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日報 南方日報訊 (記者/彭文蕊 實習生/朱子煜 通訊員/穗婦宣)幼兒園的孩子要不要學國學?早教該如何教?近日,廣州市婦聯與外語研究與教學出版社啟動了『愛子有方・2012年廣州市百場家庭教育講座走進幼兒園活動』。在首場講座中,有教育專家提出,國學教育可從3歲開始,誦讀國學經典,有利於幼兒智力的開發,建議在全國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
國學教育應從娃娃抓起
近年來,國學熱持續升溫,在很多城市的幼兒園都可以看到孩子們背誦【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國學經典的情景。一些教學機構藉機推出的『國學班』、『讀經班』也受到不少家長的青睞。國學熱會持續多久,是否該從幼兒時期就推崇國學?
近日,在廣州市婦聯組織的家庭教育講座上,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副教授、中華經典誦讀指導中心華南辦事處常務副主任陶宏表示,國學經典是幼兒教育的文化補充,讓幼兒從誦讀開始接受國學教育,可以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性。『3―6歲的小孩就可以開始學國學。』陶宏建議應從娃娃抓起,在全國的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
『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追求「先成才,後成人」、「先智後德」,但其實早教階段是孩子行爲形成的關鍵期和敏感期,這一時期更應該通過弘揚國學經典,讓孩子們「先成人,後成才」。』陶宏認爲,在孩子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段,讓孩子誦讀、薰陶、學習人類歷史上的經典文化作品,可以開發孩子高度的智慧,培養其良好品德及優美人格,爲孩子的成人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將國學教育融入幼兒生活
在幼兒園掀起國學教育熱潮的同時,也出現了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爲國學經典內容艱深晦澀,幼兒難以讀懂。對此,陶宏認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記憶力最佳,孩子們如果每天堅持誦讀國學經典20分鐘,在1年內便可識字3500個以上。
不過,陶宏亦提出,應該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來開展國學啟蒙教育,要快樂輕鬆地學國學。在教材的選擇上,陶宏建議,小班學【三字經】,中班學【弟子規】,大班學【千字文】。
『不要求小朋友全部理解故事中的內容,重在累積和遷移。』陶宏說,幼兒的發展極具個體差異性,在國學教育中不能強調統一的標準。爲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將國學遊戲化、生活化,調動多種感官參與。
陶宏表示,通過國學經典的『反哺教育』,孩子們在家長疏於照料時,會用『養不教,父之過』來向父母表達需要陪伴的訴求;在父母與祖輩產生矛盾時,一聲童稚的『長者先,幼者後』往往就能讓家人釋懷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