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3|回覆: 0

[中國方言] 拿什麼保護"鄉音"? "輸入法"能否留住方言文化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08-8-20 15: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華網
15萬詞彙量,新奇的拼音構字方式,上海話最近成了能用鍵盤『敲』出來的方言。『上海話輸入法』作者,是自稱『上海話忠誠粉絲』的上海大學教授錢乃榮,他經過兩年多收集研究,先後推出了【上海話大詞典】和『上海話輸入法』。錢乃榮認為,家鄉話是當地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傳遞某個地域人群性格特徵的『味道』,也給這個地域的人一種歸屬感。  

    『上海話輸入法』反響熱烈  

    『上海話拼音輸入法』有『新派』和『中派』兩個版本。『新派』主要針對45歲以下的上海人,『中派』較適合45歲以上上海人的語言習慣。兩個版本一經推出,便受到許多網友追捧。  

    正在讀大學的小盛是 『新派上海人』,她說:『我可以用熟練的普通話交流,但需要用方言作一些生活化的表達,在網上聊天用上海話時,會苦於沒有一個標準,只好採用諧音字代替,有時會相互看不懂對方在表達什麼,而這個輸入法幫上了大忙。』『上海話拼音輸入法』剛一推出,上海網友就結合作者的說明研究各種使用要領。目前,網上的拼寫『秘笈』已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招式』,以及易錯常用字4個方面。與此同時,一句拼打口訣開始流傳:『濁音h短音k,「安」打oe來「埃」打e,「字」改y「額」為ng,其餘普通話裏來。』  

    民間自發組建研究上海民間風俗語言的『弄堂論壇』是『上海話輸入法』的下載網點之一,不少網友在下載的同時,還表達看法。網友『煙斗』表示,很喜愛這個輸入法,並希望滬語能代代傳承。『希望上海的小孩子多看看這個輸入法,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方言可不能忘記呀!』  

    對『上海話拼音輸入法』表示歡迎的除上海本地人外,還有不少從外地到上海讀書和工作的人。網友『Baimifan』說:『我來上海工作1年多了,還不會說上海話,我覺得這個輸入法能成為外地人學習上海話的工具。』  

    『小方言』蘊涵『大文化』  

    大學生小盛說,如今,『說普通話,做文明人』的標語隨處可見;『學好英語與世界接軌』的口號不絕於耳。英語、普通話成了陽春白雪的代名詞,而方言作為一種『土話』,就成了『下裏巴人』,可是,細細品味和琢磨各地方言,便會發現其中蘊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王小潮對普通話和各地方言,有較為深入的研究。王小潮說,方言代代相傳,由於沒有相對應的文字予以記載,很多字詞的發音,發展至今出現了較大變化,但方言依舊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元素,充盈文化意蘊。  

    在江南不少城市,『香菜』一詞的發音近似於『YanSui』,這與香菜的學名『芫荽』相近。在膠東方言裏,『等沒旰兒』意為『等會,晚不了』,其中的『旰』字大有來頭,在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中有這樣兩句:『至尊方旰食,仗爾布嘉惠。』引申至今,為『宵衣旰食』一詞,意為天不亮就起身穿衣,天晚了才吃飯。  

    福州方言中有許多古漢語痕跡。在福州,兒子叫父親為『郎罷』,父親叫兒子為『囝』。追溯『郎罷』與『囝』,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顧況在【囝一章】中就說『郎罷別囝』,並自註:『閩俗呼子為囝,父為郎罷。』  

    有的方言融入一些外來文化,創造出許多新穎詞彙,比如,上海人取水泥地板的英文發音cement,將其稱為『水門汀』;手杖叫做『司的克』,來自英文stick,這樣的例子很多。因為早年上海的租借地與非租借地隔一條名叫『洋涇幫』的河流,這些外來詞被形象地稱為『洋涇幫』。一名網友說,『洋涇幫』一詞,之所以流傳至今,就是因為它頗為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中外文化的差異。  

    怎樣保護『鄉音』  

    『兒子不讓我對小孫子說方言,說是會影響小孫子學習普通話……』上了年紀的上海市民吳大媽說。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一些家長怕孩子說方言,日後說普通話時帶有鄉音,便將普通話規定為家庭用語,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父母用標準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幼兒園教師不辭辛苦地教小朋友讀『ABC』,於是,方言被隔離在孩子的生活空間外。  

    王小潮說,一種方言代表一種獨立的文化。但是,任何一種語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語言與此語言之間,既要相互學習又要相互吸收,因此,會產生相輔相成的作用。  

    王小潮認為,由於各種方言始終處在交匯和沿革中,因此,純正方言的傳承變得更加艱難。很多地方的方言文化被稀釋,許多孩子對自己的家鄉話只會聽,不會說。方言沒有相對應的文字,加之會說的人越來越少,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純正的方言將漸漸消失。  

    這樣的顧慮並非杞人憂天。與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地方方言相比,現在一些地方方言的『血統』已不再『純正』,而且,隨着人口流動頻率增大,各地方言正在趨同化。倘若任這種情況自由發展的話,那讓人倍感溫馨的『鄉音』就很有可能漸漸消失。  

    拿什麼保護『鄉音』?  

    錢乃榮坦言,要真正留住方言文化,僅僅『輸入法』是遠遠不夠的。長期以來,有一個荒謬的觀點,即認為普通話與方言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普通話要長,方言要消,於是,上課不許說方言,下課不提倡講方言。而實際上,方言口語原本是普通話語彙的活水源頭,方言發展了,普通話一定會更加豐富。普通話與方言二者兼融並蓄,中華語言文化會更加博大精深。(新華社8月19日電 朱辰 高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