千五百余人。浙江亦大水。六年七月,淮安大水,潮溢,溺死盐丁千三百余人。七年七月,密云山水骤涨,军器、文卷、房屋俱没。
成化三年六月,江夏水决江口堤岸,迄汉阳,长八百五十丈有奇。五年,湖广大水。山西汾水伤稼。六年六月,北畿大水。七年闰九月,山东及浙江杭、嘉、湖、绍四府俱海溢,渰田宅人畜无算。九年六月,畿南五府及怀庆俱大水。八月,山东大水。十一年五月,湖广水。十二年八月,浙江风潮大水。淮、凤、扬、徐亦俱大水。十三年二月甲戌,安庆大雪。次日大雨,江水暴涨。闰二月,河南大水。九月,淮水溢,坏淮安州县官舍民屋,渰没人畜甚众。十四年四月,襄阳江溢,坏城郭。五月,陕州大水,人多渰死。七月,北畿、山东水。九月,河决开封护城堤五十丈。十八年七月,昌平大水,决居庸关水门四十九,城垣、铺楼、墩台一百二。八月,卫、漳、滹沱并溢,自清平抵天津。
弘治二年五月,河决开封黄沙冈抵红船湾,凡六处,入沁河。所经州县多灾,省城尤甚。七月,顺、永、河、保四府州县大水。八月,卢沟河堤坏。四年八月,苏、松、浙江水。五年夏秋,南畿、浙江、山东水。七年七月,苏、常、镇三府潮溢,平地水五尺,沿江者一丈,民多溺死。九年六月,山阴、萧山山崩水涌,溺死三百余人。十四年五月,贵池水涨,蛟出,渰死二百六十余人,旁邑十二皆大水。七月,廉州及灵山海涨,渰死百五十余人。闰七月,琼山飓风潮溢,平地水高七尺。八月,安、宁、池、太四府大水,蛟出,漂流房屋。十五年七月,南京江水泛溢,湖水入城五尺余。十七年六月,庐山平地水丈余,溺死星子、德安民,及漂没庐舍甚众。
正德元年六月,陕西徽州河溢,漂没居民孳畜。二年六月,固原河涨,平地水高四尺,人畜溺死。三年九月,延绥、庆阳大水。五年九月,安、宁、太三府大水,溺死二万三千余人。十一月,苏、松、常三府水。六年六月,汜水暴涨,溺死百七十六人,毁城垣百七十余堵。十二年,顺天、河间、保定、真定大水。凤阳、淮安、苏、松、常、镇、嘉、湖诸府皆大水。荆、襄江水大涨。十五年五月,江西大水。十六年七月,辽阳汤跕堡大水决城。
嘉靖元年七月,南京暴风雨,江水涌溢,郊社、陵寝、宫阙、城垣吻脊栏楯皆坏。拔树万余株,江船漂没甚众。庐、凤、淮、扬四府同日大风雨雹,河水泛涨,溺死人畜无算。二年七月,扬、徐复大水。夏、秋间,山东州县俱大水。八月,苏、松、常、镇四府大水,开封亦如之。五年六月,陕西五郎坝大水三丈余,冲决官舍。徐、沛河溢,坏丰县城。六年秋,湖广水。十六年秋,两畿、山东、河南、陕西、浙江各被水灾,湖广尤甚。二十六年七月丙辰,曹县河决,城池漂没,溺死者甚众。二十七年正月,汧阳大水没城。
隆庆元年夏,京师大水。六月,新河鲇鱼口沉运船数百艘。是岁,襄阳、郧阳水。二年七月,台州飓风,海潮大涨,挟天台山诸水入城,三日溺死三万余人。没田十五万亩,坏庐舍五万区。三年闰六月,真定、保定、淮安、济南、浙江、江南俱大水。七月壬午,河决沛县,自考城、虞城、曹、单、丰、沛至徐州,坏田庐无算。九月,淮水溢,自清河至通济闸及淮安城西,淤三十里,决二坝入海。莒、沂、郯城之水又溢出邳州,溺人民其众。四年七月,沙、薛、汶、泗诸水骤溢,决仲家浅等漕堤。八月,陕西大水,河决邳州。五年四月,又决邳州,自曲头集至王家口新堤多坏。是岁,山东、河南大水。
万历元年七月,荆州、承天大水。二年六月,福建永定大水,溺七百余人。是岁,海盐海大溢,死者数千人。八月庚午,淮安、扬州、徐州河溢伤稼。三年四月,淮、徐大水。五月,淮水大决。六月,杭、嘉、宁、绍四府海涌数丈,没战船、庐舍、人畜不计其数。八月,淮、扬、凤、徐四府州大水,河决高邮、砀山及邵家口、曹家庄。九月,苏、松、常、镇四府俱水。四年正月,高邮清水堤决。九月,河决丰、沛、曹、单。十一月,淮、黄交溢。五年闰八月,徐州河淤,淮河南徙,决高邮、宝应诸湖堤。六年六月,清河水溢。七年五月,苏、松、凤阳、徐州大水。八月,又水。是岁,浙江大水。九年五月,从化、增城、龙门溪壑泛涨,田禾尽没,渰死男妇无算。七月,福安洪水逾城,漂没庐舍殆尽。八月,泰兴、海门、如皋大水,塘圩坡埂尽决,溺死者甚众。十年正月,淮、扬海涨,浸丰利等盐场三十,渰死二千六百余人。七月,苏、松六州县潮溢,坏田禾十万顷,溺死者二万人。十一年四月,承天江水暴涨,漂没民庐人畜无算。金州河溢没城。