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楼主: 延章

[二十四史] 辽史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五年春正月辛巳,党项小斛禄遣人请临其地。戊子,趋天德,过沙漠,金兵忽至。上徒步出走,近侍进珠帽,却之,乘张仁贵马得脱,至天德。己丑,遇雪,无御寒具,术者以貂裘帽进;途次绝粮,术者进之与枣;欲憩,术者即跪坐,倚之假寐。术者辈惟啮冰雪以济饥。过天德。至夜,将宿民家,绐曰侦骑,其家知之,乃叩马首,跪而大恸,潜宿其家。居数日,嘉其忠,遥授以节度使,遂趋党项。以小斛禄为西南面招讨使,总知军事,仍赐其子及诸校爵赏有差。
二月,至应州新城东六十里,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获。
八月癸卯,至金。丙午,降封海滨王。以疾终,年五十有四,在位二十四年。金皇统元年二月,改封豫王。五年,葬于广宁府闾阳县乾陵傍。
耶律淳者,世号为北辽。淳小字涅里,兴宗第四孙,南京留守、宋魏王和鲁斡之子。清宁初,太后鞠育之。既长,笃好文学。昭怀太子得罪,上欲以淳为嗣。上怒耶律白斯不,知与淳善,出淳为彰圣等军节度使。
天祚即位,进王郑。乾统二年,加越王。六年,拜南府宰相,首议制两府礼仪。上喜,徙王魏。其父和鲁斡薨,即以淳袭父守南京。冬夏入朝,宠冠诸王。
天庆五年,东征,都监章奴济鸭子河,与淳子阿撒等三百余人亡归,先遣敌里等以废立之谋报淳,淳斩敌里首以献,进封秦晋国王,拜都元帅,赐金券,免汉拜礼,不名。许自择将士,乃募燕、云精兵。东至锦州,队长武朝彦作乱,劫淳。淳匿而免,收朝彦诛之。会金兵至,聚兵战于阿里轸斗,败绩,收亡卒数千人拒之。淳入朝,释其罪,诏南京刻石纪功。
保大二年,天祚入夹山,奚王回离保、林牙耶律大石等引唐灵武故事,议欲立淳。淳不从,官属劝进曰:‘主上蒙尘,中原扰攘,若不立王,百姓何归?宜熟计之。’遂即位。百官上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大赦。放进士李宝信等一十九人,遥降天祚为湘阴王。以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淳主之;沙漠以北、南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等,仍隶天祚。自此辽国分矣。封其妻普贤女为德妃,以回离保知北院枢密使事,军旅之事悉委大石。又遣使报宋,免岁币,结好。宋人发兵问罪,击败之。寻遣使奉表于金,乞为附庸。事未决,淳病死,年六十。百官伪谥曰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燕西香山永安陵。
遗命遥立秦王定以存社稷,德妃为皇太后,称制,改建福为德兴元年,放进士李球等百八人。时宋兵来攻,战败之,由是人心大悦,兵势日振。宰相李纯等潜纳宋兵,居民内应,抱关者被杀甚众。翌日,攻内东门,卫兵力战,宋军大溃,逾城而走,死者相藉。五表于金,求立秦王,不从。而金兵大至,德妃奔天德军,见天祚。天祚怒,诛德妃,降淳庶人,除其属籍。
耶律雅里者,天祚皇帝第二子也,字撒鸾。七岁,欲立为皇太子,别置禁卫,封梁王。
保大三年,金师围青冢寨,雅里在军中。太保特母哥挟之出走,间道行至阴山。闻天祚失利趋云内,雅里驰赴。时扈从者千余人,多于天祚。天祚虑特母哥生变,欲诛之。责以不能全救诸王,将讯之。仗剑召雅里问曰:‘特母哥教汝何为?’雅里对曰:‘无他言。’乃释之。
天祚渡河奔夏,队帅耶律敌列等劫雅里北走。至沙岭,见蛇横道而过,识者以为不祥。后三日,群僚共立雅里为主。雅里遂即位,改元神历,命士庶上便宜。
雅里性宽大,恶诛杀。获亡者,笞之而已。有自归者,即官之。因谓左右曰:‘欲附来归;不附则去。何须威逼耶?’每取唐贞观政要及林牙资忠所作治国诗,令侍从读之。乌古部节度使纠哲、迭烈部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不等各率其众来附。自是诸部继至。而雅里日渐荒怠,好击鞠。特母哥切谏,乃不复出。以耶律敌列为枢密使,特母哥副之。敌列劾西北路招讨使萧纠里荧惑众心,志有不臣,与其子麻涅并诛之。以遥设为招讨使,与诸部战,数败,杖免官。
从行有疲困者,辄振给之。直长保德谏曰:‘今国家空虚,赐赉若此,将何以相给耶?’雅里怒曰:‘昔畋于福山,卿诬猎官,今复有此言。若无诸部,我将何取?’不纳。初,令群牧运盐泺仓粟,而民盗之,议籍以偿。雅里乃自为直:每粟一车,偿一羊;三车一牛;五车一马;八车一驼。左右曰:‘今一羊易粟二斗且不可得,乃偿一车!’雅里曰:‘民有则我有。若令尽偿,民何堪?’
后猎查剌山,一日而射黄羊四十,狼二十一,因致疾,卒,年三十。
耶律大石者,世号为西辽。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孙也。通辽、汉字,善骑射,登天庆五年进士第,擢翰林应奉,寻升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
保大二年,金兵日逼,天祚播越,与诸大臣立秦晋王淳为帝。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燕。及金兵至,萧德妃归天祚。天祚怒诛德妃而责大石曰:‘我在,汝何敢立淳?’对曰:‘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一拒敌,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即立十淳,皆太祖子孙,岂不胜乞命于他人耶?’上无以答,赐酒食,赦其罪。
大石不自安,遂杀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铁骑二百宵遁。北行三日,过黑水,见白达达详稳床古儿。床古儿献马四百,驼二十,羊若干。西至可敦城,驻北庭都护府,会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及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十八部王众,谕曰‘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遂得精兵万余,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
明年二月甲午,以青牛白马祭天地、祖宗,整旅而西。先遗书回鹘王毕勒哥曰:‘昔我太祖皇帝北征,过卜古罕城,即遣使至甘州,诏尔祖乌母主曰:“汝思故国耶,朕即为汝复之;汝不能返耶,朕则有之。在朕,犹在尔也。”尔祖即表谢,以为迁国于此,十有余世,军民皆安土重迁,不能复返矣。是与尔国非一日之好也。今我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毕勒哥得书,即迎至邸,大宴三日。临行,献马六百,驼百,羊三千,愿质子孙为附庸,送至境外。所过,敌者胜之,降者安之。兵行万里,归者数国,获驼、马、牛、羊、财物,不可胜计。军势日盛,锐气日倍。
至寻思干,西域诸国举兵十万,号忽儿珊,来拒战。两军相望二里许。谕将士曰:‘彼军虽多而无谋,攻之,则首尾不救,我师必胜。’遣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将兵二千五百攻其右;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将兵二千五百攻其左;自以众攻其中。三军俱进,忽儿珊大败,僵尸数十里。驻军寻思干凡九十日,回回国王来降,贡方物。
又西至起儿漫,文武百官册立大石为帝,以甲辰岁二月五日即位,年三十八,号葛儿罕。复上汉尊号曰天祐皇帝,改元延庆。追谥祖父为嗣元皇帝,祖母为宣义皇后,册元妃萧氏为昭德皇后。因谓百官曰:‘朕与卿等行三万里,跋涉沙漠,夙夜艰勤。赖祖宗之福,卿等之力,冒登大位。尔祖尔父宜加恤典,共享尊荣。’自萧斡里剌等四十九人祖父,封爵有差。
延庆三年,班师东归,马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号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为康国元年。三月,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副之,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七万骑东征。以青牛白马祭天,树旗以誓于众曰:‘我大辽自太祖、太宗艰难而成帝业,其后嗣君耽乐无厌,不恤国政,盗贼蜂起,天下土崩。朕率尔众,远至朔漠,期复大业,以光中兴。此非朕与尔世居之地。’申命元帅斡里剌曰:‘今汝其往,信赏必罚,与士卒同甘苦,择善水草以立营,量敌而进,毋自取祸败也。’行万余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大石曰:‘皇天弗顺,数也!’康国十年殁,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
子夷列年幼,遗命皇后权国。后名塔不烟,号感天皇后,称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子夷列即位,改元绍兴。籍民十八岁以上,得八万四千五百户。在位十三年殁,庙号仁宗。
子幼,遗诏以妹普速完权国,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后与驸马萧朵鲁不弟朴古只沙里通,出驸马为东平王,罗织杀之。驸马父斡里剌以兵围其宫,射杀普速完及朴古只沙里。普速完在位十四年。
仁宗次子直鲁古即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时秋出猎,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据其位。遂袭辽衣冠,尊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朝夕问起居,以侍终焉。直鲁古死,辽绝。
耶律淳在天祚之世,历王大国,受赐金券,赞拜不名。一时恩遇,无与为比。当天祚播越,以都元帅留守南京,独不可奋大义以激燕民及诸大臣,兴勤王之师,东拒金而迎天祚乎?乃自取之,是篡也。况忍王天祚哉?
大石既帝淳而王天祚矣,复归天祚。天祚责以大义,乃自立为王而去之。幸藉祖宗余威遗智,建号万里之外。虽寡母弱子,更继迭承,几九十年,亦可谓难矣。
然淳与雅里、大石之立,皆在天祚之世。有君而复君之,其可乎哉?诸葛武侯为献帝发丧,而后立先主为帝者,不可同年语矣。故著以为戒云。
赞曰:辽起朔野,兵甲之盛,鼓行外,席卷河朔,树晋植汉,何其壮欤?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虽以世宗中才,穆宗残暴,连遘弑逆,而神器不摇。盖由祖宗威令犹足以震叠其国人也。
圣宗以来,内修政治,外拓疆宇。既而申固邻好,四境乂安。维持二百余年之基,有自来矣。
降臻天祚,既丁末运,又觖人望,崇信奸回,自椓国本,群下离心。金兵一集,内难先作,废立之谋,叛亡之迹,相继蜂起。驯致土崩瓦解,不可复支,良可哀也!耶律与萧,世为甥舅,义同休戚。奉先挟私灭公,首祸构难,一至于斯。天祚穷蹙,始悟奉先误己,不几晚乎!
