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速公路免費輿論熱烈,上海滬嘉高速更是高調身先實踐。
此消息令人耳目一新。自08年金融危機以降,中國外貿需求大幅下降,實體經濟遭遇寒流。而房地產及金融市場規模逆勢而上,政府不得已巨額投資刺激政策,雙重衝擊,不但拉高了生活物價水平(CPI),大幅增加工業成本,更是為目前及未來逐漸暴露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埋下災秧。
作為經濟四大基礎要素,水電煤油價格,非但不隨實體經濟走弱而下降,反而率領CPI大幅上升,平均漲幅達50%以上,加劇了實體經濟的衰落。
近年中國經濟發展邁向發達階段,面臨成本上升,產業轉型(勞動密集轉向資本技術密集);而08危機更是促使外貿經濟轉向內需。以上二大機遇,均要求國家積極參與或輔助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開發,控制生活物價水平先於實體經濟的發展而通脹,實施多方位政策,促進區域經濟交流,拉動內需。
可惜的是,政府一直採取的都不過是宏觀層面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此二君對經濟的影響,都是全局性的,副作用極大。如08年出台的巨額財政投資,加劇了通脹,嚴重阻礙了產業轉型——企業若要創新技術,必須投入大幅資本進行研發,而CPI通脹導致了工業成本的上長,牽制了企業對創新技術研發的投入——橫觀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都是在產業轉型後才出現CPI上升致新水平,這是經濟由發展邁入發達階段的標誌(如日本產業轉型期在1975~1985,而CPI直到1985左右升入新水平)。又如為控制房地產而出台的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價格水平的調控效果有限,而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影響巨大,導致了11年末以來的經濟危機。
政府大幅舉債刺激經濟,其效果遠不如免高速費用,下調成品油價格大。舉債不但加大政府債務負擔,而且只是以投資拉動經濟,未能達成內需拉動經濟發展及轉型效果。免高速費用,保持低CPI水平(08年金融危機前油價水平),將極大促進區域間經濟交流,加速內需型經濟轉型,推動產業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