十四年夏,江南、浙江、江西、湖广、广东、福建、云南、辽东大水。十五年五月,浙江大水。七月,开封及陕州、灵宝河决。是岁,杭、嘉、湖、应天、太平五府江湖泛溢,平地水深丈余。七月终,飓风大作,环数百里,一望成湖。十六年八月,河决东光魏家口。十七年六月,浙江海沸,杭、嘉、宁、绍、台属县廨宇多圮,碎官民船及战舸,压溺者二百余人。十九年六月,苏、松大水,溺人数万。七月,宁、绍、苏、松、常五府滨海潮溢,伤稼渰人。九月,泗州大水,州治浸三尺。淮水高于城,祖陵被浸。十月,扬州湖淮涨溢,决邵伯堤五十余丈,高邮南北闸俱冲。二十年夏秋,真、顺、广、大四府水。二十一年五月,邳州、高邮、宝应大水决湖堤。二十二年七月,凤阳、庐州大水。二十三年四月,泗水浸祖陵。二十四年秋,杭、嘉、湖三府大水。二十九年八月,沔阳大水入城。三十年六月,京师大水。三十一年五月,成安、永年、肥乡、安州、深泽,漳、滏、沙、燕河并溢,决堤横流。祁州、静海圮城垣、庐舍殆尽。六月,泰安大水,渰八百余人。八月,泉州诸府海水暴涨,溺死万余人。三十二年六月,昌平大水,坏各陵桥道。七月,永平、真、保三府俱水,渰男妇无算。八月,河决苏家庄,渰丰、沛,黄水逆流灌济宁、鱼台、单县。三十五年六月,黄州蛟起。武昌、承天、郧阳、岳州、常德大水,漂没庐舍。徽州、宁国、太平、严州四府山水大涌,漂人口甚众。闰六月,京师大水,长安街水深五尺。三十七年九月,福建、江西大水。四十一年六月,通惠河决。七月,京师大水。南畿、江西、河南俱大水。八月,山东、广西、湖广俱大水。九月,辽东大水。四十二年,浙江、江西、两广俱水。四十四年七月,江西、广东水。四十六年八月,潮州六县海飓大作,溺万二千五百余人,坏民居三万间。
天启三年,睢宁河决。六年秋,河决匙头湾,倒入骆马湖,自新安镇抵邳、宿,民居尽没。是岁,顺天、永平二府大水,边垣多圮。
崇祯元年七月壬午,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萧山尤甚。三年,山东大水。四年六月,又大水。五年六月壬申,河决孟津口,横浸数百里。七年五月,卭、眉诸州县大水,坏城垣、田舍、人畜无算。十年八月,叙州大水,民登州堂及高阜者得免,余尽没。十三年五月,浙江大水。十四年七月,福州风潮泛溢,漂溺甚众。十五年六月,汴水决。九月壬午,河决开封朱家寨。癸未,城圮,溺死士民数十万。
水变
洪武五年,河南黄河竭,行人可涉。天顺二年十二月癸未,武强苦井变为甘。弘治十四年八月丙辰,融县河水红浊如黄河。十月丙辰,马湖底涡江水白可鉴,翌日浊如泔浆,凝两岸沙石上者如土粉,十七日乃澄。丁巳,叙州东南二河白如雪、浓如浆者三日。十五年九月丙戌,濮州井溢,沙土随水而出。正德十年七月,文安水忽僵立,是日大寒,结为冰柱,高围俱五丈,中空旁穴。数日而贼至,民避穴中,生全者甚众。隆庆六年五月,南畿龙目井化为酒。万历二十二年四月,南京正阳门水赤三日。二十五年八月甲申,蒲州池塘无风涌波,溢三四尺。临淄濠水忽涨,南北相向而鬬。又夏庄大湾潮忽起,聚散不恒,聚则丈余,开则见底。乐安小清河逆流。临清砖板二闸,无风大浪。三十年闰二月戊午,河州莲花寨黄河涸。四十六年四月,宣武、正阳门外水赤三里,如血,一月乃止。四十七年四月,宣武门响闸至东御河,水复赤。崇祯十年,宁远卫井鸣沸,三日乃止。河南汝水变色,深黑而味恶,饮者多病。十三年,华阴渭水赤。十四年,山西潞水北流七昼夜,势如潮涌。十五年,达州井鸣,濠水变血。十六年,松江自五月至七月不雨,河水尽涸,而泖水忽增数尺。
黑眚黑祥
洪武十年正月丁酉,金华、处州雨水如墨汁。十四年正月,黑气亘天。十一月壬午,黑气亘天者再。二十一年二月乙卯,黑气亘天。宣德元年二月戊子,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八月辛巳,乐安城中有黑气如死灰。正统元年九月辛亥,未刻,黑气亘天,自西南属东北。二年八月甲申,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十四年十一月己丑,晡时,西方有黑气从地而生。景泰元年二月壬寅,黑气南北亘天。十月辛未,西南黑气如烟火,南北亘天。二年四月庚辰,有黑气如烟,摩地而上。