淳、雅里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者也。大石苟延,彼善于此,亦几何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一‧志第一  营卫志上  上古之世,草衣木食,巢居穴处,熙熙于于,不求不争。爰自炎帝政衰,蚩尤作乱,始制干戈,以毒天下。轩辕氏作,戮之涿鹿之阿。处则象吻于宫,行则悬旄于纛,以为天下万世戒。于是师兵营卫,不得不设矣。
冀州以南,历洪水之变,夏后始制城郭。其人土著而居绥服之中,外奋武卫,内揆文教,守在四边。营卫之设,以备非常而已。并、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寇贼奸宄乘隙而作。营卫之设,以为常然。其势然也。
有辽始大,设制尤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分镇边圉,谓之部族。有事则以攻战为务,闲暇则以畋渔为生。无日不营,无在不卫。立国规模,莫重于此。作营卫志。
宫卫
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
太祖曰弘义宫,应天皇后曰长宁宫,太宗曰永兴宫,世宗曰积庆宫,穆宗曰延昌宫,景宗曰彰愍宫,承天太后曰崇德宫,圣宗曰兴圣宫,兴宗曰延庆宫,道宗曰太和宫,天祚曰永昌宫。又孝文皇太弟有敦睦宫,丞相耶律隆运有文忠王府。凡州三十八,县十,提辖司四十一,石烈二十三,瓦里七十四,抹里九十八,得里二,闸撒十九。为正户八万,蕃汉转户十二万三千,共二十万三千户。
算斡鲁朵,太祖置。国语心腹曰‘算’,宫曰‘斡鲁朵’。是为弘义宫。以心腹之卫置,益以渤海俘,锦州户。其斡鲁朵在临潢府,陵寝在祖州东南二十里。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七千,出骑军六千。
州五:锦、祖、严、祺、银。
县一:富义。
提辖司四: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
石烈二:曰须,曰速鲁。
瓦里四:曰合不,曰挞撒,曰慢押,曰虎池。
抹里四:曰膻,曰预墩,曰鹘突,曰纠里阐。
得里二:曰述垒北,曰述垒南。
国阿辇斡鲁朵,太宗置。收国曰‘国阿辇’。是为永兴宫,初名孤稳斡鲁朵。以太祖平渤海俘户,东京、怀州提辖司及云州怀仁县、泽州滦河县等户置。其斡鲁朵在游古河侧,陵寝在怀州南三十里。正户三千,蕃汉转户七千,出骑军五千。
州四:怀、黔、开、来。
县二:保和、滦河。
提辖司四: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
石烈一:北女古。
瓦里四:曰抹,曰母,曰合李只,曰述垒。
抹里十三:曰述垒轸,曰大隔蔑,曰小隔蔑,曰母,曰归化不术,曰唐括,曰吐谷,曰百尔瓜忒,曰合鲁不只,曰移马不只,曰膻,曰清带,曰速稳。
闸撒七:曰伯德部,曰守狘,曰穴骨只,曰合不频尼,曰虎里狘,曰耶里只挟室,曰僧隐令公。
耶鲁碗斡鲁朵,世宗置。兴盛曰‘耶鲁碗’。是为积庆宫。以文献皇帝卫从及太祖俘户,及云州提辖司,并高、宜等州户置。其斡鲁朵在土河东,陵寝在长宁宫北。正户五千,蕃汉转户八千,出骑军八千。
州三:康、显、宜。
县一:山东。
提辖司四。
石烈一:兮腊。
瓦里八:曰达撒,曰合不,曰吸烈,曰逼里,曰潭马,曰槊不,曰耶里直,曰耶鲁兀也。
抹里十:曰纥斯直,曰蛮葛,曰厥里,曰潭马忒,曰出懒,曰速忽鲁碗,曰牒里得,曰阎马,曰迭里特,曰女古。
蒲速碗斡鲁朵,应天皇太后置。兴隆曰‘蒲速碗’。是为长宁宫。以辽州及海滨县等户置。其斡鲁朵在高州,陵寝在龙化州东一百里。世宗分属让国皇帝宫院。正户七千,蕃汉转户六千,出骑军五千。
州四:辽、仪坤、辽西、显。
县三:奉先、归义、定霸。
提辖司四。
石烈一:北女古。
瓦里六:曰潭马,曰合不,曰达撒,曰慢押,曰耶里只,曰浑只。
抹里十三:曰浑得移邻稍瓦只,曰合四卑腊因铁里卑稍只,曰夺罗果只,曰拏葛只,曰合里只,曰婆浑昆母温,曰阿鲁埃得本,曰东冢里门,曰西冢里门,曰东䦆里,曰西䦆里,曰牒得只,曰灭母邻母。
夺里本斡鲁朵,穆宗置。是为延昌宫。讨平曰‘夺里本’。以国阿辇斡鲁朵户及阻卜俘户,中京提辖司、南京制置司、咸、信、韩等州户置。其斡鲁朵在纠雅里山南,陵寝在京南。正户一千,蕃汉转户三千,出骑军二千。
州二:遂、韩。
提辖司三:中京、南京、平州。
石烈一:曰须。
瓦里四:曰抹骨古等,曰兀没,曰潭马,曰合里直。
抹里四:曰抹骨登兀没灭,曰土木直移邻,曰息州决里,曰莫瑰夺石。
监母斡鲁朵,景宗置。是为彰愍宫。遗留曰‘监母’。以章肃皇帝侍卫及武安州户置。其斡鲁朵在合鲁河,陵寝在祖州南。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一万,出骑军一万。
州四:永、龙化、降圣、同。
县二:行唐、阜俗。
提辖司四。
石烈二:曰监母,曰南女古。
瓦里七:曰潭马,曰奚烈,曰埃合里直,曰蛮雅葛,曰特末,曰乌也,曰灭合里直。
抹里十一:曰尼母曷烈因稍瓦直,曰察改因麻得不,曰移失邻斡直,曰辛古不直,曰撒改真,曰牙葛直,曰虎狘阿里邻,曰泼昆,曰潭马,曰闸腊,曰楚兀真果邻。
孤稳斡鲁朵,承天太后置。是为崇德宫。玉曰‘孤稳’。以干、显、双三州户置。其斡鲁朵在土河东,陵祔景宗皇帝。正户六千,蕃汉转户一万,出骑军一万。
州四:干、川、双、贵德。
县一:潞上京。
提辖司三:南京、西京、奉圣州。
石烈三:曰䦆里,曰滂,曰迭里特女古。
瓦里七:曰达撒,曰耶里,曰合不,曰歇不,曰合里直,曰慢押,曰耶里直。
抹里十一:曰阿里冢直述垒,曰预笃温稍瓦直,曰潭马,曰赁预笃温一腊,曰牙葛直,曰牒得直,曰虎温,曰孤温,曰撒里僧,曰阿里葛斯过邻,曰铁里乖稳䦆里。
闸撒五:曰合不直迷里几频你,曰牒耳葛太保果直,曰爪里阿本果直,曰僧隐令公果直,曰老昆令公果直。
女古斡鲁朵,圣宗置。是为兴圣宫。金曰‘女古’。以国阿辇、耶鲁碗、蒲速碗三斡鲁朵户置。其斡鲁朵在女混活直,陵寝在庆州南安。正户一万,蕃汉转户二万,出骑军五千。
州五:庆、隰、乌上京、乌东京、霸。
提辖司四。
石烈四:曰毫兀真女姑,曰拏兀真女室,曰女特里特,曰女古滂。
瓦里六:曰女古,曰蒲速碗,曰鹘笃,曰乙抵,曰蓊,曰埃也。
抹里九:曰乙辛不只,曰铁乖温,曰埃合里只,曰嘲瑰,曰合鲁山血古只,曰夺忒排登血古只,曰劳骨,曰虚沙,曰土邻。
闸撒五:曰达邻频你,曰和里懒你,曰爪阿不厥真,曰粘独里僧,曰袍达夫人厥只。
窝笃碗斡鲁朵,兴宗置。是为延庆宫。孳息曰‘窝笃碗’。以诸斡鲁朵及饶州户置。其斡鲁朵在高州西,陵寝在上京庆州。正户七千,蕃汉转户一万,出骑军一万。
州三:饶、长春、泰。
提辖司四。
石烈二:曰窝笃碗、曰鹘笃骨。
瓦里六:曰窝笃碗,曰冢把,曰冢阿,曰纠里,曰得里,曰欧烈。
抹里六:曰欧里本,曰燕冢,曰缅四,曰乙僧,曰北得里,曰南得里。
阿思斡鲁朵,道宗置。是为太和宫。宽大曰‘阿思’。以诸斡鲁朵御前承应人及兴中府户置。其斡鲁朵在好水泺,陵寝在上京庆州。正户一万,蕃汉转户二万,出骑军一万五千。
石烈二:曰阿冢,曰耶鲁。
瓦里八:曰阿冢,曰耶鲁,曰得里,曰纠里,曰撒不,曰鹘笃,曰蒲速斡,曰曷烈。
抹里七:曰恩州得里,曰斡奢得里,曰欧里本,曰特满,曰查剌土邻,曰纠里,曰阿里冢迷里。
阿鲁碗斡鲁朵,天祚皇帝置。是为永昌宫。辅祐曰‘阿鲁碗’。以诸斡鲁朵御前承应人,春、宣州户置。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一万,出骑军一万。
石烈二:曰阿鲁碗,曰榆鲁碗。
瓦里八:曰阿鲁斡,曰合里也,曰鹘突,曰敌剌,曰谋鲁斡,曰纠里,曰夺里剌,曰特末也。
抹里八:曰蒲速碗,曰移辇,曰斡笃碗,曰特满,曰谋鲁碗,曰移典,曰悦,曰勃得本。
孝文皇太弟敦睦宫,谓之赤寔得本斡鲁朵。孝曰‘赤寔得本’。文献皇帝承应人及渤海俘,建、沈、岩三州户置。陵寝在祖州西南三十里。正户三千,蕃汉转户五千,出骑军五千。
州三:建、沈、岩。
提辖司一:南京。
石烈二:曰嘲,曰与敦。
瓦里六:曰乙辛,曰得里,曰奚烈直,曰大潭马,曰小潭马,曰与墩。
抹里二:曰潭马抹乖,曰柳实。
闸撒二:曰聂里频你,曰打里频你。
大丞相晋国王耶律隆运,本韩氏,名德让。以功赐国姓,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赐尚书令,谥文忠。无子,以皇族魏王贴不子耶鲁为嗣,早卒;天祚皇帝又以皇子敖鲁斡继之。官给葬具,建庙乾陵侧。拟诸宫例,建文忠王府。正户五千,蕃汉转户八千,出骑军一万。
州一。
提辖司六:上京、中京、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
着帐郎君
着帐郎君:初,遥辇痕德堇可汗以蒲古只等三族害于越释鲁,籍没家属入瓦里。淳钦皇后宥之,以为着帐郎君。世宗悉免。后族、戚、世官犯罪者没入。
着帐户
着帐户:本诸斡鲁朵析出,及诸罪没入者。凡承应小底、司藏、鹰坊、汤药、尚饮、盥、尚膳、尚衣、裁造等役,及宫中、亲王祗从,伶官之属,皆充之。
凡诸宫卫人丁四十万八千,骑军十万一千。着帐释宥、没入,随时增损,无常额。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二‧志第二  营卫志中  行营
周官土圭之法:日东,景夕多风;日北,景长多寒。天地之间,风气异宜,人生其间,各适其便。王者因三才而节制之。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春捺钵:
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鸭子河泺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长春州东北三十五里,四面皆沙埚,多榆柳杏林。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于泺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时服,系玉束带,于上风望之。有鹅之处举旗,探骑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鹘。救鹘人例赏银绢。皇帝得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酢,致贺语,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赐从人酒,遍散其毛。弋猎网钩,春尽乃还。
夏捺钵:
无常所,多在吐儿山。道宗每岁先幸黑山,拜圣宗、兴宗陵,赏金莲,乃幸子河避暑。吐儿山在黑山东北三百里,近馒头山。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有金莲。子河在吐儿山东北三百里。怀州西山有清凉殿,亦为行幸避暑之所。四月中旬起牙帐,卜吉地为纳凉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与北、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
秋捺钵:
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尝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伏草际,战栗不敢仰视,上舍之,因号伏虎林。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鹿饮盐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碱鹿’,又名‘呼鹿’。
冬捺钵:
曰广平淀。在永州东南三十里,本名白马淀。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余里。地甚坦夷,四望皆沙碛,木多榆柳。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皇帝牙帐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每枪下黑毡伞一,以庇卫士风雪。枪外小毡帐一层,每帐五人,各执兵仗为禁围。南有省方殿,殿北约二里曰寿宁殿,皆木柱竹榱,以毡为盖,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又以黄布绣龙为地障,窗、槅皆以毡为之,傅以黄油绢。基高尺余,两厢廊庑亦以毡盖,无门户。省方殿北有鹿皮帐,帐次北有八方公用殿。寿宁殿北有长春帐,卫以硬寨。宫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轮番千人祗直。禁围外卓枪为寨,夜则拔枪移卓御寝帐。周围拒马,外设铺,传铃宿卫。
每岁四时,周而复始。
皇帝四时巡守,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并应役次人,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百司皆从。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唯摘宰相一员,枢密院都副承旨二员,令史十人,中书令史一人,御史台、大理寺选摘一人扈从。每岁正月上旬,车驾启行。宰相以下,还于中京居守,行遣汉人一切公事。除拜官僚,止行堂帖权差,俟会议行在所,取旨、出给诰敕。文官县令、录事以下更不奏闻,听中书铨选;武官须奏闻。
五月,纳凉行在所,南、北臣僚会议。十月,坐冬行在所,亦如之。
部族上
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特里特勉、稍瓦、曷术之类是也;有族而不部者,遥辇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
奇首八部为高丽、蠕蠕所侵,仅以万口附于元魏。生聚未几,北齐见侵,掠男女十万余口。继为突厥所逼,寄处高丽,不过万家。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别部有臣附突厥者,内附于隋者,依纥臣水而居。部落渐众,分为十部,有地辽西五百余里。唐世大贺氏仍为八部,而松漠、玄州别出,亦十部也。遥辇氏承万荣、可突于散败之余,更为八部;然遥辇、迭剌别出,又十部也。阻午可汗析为二十部,契丹始大。至于辽太祖,析九帐、三房之族,更列二十部。圣宗之世,分置十有六,增置十有八,并旧为五十四部;内有拔里、乙室已国舅族,外有附庸十部,盛矣!
