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942|回覆: 51

墨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漢川草廬  作者: 漢川草廬
墨子                     2010/10/16初校完成 墨子一書,是墨家思想的代表,傳為墨翟所撰。漢書‧藝文志記載有七十一篇,現僅存五十三篇。注者以孫詒讓閒詁最為詳審。
墨翟,亦稱為「墨子」,戰國時魯人(公元前501~前416),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
(以上摘自教育部國語辭典)
親士第一修身第二所染第三法儀第四
七患第五辭過第六三辯第七尚賢上第八
尚賢中第九尚賢下第十尚同上第十一尚同中第十二
尚同下第十三兼愛上第十四兼愛中第十五兼愛下第十六
非攻上第十七非攻中第十八非攻下第十九節用上第二十
節用中第二十一節葬下第二十五天志上第二十六天志中第二十七
天志下第二十八明鬼下第三十一非樂上第三十二非命上第三十五
非命中第三十六非命下第三十七非儒下第三十九經上第四十
經下第四十一大取第四十四小取第四十五耕柱第四十六
貴義第四十七公孟第四十八魯問第四十九公輸第五十
備城門第五十二備高臨第五十三備梯第五十六備水第五十八
備突第六十一備穴第六十二備蛾傅第六十三迎敵祠第六十八
旗幟第六十號令第七十雜守第七十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  親士第一 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丑,而尚攝中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國抑而大醜也。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
吾聞之曰:「非無安居也,我無安心也。非無足財也,我無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難而易彼,眾人自易而難彼。君子進不敗其志,內究其情,雖雜庸民,終無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為其所難者,必得其所欲焉;未聞為其所欲,而免其所惡者也。是故偪臣傷君,諂下傷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議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長生保國。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則喑,遠臣則唫,怨結於民心,諂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桀紂不以其無天下之士邪?殺其身而喪天下。故曰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今有五錐,此其銛,銛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錯,錯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故曰太盛難守也。
故雖有賢君,不愛無功之臣,雖有慈父,不愛無益之子。是故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勝其爵而處其祿,非此祿之主也。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聖人者,事無辭也,物無違也,故能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惡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蓋非兼王之道也。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大德不堯堯者,乃千人之長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萬物。是故谿陝者速涸,逝淺者速竭,墝埆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澤不出宮中,則不能流國矣。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  修身第二  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無務豐末,近者不親,無務來遠,親戚不附,無務外交,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舉物而暗,無務博聞。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邇來遠,君子察邇而邇脩者也。見不脩行,見毀,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脩矣。譖慝之言,無入之耳,批捍之聲,無出之口,殺傷人之孩,無存之心,雖有詆訐之民,無所依矣。
是故君子力事日彊,願欲日逾,設壯日盛,君子之道也。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藏於心者,無以竭愛;動於身者,無以竭恭;出於口者,無以竭馴。暢之四支,接之肌膚,華發隳顛者,而猶弗舍其唯聖人乎!
志不彊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遍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游。本不固者末必幾,雄而不脩者,其後必惰,源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務言而緩行,雖辯必不聽。多力而伐功,雖勞必不圖。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言無務多而務為智,無務為文而務為察。故彼智無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無主於心者不留,行莫辯於身者不立。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尋焉,忘名忽焉,可以為士於天下者,未嘗有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  所染第三 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舜染於許由伯陽,禹染於皋陶伯益,湯染於伊尹仲虺,武王染於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當,故王天下,立為天子,功名蔽天地,舉天下之仁義顯人,必稱此四王者。
  夏桀染於干辛推哆,殷紂染於崇侯惡來,厲王染於厲公長父榮夷終,幽王染於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當,故國殘身死,為天下僇,舉天下不義辱人,必稱此四王者。
  齊桓染於管仲鮑叔,晉文染於舅犯高偃,楚莊染於孫叔沈尹,吳闔閭染於伍員文義,越句踐染於范蠡大夫種。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
  范吉射染於長柳朔王勝,中行寅染於籍秦高彊,吳夫差染於王孫雒太宰嚭,智伯搖染於智國張武,中山尚染於魏義偃長,宋康染於唐鞅佃不禮。此六君者,所染不當,故國家殘亡,身為刑戮,宗廟破滅,絕無後類,君臣離散,民人流亡,舉天下之貪暴苛擾者,必稱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於染當。故善為君者,勞於論人,而佚於治官;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然國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國,愛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當也。
  非獨國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義,湻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則段干木禽子傅說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奮,創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刁之徒是也。詩曰:「必擇所堪,必謹所堪」者,此之謂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  法儀第四 子墨子曰:「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直以繩,正以縣。無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能中,放依以從事,猶逾己。故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
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國,而無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辯也。然則奚以為治法而可,當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為父母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當皆法其學奚若?天下之為學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學,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當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為君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故父母學君三者,莫可以為治法。