天顺五年七月己亥朔,东方有黑气,须臾蔽天。成化七年四月丙辰,雨黑沙如漆。八年三月庚子,黑气起西北,临清、德州昼晦。十二年七月庚戌,京师黑眚见。民间男女露宿,有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牖,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遍城惊扰,操刃张灯,鸣金鼓逐之,不可得。帝常朝,奉天门侍卫见之而哗。帝欲起,怀恩持帝衣,顷之乃定。弘治五年二月己巳,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六年八月壬申,南京有黑气,东西百余丈。十四年四月辛未,应州黑风大作。十六年二月庚子,宜良黑气迷空,咫尺莫辨人形。正德七年六月壬戌,黑眚见顺德、河间及涿,大者如犬,小者如猫,夜出伤人,有至死者。寻见于京师,形赤黑,风行有声,居民夜持刁斗相警达旦,逾月乃息。后又见于封丘。十二年闰十二月丁丑夜,瑞州有红气变白,形如曲尺,中外二黑气,相鬬者久之。八年十月癸巳,杭州雨黑水。三十七年三月,衡州黑眚见。隆庆二年四月,天雨黑豆。六年四月,杭州黑雾,有物蜿蜒如车轮,目光如电,冰雹随之。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辛卯,同安生黑毛。二十五年二月癸亥,湖州黑雨杂以黄沙。崇祯十年,山东雨黑水,新乡亦如之。十一年,京师有黑眚,状如狸,入民家为祟,半岁乃止。十三年正月丁卯,黑气弥空者三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明史  卷二十九‧志第五  五行二 火 木
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燠、草异、羽虫之孽、羊祸、火灾、火异、赤眚赤祥皆属之火,今从之。
恒燠
洪熙元年正月癸未,以京师一冬不雪,诏谕修省。正统九年冬,畿内外无雪。十二年冬,陕西无雪。景泰六年冬,无雪。天顺元年冬,宫中祈雪。是年,直隶、山西、河南、山东皆无雪。二年冬,命百官祈雪。六年冬,直隶、山东、河南皆无雪。成化元年冬,无雪。五年冬,燠如夏。六年二月壬申,以自冬徂春,雨雪不降,敕谕群臣亲诣山川坛请祷。十年二月,南京、山东奏,冬春恒燠,无冰雪。十一年冬,以无雪祈祷。十五年冬,直隶、山东、河南、山西无雪。十九年冬,京师、直隶无雪。弘治九年冬,无雪。十五年冬,无雪。十八年冬,温如春,无雪。正德元年冬,无雪。永嘉自冬至春,麦穗桃李实。三年冬,无雪。六年至九年,连岁无雪。十一年冬,无雪。嘉靖十四年,冬深无雪,遣官遍祭诸神。十九年冬,无雪。二十年十二月癸卯,祷雪于神祇坛。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午,命诸臣分告宫庙祈雪。三十二年冬,无雪。三十三年十二月壬申,以灾异屡见,即祷雪日为始,百官青衣办事。三十六年冬,无雪。三十九年冬,无雪。明年,又无雪。帝将躬祷,会大风,命亟祷雪兼禳风变。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冬,祈雪无虚岁。隆庆元年冬,无雪。四年冬,无雪。万历四年十二月己丑,命礼部祈雪。十六年、十七年、二十九年、三十七年、四十七年,亦如之。崇祯五年十二月癸酉,命顺天府祈雪。六年、七年冬,无雪。
草异
永乐十六年正月乙丑,同州、澄城、郃阳、朝邑雨谷及荞麦。正统八年十一月,殿上生荆棘,高二尺。十四年,广州狱竹床,逾年忽青生叶。成化六年二月戊寅,湖广应山雨粟。弘治八年二月,枯竹开花,实如麦米,苦荬开莲花。六月甲子,黟县雨豆,味不可食。九年,黄州民家瓜大如斗,瓤皆赤血。万历四十三年四月戊寅,石首雨豆,大小不一,色杂红黑。崇祯四年、五年,河南草生人马形,如被甲持矛驰驱战鬬者然。十三年,徐州田中白豆,多作人面,眉目宛然。
羽虫之孽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壬午,岳州民家有鸭,含絮裹火,飞上屋,入竹椽茅茨中。火四起,延烧数百家。四十三年四月壬午,只鹤衔火,飞集掖县海神庙殿。明日,庙火。崇祯六年,汝宁有鸟,鸠身猴足。凤阳恶鸟数万,兔头、鸡身、鼠足,供馔甚肥,犯其骨立死。
