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2|回复: 0

[论史] 南明并非“小朝廷” 大半个中国仍属弘光政权统治(2)

[复制链接]
济世 发表于 2012-7-2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中华读书报
大家可以留意所有涉及弘光朝的今人著述,不拘专著与论文,对它一律不复称“明”,而添一字写为“南明”,意犹未尽者,往往则额外缀以“小朝廷”的字样。
不称“明”而称“南明”,意在划一条线,将弘光朝从明代正统历史排斥出去。不过,既然弘光京师事实上从北京移到南京,援晋室迁建康而称“东晋”、宋室迁临安而称“南宋”的例子,称“南明”也未尝不可。关键在那个“小”字,它表示了轻蔑,暗含弱小、不足道之类意思。问题是,弘光政权真的是“小朝廷”么?
对此,我们若用地图来回答,想必是可靠的。
甲申五月初三,与朱由崧在南京监国同一天,多尔衮占领北京。这固然是不小的成果,而其分量却被后人依自身经验过度夸大了。在现代人看来,攻克柏林当然意味着纳粹德国土崩瓦解;“文革”间,红卫兵也曾写诗,抒发有朝一日占领华盛顿、以宣告资本主义被彻底埋葬的想象。然而在冷兵器时代,国都陷落远不构成这种震撼和意义。晋室丢掉洛阳,仍可在建康继续存活,存活时间甚至比西晋多一倍而有余。失去汴梁后,南宋也延其一百五十二年国祚,较北宋仅少了十五年而已。所以,若以为满清得了北京,便等于得了中国,那是现代人的理解。
真实情形如何?真实情形是,从满清占领北京起,直到这一年年末,它所据有的中国之地,不过河北、山东两省而已。之后,亦即乙酉年一月中旬,满清经潼关之役击溃李自成,也仅仅是再将晋、陕收入囊中。
当时,如果朵甘思、乌思藏两个宣慰司不计在内,只看中国本部,明朝疆域计有十五省份,自北而南为北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今湖北、湖南)、江西、南直隶(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此十五省,除冀、鲁、晋、陕及河南北部落满清之手,大半个中国仍处弘光朝怀抱。它在整个黄河以南的统治,从河南南部、苏皖北部起,直到赣、浙、闽、粤、桂、滇、黔,都还保持完整有效性;而四川与湖广之大部,因陷动乱,已成瓯脱,统治有效性大打折扣,但建制犹存、官吏俱各在任,至少名义上仍属明地。
将此情形标于地图,不知是否仍有人觉得弘光政权是什么“小朝廷”。
“小朝廷”云云,盖出于满清的矮化。从它来说,既以入主中国为目的,则必然将“入关”作为分水岭,对之前明朝权力及历史给予承认,之后的则通通抹煞、打为“伪朝”、“伪政权”。它最终是通过修《明史》,做到了这一点。这部由清朝官方编定的史书,将明朝祚命强行截止于崇祯之死,将朱由检定为明代末代皇帝――由此,“明亡于甲申”遂为“定论”。也就是说,明朝终点位于甲申年的说法,完全来自满清。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这不足为奇。奇怪的是,清廷寿终正寝已经一个世纪,至今史家史著却仍效其腔调。
剔除满清视角、还原事实,明朝画上句号的确切时间,应为乙酉年五月十四日(公历1645年6月7日),地点南京。是日,明京营总戎、忻城伯赵之龙及礼部尚书钱谦益、魏国公徐允爵、大学士王铎等迎降于清军统帅多铎。
诸记曰:“忻城缒出,见于营,议进城事。”(《江南闻见录》)“礼部尚书钱谦益、总督京营戎政忻城伯赵之龙奉书女直,以南京降。”(《金陵野钞》)“之龙、谦益奉舆图册籍,冒雨淋漓,褰裳跪道旁。”(《小腆纪年附考》)
此为明亡时刻的确切性,在于投降的方式和过程相当正规。之前满清占领北京,大批明朝官员归附,均属个人行为,而南京之事则无疑发生在官方层面――降前经过磋商、有正式投降书、献出政权象征的地图和档案,满清一方也举行了正式受降和入城仪式。
以后事实也证明,虽然浙、闽、粤、滇等地仍有明朝残余力量,却都陷于流亡状态,真正沦为“小朝廷”。所以,作为稳固、有效的国家权力,明王朝的确自乙酉年五月起不复存在。
至此我们可以了断:所谓的明朝亡于1644甲申年,是一个伪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