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江蘇語言文字網 在香港和上海,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馬上會贏得人們的肅然起敬;然而在歐洲,法語才是幽雅的象徵;而看不慣法國傲慢的,就轉捧意大利與的場,說意大利語放浪熱情,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大畫家畢加索說:『全世界的藝術中國居冠。』從此,西方對東方又有了一種新奇的好感,覺得東方細膩婉約,東方話也最動聽。
中國話只是統稱,就算是普通話,也只是改良了北方的北京話,並不能代表漢語。中國話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方言,很難說是否動聽。中國傳統方言中,以吳語資格最老,也最為動聽。吳語的代表是蘇州話,蘇州話也被稱作『吳儂軟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女孩子說來更為動聽。蘇州話最大的特點其實就在於發音上,再結合固有的語調和節奏,的確給人一種溫軟的感覺,蘇州人愛用一個字來形容蘇州話的特點,那就是『糯』,實在是再精確不過了。這『吳儂軟語』得益於魚米之鄉富庶的滋潤。儂,是典型的吳語。吳人自稱我依,稱別人為他儂、渠儂、個儂,現在則稱『你』為『儂』。反正不管什麼人,都是儂,所以叫『吳儂』。不過儂則儂矣,軟卻不一定,寧波話就不軟,因此有『寧聽蘇州人吵架,不聽寧波人講話』的說法。蘇州話語調平和而不失抑揚,語速適中而不失頓挫,在發音上,我的感覺是較靠前靠上,這種發音方式有些低吟淺唱的感覺,較少鏗鏘,不易高聲,的確不大適於吵架。正是因為蘇州話發音方式的特別,外地人初學蘇州話時總是有找不到音的感覺。而同樣很軟,與蘇州話較為接近的上海話,其發音部位則與北方話差不太多,學起來要簡單得多,所以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蘇州人能說一口相當標準的上海話(甚至根本就是無師自通),但上海人能說象蘇州話的就很少了。
認真說來,吳語雖然是南方方言中個性特徵比較鮮明的一種,但與粵語、閩語相比,和北方官話還算是比較接近的,在詞彙和語法兩方面,蘇州話也體現了濃濃的古意和一種書卷氣。如蘇州人說『不』為『弗』,句子結尾的語氣詞不用『了』而用『哉』,喜讀古文的人聽見蘇州話一定會有一種親切感的。但是,蘇州話因為發音的關係,有些忌諱。譬如,『蘋果』c『病故』的發音一樣,所以看望病人不送蘋果。如此忌諱還有結婚時不可立傘,傘與「散」同音。一般也不送鐘表,因為容易聯想到『送終』。吳方言和普通話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區別主要在腔調,比方說保留濁音,複元音韻母都讀成單元音,擺(bai)讀ba,悲(bei)讀be,飛(fei)讀fi等。這也不奇怪,吳方言區畢竟是南北方言交鋒的前言陣地,一點不變是不可能的。長江以南,連南京、鎮江都變成了北方方言區,『柔弱』的蘇州居然能『頂住』,我們實在該說一聲:『不簡單!』
在幾乎舉國上下都以北方話那種粗獷硬朗鏗鏘有力為尚時,這種輕柔悠揚婉轉文雅的『吳音』,實在有一份難得的可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