羊祸
万历三十八年四,崞县民家羊产羔,一首、二眼、四耳、八足。三十九年四月,降夷部产羊羔,人面羊身。
火灾
洪武元年七月丁酉,京师火,延烧永济仓。三年二月己巳,大河卫火,燔及广积库。七月乙未,宝源局火。甲子,凤台门军营火,延烧武德卫军器局。四年十一月癸亥,京师大军仓灾。五年二月癸未,临濠府火。壬辰至甲午,京师火,毁龙骧等六卫军民庐舍。七月丁卯,永清卫军器库火。十二月丙戌,京师定远等卫火,焚及军器局兵仗。十七年十二月己未,潮州火,官廨民居及仓廪、兵仗、图籍焚荡无遗。二十一年二月戊辰,历代帝王庙火,上元县治亦灾。甲戌,天界、能仁二寺灾。二十九年二月辛丑,通州火,燔屋千九百余。三十年四月甲午,广南卫火,延烧城楼及卫治仓库。
建文二年八月癸巳,承天门灾。
永乐四年十二月辛亥,瓯宁王邸第火,王薨。十三年正月壬子,北京午门灾。十九年四月庚子,奉天、谨身、华盖三殿灾。二十年闰十二月戊寅,乾清宫灾。
宣德三年三月己亥,东岳泰山庙火。六年八月,武昌火,延烧楚王宫,谱系敕符俱烬。甲辰,天津右卫北城外火,飞焰入城,烧仓厫。九年二月庚午,京城东南楼火。
正统二年二月,西镇吴山庙火。三年八月辛酉,顺天贡院火,席舍多焚,改期再试。十二月乙亥,韩府承运殿灾。四年三月戊午,代府寝殿火。七年正月,广昌木厂火,焚松木八千八百余株。戊午,南京内府火,燔廊房六十余间,图籍、器用、守卫衣甲皆空。三月辛未,赵城娲皇寝庙火。十年正月庚寅,忠义前后二卫灾。是时太仓屡火,遣官祷祭火龙及太岁以禳之。五月甲申,忠义后卫仓复火。癸巳,通州右卫仓火。十一月丁酉,御花房火。十一年秋,武昌火,死者数百人。十二月乙未,周府灾。十二年六月,南京山川坛灾。十三年二月癸酉,忠义前卫仓火。十四年六月丙辰夜,南京谨身、奉天、华盖三殿灾。
景泰二年六月丙子,青州废齐府火。三年八月戊寅,秦府火。五年春,南京火,延烧数数千家。七年九月壬申,宁府火,延烧八百余家。
天顺元年七月丙寅夜,承天门灾。二年五月戊子,器皿厂火。三年九月庚寅。肃州城中火,延烧五千四百余十家,死者六十余人。四年八月己巳,光禄寺大烹内门火。是岁,楚府频火,宫殿家庙悉毁。五年三月丁卯,南京朝天宫灾。六年六月癸未,楚府火。七年正月丁西,南京西安门木厂火,延烧皇墙。二月戊辰,会试天下举人,火作于贡院,御史焦显扃其门,烧杀举子九十余人。
成化二年九月癸未,南京御用监火。六年十一月己亥,江浦火,延烧二百六十余家。九年七月庚戌,东直门灾。十一年四月壬辰夜,乾清宫门灾。十三年十一月壬辰,太仓米麦,岁久蒸浥,自焚百余石。十八年八月丙午,合州火,延烧千五百余家。乙卯,楚府火凡三发。十一月戊午,南京国子监火。十二月乙卯,器皿厂火。壬辰,宁河王府火。先有妖夜见,或为神,或为王侯,时举火作欲焚状,是夜燔府第无遗,冠服器用皆烬。二十年正月戊戌,钦天监火。二十二年六月,临海县灾,延烧千七百余家。
弘治元年三月庚寅,南京内花园火。十一月丁丑夜,南京甲字库灾。二年四月乙未,南京神乐观火。四年二月戊午,礼部官舍火。六年四月甲寅,刑部官舍火。辛酉夜,南京旧内灾。八年三月戊子,镇东等堡跃火星如斗,毁公馆仓厫,人马多毙。十一年,自春徂夏,贵州大火,毁官民房舍千八百余所,死伤者六千余人。十月甲戌夜,清宁宫灾。十二年六月甲辰夜,阙里圣庙灾。十二月,建阳县书坊火,古今书板皆烬。十三年二月乙酉,礼部官舍火。七月甲寅,南城县空中有火,乍分乍合,流光下坠十余丈,隐隐有声,毁军民庐舍。庚申,永宁卫雁尾山至居庸关之石纵山,东西四十余里,南北七十余里,延烧七昼夜。闰七月辛巳,福州城楼毁。八月己未,沈府火。十一月庚辰,宁河府火。十六年三月庚午,辽东铁岭卫坠火如斗。丙子,火起,烧房屋二千五百余间,死者百余人。四月戊午,宽河卫仓灾,毁米豆四万余石。九月戊寅,广宁卫城火,燔三百余家。十七年四月丁巳,淮安火焚五百余家。五月癸巳,正阳门内西廊火,燔武功坊。