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余五院、六院、乙室部止见益古、撒里本,涅剌、乌古部止见撒里卜、涅勒,突吕不、突举部止见塔古里、航斡,皆兄弟也。奚王府部时瑟、哲里,则臣主也。品部有拏女,楮特部有洼。其余世系名字,皆漫无所考矣。
旧志曰:‘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至涅里始制部族,各有分地。太祖之兴,以迭剌部强炽,析为五院、六院。奚六部以下,多因俘降而置。胜兵甲者即著军籍,分隶诸路详稳、统军、招讨司。番居内地者,岁时田牧平莽间。边防纠户,生生之资,仰给畜牧,绩毛饮湩,以为衣食。各安旧风,狃习劳事,不见纷华异物而迁。故家给人足,戎备整完。卒之虎视四方,强朝弱附,东逾蟠木,西越流沙,莫不率服。部族实为之爪牙云。’
古八部:
悉万丹部。
何大何部。
伏弗郁部。
羽陵部。
日连部。
匹絜部。
黎部。
吐六于部。
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今永州木叶山有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可敦并八子像在焉。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
隋契丹十部:
元魏末,莫弗贺勿于畏高丽、蠕蠕侵逼,率车三千乘、众万口内附,乃去奇首可汗故壤,居白狼水东。北齐文宣帝自平州三道来侵,虏男女十余万口,分置诸州。又为突厥所逼,以万家寄处高丽境内。隋开皇四年,诸莫弗贺悉众款塞,听居白狼故地。又别部寄处高丽者曰出伏等,率众内附,诏置独奚那颉之北。又别部臣附突厥者四千余户来降,诏给粮遣还,固辞不去,部落渐众,徙逐水草,依纥臣水而居。在辽西正北二百里,其地东西亘五百里,南北三百里。分为十部,逸其名。
唐大贺氏八部:
达稽部,峭落州。
纥便部,弹汗州。
独活部,无逢州。
芬问部,羽陵州。
突便部,日连州。
芮奚部,徒河州。
坠斤部,万丹州。
伏部,州二:匹黎、赤山。
唐太宗置玄州,以契丹大帅据曲为刺史。又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都督,分八部,并玄州为十州。则十部在其中矣。
遥辇氏八部:
旦利皆部。
乙室活部。
实活部。
纳尾部。
频没部。
纳会鸡部。
集解部。
奚嗢部。
当唐开元、天宝间,大贺氏既微,辽始祖涅里立迪辇祖里为阻午可汗。时契丹因万荣之败,部落凋散,即故有族众分为八部。涅里所统迭剌部自为别部,不与其列。并遥辇、迭剌亦十部也。
遥辇阻午可汗二十部:
耶律七部。
审密五部。
八部。
涅里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并前八部为二十部。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三曰世里,即皇族也。二审密:一曰乙室已,二曰拔里,即国舅也。其分部皆未详;可知者曰迭剌,曰乙室,曰品,曰楮特,曰乌隗,曰突吕不,曰捏剌,曰突举,又有右大部、左大部,凡十,逸其二。大贺、遥辇析为,而世里合为一,兹所以迭剌部终遥辇之世,强不可制云。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三‧志第三  营卫志下  部族下
辽起松漠,经营抚纳,竟有唐、晋帝王之器,典章文物施及潢海之区,作史者尚可以故俗语耶?旧史有部族志,历代之所无也。古者,巡守于方岳,五服之君各述其职,辽之部族实似之。故以部族置宫卫、行营之后云。
辽内四部族:
遥辇九帐族。
横帐三父房族。
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
国舅别部。
太祖二十部,二国舅升帐分,止十八部。
五院部。其先曰益古,凡六营。阻午可汗时,与弟撒里本领之,曰迭剌部。传至太祖,以夷离堇即位。天赞元年,以强大难制,析五石烈为五院,六爪为六院,各置夷离堇。会同元年,更夷离堇为大王。部隶北府,以镇南境。大王及都监春夏居五院部之侧,秋冬居羊门甸。石烈四:
大蔑孤石烈。
小蔑孤石烈。
瓯昆石烈。太宗会同二年,以乌古之地水草丰美,命居之。三年,益以海勒水之地为农田。
乙习本石烈。会同二年,命以乌古之地。
六院部。隶北府,以镇南境。其大王及都监春夏居泰德泉之北,秋冬居独卢金。石烈四:
辖懒石烈。
阿速石烈。
斡纳拨石烈。
斡纳阿剌石烈。会同二年,命居乌古。三年,益以海勒水地。
乙室部。其先曰撒里本,阻午可汗之世,与其兄益古分营而领之,曰乙室部。会同二年,更夷离堇为大王。隶南府,其大王及都监镇驻西南之境,司徒居鸳鸯泊,闸撒狘居车轴山。石烈二:
阿里答石烈。
欲主石烈。
品部。其先曰拏女,阻午可汗以其营为部。太祖更诸部夷离堇为令稳。统和中,又改节度使。隶北府,属西北路招讨司,司徒居太子坟。凡戍军隶节度使。留后户隶司徒。石烈二:
北哲里只石烈。
南辖懒石烈。
楮特部。其先曰洼,阻午可汗以其营为部。隶南府,节度使属西北路招讨司,司徒居柏坡山及山之侧。石烈二:
北石烈。
南石烈。
乌隗部。其先曰撒里卜,与其兄涅勒同营,阻午可汗析为二:撒里卜为乌隗部,涅勒为涅剌部。俱隶北府,乌隗部节度使属东北路招讨司,司徒居徐母山、郝里河之侧。石烈二:
北石烈。
南石烈。
涅剌部。其先曰涅勒,阻午可汗分其营为部。节度使属西南路招讨司,居黑山北,司徒居郝里河侧。石烈二:
北塌里石烈。
南察里石烈。
突吕不部。其先曰塔古里,领三营。阻午可汗命分其一与弟航斡为突举部;塔古里得其二,更为突吕不部。隶北府,节度使属西北路招讨司,司徒居长春州西。石烈二:
北托不石烈。
南须石烈。
突举部。其先曰航斡,阻午可汗分营置部。隶南府,戍于隗乌古部,司徒居冗泉侧。石烈二:
北石烈。
南石烈。
奚王府六部五帐分。其先曰时瑟,事东遥里十帐部主哲里。后逐哲里,自立为奚王。卒,弟吐勒斯立。遥辇鲜质可汗讨之,俘其拒敌者七百户,摭其降者。以时瑟邻睦之故,止俘部曲之半,余悉留焉。奚势由是衰矣。初为五部:曰遥里,曰伯德,曰奥里,曰梅只,曰楚里。太祖尽降之,号五部奚。天赞二年,有东扒里冢胡损者,恃险坚壁于箭笴山以拒命,揶揄曰:‘大军何能为,我当饮堕瑰门下矣!’太祖灭之,以奚府给役户,并括诸部隐丁,收合流散,置堕瑰部,因堕瑰门之语为名,遂号六部奚。命勃鲁恩主之,仍号奚王。太宗即位,置宰相、常衮各二员。圣宗合奥里、梅只、堕瑰三部为一;特置二克部以足六部之数。奚王和朔奴讨兀惹,败绩,籍六部隶北府。
突吕不室韦部。本名大、小二黄室韦户。太祖为达马狘沙里,以计降之,乃置为二部。隶北府,节度使属东北路统军司,戍泰州东北。
涅剌拏古部。与突吕不室韦部同。节度使戍泰州东。
迭剌迭达部。本鲜质可汗所俘奚七百户,太祖即位,以为十四石烈,置为部。隶南府,节度使属西南路招讨司,戍黑山北,部民居庆州南。
乙室奥隗部。神册六年,太祖以所俘奚户置。隶南府,节度使属东北路兵马司。
楮特奥隗部。太祖以奚户置。隶南府,节度使属东京都部署司。
品达鲁虢部。太祖以所俘达鲁虢部置。隶南府,节度使属西南路招讨司,戍黑山北。
乌古涅剌部。亦曰涅离部。太祖取于骨里户六千,神册六年,析为乌古涅剌及图鲁二部。俱隶北府,节度使属西南路招讨司。
图鲁部。节度使属东北路统军司。
已上太祖以遥辇氏旧部族分置者凡十部,增置者八。
圣宗三十四部:
撒里葛部。奚有三营:曰撒里葛,曰窈爪,曰耨碗爪。太祖伐奚,乞降,愿为着帐子弟,籍于宫分,皆设夷离堇。圣宗各置为部,改设节度使,皆隶南府,以备畋猎之役。居泽州东。
窈爪部。与撒里葛部同。居潭州南。
耨碗爪部。节度使属东京都部署司。
讹仆括部。与撒里葛三部同。居望云县东。
特里特勉部。初于八部各析二十户以戍奚,侦候落马河及速鲁河侧,置二十详稳。圣宗以户口蕃息,置为部,设节度使。隶南府,戍倒塌岭,居橐驼冈。
稍瓦部。初,取诸宫及横帐大族奴隶置稍瓦石烈,‘稍瓦’,鹰坊也,居辽水东,掌罗捕飞鸟。圣宗以户口蕃息置部。节度使属东京都部署司。
曷术部。初,取诸宫及横帐大族奴隶置曷术石烈,‘曷术’,铁也,以冶于海滨柳湿河、三黜古斯、手山。圣宗以户口蕃息置部。属东京都部署司。
遥里部。居潭、利二州间。石烈三:
撒里必石烈。
北石烈。
帖鲁石烈。
伯德部。松山、平州之间,太师、太保居中京西。石烈六:
啜勒石烈。
速古石烈。
腆你石烈。
迭里石烈。
旭特石烈。
悦里石烈。
楚里部。居潭州北。
奥里部。统和十二年,以与梅只、堕瑰三部民籍数寡,合为一部。并上三部,本属奚王府,圣宗分置。
南克部。
北克部。统和十二年,以奚府二克分置二部。
隗衍突厥部。圣宗析四辟沙、四颇惫户置,以镇东北女直之境。开泰九年,节度使奏请置石烈。隶北府,属黄龙府都部署司。
奥衍突厥部。与隗衍突厥同。
涅剌越兀部。以涅剌室韦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西南面招讨司,戍黑山北。
奥衍女直部。圣宗以女直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西北路招讨司,戍镇州境。自此至河西部,皆俘获诸国之民。初隶诸宫,户口蕃息置部。讫于五国,皆有节度使。
乙典女直部。圣宗以女直户置。隶南府,居高州北。
斡突碗乌古部。圣宗以乌古户置。隶南府,节度使属西南面招讨司,戍黑山北。
迭鲁敌烈部。圣宗以敌烈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乌古敌烈统军司。
室韦部。圣宗以室韦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西北路招讨司。
术哲达鲁虢部。圣宗以达鲁虢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东北路统军司,戍境内,居境外。
梅古悉部。圣宗以唐古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西南面招讨司。
颉的部。圣宗以唐古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西南面招讨司。
北敌烈部。圣宗以敌烈户置。戍隗乌古部。
匿讫唐古部。圣宗置。隶北府,节度使属西南面招讨司。
北唐古部。圣宗以唐古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黄龙府都部署司,戍府南。
南唐古部。圣宗置。隶北府。
鹤剌唐古部。与南唐古同。节度使属西南面招讨司。
河西部。圣宗置。隶北府,节度使属东北路统军司。
薛特部。开泰四年,以回鹘户置。隶北府,居慈仁县北。
伯斯鼻骨德部。本鼻骨德户。初隶诸宫,圣宗以户口蕃息置部。隶北府,节度使属东北路统军司,戍境内,居境外。
达马鼻骨德部。圣宗以鼻骨德户置。隶南府,节度使属东北路统军司。
五国部。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重熙六年,以越里吉国人尚海等诉酋帅浑敝贪污,罢五国酋帅,设节度使以领之。
已上圣宗以旧部族置者十六,增置十八。
辽国外十部:
乌古部。
敌烈八部。
隗古部。
回跋部。
嵓母部。
吾秃婉部。
迭剌葛部。
回鹘部。
长白山部。
蒲卢毛朵部。
右十部不能成国,附庸于辽,时叛时服,各有职贡,犹唐人之有羁縻州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四‧志第四  兵卫志上  轩辕氏合符东海,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兵为营卫。飞狐以北,无虑以东,西暨流沙,四战之地,圣人犹不免于兵卫,地势然耳。
辽国左都辽海,右邑涿鹿,兵力莫强焉。其在隋世,依纥臣水而居,分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余。顺寒暑,逐水草畜牧。侵伐则十部相与议,兴兵致役,合契而后动。猎则部得自行。至唐,大贺氏胜兵四万三千人,分为八部。大贺氏中衰,仅存五部。有耶律雅里者,分五部为八,立二府以总之,析三耶律氏为七,二审密氏为五,凡二十部。刻木为契,政令大行。逊不有国,乃立遥辇氏代大贺氏,兵力益振,即太祖六世祖也。
