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1|回覆: 0

[論史] 宋代家訓的特點(2)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2-7-10 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光明日報
3、注重家庭教育。宋代注重道德教育,倡導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婦順,即通過對家庭生活成員的言行舉止的規範,將儒家思想貫徹其中。這些內容在司馬光的【家范】、【涑水家儀】和陸九韶【居家正本】中尤多。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人還重視參加科舉考試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識教育,以提高子孫的素質。宋人家訓中也涉及許多教育原則,其中教育貴早、寬嚴相濟這兩點對今天來說仍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教育是家訓的內核,對於維持家族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袁采對於近世家族興衰與子孫賢良與否之間的密切關係有很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家業的興旺與衰亡自有其定理,關鍵看子孫如何:『同居父兄子弟,善惡賢否相半,若頑狠刻薄不惜家業之人先死,則其家興盛未易量也;若慈善長厚勤謹之人先死,則其家不可救矣。』對子孫的教育重視與否,關乎家庭的興旺發展。以鄱陽洪氏家族為例,鄱陽洪氏是宋代當地一個大族,從洪士良農、商並重發家開始,到富而重教培養出孫子洪彥升這個進士,走出了一條由山村農戶向官紳人家轉變的道路。在洪彥升的影響下,其後洪皓、洪适、洪遵、洪邁等都登高第,名赫一時,都有名著傳世。然而此後之輩皆荒廢學業,不學無術,而且驕奢淫逸,其家中再也沒有一人進入士紳階層,也沒有在學術上取得成就,家道逐漸走向衰落。
不重教育、科舉之家,即使曾經一度顯赫,但最終也會銷聲匿跡。如河中永樂姚氏家族,自唐姚棲雲開始一直同居共財,曾被朝廷旌表,而且賜其鄉為『孝悌』,社為『節義』,裏為『敬愛』之名。仁宗時已有7代,哲宗時成書的【澠水燕談錄】對此還有記載,從仁宗時旌表到當時『今又五十年,而其家孝友如故』(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4)。但政和年間姚氏全家一人不存,已無後人。姚氏消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不重視教育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姚家『世為農,無為學者』,所以家不甚富,子孫躬事農桑,僅給衣食(【宋史】卷456【姚宗明傳】)。因為沒人考科舉、做官,社交圈、婚姻圈都很小,多限於當地,所以不能跟上社會變化的步伐,缺乏抵禦外界變化的能力,也就擺脫不了在競爭社會中被淘汰的悲劇。這是不教子的一個反例。
4、與法律互為表裏。家訓的纂述,是為家族的興旺長久,所以一般不會違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訓如范氏的【義莊規矩】及後續規矩還曾得到朝廷的許可,取得朝廷的支持。而朝廷也會給家族政治、經濟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護。家訓、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滲入,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家訓在強調修身、治家之後,仍然懷抱治國與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治天下也離不開家庭的修整、穩定、繁榮。所以在禮、法社會之中,家訓與法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家族對子孫等家庭成員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之上。當好言相勸不能奏效時,家長便採取其他的懲罰方式,如庭訓、笞、杖、役、經濟懲罰、不承認身份、告官、驅逐、移鄉等。這些處罰包括肉體懲罰、經濟懲罰、精神懲罰等,都是教育子弟、維持家族興旺發達的手段,對子孫的懲戒也是因愛之深,而責之切而已。如宋人倪思在【經I堂雜誌】中曾言:『父母笞怒其子,不以為少恩,知其深愛之也。』宋代家訓懲罰中很少看到對哪一類過錯有處死的規定,而且一些懲罰還常採取告官的方式,即藉助於官方的勢力來懲戒之,但官府也不致處死。這個特點與宋後尤其是清朝時期的家法略有不同,清朝如果婦女『淫亂』、男子有強盜、忤逆等行為則可能會被迫自盡,或被勒死、打死。宋代家訓的內容基本上都謹守法律的規定,這是對法律的支持;家訓在家族內部實施,力所不濟時會求助於法律。家訓與法律有相互依賴之處。但家訓與法律的出發點和目的還是略有側重的,家訓更側重家庭的發展,而法律則更關注社會的長治久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