正德元年二月庚寅,郧阳火,毁谯楼官舍,延百余家。是岁,宁夏左屯卫红气亘天,既而火作,城楼台堡俱烬。六月庚寅,大同平虏城灾,燔藁百万余。十一月己亥,临海县治火,延烧数千家。七年三月己未,峄县有火如斗,自空而陨,大风随之,毁官民房千余间。火逸城外,延及丘木。庚申,成山卫秦皇庙火,屋宇悉毁,像设如故。是月,文登大桑树火,树燔而枝叶无损。五月癸酉至闰五月丙子,辽东懿路城火三作,焚官民庐舍之半。九月壬午,玉山火,燔学舍及民居三百余家。八年六月辛酉,丰城县西南连陨火星,如盆如斗。既而火作,至七月初始熄,燔二万余家。七月戊子,火陨龙泉县,焚四千余家。十月壬寅,饶州及永丰、浮梁火,各燔五百余家。浮梁学舍灾。庚申,临江火,燔官舍,延八百余家。九年正月庚辰,乾清宫火。十一年八月丁丑,黔阳火,毁城楼官廨,延七百余家。十二年正月甲辰,清宁宫小房火。四月,裕陵神宫监火。八月丁卯,南昌火,燔三百家。九月壬午,建安火,燔二百五十余家。十三年二月己卯,夷陵火,燔七百余家。八月庚辰,献陵明楼灾。丁酉,延平火,燔五百余家。十四年四月乙巳,淮安新城火。七月丙辰,泰宁火,燔五千余家。十五年五月辛卯,静乐火,燔八百余家。
嘉靖元年正月己未,清宁宫后三小宫灾,杨廷和言废礼之应,不报。二月己丑,南京针线厂火。己亥,通州城楼火。二年五月丙子,荣府火。九月戊辰,秦府宫殿火。四年三月壬午夜,仁寿宫灾,玉德、安喜、景福诸殿俱烬。五年三月乙酉,赵府家庙火。六年三月丁亥,西库火。八年十月癸未,大内所房灾。十年正月辛亥,大内东偏火。四月庚辰,兵、工二部公廨灾,毁文籍。十三年六月甲子,南京太庙火,毁前后殿、东西庑、神厨库。十五年四月癸卯,山西平虏卫火,尽毁神机官库军器。十八年二月乙丑,赵州及临洺镇行宫俱火。丁卯,驾幸磁州,行宫四更火,陆炳负帝出,后宫及内侍有殒于火者。六月丁酉,皇城北鼓楼灾。二十年四月辛酉夜,宗庙灾,毁成、仁二庙主。二十五年五月壬申,盔甲厂火。二十六年十一月壬午,宫中火,释杨爵于狱。三十一年八月乙丑,南京试院火。三十五年九月戊辰,杭州大火,延烧数千家。三十六年四月丙申,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文武二楼,午门、奉天门俱灾。三十七年正月,光禄寺灾。三十八年正月癸未,前军都督府火。四十年十一月辛亥夜,万寿宫灾。四十四年三月己亥夜,大明门内西千步廊火。
隆庆二年正月,浙江省城外灾,毁室庐舟舰以千计。三月乙亥,乾清、坤宁两宫,一时俱烬。五年二月壬子,南京广、惠二仓火。
万历元年十一月己亥,慈宁宫后舍火。三年四月甲戌,工部后厂火。五年十月丙申,禁中火。十一月癸未,宗人府灾。十一年十二月庚午夜,慈宁宫灾。十二年二月己酉,无逸殿灾。十二月癸卯朔,又灾。十五年五月甲子,司设监火。十八年三月辛酉,辽东寨山儿堡火,毁城堡器械,伤九十余人。十九年十二月甲辰,万法宝殿灾。二十一年六月望,太仓公署后楼有礟声,火药器械俱烬。二十二年五月壬寅,天火燔铁岭卫千余家。二十四年二月甲寅,潞府门火。三月乙亥,火发坤宁宫,延及乾清宫,俱烬。二十五年二月壬午,杭州火,烧官民房千三百余间。丙戌,马湖屏山灾,延燔八百余家,毙二十四人。三月癸卯,泗州大火,烧民房四千余。盱眙火,燔民房百六十余间。拨漕粮二万石以振。六月戊寅,三殿灾,火起归极门,延皇极等殿,文昭、武成二阁,周遭廊房,一时俱烬。十二月甲寅,吏部文选司署火。二十七年十一月壬申,内府火,延烧尚宝司印绶监、工部廊,至银作局山墙而止。二十八年三月,南阳火,延烧唐府。二十九年正月己巳,铁岭卫火,车辆火药俱烬。八月己卯,大光明东配殿灾。三十年二月乙酉,魏国公赐第火。十月丙申,孝陵灾。十二月庚子,南海普陀山寺灾。三十一年九月戊寅,通州漕艘火。三十三年二月乙丑,御马监火。五月辛巳,洗白厂火。九月甲午,昭和殿火。丙申,官军于盔甲厂支火药,药年久凝如石,用斧劈之,火突发,声若震霆,刀枪火箭迸射百步外,军民死者无数。十一月丁卯,刑部提牢厅火。三十五年二月乙卯,易州神器库火。四月丁酉,通州西仓火。十月己卯,南京行人司署毁。三十七年正月庚子,庆府火,燔寝宫及帑藏。三月丙戌,武昌火,越二日又火,共燔二百六十余家。六月,庆府灾。十月戊午,朝日坛火。三十八年四月丁丑夜,正阳门箭楼火。三十九年四月戊子,怡神殿灾。四十一年五月壬戌,蜀府灾,门殿为烬。四十三年四月壬午,黄花镇柳沟火,延烧数十里。甲午,蜀府殿庭灾。辽东长宁堡自二月至五月,火凡五发,毁房屋人畜无算。闰八月辛亥,通州粮艘火。九月丁丑,湖口税廨毁。四十四年十一月己巳,隆德殿灾。丁亥,南城延喜宫灾。四十五年正月壬午,东朝房火,延毁公生门。十一月丙戌,宣禧宫灾。四十六年闰四月丁丑夜,开原殷家庄堡台杆八同时烬。甲申,煖阁厂膳房火。九月壬子,茂陵火。四十七年四月癸酉,盔甲厂火。
