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7|回覆: 0

[國學灌水] 牛奶里的近代史 曾經有一種愛國叫喝牛奶(2)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7-5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t望東方周刊
牛奶廣告詞表現了對現代化國家的追求
當時,對居住在上海的僑民而言,飼養奶牛隻為自給自足。有人在自家後院飼養奶牛,這成為當時富裕階層的標誌。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上海,香港、台灣及沿海各通商口岸都有這種『庭院奶牛』和相配套的奶牛房,變成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
隨着奶牛飼養的增加,牛奶開始成為商品出現在上海的市場上。1870年,上海已經開始有了牛奶市價的記錄――每10瓶為1銀元(一瓶650ml)。
在利益的驅動下,牛奶終於成為商業化浪潮中的一朵浪花。1900年左右,一位名叫Culeg的商人將法國駐軍牛奶房改為商業經營,而後又被英國人收購經營,冠名『可的牛奶公司(Culty Dairy Co., Ld),也就是現在可的便利店最初的名字來源。
在外國風氣影響和國內精英推崇的雙重動力下,國內的奶牛場迅速發展。據統計,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擁有可的牛奶公司、最高牧場、愛光社等大牧場以外,小型奶牛場共計65家。
當時的報紙上也可以看到不少牛奶廣告,廣告詞則充分表現了對現代化國家的追求。自由農場、畜植牛奶公司、華德牛奶公司、潔園農場、派克牛奶公司聯手打出『多飲牛奶,養成壯健國民,發揚民族精神』的廣告旗幟,號召即日定飲牛奶,『養成健全身體,奮發有為,做一個健康勇武的國民』。外商牛奶公司也來湊熱鬧,可的公司就在廣告中宣揚,『飲可的牛奶,完成強健之父母,養育強健之子女,始有強健之國民』。
除了鮮奶,加工製造奶粉的廠家也不少,還有許多國外進口的品牌。
民國時奶粉的主要銷售渠道是藥房,其次是點心鋪。
一篇【上海灘關於『奶』的那些事】的文章中記錄:上海廣東路40號有一家愛蘭漢百利公司,是英國原裝奶粉愛蘭漢百利代乳粉的大經銷商,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廣州惠愛路有一家恆升泰大藥房,是國產奶粉生隆昌牌代乳粉的大經銷商,既批發,也零售,廣州市民可以直接上門去訂。杭州清河坊大街有一家新文明蜜餞鋪,是國產奶粉美女牌代乳粉的代理商。
牛奶廠發展迅速,但外商對奶牛的管理卻極其嚴格。為了防止珍貴的乳牛外流,他們採取了各種嚴防死守的辦法。例如,淘汰的乳牛必須交回毛皮,防止屠宰時被調包,還在牛耳上刺號,以免乳牛流入華人之手。
即便如此,在牧場工作的中國人還是想盡辦法將這種荷蘭牛『偷』了出來。養了一輩子奶牛的川沙老人徐根濤仍然記得前輩們對他津津有味訴說的一段經歷:1890年的某天夜裡,外商『愛光社』牛奶公司的一頭黑白花母牛產下兩頭小牛,當時在『愛光社』工作的一位中國員工靈機一動,只上報了一頭小公牛,乘外國人睡覺的時候,他將另一頭小公牛偷偷帶出了牧場,轉移到川沙的朋友家飼養,並用本地耕牛的奶來餵養。等它長大後,讓其與本地黃牛進行雜交,第一代俗稱『二夾種』,第二代以後俗稱『倒二夾』。
這種雜交的牛,體型上酷似純種奶牛,且耐粗放飼養,產奶量高,抗病力強,遂繁育盛行,牛群也一再擴大,一度被稱為『川沙奶牛』,後來發展至寶山、羅店、大場、真如、南翔等近郊地區。
荷斯坦牛也終於在中國完成了『本土化』的過程。1970~1980年,經過不斷選育,1982年5月9日,國家頒布了【中國黑白花奶牛品種標準】,1992年正式更名為『中國荷斯坦奶牛』,又稱『中國黑白花奶牛』。
上海的川沙也因其貢獻,被稱為『奶牛之鄉』,川沙的奶牛業在全市郊區奶牛業中一直保持領先地位。1990年後,川沙縣劃為浦東新區的一部分,不少養牛戶土地被徵用,他們棄奶牛而去。但這些人多年以來只會養殖奶牛,有的人幾經周折又干回了老本行。

        來源:t望東方周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