及太祖会李克用于云中,以兵三十万,盛矣。
遥辇耶澜可汗十年,岁在辛酉,太祖授钺专征,破室韦、于厥、奚三国,俘获庐帐,不可胜纪。十月,授大迭烈府夷离堇,明赏罚,缮甲兵,休息民庶,滋蕃群牧,务在戢兵。十一年,总兵四十万伐代北,克郡县九,俘九万五千口。十二年,德祖讨奚,俘七千户。十五年,遥辇可汗卒,遗命逊位于太祖。
太祖即位五年,讨西奚、东奚,悉平之,尽有奚、霫之众。六年春,亲征幽州,东西旌旗相望,亘数百里。所经郡县,望风皆下,俘获甚众,振旅而还。秋,亲征背阴国,俘获数万计。神册元年,亲征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诸部,俘户一万五千六百;攻振武,乘胜而东,攻蔚、新、武、妫、儒五州,俘获不可胜纪,斩不从命者万四千七百级。尽有代北、河曲、阴山之众,遂取山北八军。四年,亲征于骨里国,俘获一万四千二百口。五年,征党项,俘获二千六百口;攻天德军,拔十有二栅,徙其民。六年,出居庸关,分兵掠檀、顺等州,安远军、三河、良乡、望都、潞、满城、遂城等县,俘其民徙内地;皇太子略定州,俘获甚众。天赞元年,以户口滋繁,纠辖疏远,分北大浓兀为二部,立两节度以统之。三年,西征党项等国,俘获不可胜纪。四年,又亲征渤海。天显元年,灭渤海国,地方五千里,兵数十万,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尽有其众,契丹益大。
会同初,太宗灭唐立晋,晋献燕、代十六州,民众兵强,莫之能御矣。
兵制
辽国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疋,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人铁甲九事,马鞯辔,马甲皮铁,视其力;弓四,箭四百,长短枪、 28ab7.gif 28985.gif 、斧钺、小旗、锤锥、火刀石、马盂、粆一斗、粆袋、搭 1074.gif 伞各一,縻马绳二百尺,皆自备。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铸金鱼符,调发军马。其捉马及传命有银牌二百。军所舍,有远探拦子马,以夜听人马之声。
凡举兵,帝率蕃汉文武臣僚,以青牛白马祭告天地、日神,惟不拜月,分命近臣告太祖以下诸陵及木叶山神,乃诏诸道征兵。惟南、北、奚王,东京渤海兵马,燕京统军兵马,虽奉诏,未敢发兵,必以闻。上遣大将持金鱼符,合,然后行。始闻诏,攒户丁,推户力,核籍齐众以待。自十将以上,次第点集军马、器仗。符至,兵马本司自领,使者不得与。唯再共点军马讫,又以上闻。量兵马多少,再命使充军主,与本司互相监督。又请引五方旗鼓,然后皇帝亲点将校。又选勋戚大臣,充行营兵马都统、副都统、都监各一人。又选诸军兵马尤精锐者三万人为护驾军,又选骁勇三千人为先锋军,又选剽捍百人之上为远探拦子军,以上各有将领。又于诸军每部,量众寡,抽十人或五人,合为一队,别立将领,以备勾取兵马,腾递公事。
其南伐点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鸳鸯泊。及行,并取居庸关、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榆关等路。将至平州、幽州境,又遣使分道催发,不得久驻,恐践禾稼。出兵不过九月,还师不过十二月。在路不得见僧尼、丧服之人。
皇帝亲征,留亲王一人在幽州,权知军国大军。既入南界,分为三路,广信军、雄州、霸州各一。驾必由中道,兵马都统、护驾等军皆从。各路军马遇县镇,即时攻击。若大州军,必先料其虚实、可攻次第而后进兵。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至宋北京,三路兵皆会,以议攻取。及退亦然。三路军马前后左右有先锋。远探拦子马各十数人,在先锋前后二十余里,全副衣甲,夜中每行十里或五里少驻,下马侧听无有人马之声。有则擒之;力不可敌,飞报先锋,齐力攻击。如有大军,走报主帅。敌中虚实,动必知之。军行当道州城,防守坚固,不可攻击,引兵过之。恐敌人出城邀阻,乃围射鼓噪,诈为攻击。敌方闭城固守,前路无阻,引兵进,分兵抄截,使随处州城隔绝不通,孤立无援。所过大小州城,至夜,恐城中出兵突击,及与邻州计会军马,甲夜,每城以骑兵百人去城门左右百余步,被甲执兵,立马以待。兵出,力不能加,驰还勾集众兵与战。左右官道、斜径、山路、河津,夜中并遣兵巡守。其打草谷家丁,各衣甲持兵,旋团为队,必先斫伐园林,然后驱掠老幼,运土木填壕堑;攻城之际,必使先登,矢石檑木并下,止伤老幼。又于本国州县起汉人乡兵万人,随军专伐园林,填道路。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军退,纵火焚之。敌军既阵,料其阵势小大,山川形势,往回道路,救援捷径,漕运所出,各有以制之。然后于阵四面,烈骑为队,每队五、七百人,十队为一道,十道当一面,各有主帅。最先一队走马大噪,冲突敌阵。得利,则诸队齐进;若未利,引退,第二队继之。退者,息马饮水。诸道皆然。更退迭进,敌阵不动,亦不力战。历二三日,待其困惫,又令打草谷家丁马施双帚,因风疾驰,扬尘敌阵,更互往来。中既饥疲,目不相睹,可以取胜。若阵南获胜,阵北失利,主将在中,无以知之,则以本国四方山川为号,声以相闻,得相救应。
若帝不亲征,重臣统兵不下十五万众,三路往还,北京会兵,进以九月,退以十二月,行事次第皆如之。若春以正月,秋以九月,不命都统,止遣骑兵六万,不许深入,不攻城池,不伐林木;但于界外三百里内,耗荡生聚,不令种养而已。
军入南界,步骑车帐不循阡陌。三道将领各一人。率拦子马各万骑,支散游弈百十里外,更迭觇逻。及暮,以吹角为号,众即顿舍,环绕御帐。自近及远,折木稍屈,为弓子铺,不设枪营堑栅之备。
每军行,鼓三伐,不问昼夜,大众齐发。未遇大敌,不乘战马;俟近敌师,乘新羁马,蹄有余力。成列不战,退则乘之。多伏兵断粮道,冒夜举火,上风曳柴。馈饷自赍,散而复聚。善战,能寒。此兵之所以强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五‧志第五  兵卫志中  御帐亲军
汉武帝多行幸之事,置期门、佽飞、羽林之目,天子始有亲军。唐太宗加亲、勋、翊、千牛之卫,布腹心之地,防卫密矣。辽太祖宗室盛强,分迭刺部为二,宫卫内虚,经营四方,未遑鸠集。皇后述律氏居守之际,摘蕃汉精锐为属珊军;太宗益选天下精甲,置诸爪牙为皮室军。合骑五十万,国威壮矣。
大帐皮室军。
太宗置,凡三十万骑。
属珊军。
地皇后置,二十万骑。
宫卫骑军
太祖以迭刺部受禅,分本部为五院、六院,统以皇族,而亲卫缺然。乃立斡鲁朵法,裂州县,割户丁,以强干弱支。诒谋嗣续,世建宫卫。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有兵事,则五京、二州各提辖司传檄而集,不待调发州县、部族,十万骑军已立具矣。恩意亲洽,兵甲犀利,教练完习。简天下精锐,聚之腹心之中。怀旧者岁深,增新者世盛。此军制之良者也。
弘义宫:
正丁一万六千,
蕃汉转丁一万四千,
骑军六千。
长宁宫:
正丁一万四千,
蕃汉转丁一万二千,
骑军五千。
永兴宫:
正丁六千,
蕃汉转丁一万四千,
骑军五千。
积庆宫:
正丁一万,
蕃汉转丁一万六千,
骑军八千。
延昌宫:
正丁二千,
藩汉转丁六千,
骑军二千。
彰愍宫:
正丁一万六千,
蕃汉转丁二万,
骑军一万。
崇德宫:
正丁一万二千,
蕃汉转丁二万,
骑军一万。
兴圣宫:
正丁二万,
蕃汉转丁四万,
骑军五千。
延庆宫:
正丁一万四千,
蕃汉转丁二万,
骑军一万。
太和宫:
正丁二万,
蕃汉转丁四万,
骑军一万五千。
永昌宫:
正丁一万四千,
蕃汉转丁二万,
骑军一万。
敦睦宫:
正丁六千,
蕃汉转丁一万,
骑军五千。
文忠王府:
正丁一万,
蕃汉转丁一万六千,
骑兵一万。
十二宫一府,自上京至南京总要之地,各置提辖司。重地每宫皆置,内地一二而已。太和、永昌二宫宜与兴圣、延庆同,旧史不见提辖司,盖阙文也。
南京:
弘义宫提辖司。
长宁宫提辖司。
永兴宫提辖司。
积庆宫提辖司。
延昌宫提辖司。
彰愍宫提辖司。
崇德宫提辖司。
兴圣宫提辖司。
延庆宫提辖司。
敦睦宫提辖司。
文忠王府提辖司。
西京:
弘义宫提辖司。
长宁宫提辖司。
永兴宫提辖司。
积庆宫提辖司。
彰愍宫提辖司。
崇德宫提辖司。
延庆宫提辖司。
文忠王府提辖司。
奉圣州:
弘义宫提辖司。
长宁宫提辖司。
永兴宫提辖司。
积庆宫提辖司。
彰愍宫提辖司。
崇德宫提辖司。
兴圣宫提辖司。
延庆宫提辖司。
文忠王府提辖司。
平州:
弘义宫提辖司。
长宁宫提辖司。
永兴宫提辖司。
积庆宫提辖司。
延昌宫提辖司。
彰愍宫提辖司。
兴圣宫提辖司。
延庆宫提辖司。
文忠王府提辖司。
中京:
延昌宫提辖司。
文忠王府提辖司。
上京:
文忠王府提辖司。
凡诸宫卫,丁四十万八千,出骑军十万一千。
大首领部族军
辽亲王大臣,体国如家,征伐之际,往往置私甲以从王事。大者千余骑,小者数百人,着籍皇府。国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骑,常留余兵为部族根本。
太子军。
伟王军。
永康王军。
于越王军。
麻答军。
五押军。
众部族军
众部族分隶南北府,守卫四边,各有司存,具如左。
北府凡二十八部。
侍从宫帐:
奚王府部。
镇南境:
五院部。
六院部。
东北路招讨司:
乌隗部。
东北路统军司:
遥里部。
伯德部。
奥里部。
南克部。
北克部。
图卢部。
术者达鲁虢部。
河西部。
西北路招讨司:
突吕不部。
奥衍女直部。
室韦部。
西南路招讨司:
涅剌部。
乌古涅剌部。
涅剌越兀部。
梅古悉部。
颉的部。
匿讫唐古部。
鹤剌唐古部。
黄龙府都部署司:
隗衍突厥部。
奥衍突厥部。
北唐古部。
五国部。
乌古敌烈统军司:
迭鲁敌烈部。
戌隗乌古部:
北敌烈部。
南府凡一十六部。
镇驻西南境:
乙室部。
西南路招讨司:
品部。
迭达迭剌部。
品达鲁虢部。
乙典女直部。
西北路招讨司:
楮特部。
东北路统军司:
达马鼻古德部。
东北路女直兵马司:
乙室奥隗部。
东京都部署司:
楮特奥隗部。
窈爪部。
稍瓦部。
曷术部。
戍倒塌岭:
讹仆括部。
屯驻本境:
撒里葛部。
南唐古部。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六‧志第六  兵卫志下  五京乡丁
辽建五京:临潢,契丹故壤;辽阳,汉之辽东,为渤海故国;中京,汉辽西地,自唐以来契丹有之。三京丁籍可纪者二十二万六千一百,蕃汉转户为多。析津、大同,故汉地,籍丁八十万六千七百。契丹本户多隶宫帐、部族,其余蕃汉户丁分隶者,皆不与焉。
太祖建皇都于临潢府。太宗定晋,晋主石敬瑭来献十六城,乃定四京,改皇都为上京。有丁一十六万七千二百。
临潢府:
临潢县丁七千。
长泰县丁八千。
保和县丁六千。
定霸县丁六千。
宣化县丁四千。
潞县丁六千。
易俗县丁一千五百。
迁辽县丁一千五百。
祖州:
长霸县丁四千。
咸宁县丁二千。
越王城丁二千。
怀州:
扶余县丁三千。
显理县丁二千。
庆州玄宁县丁一万二千。
泰州兴国县丁一千四百。
长春州长春县丁四千。
乌州爱民县丁二千。
永州:
长宁县丁九千。
义丰县丁三千。
慈仁县丁八百。
仪坤州广义县丁五千。
龙化州龙化县丁二千。
降圣州永安县丁一千五百。
饶州:
长乐县丁八千。
临河县丁二千。
安民县丁二千。
头下:
徽州丁二万。
成州丁八千。
懿州丁八千。
渭州丁二千。
原州丁一千。
壕州丁一万二千。
福州丁五百。
横州丁四百。
凤州丁一千。
遂州丁一千。
丰州丁一千。
顺州丁二千。
闾州丁二千。
松山州丁一千。
豫州丁一千。
宁州丁六百。
东京,本渤海,以其地建南京辽阳府。统县六,辖军、府、州、城二十六,有丁四万一千四百。天显十三年,太宗改为东京。
辽阳府:
辽阳县丁三千。
仙乡县丁三千。
鹤野县丁二千四百。
析木县丁二千。
紫蒙县丁二千。
兴辽县丁二千。
开州开远县丁二千。
盐州丁五百。
穆州丁五百。
贺州丁五百。
定州定东县丁一千六百。
保州来远县丁二千。
辰州丁四千。
卢州丁五百。
铁州丁二千。
兴州丁三百。
汤州丁七百。
崇州丁一千。
海州丁三千。
耀州丁一千二百。
嫔州丁七百。
渌州丁四千。
桓州丁一千。
丰州丁五百。