泰昌元年十月丁卯,哕鸾宫灾。
天启元年闰二月丙戌,昭和殿灾。三月甲辰,杭州火,延烧六千余家。七月戊子,复灾,城内外延毁万余家。年五月丙申,旗纛庙正殿灾,火药尽焚,匠役多死者。三年七月辛卯,南京大内左傍宫灾。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凡四五里。五月癸亥,朝天宫灾。七月庚寅,登州城楼火。七年十月庚子,宁远前屯火,伤男妇二百余人。
崇祯元年四月乙卯,左军都督府灾。五月乙亥,鹰坊司火。丁亥,丁字库火。七月己卯,公安县火,毁文庙,延五千余家。二年十一月庚子,火药局灾。三年三月戊戌,又灾。八月癸酉,头道关灾,火器轰击无余。六年正癸丑,济南舜庙灾。七年九月庚申,盔甲厂灾。十一年四月戊戌,新火药局灾,伤人甚众。六月癸巳,安民厂灾,震毁城垣廨舍,居民死伤无算。八月丁酉,火药局又灾。
火异
成化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有火光自中天而少西,坠于下,化为白气,复曲折上腾,声如雷。
弘治三年三月庚午,仪陇空中有红白火焰,长三丈余,自县治东北流,至正东六十余里而坠,声震如雷。八年三月辛卯,广宁右卫台杆火,高五寸,杆如故。十年四月辛丑,阜平有火光,长八九尺,大如辘轴,有声,自东南至西南而坠。
正德元年三月戊申夜,太原有火如斗大,坠宁化王殿前。广宁墩台火发旗杆,凡六。七月壬戌夜,火光坠即墨民家,化为绿石,员高尺余。七年三月丁卯夜,大风雷电,余干仙居寨有光如箭,坠旗竿上,俄如烛龙,光照四野。士卒撼其旗,飞上竿首,既而其火四散,枪首皆有光如星。十二年五月己亥夜,火陨都察院狱,旋转久之始灭。十五年六月癸未夜,台州火陨三,大如盘,触草木皆焦。
嘉靖五年七月甲申,有火球三,大五六尺,从北坠于东,其光烛天。二十年七月丙戌,火球如斗,陨左军都府中门东,良久乃灭。
隆庆二年三月戊午,延绥保宁堡城角旗杆出火,灼灼有声。
万历十四年,保定府民间墙壁内出火,三日夜乃熄。十五年二月,绥靖边城各堡,脊兽旗杆俱出火。军士以杖扑之,杖亦生火,三更乃熄。二十年三月,陕西空中有火,大如盆,后生三尾,陨于西北。二十一年二月庚辰夜分,大毛山楼上各兽吻俱有火,如鸡卵,赤色。即时雨雪,火上嗟嗟有声。二十三年九月癸巳夜,永宁有火光,形如屋大,陨于西北。永昌、镇番、宁远所见同。二十四年二月戊申夜,鄠县雷雨,遍地火光,十有余里。二十五年二月癸亥,平凉瓦兽口出火,水灌不灭。八月甲申,肃、凉二州火光在天,形如车轮,尾分三股,约长三丈。
天启六年五月壬寅朔,厚载门火神庙红球滚出。前门城楼角有数千萤火,并合如车轮。
崇祯元年,西安有火如碾如斗者数十,色青,焰高尺许,尝入民居,留数日乃去。用羊豕禳之,不为害,自五月至七月而止。十三年六月壬申,镇安火光如斛,自西坠地,土木皆焦。
赤眚赤祥
成化十三年二月甲午,浙江山阴涌泉如血。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夜,崇明空中有红光,曳尾如虹,起东北至西南没,声如雷。辛丑,凤阳红光发,与日同色,声如雷。二年八月己亥,赤光见宁夏,长五丈。八年七月甲申,龙泉有赤弹二,自空陨于县治,形如鹅卵,跃入民居,相鬬久之。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戊子,慈谿民家涌血高尺余。三十七年五月戊辰,东阳民张思齐家地裂五六处,出血如线,高尺许。血凝,犬就食之,掘地无所见。三十九年二月己未,竹溪民家出血。
隆庆六年闰二月癸酉,辽东赤风扬尘蔽天。
万历六年七月丁丑,松门卫金铛家涌血三尺,有声。十三年四月乙丑,虹民王禄投宿姚垒家,见血出于地,惊走至市,市亦流血。乡人击器物噪之,乃止。十九年六月庚戌,慈谿茅家浦涌血八处,大如盆,高尺许。血溅船,船即出血,溅人足,足亦出血,数刻乃绝。二十六年九月甲辰,萧山贾九经家出血,高尺许。