然則奚以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聖王法之。既以天為法,動作有為,必度於天,天之所欲則為之,天所不欲則止。然而天何欲何惡者也?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以其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犓羊,豢犬豬,絜為酒醴粢盛,以敬事天,此不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說不欲人之相愛相利也?故曰:「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日殺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說人為其相殺而天與禍乎!是以知天欲人相愛相利,而不欲人相惡相賊也。
昔之聖王禹湯文武,兼愛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為天子,天下諸侯,皆賓事之。暴王桀紂幽厲,兼惡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失其國家,身死為僇於天下,後世子孫毀之,至今不息。故為不善以得禍者,桀紂幽厲是也,愛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湯文武是也,愛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惡人賊人以得禍者亦有矣。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  七患第五 子墨子曰:
  國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溝池不可守,而治宮室,一患也。邊國至境,四鄰莫救,二患也。先盡民力無用之功,賞賜無能之人,民力盡於無用,財寶虛於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祿,游者愛佼,君脩法討臣,臣懾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為聖智,而不問事,自以為安彊,而無守備,四鄰謀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種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七患也。
  以七患居國,必無社稷,以七患守城,敵至國傾。七患之所當,國必有殃。
  凡五穀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為養也。故民無仰則君無養,民無食,則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務也,地不可不立也,用不可不節也。五穀盡收,則五味盡御於主,不盡收則不盡御。一谷不收謂之饉,二谷不收謂之旱,三谷不收謂之凶,四谷不收謂之饋,五穀不收謂之飢。
  歲饉,則仕者大夫以下,皆損祿五分之一。旱,則損五分之二。凶,則損五分之三。饋,則損五分之四。飢,則盡無祿,稟食而已矣。故凶飢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士不入學,君朝之衣不革制,諸侯之客,四鄰之使,雍食而不盛,徹驂騑,塗不芸,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今有負其子而汲者,隊其子於井中,其母必從而道之。今歲凶民飢道餓,重其子此疚於隊,其可無察邪?故時年歲善,則民仁且良;時年歲凶,則民吝且惡。夫民何常此之有?為者疾,食者眾,則歲無豐。
  故曰:「財不足則反之時,食不足則反之用。」故先民以時生財,固本而用財,則財足。故雖上世之聖王,豈能使五穀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無凍餓之民者,何也?其力時急,而自養儉也。故夏書曰:「禹七年水。」殷書曰:「湯五年旱。」此其離凶餓甚矣。然而民不凍餓者,何也?其生財密,其用之節也。
  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凶飢。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是若慶忌無去之心,不能輕出。
  夫桀無待湯之備故放,紂無待武之備故殺。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滅亡於百裏之君者,何也?有富貴而不為備也。故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國之具也。
故曰以其極賞,以賜無功,虛其府庫,以備車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宮室觀樂,死又厚為棺槨,多為衣裘,生時治台榭,死又脩墳墓,故民苦於外,府庫單于內,上不厭其樂,下不堪其苦。故國離寇敵則傷,民見凶飢則亡,此皆備不具之罪也。且夫食者,聖人之所寶也。故周書曰:「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也;家無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謂國備。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  辭過第六 子墨子曰:
  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謹此則止,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役,脩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於厚作斂於百姓。是故聖王作為宮室,便於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於身,不以為辟怪也,故節於身,誨於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財用可得而足。
  當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凶飢,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
  古之民,未知為衣服時,衣皮帶茭,冬則不輕而溫,夏則不輕而凊,聖王以為不中人之情,故作誨婦人,治絲麻,梱布絹,以為民衣。為衣服之法,冬則練帛之中,足以為輕且煖,夏則絺綌之中,足以為輕且凊,謹此則止。故聖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也。
  當是之時,堅車良馬不知貴也,刻鏤文采不知喜也,何則?其所道之然。故民衣食之財,家足以待旱水凶飢者,何也?得其所以自養之情,而不感於外也。是以其民儉而易治,其君用財節而易贍也。府庫實滿,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頓,士民不勞,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業,可行於天下矣。
  當今之主,其為衣服,則與此異矣,冬則輕暖,夏則輕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錦繡文采靡曼之衣,鑄金以為鈎,珠玉以為珮,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鏤,以為身服。此非雲益暖之情也。單財勞力,畢歸之於無用也。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皆為觀好。是以其民淫僻而難治,其君奢侈而難諫也。夫以奢侈之君,御妤淫僻之民,欲國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衣服不可不節。
  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素食而分處,故聖人作誨,男耕稼樹藝,以為民食。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彊體養腹而已矣。故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今則不然,厚作斂於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鱉,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美食方丈,目不能遍視,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冬則凍冰,夏則飾饐,人君為飲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雖欲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治而惡其亂,當為食飲不可不節。
