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55|回复: 0

[中国方言] 浙江诸暨话的特征(一)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08-1-4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网络
诸暨话的最大特征――通   

  我说诸暨话加上汉字是世界上所有语言和文字的绝配,完全是从我本人的感觉出发的,而这种感觉相信它与气象学家魏格纳感受《世界地图》时是一样的;我所希望的是通过我的努力,制造一颗语言学的全球的“金钉子”,如世界地质学界在浙江江山所设的“金钉子”一样。   

  在草作《哺成、皇颂功、内客和诸暨话》一文中,我简单地谈了在语音学上的理由,就我的水平也只能到这一步,其余的诸如:诸暨话的语音语源学研究;吴越语系的地域差异、特点和传播研究;诸暨话在吴越语言中的地位;诸暨话与汉语文字的相关研究;诸暨话与南越诸语的相关研究等等问题,是必须由相关的专家们来完成的,希望我能早日持有支付这批专家们的钱,哈哈。   

  本文的目的是想略举几例,谈一谈诸暨话的最大的一个特点――通。这“通”概括地讲是同音皆通,其义相通。诸暨话“通”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它的发音是从人的感觉出发,是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之于对象的一种综合概括,它的语音综合了人们对于环境自然、动植物特点、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以及人本身的生理体验和心理感受,从而得出了这样独特的一整套语音、语汇体系。当然,在此以后,它也不断地汲取了其它兄弟语言,特别是南侵汉语、汉词的营养,从而演化而成了现代的诸暨话。   

  正是由于“通”这一个特点,导致了诸暨人在听别族人的话言时,不管是相似的邻居的语言,还是外国的语言时,心理都是不舒服,总认为自己的语言说着感觉最为舒服,而人家的就是不好。如听嵊州话,总感到他们好象有些“此舌头”的,而听义乌东阳话时,则是感到他们的太过的含糊,有点口齿不清,即使是同源的绍兴话,也认为它太软、太卖弄。   

  我一直在比较思考着诸暨话与绍兴话,因为,从历史上讲,古越的首都先是在诸暨,后迁至绍兴。两者目前的存在着的差异之因是值得思考的。据我认为这一点与主要与两者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推测在二千多年前,这两个地方的语言应该是相同的,正如吴鸿钫先生所言,绍兴的地理环境多沼泽,从而养成了绍兴人外柔内刚的个性,但我还想讲的是,绍兴的商业一直较之于诸暨更为发达,沼泽环境和商业要求人需耐心并以柔待事待物,因此,绍兴话听起来比诸暨话更为和软,绍兴话的时而激越时而柔软,明显示的体现是绍兴高调“绍剧”和绍兴低调“莲花落”,在人中也有同样,刚强如周树人,柔软如周恩来,一硬一软皆为精品!   

  诸暨商业的不发达,以及相对的保守倾向,这种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诸暨人的外排,而这种排外,其根源我认为是语言的排外。一个在诸暨呆了一年的一个朋友讲,我在中国许多地方生活过,从来也没有看到过象诸暨人这般的排外(我当时劝他,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是熟人社会,主要原因是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别一方面是,当你去接触诸暨的官员,你会发现,他们在关健的时候,特别地喜欢讲诸暨话,以表明自己是真正的诸暨人,即使是本来会讲普通话的人也是如此。这种风气,当然也存在于教育界。我几年前去湄池中学听课,X先生以前是讲得不错的普通话的,那次去听他的课是他提拨为副校长不到半年的时候,二十多位地理教师,来自天南地北,他却故意地讲一口农民式的诸暨话,结果,外地的老师,没有一个听懂,但评课的时候,他们都说课上得好,只是话听不懂,哈哈,,,,   

  但是,也许正是这些官员和教师,在他们日常的工作中从内心自由的所为中,客观上使得诸暨话得以不断地保存着其基本的性状,也许正是由于历史上如此同样的思想和行为,才使得我现在能够由现状而推知诸暨语言的发端之情状。   

  要谈诸暨话的特点――通,我想得由语言本身来说话。列举一些最极端的最典型的例子开讲,毫无疑问是是最好的方式,同时也可以证明我的感觉的正确性的。   

  第一组是:主、主、鬼、救、久、酒,音ju。主是什么?如果这世界有神的存在,那么,主就是神,关健是神在哪里?也许他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是支配一切的主神,是高高在上的又无所不在的,古越人一直是把这这种存在叫做主,即神。第二个主,是指人,指负责的佬馆,主人,作主,主席,是属于普通的人的世界的,所以从这里来看,人与神是相通的,这一点古越人就已经意识到。救,则是一种延伸,是一种对于神和鬼的乞求,是对于敢于作为的人的一种恳求。久,是一种时间上的存在,也是相同意义和感觉的在物质存在上的延伸。酒,那种用五谷发酵制成的,能够使人的意识弥散的东西,进入恍若神一般了的东西……哈哈,史载“禹恶酒”,每每看到那些“老毛家伙”,也就是英文称的“Big Potato”在祭禹时,呈上佳酒,我就想笑,哈哈……这群Zh-u→Zhu!   

  第二组是:金、井、精、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