天启元年六月庚寅,肇庆民王体积中庭喷血,如跑突泉。
崇祯七年二月戊午,海丰雨血。八年八月戊寅,宣城池中出血。
洪范曰‘木曰曲直’。木不曲直,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雨、狂人、服妖、鸡祸、鼠孽、木冰、木妖、青眚青祥皆属之木,今从之。
恒雨
洪武十三年七月,海康大雨,坏县治。二十三年十一月,山东二十九州县久雨,伤麦禾。
建文元年三月乙卯夜,燕王营于苏家桥。大雨,平地水三尺,及王卧榻。
永乐元年三月,京师霪雨,坏城西南隅五十余丈。七月,建宁卫霪雨坏城。二年七月,新安卫霪雨坏城。八月,霪雨坏北京城五千余丈。六年七月,思明霪雨坏城。七年九月,浙江卫所五,飓风骤雨,坏城漂流房舍。八年七月,金乡卫飓风骤雨,坏城垣公廨。十二年九月,密云后卫霪雨坏城。二十年正月,信丰雨水坏城,瞿城卫如之。二十一年二月,六安卫霪雨坏城。是岁,建昌守御所,淮安、怀来等卫,皆霪雨坏城。二十二年二月,寿州卫雨水坏城。三月,赣州、振武二卫雨水坏城。四月,霪雨坏密云及蓟州城。是岁,南、北畿、山东州县,霪雨伤麦禾甚众。
洪熙元年夏,苏、松、嘉、湖积雨伤稼。闰七月,京师大雨,坏正阳、齐化、顺成等门城垣。九月,久雨坏密云中卫城。
宣德元年五月,永嘉、乐清飓风急雨,坏公私廨宇及坛庙。
正统元年七月,顺天、山东、河南、广东霪雨伤稼。四年夏,居庸关及定州卫霪雨坏城。五年二月,南京大风雨,坏北上门脊,覆官民舟。七年,济南、青、莱、淮、凤、徐州,五月至六月霪雨伤稼。九年闰七月,野狐岭等处霪雨坏城及濠堑墩台。十一年春,江西七府十六县霪雨,田禾渰没。十二年六月,瑞金霪雨,市水丈余,漂仓库,溺死二百余人。十三年四月,雨水坏顺天古北口边仓。五月至六月,凤阳、徽州久雨伤稼。九月,宁都大雨坏城郭庐舍,溺死甚众。
景泰三年,永平、兖州久雨伤禾。大嵩等二十卫所久雨坏城。四年,南畿、河南、山东府十州一,自五月至于八月霪雨伤稼。五年,杭、嘉、湖大雨伤苗,六旬不止。七月,京师久雨,九门城垣多坏。六年,北畿府五、河南府二久雨伤稼,云南大理诸府如之。七年,两畿、江西、河南、浙江、山东、山西、湖广共府三十;恒雨渰田。
天顺元年,济、兖、青三府大雨阅月,禾尽没。四年,安庆、南阳雨,自五月至七月,渰禾苗。七年五月,淮、凤、扬、徐大雨,腐二麦。武昌、汉阳、荆州庐舍漂没,民皆依山露宿。
成化元年六月,畿东大雨,水坏山海关、永平、蓟州、遵化城堡。八月,通州大雨,坏城及运仓。二年,定州积雨,坏城垣及墩台垛口百七十三。八年七月,南京大风雨,坏天、地坛、孝陵庙宇。凤阳大雨,坏皇陵墙垣。九年三月,南京大风雨,拔太庙、社稷坛树。十三年七月,京城大雨。十四年八月,凤阳大雨,没城内民居以千计。十七年七月乙酉,南京大风雨,社稷坛及太庙殿宇皆摧。十八年,河南、怀庆诸府,夏秋霪雨三月,塌城垣千一百八十余丈,漂公署、坛庙、民居三十一万四千间有奇,渰死一万一千八百余人。
弘治二年七月,京师霪雨,求直言。三年七月,南京骤雨,坏午门西城垣。七年七月庚寅,南京大风雨,坏殿宇、城楼兽吻,拔太庙、天、地、社稷坛及孝陵树。自五月至八月,义州等卫连雨害稼。八年五月,南京阴雨逾月,坏朝阳门北城堵。九月,潮州诸府飓风暴雨,坏城垣庐舍。十年七月,安陆霪雨,坏城郭庐舍殆尽。十一年七月,长安岭暴风雨,坏城及庐舍。十四年六月,义、锦、广宁霪雨,坏城垣、墩堡、仓库、桥梁,民多压死者。十五年六七月,南京大风雨,孝陵神宫监及懿文陵树木、桥梁、墙垣多摧拔者。十六年五月,榆林大风雨,毁子城垣,移垣洞于其南五十步。十八年三月,双山堡大雷雨坏城。六月至八月,京畿连雨。
正德元年七月,凤阳诸府大雨,平地水深丈五尺,没居民五百余家。二年七月,武平大风雨,毁城楼。长泰、南靖大风雨三日夜,平地水深二丈,漂民居八百余家。十二年,苏、松、常、镇、嘉、湖大雨,杀麦禾。十三年,应天、苏、松、常、镇、扬大雨弥月,漂室庐人畜无算。十六年,京师久雨伤稼。
嘉靖四年六月,登州大雨坏城。十六年,京师雨,自夏及秋不绝,房屋倾倒,军民多压死。二十五年八月,京师大雨,坏九门城垣。三十三年六月,京师大雨,平地水数尺。四十五年九月,郧阳大霪雨,平地水丈余。坏城垣庐舍,人民溺死无算。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霪雨,辽东自五月至七月雨不止,坏垣墙禾黍。
