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河報 引子
董作賓的一大貢獻,是在安陽殷墟挖下了科學考古的第一鏟土。這第一鏟土,意義非凡。傅斯年『動手動腳找東西』,是要『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最初搜索的目標範圍很廣泛。董作賓在殷墟的調查和第一次發掘,讓傅斯年和他領導的歷史語言研究所把目光和能量聚焦在了殷墟。殷墟考古成爲史語所創立後首要的大事,也正是殷墟這片熱土,讓史語所聲名鼎沸、成就輝煌,傅斯年被譽爲『學界第一牛人』,除了他的能力和性格,更有殷墟發掘成就爲他奠定了底氣。
1928年10月13日,董作賓在殷墟挖了第一鏟土,自此到抗戰爆發,史語所先後在殷墟進行了15次考古發掘。
這是由中國學者自己主持的大規模、有目的、科學的考古發掘,大量甲骨和殷代遺蹟、遺物的發現,以確鑿的實物資料揭開了商代神秘的面紗,田野工作的實踐鍛鍊和造就了一批考古工作者,他們摸索出的田野發掘方法爲中國考古學奠定了基礎,拉開了中國考古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的序幕。
這些發掘不僅是中國學術界的一次壯舉,在世界上也是爲數不多的重要考古發掘。國家學術界對其成就給予高度評價,認爲是與十九世紀特洛伊古城發掘和二十世紀初克里特島諸薩斯青銅文化遺址的發現相媲美的重大事件。對殷墟的發掘和研究,使一批中國人成爲世界級學者。
萬事開頭難。
殷墟第一次發掘意義非凡,但當時卻並非易事,種種障礙橫亙在董作賓面前。
那時河南聚眾挖古物的事情層出不窮,省內外反響強烈,河南省政府專門發布條例,嚴厲禁止挖掘古物。當時科學發掘的意義不爲人知,考古發掘甲骨也被人當做『挖寶』,不但當地人眼紅,社會各界也疑竇叢生。此外,當時安陽匪患嚴重,沒有河南地方政府配合,科學發掘根本無法進行。
儘管困難重重,但董作賓已苦等數年,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大機遇,他放下一切,將全部心智投入到這項事業。他『會辦事』的特長充分展現,協調上下各方,終於在華夏文明的黃土層下,挖出中國科學考古第一鏟。如史語所考古組主任李濟博士所說,此次發掘『結束了舊的古物愛好者「圈椅研究的博古家時代」』,並且『爲有組織地發掘這著名的廢墟鋪平了道路』。
『會辦事』大小事均妥帖
在安陽調查期間,董作賓就感覺到,將來的考古發掘要面對種種障礙。當地人視地下甲骨爲己有,前來發掘無異於『虎口奪食』;河南省專門發布條例,嚴禁發掘古物,這法令杜絕不了盜掘,但公開的考古發掘卻可能『撞到槍口上』;安陽匪患叢生,考古工作和人員的安全,均需得到有效保證。
從董作賓的做法看,他是『上盤、中盤、下盤』齊動手,運用各種社會關係,力促考古發掘順利進行。他先前往開封,請幼年私塾同學郭寶鈞相助。郭此時是省教育廳秘書,人脈很熟,經他引薦,董作賓拜訪了河南建設廳長張鍅、教育廳長查良釗,向他們說明殷墟發掘的緊迫性和重大意義,贏得了這兩位河南重量級人物的讚許。
隨後,董作賓前往上海、南京,爲發掘採購所需儀器,但更重要的目的是與傅斯年面談,請他出面,讓『中國民國大學院』、『國立中央研究院』、『古物保管委員會』等給河南省政府發公函,請求給予保護和協助。並請蔡元培先生致函河南省政府主席馮玉祥,給他予以幫助。
各種公函到達河南,在省政府的行政會議上,董作賓早已『埋伏』好的張鍅、查良釗『一唱一和』,據理力爭,使『殷墟發掘之案』順利通過。
經董作賓爭取,省政府的張錫晉、教育廳的郭寶鈞又奉派隨同協助。董作賓又邀約表弟王湘等兩人,連同上海請來的測繪員李春昱,一行六人前往安陽。
這次他們落腳在洹上村彰德高級中學,有教育廳大員郭寶鈞參與,學校熱情款待,一切所需,都由學校借用。
安頓就緒,董作賓、張錫晉、郭寶鈞前往安陽縣政府請求幫助。縣長極表支持,對董作賓的要求一一照辦――將科學發掘之事公告全縣,特別是小屯村及其附近,村村都張貼布告,令盡人皆知;從縣人民自衛團派一名軍官率領十名士兵,隨同考古隊前往小屯,並駐紮村里,保護髮掘人員、看守發掘現場;從縣政府特派專門委員協助,並派兩名警察跟隨維護治安。
在縣裡安置妥帖,董作賓又來村里安置。一行人在警察、士兵的護衛下,到小屯村村長張學獻家開會,董作賓先介紹科學發掘的意義,然後,省、縣官員宣讀兩級政府公告。情緒有些騷動的會場,漸漸安靜下來。
董作賓接著布置,他說好工錢,請村長代招工人,並通知村民,無論挖掘到誰家地里,對受損的莊稼都會給予賠償。他的最後一招,是租了村長家幾間房子做臨時辦公場所,也作爲自衛隊的住房。
村長辦事很上心,當天就招齊了所需的15名工人。
傅斯年讓董作賓主持第一次殷墟發掘,也真是慧眼識人。如果換個大牌的『海龜』,如李濟、梁思永等,很多細節未必處理妥當,這第一鏟很可能不會順順噹噹。李濟自己也認爲,董作賓所做的工作,『爲有組織地發掘這著名的廢墟鋪平了道路』。
來源:大河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