正州丁七百。
慕州丁三百。
南京析津府,统县十一,辖军、府、州、城九,有丁五十六万六千。
析津府:
析津县丁四万。
宛平县丁四万四千。
昌平县丁一万四千。
良乡县丁一万四千。
潞县丁一万一千。
安次县丁二万四千。
武清县丁二万。
永清县丁一万。
香河县丁一万四千。
玉河县丁二千。
漷阴县丁一万。
顺州怀柔县丁一万。
檀州:
密云县丁一万。
行唐县丁六千。
涿州:
范阳县丁二万。
固安县丁二万。
新城县丁二万。
归义县丁八万。
易州:
易县丁五万。
涞水县丁五万四千。
容城县丁一万。
蓟州:
渔阳县丁八千。
三河县丁六千。
玉田县丁六千。
平州:
卢龙县丁一万四千。
安喜县丁一万。
望都县丁六千。
滦州:
义丰县丁八千。
马城县丁六千。
石城县丁六千。
营州广宁县丁六千。
景州遵化县丁六千。
西京大同府,统县七,辖军、府、州、城十七,有丁三十二万二千七百。
大同府:
大同县丁二万。
云中县丁二万。
天成县丁一万。
长青县丁八千。
奉义县丁六千。
怀仁县丁六千。
怀安县丁六千。
弘州:
永宁县丁二万。
顺圣县丁六千。
德州宣德县丁六千。
丰州:
富民县丁二千四百。
振武县乡兵三百。
奉圣州:
永兴县丁一万六千。
矾山县丁六千。
龙门县丁八千。
望云县丁二千。
归化州文德县丁二万。
可汗州怀来县丁六千。
儒州缙山县丁一万。
蔚州:
灵仙县丁四万。
定安县丁二万。
飞狐县丁一万。
灵丘县丁六千。
广陵县丁六千。
应州:
金城县丁一万六千。
浑源县丁一万。
河阴县丁六千。
朔州:
鄯阳县丁八千。
宁远县丁四千。
马邑县丁六千。
金肃军防秋兵一千。
武州神武县丁一万。
河清军防秋兵一千。
圣宗统和二十三年,城七金山,建大定府,号中京。统县九,辖军、府、州、城二十三。草创未定,丁籍莫考,可见者一县:
高州三韩县丁一万。
大约五京民丁可见者,一百一十万七千三百为乡兵。
属国军
辽属国可纪者五十有九,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或下诏专征;不从者讨之。助军众寡,各从其便,无常额。又有铁不得国者,兴宗重熙十七年乞以兵助攻夏国,诏不许。
吐谷浑。
铁骊。
靺鞨。
兀惹。
黑车子室韦。
西奚。
东部奚。
乌马山奚。
斜离底。
突厥。
党项。
小蕃。
沙陀。
阻卜。
乌古。
素昆那。
胡母思山蕃。
波斯。
大食。
甘州回鹘。
新罗。
乌孙。
炖煌。
赁烈。
要里。
回鹘。
辖戛斯。
吐蕃。
黄室韦。
小黄室韦。
大黄室韦。
阿萨兰回鹘。
于阗。
师子。
北女直。
河西党项。
南京女直。
沙州炖煌。
曷苏馆。
沙州回鹘。
查只底。
蒲卢毛朵。
蒲奴里。
大蕃。
高昌。
回拔。
颇里。
达里底。
拔思母。
敌烈。
粘八葛。
梅里急。
耶睹刮。
鼻骨德。
和州回鹘。
斡朗改。
高丽。
西夏。
女直。
辽之为国,邻于梁、唐、晋、汉、周、宋。晋以恩故,始则父子一家,终则寇仇相攻;梁、唐、周隐然一敌国;宋惟太宗征北汉,辽不能救,余多败衄,纵得亦不偿失。良由石晋献土,中国失五关之固然也。高丽小邦,屡丧辽兵,非以险阻足恃故欤。西夏弹丸之地,南败宋,东抗辽。虽西北士马雄劲,元昊、谅祚智勇过人,能使党项、阻卜掣肘大国,盖亦襟山带河,有以助其势耳。虽然,宋久失地利,而旧志言兵,唯以敌宋为务。逾三关,聚议北京,犹不敢轻进。岂不以大河在前,三镇在后,临事好谋之审,不容不然欤。
二帐、十二宫一府、五京,有兵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宫丁、大首领、诸部族,中京、头下等州,属国之众,皆不与焉。不轻用之,所以长世。
边境戍兵
又得高丽大辽事迹,载东境戍兵,以备高丽、女直等国,见其守国规模,布置简要,举一可知三边矣。
东京至鸭渌西北峰为界:
黄龙府正兵五千。
咸州正兵一千。
东京沿女直界至鸭渌江:
军堡凡七十,各守军二十人,计正兵一千四百。
来远城宣义军营八:
太子营正兵三百。
大营正兵六百。
蒲州营正兵二百。
新营正兵五百。
加陀营正兵三百。
王海城正兵三百。
柳白营正兵四百。
沃野营正兵一千。
神虎军城正兵一万。大康十年置。
右一府、一州、二城、七十堡、八营,计正兵二万二千。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七‧志第七  地理志一  帝尧画天下为九州。舜以冀、青地大,分幽、并、营,为州十有二。幽州在渤、碣之间,并州北有代、朔,营州东暨辽海。其地负山带海,其民执干戈,奋武卫,风气刚劲,自古为用武之地。太祖以迭剌部之众代遥辇氏,起临潢,建皇都;东并渤海,得城邑之居百有三。太宗立晋,有幽、涿、檀、蓟、顺、营、平、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十六州,于是割古幽、并、营之境而跨有之。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吴越、南唐航海输贡。嘻,其盛矣!
辽国其先曰契丹,本鲜卑之地,居辽泽中;去榆关一千一百三十里,去幽州又七百一十四里。南控黄龙,北带潢水,冷陉屏右,辽河堑左。高原多榆柳,下隰饶蒲苇。当元魏时,有地数百里。至唐,大贺氏蚕食扶余、室韦、奚、靺鞨之区,地方二千余里。贞观三年,以其地置玄州。寻置松漠都督府,建八部为州,各置刺史:达稽部曰峭落州,纥便部曰弹汗州,独活部曰无逢州,芬阿部曰羽陵州,突便部曰日连州,芮奚部曰徒河州,坠斤部曰万丹州,伏部曰匹黎、赤山二州。以大贺氏窟哥为使持节十州军事。分州建官,盖昉于此。
迨于五代,辟地东西三千里。遥辇氏更八部曰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部、集解部、奚嗢部,属县四十有一。每部设刺史,县置令。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又以征伐俘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上京道
上京临潢府,本汉辽东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太祖取天梯、蒙国、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射金龊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
涞流河自西北南流,绕京三面,东入于曲江,其北东流为按出河。又有御河、沙河、黑河、潢河、鸭子河、他鲁河、狼河、苍耳河、辋子河、胪朐河、阴凉河、猪河、鸳鸯湖、兴国惠民湖、广济湖、盐泺、百狗泺、火神淀、马盂山、兔儿山、野鹊山、盐山、凿山、松山、平地松林、大斧山、列山、屈劣山、勒得山--唐所封大贺氏勒得王有墓存焉。
户三万六千五百,辖军、府、州、城二十五,统县十:
临潢县。太祖天赞初南攻燕、蓟,以所俘人户散居潢水之北,县临潢水,故以名。地宜种植。户三千五百。
长泰县。本渤海国长平县民,太祖伐大諲譔,先得是邑,迁其人于京西北,与汉民杂居。户四千。
定霸县。本扶余府强师县民,太祖下扶余,迁其人于京西,与汉人杂处,分地耕种。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隶长宁宫。户二千。
保和县。本渤海国富利县民,太祖破龙州,尽徙富利县人散居京南。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隶彰愍宫。户四千。
潞县。本幽州潞县民,天赞元年,太祖破蓟州,掠潞县民,布于京东,与渤海人杂处。隶崇德宫。户三千。
易俗县。本辽东渤海之民,太平九年,大延琳结构辽东夷叛,围守经年,乃降,尽迁于京北,置县居之。是年,又徙渤海叛人家属置焉。户一千。
迁辽县。本辽东诸县渤海人,大延琳叛,择其谋勇者置之左右。后以城降,戮之,徙其家属于京东北,故名。户一千。
渤海县。本东京人,因叛,徙置。
兴仁县。开泰二年置。
宣化县。本辽东神化县民,太祖破鸭渌府,尽徙其民居京之南。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隶彰愍宫。户四千。
上京,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金龊一箭,二百年之基,壮矣。天显元年,平渤海归,乃展郛郭,建宫室,名以天赞。起三大殿:曰开皇、安德、五鸾。中有历代帝王御容,每月朔望、节辰、忌日,在京文武百官并赴致祭。又于内城东南隅建天雄寺,奉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是岁太祖崩,应天皇后于义节寺断腕,置太祖陵。即寺建断腕楼,树碑焉。太宗援立晋,遣宰相冯道、刘昫等持节,具卤簿、法服至此,册上太宗及应天皇后尊号。太宗诏蕃部并依汉制,御开皇殿,辟承天门受礼,因改皇都为上京。
城高二丈,不设敌楼,幅员二十七里。门,东曰迎春,曰雁儿;南曰顺阳,曰南福;西曰金凤,曰西雁儿。其北谓之皇城,高三丈,有楼橹。门,东曰安东,南曰大顺,西曰乾德,北曰拱辰。中有大内。内南门曰承天,有楼阁;东门曰东华,西曰西华。此通内出入之所。正南街东,留守司衙,次盐铁司,次南门,龙寺街。南曰临潢府,其侧临潢县。县西南崇孝寺,承天皇后建。寺西长泰县,又西天长观。西南国子监,监北孔子庙,庙东节义寺。又西北安国寺,太宗所建。寺东齐天皇后故宅,宅东有元妃宅,即法天皇后所建也。其南贝圣尼寺,绫锦院、内省司、麹院,赡国、省司二仓,皆在大内西南,八作司与天雄寺对。南城谓之汉城,南当横街,各有楼对峙,下列井肆。东门之北潞县,又东南兴仁县。南门之东回鹘营,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西南同文驿,诸国信使居之。驿西南临潢驿,以待夏国使。驿西福先寺。寺西宣化县,西南定霸县,县西保和县。西门之北易俗县,县东迁辽县。
周广顺中,胡峤记曰:上京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锦诸工作、宦者、翰林、伎术、教坊、角抵、儒、僧尼、道士。中国人并、汾、幽、蓟为多。
宋大中祥符九年,薛映记曰:上京者,中京正北八十里至松山馆,七十里至崇信馆,九十里至广宁馆,五十里至姚家寨馆,五十里至咸宁馆,三十里度潢水石桥,旁有饶州,唐于契丹尝置饶乐州,今渤海人居之。五十里保和馆,度黑水河,七十里宣化馆,五十里长泰馆。馆西二十里有佛舍、民居,即祖州。又四十里至临潢府。自过崇信馆乃契丹旧境,其南奚地也。入西门,门曰金德,内有临潢馆。子城东门曰顺阳。北行至景福门,又至承天门,内有昭德、宣政二殿与庐,皆东向。临潢西北二百余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多丰草,掘地丈余即有坚冰。
祖州,天成军,上,节度。本辽右八部世没里地。太祖秋猎多于此,始置西楼。后因建城,号祖州。以高祖昭烈皇帝、曾祖庄敬皇帝、祖考简献皇帝、皇考宣简皇帝所生之地,故名。城高二丈,无敌棚,幅员九里。门,东曰望京,南曰大夏,西曰液山,北曰兴国。西北隅有内城。殿曰两明,奉安祖考御容;曰二仪,以白金铸太祖像;曰黑龙,曰清秘,各有太祖微时兵仗器物及服御皮毳之类,存之以示后嗣,使勿忘本。内南门曰兴圣,凡三门,上有楼阁,东西有角楼。东为州廨及诸官廨舍,绫锦院,班院祗候蕃、汉、渤海三百人,供给内府取索。东南横街,四隅有楼对峙,下连市肆。东长霸县,西咸宁县。有祖山,山有太祖天皇帝庙,御靴尚存。又有龙门、黎谷、液山、液泉、白马、独石、天梯之山。水则南沙河、西液泉。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曰黑龙。东偏有圣踪殿,立碑述太祖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以纪太祖创业之功。皆在州西五里。天显中太宗建,隶弘义宫。统县二、城一:
长霸县。本龙州长平县民,迁于此。户二千。
咸宁县。本长宁县。破辽阳,迁其民置。户一千。
越王城。太祖伯父于越王述鲁西伐党项、吐浑,俘其民放牧于此,因建城。在州东南二十里。户一千。
