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北京晨报 佟彤 “作”就像我不喜欢的“给力”“超”一样,即便有孔武之力,即便有手起刀落的麻利,怎么看也是个粗人。
我不喜欢“给力”这个词,不是因为它不“给力”,而是因为它的达意方式太直接、粗肆了,只有到底的力度,没有妥帖的快感,好像“萝卜快了不洗泥”那么着急,而这,恰恰是近年来词语变化的大趋势。
其实,我更不喜欢的还有“超”。“超”是个副词,类似传统上的“特别”、“非常”之意,大约是后两个词太过斯文含蓄了,影响表达者心急火燎的情绪发泄,所以用了“超”这么个读起来“短平快”但极没节奏感的单字,类似的更有“巨火”、“超嗨”之类。
我最早听到用“超”字来形容一种感觉,是张柏芝说自己的弟弟:“超喜欢看美女”。后来,张出了“艳照门”的事,我到没觉得奇怪,至少不像阿娇,需要接受文静和放浪之间的反差,张柏芝的气质和事件本身很合拍,在一定程度上是“表里如一”的,都带了不管不顾的悍气,一如她的用词方法,懒得也不会在精致和华美中寻求最贴切的表达,索性将溢美之意全托给“超”这么个愣词……
三年前,和出版社的编辑闲聊,说到人们关心的健康问题,我突然想到了“上火”这件事,这应该是医学概念中,民众最容易参与也最有体验的一个生病经历,于是就写了《不上火的生活》这本书,出乎意料的销量让我相信“上火”确实是当今频发的事。所谓“火”,就是富余出的能量,它的产生不独身体之故,主要是心中欲望所致。所以,有个专家给了很高明的公式:欲望-实力=上火。意思是,当你的欲望超过你的实力时,你就要着急上火,二者的差距越大,火就越大,归根结底,你上的火,就是被难填的欲望点燃的……这个“火”除了影响身体,还影响心绪,包括影响了我们表达时语句的地道和矜持,而后两者,是经典词语乃至作品产生的前提,它们要经得起推敲,值得把玩。
最近看一个朋友写的春节随笔,她说,春节可以“吃勤快的时候攒下的吃食,腐蚀勤快的时候攒下的干净”。“腐蚀”,多好的形容!好像真的看到一个忙过了春节年饭的妇人,在下午的阳光中委在沙发里,任由家中的散乱慢慢地从卧室扩展到客厅,而安逸伴随其蔓延着……写这文章的是个复旦才女,她的每篇小文中都会有让人惊艳的句子,比如写宝玉,“他却免不了用一条汗巾去与琪官赠别,也不愧是大俗物,枉留了一段颜色斑驳的暧昧……”“颜色斑驳”、“暧昧”,中国象形字的功能在这两个词中被用到了极致,它们像素描一样,有极具现场感的笔画搭配,好像把那条汗巾的体温和气味都写出来了……这样的感觉如果换给张柏芝们(如果他们能有这种感觉),估计又会束手无策地逼出一个新词吧。
以前张抗抗写过一本小说叫《作女》,所谓“作”,就是无事生非的意思,“作女”就是不安分的,不断折腾的女人。比之张最早的《淡淡的晨雾》,“作”字一出,我就开始推断,张抗抗在对精美的坚守中,估计已经用完了最后的气力……“作”就像我不喜欢的“给力”“超”一样,不过是个身上只有短刀的矮脚莽夫,即便有孔武之力,即便有手起刀落的麻利,因为缺少长剑挥舞时的潇洒和飘逸,怎么看也是个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