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国学网 赣语的共同点是:古代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为送气的清音,无论平仄,如“陪伴、停电、存在、沉重、强健”这几个词,赣语统统都是送气的清声母,而普通话却是前一字送气,后一字不送气,吴语(如上海话和上饶话)则都是[d b dz d ]一类的浊声母。
古代的遇摄三等鱼韵字、流摄一等字、臻摄开口一等字、曾摄一等字和梗摄开口二等文读字,许多地方主要元音是[ε](或相近的[e、]),如南昌市:锯 kiεl狗kiεul根kiεnl灯tεnl耕kiεn 。
梗摄字一般都有文白两读。这里说的文白两种读法,是从一批字的系统上来看的,而不着眼于某一个字有几种不同的读音。来历相同的一批字,在书面语或新词语中,有一套读音形成相同的语音特点,而在日常口语中,在那些天天使用的最基本的词语中,这些字又有另一套读音,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语音特点。前者我们叫“文读”,后者我们叫“白读”。文白异读是就一批字来说的。其中的某一个字,可能是既有文读音,又有白读音;也可能是只有文读音,没有白读音;或者反过来,只有白读音,没有文读音。如南昌的梗摄字:
省 青 影 生 平
文读 sεn省市 t‘in青年 in电影 sεn学生 p‘in和平
白读 saη节省 t‘iaη青菜 iaη影子 saη生熟 p‘iaη平地
影母字开口呼多读[η]声母,不读零声母,如南昌市:安ηon袄ηau爱ηai鸦ηa“大小”的“大”读[ai]韵母,来自蟹摄徒盖切。普通话读[a]韵母,来自果摄唐佐切。南昌方言把母亲的姐姐叫“[t‘o]娘”,抚州方言把板栗叫“[ho]栗”,这里的[t‘o]和[ho]才是来自唐佐切的“大”字,也就是普通话的[ta]。
“菜梗”的“梗”字绝大多数地方有[u]介音,而普通话读[kη],没有[u]介音,如:
南昌kuaη 萍乡ku? 彭泽kuan
“搬班”两字韵母不同,“官关”两字大部分地方韵母也不相同。这两对字在古代韵母不同,普通话变得相同了,而赣语中还保留着不同的特点,如:
南昌 吉安市 抚州 宜春
搬 pon pon pon pon
班 pan pan pan pan
官 kuon kuon kuon kuon
关 kuan kuan kuan kuan
除吉安、萍乡一带无入声之外,全省其他地方的赣语及其他方言基本上都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在吉安、萍乡一带的基本情况是:古清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去声,次浊声母字有的读阴平,有的读去声。
词汇方面:太阳叫“日头”或“热头”(有的地方“日热”读音不分)。下雨说“落雨”。站立大部分地方说“”(读如“技”,有的地方读如“欺”)。坐着喝茶,说“坐到吃茶”。交合说“戳”。第三人称代词说“渠”。我的说“我个”。
江西省内的赣语区可分为昌靖片、宜浏片、吉茶片、抚广片和鹰弋片。
昌靖片:包括南昌市、南昌、新建、安义、永修、修水、德安、星子、都昌、湖口、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等市县。湖南省平江也属此片。
昌靖片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入声分阴阳,阴入调值高,阳入调值低。(三个县例外:修水入声不分阴阳。星子入声限于古入声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古全浊声母字今归阳去。湖口无入声,古入声字今归去声)。如南昌市:
百 白绿 六
阴入 阳入 阴入 阳入
第二,去声分阴阳,如南昌市,阴去45调,阳去11调:
旦蛋冻洞半伴
第三,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这四地例外。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这一现象在全国的汉语方言中并不多见,如:普通话,铜、农,两字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再、菜,两个字一个不送气,一个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但在南昌话中,铜,农,由于铜字送气,农字不送气,两字声调不同;再,菜,再字不送气,菜字送气,两字声调不同,菜字变成上声,与“彩”字相同。
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各地具体情况不尽相同,这里不作详述。
武宁保留较完整的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在赣语中属于个别例外,与吴语和湘语的一些地方类似。
星子、都昌、湖口、武宁靠近九江官话区,受官话影响,说“喝茶”不说“吃茶”。湖口说“站”不说“”。修水靠近铜鼓客家话区,说“热头”不说“日头”。其他地方都说“吃茶”、“”和“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