怀州,奉陵军,上,节度。本唐归诚州。太宗行帐放牧于此。天赞中,从太祖破扶余城,下龙泉府,俘其人,筑寨居之。会同中,掠燕、蓟所俘亦置此。太宗崩,葬西山,曰怀陵。大同元年,世宗置州以奉焉。是年,有骑十余,猎于祖州西五十里大山中,见太宗乘白马,独追白孤,射之,一发而毙;忽不见,但获狐与矢。是日,太宗崩于栾城。后于其地建庙,又于州之凤凰门绘太宗驰骑贯狐之像。穆宗被害,葬怀陵侧,建凤凰殿以奉焉。有清凉殿,为行幸避暑之所。皆在州西二十里。隶永兴宫。统县二:
扶余县。本龙泉府。太祖迁渤海扶余县降户于此,世宗置县。户一千五百。
显理县。本显理府人,太祖伐渤海,俘其王大諲譔,迁民于此,世宗置县。户一千。
庆州,玄宁军,上,节度。本太保山黑河之地,岩谷险峻。穆宗建城,号黑河州,每岁来幸,射虎障鹰,军国之事多委大臣,后遇弑于此。以地苦寒,统和八年,州废。圣宗秋畋,爱其奇秀,建号庆州。辽国五代祖勃突,貌异常,有武略,力敌百人,众推为王。生于勃突山,因以名;没,葬山下。在州二百里。庆云山,本黑岭也。圣宗驻跸,爱羡曰:‘吾万岁后,当葬此。’兴宗遵遗命,建永庆陵。有望仙殿、御容殿。置蕃、汉守陵三千户,并隶大内都总管司。在州西二十里。有黑山、赤山、太保山、老翁岭、馒头山、兴国湖、辖失泺、黑河。景福元年复置,更隶兴圣宫。统县三:
玄德县。本黑山黑河之地。景福元年,括落帐人户,从便居之。户六千。
孝安县。
富义县。本义州,太宗迁渤海义州民于此。重熙元年降为义丰县,后更名。隶弘义宫。
泰州,德昌军,节度。本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黑鼠族累犯通化州,民不能御,遂移东南六百里来,建城居之,以近本族。黑鼠穴居,肤黑,吻锐,类鼠,故以名。州隶延庆宫,兵事属东北统军司。统县二:
乐康县。倚郭。
兴国县。本山前之民,因罪配递至此,兴宗置县。户七百。
长春州,韶阳军,下,节度。本鸭子河春猎之地。兴宗重熙八年置。隶延庆宫,兵事隶东北统军司。统县一:
长春县。本混同江地。燕、蓟犯罪者流配于此。户二千。
乌州,静安军,刺史。本乌丸之地,东胡之种也。辽北大王拨剌占为牧,建城,后官收。隶兴圣宫。有辽河、夜河、乌丸川、乌丸山。统县一:
爱民县。拨剌王从军南征,俘汉民置于此。户一千。
永州,永昌军,观察。承天皇太后所建。太祖于此置南楼。乾亨三年,置州于皇子韩八墓侧。东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号永州。冬月牙帐多驻此,谓之冬捺钵。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兴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于诸部。又有高淀山、柳林淀,亦曰白马淀。隶彰愍宫。统县三:
长宁县。本显德府县名。太祖平渤海,迁其民于此。户四千五百。
义丰县。本铁利府义州。辽兵破之,迁其民于南楼之西北,仍名义州。重熙元年,废州,改今县。在州西北一百里。又尝改富义县,属泰州。始末不可具考,今两存之。户一千五百。
慈仁县。太宗以皇子只撒古亡,置慈州坟西。重熙元年,州废,改今县。户四百。
仪坤州,启圣军,节度。本契丹右大部地。应天皇后建州。回鹘糯思居之,至四世孙容我梅里,生应天皇后述律氏,适太祖。太祖开拓四方,平渤海,后有力焉。俘掠有伎艺者多归帐下,谓之属珊。以所生之地置州。州建启圣院,中为仪宁殿,太祖天皇帝、应天地皇后银像在焉。隶长宁宫。统县一:
广义县。本回鹘部牧地。应天皇后以四征所俘居之,因建州县。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户置来远县,十三年并入。户二千五百。
龙化州,兴国军,下,节度。本汉北安平县地。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此,称龙庭。太祖于此建东楼。唐天复二年,太祖为迭烈部夷离堇,破代北,迁其民,建城居之。明年,伐女直,俘数百户实焉。天祐元年,增修东城,制度颇壮丽。十三年,太祖于城东金铃冈受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天显元年,崩于东楼。太宗升节度。隶彰愍宫,兵事属北路女直兵马司。刺史州一,未详。统县一:
龙化县。太祖东伐女直,南掠燕、蓟,所俘建城置邑。户一千。
降圣州,开国军,下,刺史。本大部落东楼之地。太祖春月行帐多驻此。应天皇后梦神人金冠素服,执兵仗,貌甚丰美,异兽十二随之。中有黑兔跃入后怀,因而有娠,遂生太宗。时黑云覆帐,火光照室,有声如雷,诸部异之。穆宗建州。四面各三十里,禁樵采放牧。先属延昌宫,后隶彰愍宫。统县一:
永安县。本龙原府庆州县名。太祖平渤海,破怀州之永安,迁其人置寨于此,建县。户八百。
饶州,匡义军,中,节度。本唐饶乐府地。贞观中置松漠府。太祖完葺故垒。有潢河、长水泺、没打河、青山、大福山、松山。隶延庆宫。统县三:
长乐县。本辽城县名。太祖伐渤海,迁其民,建县居之。户四千,内一千户纳铁。
临河县。本丰永县人,太宗分兵伐渤海,迁于潢水之曲。户一千。
安民县。太宗以渤海诸邑所俘杂置。户一千。
头下军州
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余不得建城郭。朝廷赐州县额。其节度使朝廷命之。刺史以下皆以本主部曲充焉。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
徽州,宣德军,节度。景宗女秦晋大长公主所建。媵臣万户,在宜州之北二百里,因建州城。北至上京七百里。节度使以下,皆公主府署。户一万。
成州,长庆军,节度。圣宗女晋国长公主以上赐媵臣户置。在宜州北一百六十里,因建州城。北至上京七百四十里。户四千。
懿州,广顺军,节度。圣宗女燕国长公主以上赐媵臣户置。在显州东北二百里,因建州城。西北至上京八百里。户四千。
渭州,高阳军,节度。驸马都尉萧昌裔建。尚秦国王隆庆女韩国长公主,以所赐媵臣建州城。显州东北二百五十里。辽制,皇子嫡生者,其女与帝女同。户一千。
壕州。国舅宰相南征,俘掠汉民,居辽东西安平县故地。在显州东北二百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户六千。
原州。本辽东北安平县地。显州东北三百里。国舅金德俘掠汉民建城。西北至上京八百里。户五百。
福州。国舅萧宁建。南征俘掠汉民,居北安平县故地。在原州北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八十里。户三百。
横州。国舅萧克忠建。部下牧人居汉故辽阳县地,因置州城。在辽州西北九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有横山。户二百。
凤州。稿离国故地,渤海之安宁郡境,南王府五帐分地。在韩州北二百里,西北至上京九百里。户四千。
遂州。本高州地,南王府五帐放牧于此。在檀州西二百里,西北至上京一千里。户五百。
丰州。本辽泽大部落,遥辇氏僧隐牧地。北至上京三百五十里。户五百。
顺州。本辽队县地。横帐南王府俘掠燕、蓟、顺州之民,建城居之。在显州东北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九百里。户一千。
闾州。罗古王牧地,近医巫闾山。在辽州西一百三十里,西北至上京九百五十里。户一千。
松山州。本辽泽大部落,横帐普古王牧地。有松山。北至上京一百七十里。户五百。
豫州。横帐陈王牧地。南至上京三百里。户五百。
宁州。本大贺氏勒得山,横帐管宁王放牧地。在豫州东八十里,西南至上京三百五十里。户三百。
边防城
辽国西北界防边城,因屯戍而立,务据形胜,不资丁赋。具列如左:
静州,观察。本泰州之金山。天庆六年升。
镇州,建安军,节度。本古可敦城。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选诸部族二万余骑充屯军,专捍御室韦、羽厥等国,凡有征讨,不得抽移。渤海、女直、汉人配流之家七百余户,分居镇、防、维三州。东南至上京三千余里。
维州,刺史。
防州,刺史。
河董城。本回鹘可敦城,语讹为河董城。久废,辽人完之以防边患。高州界女直常为盗,劫掠行旅,迁其族于此。东南至上京一千七百里。
静边城。本契丹二十部族水草地。北邻羽厥,每入为盗,建城,置兵千余骑防之。东南至上京一千五百里。
皮被河城。地控北边,置兵五百于此防托。皮被河出回纥北,东南经羽厥,入胪朐河,沿河董城北,东流合沱漉河,入于海。南至上京一千五百里。
招州,绥远军,刺史。开泰三年以女直户置。隶西北路招讨司。
塔懒主城。大康九年置。在胪朐河。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八‧志第八  地理志二  东京道
东京辽阳府,本朝鲜之地。周武王释箕子囚,去之朝鲜,因以封之。作八条之教,尚礼义,富农桑,外户不闭,人不为盗。传四十余世。燕属真番、朝鲜,始置吏、筑障。秦属辽东外徼。汉初,燕人满王故空地。武帝元封三年,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后汉出入青、幽二州,辽东、玄菟二郡,沿革不常。汉末为公孙度所据,传子康;孙渊,自称燕王,建元绍汉,魏灭之。晋陷高丽,后归慕容垂;子宝,以勾丽王安为平州牧居之。元魏太武遣使至其所居平壤城,辽东京本此。唐高宗平高丽,于此置安东都护府;后为渤海大氏所有。大氏始保挹娄之东牟山。武后万岁通天中,为契丹尽忠所逼,有乞乞仲象者,度辽水自固,武后封为震国公。传子祚荣,建都邑,自称震王,并吞海北,地方五千里,兵数十万。中宗赐所都曰忽汗州,封渤海郡王。十有二世至彝震,僭号改元,拟建宫阙,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为辽东盛国。忽汗州即故平壤城也,号中京显德府。太祖建国,攻渤海,拔忽汗城,俘其王大諲譔,以为东丹王国,立太子图欲为人皇王以主之。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以渤海、汉户建东平郡,为防御州。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
城名天福,高三丈,有楼橹,幅员三十里。八门:东曰迎阳,东南曰韶阳,南曰龙原,西南曰显德,西曰大顺,西北曰大辽,北曰怀远,东北曰安远。宫城在东北隅,高三丈,具敌楼,南为三门,壮以楼观,四隅有角楼,相去各二里。宫墙北有让国皇帝御容殿。大内建二殿,不置宫嫔,唯以内省使副、判官守之。大东丹国新建南京碑铭,在宫门之南。外城谓之汉城,分南北市,中为看楼;晨集南市,夕集北市。街西有金德寺;大悲寺;驸马寺,铁幡竿在焉;赵头陀寺;留守衙;户部司;军巡院,归化营军千余人,河、朔亡命,皆籍于此。东至北乌鲁虎克四百里,南至海边铁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县海口三百六十里,北至挹娄县、范河二百七十里。东、西、南三面抱海。辽河出东北山口为范河,西南流为大口,入于海;东梁河自东山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于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间;沙河出东南山西北流,径盖州入于海。有蒲河;清河;𬇙水,亦曰泥河,又曰蓒芋泺,水多蓒芋之草;驻跸山,唐太宗征高丽,驻跸其巅数日,勒石纪功焉,俗称手山,山巅平石之上有掌指之状,泉出其中,取之不竭。又有明王山、白石山--亦曰横山。天显十三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
户四万六百四。辖州、府、军、城八十七。统县九:
辽阳县。本渤海国金德县地。汉𬇙水县,高丽改为勾丽县,渤海为常乐县。户一千五百。
仙乡县。本汉辽队县,渤海为永丰县。神仙传云:‘仙人白仲理能炼神丹,点黄金,以救百姓。’户一千五百。
鹤野县。本汉居就县地,渤海为鸡山县。昔丁令威家此,去家千年,化鹤来归,集于华表柱,以咮画表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虽是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户一千二百。