  古之民未知為舟車時,重任不移,遠道不至,故聖王作為舟車,以便民之事。其為舟車也,全固輕利,可以任重致遠,其為用財少,而為利多,是以民樂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上足用,故民歸之。當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於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女子廢其紡織而脩文采,故民寒,男子離其耕稼而脩刻鏤,故民飢。人君為舟車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饑寒並至,故為奸邪。奸邪多則刑罰深,刑罰深則國亂。君實欲天下治而惡其亂,當為舟車不可不節。
  凡回於天地之間,包於四海之內,天壤之情,陰陽之和,莫不有也,雖至聖不能更也。何以知其然?聖人有傳,天地也,則曰上下。四時也,則曰陰陽。人情也,則曰男女。禽獸也,則曰牡牝雄雌也。真天壤之情,雖有先王不能更也。雖上世至聖,必蓄私,不以傷行,故民無怨,宮無拘女,故天下無寡夫。內無拘女,外無寡夫,故天下之民眾。當今之君,其私蓄也,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無妻,女多拘無夫,男女失時,故民少。君實欲民之眾而惡其寡,當蓄私不可不節。
  凡此五者,聖人之所儉節也,小人之所淫佚也。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此五者不可不節。夫婦節而天地和,風雨節而五穀孰,衣服節而肌膚和。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  三辯第七 程繁問於子墨子曰:「夫子曰:『聖王不為樂。』昔諸侯倦於聽治,息於鐘鼓之樂;士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竽瑟之樂;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於聆缶之樂。今夫子曰:『聖王不為樂。』此譬之猶馬駕而不稅,弓張而不弛,無乃非有血氣者之所不能至邪?」
子墨子曰:「昔者堯舜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湯放桀於大水,環天下自立為王,事成功立,無大後患,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護,又脩九招;武王勝殷殺紂,環天下自立為王,事成功立,無大後患,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騶虞。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湯;成湯之治天下也,不若堯舜。故其樂愈繁者,其治癒寡。自此觀之,樂非所以治天下也。」
程繁曰:「子曰:『聖王無樂。』此亦樂已,若之何其謂聖王無樂也?」
子墨子曰:「聖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飢而食之者,智也,因為無智矣。今聖有樂而少,此亦無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  尚賢上第八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則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巳。」曰:「然則眾賢之術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眾其國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善射御之士,將可得而眾也。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
是故古者聖王之為政也言曰:「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是以國之富貴人聞之,皆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富貴也,今上舉義不辟貧賤,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親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親也,今上舉義不辟疏,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近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舉義不辟遠,然則我不可不為義。」遠者聞之,亦退而謀曰:「我始以遠為無恃,今上舉義不辟遠,然則我不可不為義。」逮至遠鄙郊外之臣,門庭庶子,國中之眾,四鄙之萌人聞之,皆競為義。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譬之富者,有高牆深宮,牆立既,謹上為鑿一門,有盜人入,闔其自入而求之,盜其無自出。是其故何也?則上得要也。
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故古者堯舉舜於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於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湯舉伊尹於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文王舉閎夭泰顛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當是時,雖在於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雖在農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而尚意。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故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則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賢士不可不舉,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  尚賢中第九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國家,欲脩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賢之為政之本也?曰:「自貴且智者,為政乎愚且賤者,則治;自愚且賤者,為政乎貴且智者,則亂。」是以知尚賢之為政本也。
故古者聖王甚尊尚賢而任使能,不黨父兄,不偏貴富,不嬖顏色。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不肖者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為徒役。是以民皆勸其賞,畏其罰,相率而為賢者。以賢者眾,而不肖者寡,此謂進賢。然後聖人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謂事能。故可使治國者,使治國。可使長官者,使長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國家,官府,邑裏,此皆國之賢者也。
賢者之治國也,蚤朝晏退,聽獄治政,是以國家治而刑法正。賢者之長官也,夜寢夙興,收斂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官府,是以官府實而財不散。賢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樹藝,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國家治則刑法正,官府實則萬民富。上有以絜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為皮幣,與四鄰諸侯交接;內有以食飢息勞,將養其萬民,外有以懷天下之賢人。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諸侯與之,內者萬民親之,賢人歸之。以此謀事則得,舉事則成,入守則固,出誅則彊。故唯昔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亦其法已。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術,則事猶若未成,是以必為置三本。何謂三本?曰:「爵位不高,則民不敬也。蓄祿不厚,則民不信也。政令不斷,則民不畏也。」故古聖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夫豈為其臣賜哉?欲其事之成也。詩曰:「告女憂恤,誨女予爵,孰能執熱,鮮不用濯?」則此語古者國君諸侯之不可以不執善,承嗣輔佐也,譬之猶執熱之有濯也,將休其手焉。
古者聖王唯毋得賢人而使之,般爵以貴之,裂地以封之,終身不厭。賢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終身不倦。若有美善,則歸之上,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謗在下,寧樂在君,而憂戚在臣。故古者聖王之為政若此。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人以尚賢使能為政,高予之爵而祿不從也。夫高爵而無祿,民不信也。曰:「此非中實愛我也,假藉而用我也。」夫假藉之民,將豈能親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貪於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於貨者,不能分人以祿。」事則不與,祿則不分,請問天下之賢人,將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側哉?
