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来源: 汉川草庐 作者: 汉川草庐 楚辞 校对:luo 楚辞是一种文体,战国时代由楚国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楚辞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中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楚国踞南,蛮夷之国;文化来源,与周同受殷商影响。楚庄王时,楚国势力急张,以北进取;南北文化,水乳交融,中原高度的思想文化大大地为楚国吸收。到了战国时代,南北文化之汇更显,《诗经》移植于南方足可证。当时楚国君臣上下,说起话来,诗经朗朗;此等移植,开始之时,多用于外交辞令,后来渗入楚文学,感染文人的思想。关于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见《宋文鉴》卷九十二。)
楚辞的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其他如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多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共十六卷,今已失佚。后来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并为全书作注,成书《楚辞章句》。今存王逸《楚辞章句》中,还保存了西汉人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等人的作品。晋代郭璞有《楚辞注》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则说:‘初,刘向裒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及刘向所作《九叹》,共为《楚辞》16卷,是为总集之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与班固二“叙”,为17卷,而各为之注。’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卷一‧离骚 | 卷二‧九歌 | 卷三‧天问 | 卷四‧九章 | 卷五‧远游 | 卷六‧卜居 | 卷七‧渔父 | 卷八‧九辩 | 卷九‧招魂 | 卷十‧大招 | 卷一一‧惜誓 | 卷一二‧招隐士 | 卷一三‧七谏 | 卷一四‧哀时命 | 卷一五‧九怀 | 卷一六‧九叹 | 卷一七‧九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