析木县。本汉望平县地,渤海为花山县。户一千。
紫蒙县。本汉镂芳县地。后拂涅国置东平府,领蒙州紫蒙县。后徙辽城,并入黄岭县。渤海复为紫蒙县。户一千。
兴辽县。本汉平郭县地,渤海改为长宁县。唐元和中,渤海王大仁秀南定新罗,北略诸部,开置郡邑,遂定今名。户一千。
肃慎县。以渤海户置。
归仁县。
顺化县。
开州,镇国军,节度。本濊貊地,高丽为庆州,渤海为东京龙原府。有宫殿。都督庆、盐、穆、贺四州事。故县六:曰龙原、永安、乌山、壁谷、熊山、白杨,皆废。叠石为城,周围二十里。唐薛仁贵征高丽,与其大将温沙门战熊山,擒善射者于石城,即此。太祖平渤海,徙其民于大部落,城遂废。圣宗伐高丽还,周览城基,复加完葺。开泰三年,迁双、韩二州千余户实之,号开封府开远军,节度;更名镇国军。隶东京留守,兵事属东京统军司。统州三、县一。
开远县。本栅城地,高丽为龙原县,渤海因之,辽初废。圣宗东讨,复置以军额。民户一千。
盐州。本渤海龙河郡,故县四:海阳、接海、格川、龙河,皆废。户三百。隶开州。相去一百四十里。
穆州,保和军,刺史。本渤海会农郡,故县四:会农、水歧、顺化、美县,皆废。户三百。隶开州。东北至开州一百二十里。统县一:
会农县。
贺州,刺史。本渤海吉理郡,故县四:洪贺、送诚、吉理、石山,皆废。户三百。隶开州。
定州,保宁军。高丽置州,故县一,曰定东。圣宗统和十三年升军,迁辽西民实之。隶东京留守司。统县一:
定东县。高丽所置,辽徙辽西民居之。户八百。
保州,宣义军,节度。高丽置州,故县一,曰来远。圣宗以高丽王询擅立,问罪不服,统和末,高丽降,开泰三年取其保、定二州,于此置榷场。隶东京统军司。统州、军二,县一:
来远县。初徙辽西诸县民实之,又徙奚、汉兵七百防戍焉。户一千。
宣州,定远军,刺史。开泰三年徙汉户置。隶保州。
怀化军,下,刺史。开泰三年置。隶保州。
辰州,奉国军,节度。本高丽盖牟城。唐太宗会李世𪟝攻破盖牟城,即此。渤海改为盖州,又改辰州,以辰韩得名。井邑骈列,最为冲会。辽徙其民于祖州。初曰长平军。户二千。隶东京留守司。统县一:
建安县。
卢州,玄德军,刺史。本渤海杉卢郡,故县五:山阳、杉卢、汉阳、白岩、霜岩,皆废。户三百。在京东一百三十里。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一:
熊岳县。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山。
来远城。本熟女直地。统和中伐高丽,以燕军骁猛,置两指挥,建城防戍。兵事属东京统军司。
铁州,建武军,刺史。本汉安市县,高丽为安市城。唐太宗攻之不下,薛仁贵白衣登城,即此。渤海置州,故县四:位城、河端、苍山、龙珍,皆废。户一千。在京西南六十里。统县一:
汤池县。
兴州,中兴军,节度。本汉海冥县地。渤海置州,故县三:盛吉、蒜山、铁山,皆废。户二百。在京西南三百里。
汤州。本汉襄平县地。渤海置州,故县五:灵峰、常丰、白石、均谷、嘉利,皆废。户五百。在京西北一百里。
崇州,隆安军,刺史。本汉长岑县地。渤海置州,故县三:崇山、沩水、绿城,皆废。户五百。在京东北一百五十里。统县一:
崇信县。
海州,南海军,节度。本沃沮国地。高丽为沙卑城,唐李世𪟝尝攻焉。渤海号南京南海府。叠石为城,幅员九里,都督沃、晴、椒三州。故县六:沃沮、鹫岩、龙山、滨海、升平、灵泉,皆废。太平中,大延琳叛,南海城坚守,经岁不下,别部酋长皆被擒,乃降。因尽徙其人于上京,置迁辽县,移泽州民来实之。户一千五百。统州二、县一:
临溟县。
耀州,刺史。本渤海椒州,故县五,椒山,貂岭、澌泉、尖山、岩渊,皆废。户七百。隶海州。东北至海州二百里。统县一:
岩渊县。东界新罗,故平壤城在县西南。东北至海州一百二十里。
嫔州,柔远军,刺史。本渤海晴州,故县五:天晴、神阳、莲池、狼山、仙岩,皆废。户五百。隶海州。东南至海州一百二十里。
渌州,鸭渌军,节度。本高丽故国,渤海号西京鸭渌府。城高三丈,广轮二十里,都督神、桓、丰、正四州事。故县三:神鹿、神化、剑门,皆废。大延琳叛,迁余党于上京,置易俗县居之。在者户二千。隶东京留守司。统州四、县二:
弘闻县。
神乡县。
桓州。高丽中都城,故县三:桓都、神乡、淇水,皆废。高丽王于此创立宫阙,国人谓之新国。五世孙钊,晋康帝建元初为慕容皝所败,宫室焚荡。户七百。隶渌州。
在西南二百里。
丰州。渤海置盘安郡,故县四:安丰、渤恪、隰壤、硖石,皆废。户三百。隶渌州。在东北二百一十里。
正州。本沸流王故地,国为公孙康所并。渤海置沸流郡。有沸流水。户五百。隶渌州。在西北三百八十里。统县一:
东那县。本汉东耐县地。在州西七十里。
慕州。本渤海安远府地,故县二:慕化、崇平,久废。户二百。隶渌州。在西北二百里。
显州,奉先军,上,节度。本渤海显德府地。世宗置,以奉显陵。显陵者,东丹人皇王墓也。人皇王性好读书,不喜射猎,购书数万卷,置医巫闾山绝顶,筑堂曰望海。山南去海一百三十里。大同元年,世宗亲护人皇王灵驾归自汴京。以人皇王爱医巫闾山水奇秀,因葬焉。山形掩抱六重,于其中作影殿,制度宏丽。州在山东南,迁东京三百余户以实之。应历元年,穆宗葬世宗于显陵西山,仍禁樵采。有十三山,有沙河。隶长宁、积庆二宫,兵事属东京都部署司。统州三、县三:
奉先县。本汉无虑县,即医巫闾,幽州镇山。世宗析辽东长乐县民以为陵户,隶长宁宫。
山东县。本汉望平县。穆宗割渤海永丰县民为陵户,隶积庆宫。
归义县。初置显州,渤海民自来助役,世宗嘉悯,因籍其人户置县,隶长宁宫。
嘉州,嘉平军,下,刺史。隶显州。
辽西州,阜成军,中,刺史。本汉辽西郡地,世宗置州,隶长宁宫,属显州。统县一:
长庆县。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
康州,下,刺史。世宗迁渤海率宾府人户置,属显州。初隶长宁宫,后属积庆宫。统县一:
率宾县。本渤海率宾府地。
宗州,下,刺史。在辽东石熊山,耶律隆运以所俘汉民置。圣宗立为州,隶文忠王府。王薨,属提辖司。统县一:
熊山县。本渤海县地。
乾州,广德军,上,节度。本汉无虑县地。圣宗统和三年置,以奉景宗乾陵。有凝神殿。隶崇德宫,兵事属东京都部署司。统州一、县四:
奉陵县。本汉无虑县地。括诸落账户,助营山陵。
延昌县。析延昌宫户置。
灵山县。本渤海灵峰县地。
司农县。本渤海麓郡县,并麓波、云川二县入焉。
海北州,广化军,中,刺史。世宗以所俘汉户置。地在闾山之西,南海之北。初隶宣州,后属乾州。统县一:
开义县。
贵德州,宁远军,下,节度。本汉襄平县地,汉公孙度所据。太宗时察割以所俘汉民置。后以弑逆诛,没入焉。圣宗建贵德军,后更名。有陀河、大宝山。隶崇德宫,兵事属东京都部署司。统县二:
贵德县。本汉襄平县,渤海为崇山县。
奉德县。本渤海缘城县地,尝置奉德州。
沈州,昭德军,中,节度。本挹娄国地。渤海建沈州,故县九,皆废。太宗置兴辽军,后更名。初隶永兴宫,后属敦睦宫,兵事隶东京都部署司。统州一、县二:
乐郊县。太祖俘蓟州三河民,建三河县,后更名。
灵源县。太祖俘蓟州吏民,建渔阳县,后更名。
岩州,白岩军,下,刺史。本渤海白岩城,太宗拨属沈州。初隶长宁宫,后属敦睦宫。统县一:
白岩县。渤海置。
集州,怀众军,下,刺史。古陴离郡地,汉属险渎县,高丽为霜岩县,渤海置州。统县一:
奉集县。渤海置。
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统和八年省。开泰七年以汉户置。统县一:
昌义县。
辽州,始平军,下,节度。本拂涅国城,渤海为东平府。唐太宗亲征高丽,李世𪟝拔辽城;高宗诏程振、苏定方讨高丽,至新城,大破之;皆此地也。太祖伐渤海,先破东平府,迁民实之。故东平府都督伊、蒙、陀、黑、北五州,共领县十八,皆废。太祖改为州,军曰东平,太宗更为始平军。有辽河、羊肠河、锥子河、蛇山、狼山、黑山、巾子山。隶长宁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州一、县二:
辽滨县。
安定县。
祺州,祐圣军,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太祖以檀州俘于此建檀州,后更名。隶弘义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庆云县。太祖俘密云民,于此建密云县,后更名。
遂州,刺史。本渤海美州地,采访使耶律颇德以部下汉民置。穆宗时,颇德嗣绝,没入焉。隶延昌宫。统县一:
山河县。本渤海县,并黑川、麓川二县置。
通州,安远军,节度。本扶余国王城,渤海号扶余城。太祖改龙州,圣宗更今名。保宁七年,以黄龙府叛人燕颇余党千余户置,升节度。统县四:
通远县。本渤海扶余县,并布多县置。
安远县。本渤海显义县,并鹊川县置。
归仁县,本渤海强帅县,并新安县置。
渔谷县。本渤海县。
韩州,东平军,下,刺史。本稿离国旧治柳河县。高丽置鄚颉府,都督鄚、颉二州。渤海因之。今废。太宗置三河、榆河二州。圣宗并二州置。隶延昌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柳河县。本渤海粤喜县地,并万安县置。
双州,保安军,下,节度。本挹娄故地。渤海置安定郡,久废。沤里僧王从太宗南征,以俘镇、定二州之民建城置州。察割弑逆诛,没入焉。故隶延昌宫,后属崇德宫,兵事隶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双城县。本渤海安夷县地。
银州,富国军,下,刺史。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隶弘义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三:
延津县。本渤海富寿县,境有延津故城,更名。
新兴县。本故越喜国地,渤海置银冶,尝置银州。
永平县。本渤海优富县地,太祖以俘户置。旧有永平寨。
同州,镇安军,下,节度。本汉襄平县地,渤海为东平寨。太祖置州,军曰镇东,后更名。隶彰愍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州一,未详;县二:
东平县。本汉襄平县地。产铁,拨户三百采炼,随征赋输。
永昌县。本高丽永宁县地。
咸州,安东军,下,节度。本高丽铜山县地,渤海置铜山郡。地在汉候城县北,渤海龙泉府南。地多山险,寇盗以为渊薮,乃招平、营等州客户数百,建城居之。初号郝里太保城,开泰八年置州。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咸平县。唐安东都护,天宝中治营、平二州间,即此。太祖灭渤海,复置安东军。开泰中置县。
信州,彰圣军,下,节度。本越喜故城。渤海置怀远府,今废。圣宗以地邻高丽,开泰初置州,以所俘汉民实之。兵事属黄龙府都部署司。统州三,未详;县二:
武昌县。本渤海怀福县地,析平州提辖司及豹山县一千户隶之。
定武县。本渤海豹山县地,析平州提辖司并乳水县人户置。初名定功县。
宾州,怀化军,节度。本渤海城。统和十七年,迁兀惹户,置刺史于鸭子、混同二水之间,后升。兵事隶黄龙府都部署司。
龙州,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更名。保宁七年,军将燕颇叛,府废。开泰九年,迁城于东北,以宗州、檀州汉户一千复置。统州五、县三:
黄龙县。本渤海长平县,并富利、佐慕、肃慎置。
迁民县。本渤海永宁县,并丰水、扶罗置。
永平县。渤海置。
益州,观察。属黄龙府。统县一:
静远县。
安远州,怀义军,刺史。属黄龙府。
威州,武宁军,刺史。属黄龙府。
清州,建宁军,刺史。属黄龙府。
雍州,刺史。属黄龙府。
湖州,兴利军,刺史。渤海置。兵事隶东京统军司。统县一:
长庆县。
渤州,清化军,刺史。渤海置。兵事隶东京统军司。统县一:
贡珍县。渤海置。
郢州,彰圣军,刺史。渤海置。兵事隶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延庆县。
铜州,广利军,刺史。渤海置。兵事隶北兵马司。统县一:
析木县。本汉望平县地,渤海为花山县。初隶东京,后来属。
涑州,刺史。渤海置。兵事隶南兵马司。
率宾府,刺史。故率宾国地。
定理府,刺史。故挹娄国地。