若苟賢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側,則此不肖者在左右也。不肖者在左右,則其所譽不當賢,而所罰不當暴,王公大人尊此以為政乎國家,則賞亦必不當賢,而罰亦必不當暴。若苟賞不當賢而罰不當暴,則是為賢者不勸而為暴者不沮矣。是以入則不慈孝父母,出則不長弟鄉裏,居處無節,出入無度,男女無別。使治官府則盜竊,守城則倍畔,君有難則不死,出亡則不從,使斷獄則不中,分財則不均,與謀事不得,舉事不成,入守不固,出誅不彊。故雖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之所以失措其國家,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何則?皆以明小物而不明大物也。
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殺也,必藉良宰。故當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賢使能為政也。逮至其國家之亂,社稷之危,則不知尚賢使能以治之。親戚則使之,無故富貴,面目佼好則使之。夫無故富貴,面目佼好,則使之,豈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國家,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既可得而知已。
且夫王公大人有所愛其色而使之,其心不察其知而與其愛,是故不能治百人者,使處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處乎萬人之官。此其故何也?曰:「處若官者,爵高而祿厚,故愛其色而使之焉。」夫不能治千人者,使處乎萬人之官,則此官什倍也。夫治之法,將日至者也,日以治之,日不什脩,知以治之,知不什益,而予官什倍,則此治一而棄其九矣。雖日夜相接以治若官,官猶若不治,此其故何也?則王公大人不明乎以尚賢使能為政也。
故以尚賢使能為政而治者,夫若言之謂也,以下賢不使能為政而亂者,若吾言之謂也。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
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
古者舜耕歷山,陶河瀕,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以為天子,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伊摯有莘氏女之私臣,親為庖人,湯得之,舉以為己相,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傅說被褐帶索,庸築乎傅岩,武丁得之,舉以為三公,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此何故始賤卒而貴,始貧卒而富?則王公大人明乎以尚賢使能為政。是以民無飢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勞而不得息,亂而不得治者。
故古聖王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而取法於天。雖天亦不辯貧富貴賤,遠邇親疏,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然則富貴為賢,以得其賞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賞何也?曰:「其為政乎天下也,兼而愛之,從而利之,又率天下之萬民以尚尊天事鬼,愛利萬民。」是故天鬼賞之,立為天子,以為民父母,萬民從而譽之曰「聖王」,至今不已。則此富貴為賢,以得其賞者也。
然則富貴為暴,以得其罰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是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其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從而賊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詬天侮鬼,賊傲萬民。」是故天鬼罰之,使身死而為刑戳,子孫離散,室家喪滅,絕無後嗣,萬民從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則此富貴為暴,而以得其罰者也。
然則親而不善,以得其罰者,誰也?曰:「若昔者伯鯀,帝之元子,廢帝之德庸,既乃刑之於羽之郊,乃熱照無有及也,帝亦不愛,則此親而不善,以得其罰者也。」
然則天之所使能者,誰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書呂刑道之曰:「皇帝清問下民,有辭有苗,曰『群後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鰥寡不蓋,德威維威,德明維明。』乃名三後,恤功於民。伯夷降典,哲民維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種,農殖嘉穀。三後成功,維假於民。」則此言三聖人者,謹其言,慎其行,精其思慮,索天下之隱事遺利,以上事天,則天鄉其德,下施之萬民,萬民被其利,終身無已。
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則不窕,小用之則不困,脩用之則萬民被其利,終身無已。」周頌道之曰:「聖人之德,昭於天下,若天之高,若地之普。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與天地同常。」則此言聖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脩久也。故聖人之德,蓋總乎天地者也。
今王公大人慾王天下,正諸侯,夫無德義,將何以哉?其說將必挾震威彊,今王公大人將焉取挾震威彊哉?傾者民之死也,民,生為甚欲,死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屢至,自古及今,未嘗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諸侯者也。今大人慾王天下,正諸侯,將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後世,故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此聖人之厚行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