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7|回复: 0

[论史] 宋代家训的特点(1)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2-7-10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光明日报
b8ac6f4096fc106f3cc401.jpg

  司马光:《家范》

在中国古代,家长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孙抱着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对其言行规范一般要提出种种劝谕或惩戒。这些内容在当时有的称为家训、庭训,有的称为家法、家规,但意思都一样。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不仅数量增多、形式多样,而且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到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法律、宗教等方面。
1、数量众多、体裁丰富。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有关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其中士大夫家训最多。如范仲淹《义庄规矩》、包拯《家训》、陆游《放翁家训》、赵鼎《家训笔录》、叶梦得《石林家训》、赵鼎《家训笔录》等。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不过,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合于一体,首先是散文体的叙事,然后以诗阐发大意。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孙景修《古今家戒》、司马光《家范》、方昕《集事诗鉴》、刘清之《戒子通录》、董正功《续家训》、吕祖谦《少仪外传》和《家范》等。
宋代家训之所以如此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一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婚姻不重阀阅,选官以科举为主,土地买卖自由。在这样的社会中,家族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相反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社会中,家族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维护家族的利益,如何长期保持不衰,是每个家庭都必需面对的问题。所以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以期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如黄庭坚做《家戒》的原因,是他目睹了“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
2、注重家庭经济管理。范仲淹《义庄规矩》、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倪思的《月计》、《岁计》、陆九韶《居家制用》、赵鼎《家训笔录》、袁采《袁氏世范》等都有相关治生、制用的内容。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宋人重视家庭治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如在陆九韶家,家庭经济就主要是由老二陆九叙来主持的,他经营药铺、田地,不仅“一家之衣食日用尽出于此”,而且“诸弟有四方游,旅装立具”,这就为陆九渊等专心治学、拓展仕途提供了经济保障。
宋人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宋人把俭朴当做自家的优良传统使之代代相传。赵鼎认为节俭是人最高尚的行为。节俭不是吝啬,袁采提倡节俭,要量力而行,尤其是个人日常生活,“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不量财力而为之,或虽财力可办,而过于侈靡,近于不急皆妄费也”。至于公益事业,则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打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不可谓舍财不见获福而不为”(袁采《袁氏世范》)。宋代家训中家庭治生的内容被后代的家训所继承,并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如元代《郑氏规范》、明代庞尚鹏《庞氏家训》、张英《聪训斋语》等较著名家训中都有治生的内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