万历元年七月,霪雨。十一年四月,承天大雨水。十二年正月,喜峰口大风雨,坏各墩台。十五年五月至七月,苏、松诸府霪雨,禾麦俱伤。六月,京师大雨。二十四年,杭、嘉、湖霪雨伤苗。二十八年七月,兴化、莆田、连江、福安大雨数日夜,城垣、桥梁、堤岸俱圮。二十九年春夏,苏、松、嘉、湖霪雨伤麦。三十二年七月,京师霪雨,城崩。三十三年五月丙申,凤阳大风雨,损皇陵正殿御座。三十九年春,河南大雨。夏,京师、广东大雨。广西积雨五阅月。四十二年,浙江霪雨为灾。
天启六年闰六月,大雨连旬,坏天寿山神路,都城桥梁。是岁,辽东霪雨,坏山海关内外城垣,军民伤者甚众。七年,山东州县二十有八积雨伤禾。
崇祯五年六月,大雨。八月,又雨,冲损庆陵。九月,顺天二十七县霪雨害稼。十一年夏,雨浃旬,圮南山边垣。十二年十二月,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十三年四月至七月,宁、池诸郡霪雨,田半为壑。十五年十月,黄、蕲、德安诸郡县霪雨。十六年二月戊辰,亲祀社稷,大风雨,仅成礼而还。
狂人
景泰三年五月癸巳朔,以明日立太子,具香亭于奉天门。有一人自外竟入,执红棍击香亭曰:‘先打东方甲乙木。’嘉靖十八年,驾将南幸。有军人孙堂从御路中桥至奉天门下,登金台,坐久,守门官役无知者。升堂大呼,觉而捕之,乃病狂者。
服妖
正德元年,妇女多用珠结盖头,谓之璎路。十三年正月,车驾还京,令朝臣用曳撒大帽鸾带。给事中朱鸣阳言,曳撒大帽,行役所用,非见君服。皆近服妖也。十五年十二月,帝平宸濠还京,俘从逆者及悬诸逆首于竿,皆标以白帜,数里皆白。时帝已不豫,见者识其不祥。崇祯时,朝臣好以纱縠、竹箨为带,取其便易。论者谓金银重而贵,纱箨贱而轻,殆贱将乘贵也。时北方小民制帻,低侧其檐,自掩眉目,名曰‘不认亲’。其后寇乱民散,途遇亲戚,有饮泣不敢言,或掉臂去之者。
鸡祸
弘治十四年,华容民刘福家,鸡雏三足。十七年六月,崇明民顾孟文家,鸡生雏,猴头而人形,身长四寸,有尾,活动无声。嘉靖四年,长垣民王宪家,鸡抱卵,内成人形,耳目口鼻四肢皆具。万历二十二年六月,靖边营军家雌鸡化为雄。崇祯九年,淮安民家牝鸡啼跃,化为雄。十年,宣武门外民家白鸡,喙距纯赤,重四十斤。或曰此𪉑也,所见之处国亡。十四年,太仓卫指挥姜周辅家,鸡伏子,两头四翼八足。
鼠妖
万历四十四年七月,常、镇、淮、扬诸郡,土鼠千万成群,夜衔尾渡江,络绎不绝,几一月方止。四十五年五月,南京有鼠万余,衔尾渡江,食禾稼。崇祯七年,宁夏鼠十余万,衔尾食苗。十二年,黄州鼠食禾,渡江五六日不绝。时内殿奏章房多鼠盗食,与人相触而不畏,亦鼠妖也。至甲申元旦后,鼠始屏迹。又秦州关山中鼠化鹌鹑者以数千计。十五年二月,群鼠渡江,昼夜不绝。十月,榆林、定边诸堡鼠生虾蟆腹中,一生数十,食苗如割。
木冰
洪武四年正月戊申,木冰。六年十二月乙丑,雨木冰。十一年正月丁亥,雨木冰。二十二年正月甲戌,雨木冰。正统三年十月丁丑晓,木介。天顺七年十月甲辰,雨木冰。八年正月乙丑,雨木冰。成化十六年正月辛卯晓,雨木冰。二十三年十二月戊辰晓,木介。隆庆三年十一月癸巳,木冰。万历十四年冬,苏、松木冰。崇祯元年十一月,陕西木冰,树枝尽折。其后大河以北,岁有此异。
木妖
弘治八年,长沙枫生李实,黄莲生黄瓜。九年三月,长宁楠生莲花,李生豆荚。嘉靖三十七年十月戊辰,泗水沙中涌出大杉木,围丈五尺,长六丈余。隆庆五年四月,杭州栗生桃。万历十八年五月丁卯,祖陵大松树孔中吐火,竟日方灭。二十三年十二月癸亥,皇陵树颠火出,延烧草木。天启六年四月癸巳,白露著树如垂绵,日中不散。十月辛酉,南京西华门内有烟无火。礼臣往视,乃旧宫材木,瘗土中久,烟自生,土石皆焦。以水沃之,三日始灭。崇祯六年五月癸巳,霍山县有木甑飞堕,不知所自来。七年二月丁巳,太康门牡自开者三,知县集邑绅议其事,梁堕而死。
青眚青祥
宣德元年八月辛巳,东南天有青气,状如人叉手揖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