铁利府,刺史。故铁利国地。
安定府。
长岭府。
镇海府,防御。兵事隶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一:
平南县。
冀州,防御。圣宗建,升永安军。
东州。以渤海户置。
尚州。以渤海户置。
吉州,福昌军,刺史。
麓州,下,刺史。渤海置。
荆州,刺史。
懿州,宁昌军,节度。太平三年越国公主以媵臣户置。初曰庆懿军,更曰广顺军,隶上京。清宁七年宣懿皇后进入,改今名。统县二:
宁昌县。本平阳县。
顺安县。
媵州,昌永军,刺史。
顺化城,向义军,下,刺史。开泰三年以汉户置。兵事隶东京统军司。
宁州,观察。统和二十九年伐高丽,以渤海降户置。兵事隶东京统军司。统县一:
新安县。
衍州,安广军,防御。以汉户置。初刺史,后升军。兵事属东京统军司。统县一:
宜丰县。
连州,德昌军,刺史。以汉户置。兵事属东京统军司。统县一:
安民县。
归州,观察。太祖平渤海,以降户置,后废。统和二十九年伐高丽,以所俘渤海户复置。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一:
归胜县。
苏州,安复军,节度。本高丽南苏,兴宗置州。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二:
来苏县。
怀化县。
复州,怀德军,节度。兴宗置。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二:
永宁县。
德胜县。
肃州,信陵军,刺史。重熙十年州民亡入女直,取之复置。兵事隶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清安县。
安州,刺史。兵事隶北女直兵马司。
荣州。
率州。
荷州。
源州。
渤海州。
宁江州,混同军,观察。清宁中置。初防御,后升。兵事属东北统军司。统县一:
混同县。
河州,德化军。置军器坊。
祥州,瑞圣军,节度。兴宗以铁骊户置。兵事隶黄龙府都部署司。统县一:
怀德县。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6-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eature"> 辽史  卷三十九‧志第九  地理志三  中京道
中京大定府,虞为营州,夏属冀州,周在幽州之分。秦郡天下,是为辽西。汉为新安平县。汉末步奚居之,幅员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险足以自固。魏武北征,纵兵大战,降者二十余万,去之松漠。其后拓拔氏乘辽建牙于此,当饶乐河水之南,温渝河水之北。唐太宗伐高丽,驻跸于此。部帅苏支从征有功。奚长可度率众内附,为置饶乐都督府。咸通以后,契丹始大,奚族不敢复抗。太祖建国,举族臣属。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阙之状,因议建都。择良工于燕、蓟,董役二岁,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拟神都之制。统和二十四年,五帐院进故奚王牙帐地。二十五年,城之,实以汉户,号曰中京,府曰大定。
皇城中有祖庙,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城池湫湿,多凿井泄之,人以为便。大同驿以待宋使,朝天馆待新罗使,来宾馆待夏使。有七金山、马盂山、双山、松山、土河。
统州十、县九:
大定县。白霫故地。以诸国俘户居之。
长兴县。本汉宾从县。以诸部人居之。
富庶县。本汉新安平地。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劝农县。本汉宾从县地。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文定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升平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归化县。本汉柳城县地。
神水县。本汉徒河县地。开泰二年置。
金源县。本唐青山县境。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恩州,怀德军,下,刺史。本汉新安平县地。太宗建州。开泰中,以渤海户实之。初隶永兴宫,后属中京。统县一:
恩化县。开泰中渤海人户置。
惠州,惠和军,中,刺史。本唐归义州地。太祖俘汉民数百户兔麛山下,创城居之,置州。属中京。统县一:
惠和县。圣宗迁上京惠州民,括诸宫院落账户置。
高州,观察。唐信州之地。万岁通天元年,以契丹室活部置。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以俘户置高州。有平顶山、滦河。属中京。统县一:
三韩县。辰韩为扶余,弁韩为新罗,马韩为高丽。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俘三国之遗人置县。户五千。
武安州,观察。唐沃州地。太祖俘汉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曰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初刺史,后升。有黄柏岭、袅罗水、个没里水。属中京。统县一:
沃野县。
利州,中,观察。本中京阜俗县。统和二十六年置刺史州,开泰元年升。属中京。统县一:
阜俗县。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初隶彰愍宫,更隶中京。后置州,仍属中京。
榆州,高平军,下,刺史。本汉临渝县地,后隶右北平骊城县。唐载初二年,析慎州置黎州,处靺鞨部落,后为奚人所据。太宗南征,横帐解里以所俘镇州民置州。开泰中没入。属中京。统县二:
和众县。本新黎县地。
永和县。本汉昌城县地。统和二十二年置。
泽州,广济军,下,刺史。本汉土垠县地。太祖俘蔚州民,立寨居之,采炼陷河银冶。隶中京留守司。开泰中置泽州。有松亭关、神山、九宫岭、石子岭、滦河、撒河。属中京。统县二:
神山县。神山在西南。
滦河县。本汉徐无县地。属永兴宫。
北安州,兴化军,上,刺史。本汉女祁县地,属上谷郡。晋为冯跋所据。唐为奚王府西省地。圣宗以汉户置北安州。属中京。统县一:
兴化县。本汉且居县地。
潭州,广润军,下,刺史。本中京之龙山县,开泰中置州,仍属中京。统县一:
龙山县。本汉交黎县地。开泰二年以习家寨置。
松山州,胜安军,下,刺史。开泰中置。统和八年省,复置。属中京。统县一:
松山县。本汉文成县地。边松漠,商贾会冲。开泰二年置县。有松山川。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门,至望京馆。五十里至顺州。七十里至檀州,渐入山。五十里至金沟馆。将至馆,川原平旷,谓之金沟淀。自此入山,诘曲登陟,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记日,约其里数。九十里至古北口,两傍峻崖,仅容车轨。又度德胜岭,盘道数层,俗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卧如来馆。过乌滦河,东有滦州,又过摸斗岭,一名渡云岭,芹菜岭,七十里至柳河馆。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八十里至鹿儿峡馆。过虾蟆岭,九十里至铁浆馆。过石子岭,自此渐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馆。八十里至通天馆。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城垣卑小,方圆才四里许。门但重屋,无筑阇之制。南门曰朱夏,门内通步廊,多坊门。又有市楼四:曰天方、大衢、通阛、望阙。次至大同馆。其门正北曰阳德、阊阖。城内西南隅冈上有寺。城南有园圃,宴射之所。自过古北口,居人草庵板屋,耕种,但无桑柘;所种皆从垄上,虞吹沙所壅。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时见畜牧牛马橐驼,多青羊黄豕。
成州,兴府军,节度。晋国长公主以媵户置,军曰长庆,隶上京。复改军名。统县一:
同昌县。
兴中府。本霸州彰武军,节度。古孤竹国。汉柳城县地。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福德之地,乃筑龙城,构宫庙,改柳城为龙城县,遂迁都,号曰和龙宫。慕容垂复居焉,后为冯跋所灭。元魏取为辽西郡。隋平高保宁,置营州。炀帝废州置柳城郡。唐武德初,改营州总管府,寻为都督府。万岁通天中,陷李万荣。神龙初,移府幽州。开元四年复治柳城。八年西徙渔阳。十年还柳城。后为奚所据。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建城,命韩知方择其处。乃完葺柳城,号霸州彰武军,节度。统和中,制置建、霸、宜、锦、白川等五州。寻落制置,隶积庆宫。后属兴圣宫。重熙十年升兴中府。有大华山、小华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驻龙峪、神射泉、小灵河。统州二、县四:
兴中县。本汉柳城县地。太祖掠汉民居此,建霸城县。重熙中置府,更名。
营丘县。析霸城置。
象雷县。开泰二年以麦务川置。初隶中京,后属。
闾山县。本汉且虑县。开泰二年以罗家军置。隶中京,后属。
安德州,化平军,下,刺史。以霸州安德县置,来属。统县一:
安德县。统和八年析霸城东南龙山徒河境户置。初隶乾州,更属霸州,置州来属。
黔州,阜昌军,下,刺史。本汉辽西郡地。太祖平渤海,以所俘户居之,隶黑水河提辖司。安帝置州,析宜、霸二州汉户益之。初隶永兴宫,更隶中京,后置府,来属。统县一:
盛吉县。太祖平渤海,俘兴州盛吉县民来居,因置县。
宜州,崇义军,上,节度。本辽西累县地。东丹王每秋畋于此。兴宗以定州俘户建州。有坟山,松柏连亘百余里,禁樵采;凌河,累石为堤。隶积庆宫。统县二:
弘政县。世宗以定州俘户置。民工织纴,多技巧。
闻义县。世宗置。初隶海北州,后来属。
锦州,临海军,中,节度。本汉辽东无虑县。慕容皝置西乐县。太祖以汉俘建州。有大胡僧山、小胡僧山、大查牙山、小查牙山、淘河岛。隶弘义宫。统州一、县二:
永乐县。
安昌县。
岩州,保肃军,下,刺史。本汉海阳县地。太祖平渤海,迁汉户杂居兴州境,圣宗于此建城焉。隶弘义宫,来属。统县一:
兴城县。
川州,长宁军,中,节度。本唐青山州地。太祖弟明王安端置。会同三年,诏为白川州。安端子察割以大逆诛,没入,省曰川州。初隶崇德宫,统和中属文忠王府。统县三:
弘理县。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户置。
咸康县。
宜民县。统和中置。
建州,保静军,上,节度。唐武德中,置昌乐县。太祖完葺故垒,置州。汉乾祐元年,故石晋太后诣世宗,求于汉城侧耕垦自赡。许于建州南四十里给地五十顷,营构房室,创立宗庙。州在灵河之南,屡遭水害,圣宗迁于河北唐崇州故城。初名武宁军,隶永兴宫,后属敦睦宫。统县二:
永霸县。
永康县。本唐昌黎县地。
来州,归德军,下,节度。圣宗以女直五部岁饥来归,置州居之。初刺史,后升。隶永兴宫。有三州山、六州山、五脂山。统州二、县一:
来宾县。本唐来远县地。
隰州,平海军,下,刺史。慕容皝置集宁县。圣宗括账户迁信州,大雪不能进,建城于此,置焉。隶兴圣宫,来属。统县一:
海滨县。本汉县。濒海,地多碱卤,置盐场于此。
迁州,兴善军,下,刺史。本汉阳乐县地。圣宗平大延琳,迁归州民置,来属。有箭笴山。统县一:
迁民县。
润州,海阳军,下,刺史。圣宗平大延琳,迁宁州之民居此,置州。统县一:
海阳县。本汉阳乐县地,迁润州,本东京城内渤海民户,因叛移于此。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