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社會科學報
水書流傳在黔南桂北龍江、都柳江上游地帶的水族聚居區,水族語言稱其為『le sui』,音譯為『泐睢』,文字符號類似於甲骨文,也有漢字古體字。『水書』指用水族文字寫的書籍,也指書中的文字。在學術研究中學者常將三者加以區別,把水書文字符號稱為『水字』。
從目前發現的水書典籍來看,水字不像方塊壯字、侗字那樣用於記錄民歌、民謠等,幾乎不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所記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趨吉避凶條目信息。水書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巫術用書,被稱為『水家人的易經』,由水書先生代代相傳。
有人說水書就是上古失傳的【連山易】,有人提出它與東巴文是世界上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有人認為它比甲骨文更古老,當它與中原古文化聯繫在一起時,更增添了幾多神秘色彩。
咸豐十年(1860),水書因西南巨儒莫友芝在【紅崖古刻歌】中的關注,第一次進入學者視野,為世人所知,其文字、典籍、口訣和習俗構成了神秘的水書文化,令國內外學者驚嘆。
由於水書歷來是通過水書先生不斷抄寫和秘密口授的形式傳承,所以保留下來的水書典籍最早是明清時期的手抄本,明以前的歷史便不得而知。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這一文化密碼的起源時間、內涵、流傳等問題仍未形成一致意見。
那麼,究竟是誰創造了水書?水書到底有多少個字?水書與甲骨文孰早?作為占卜用書,水書與『易』有什麼關係?水書在水族文化生活中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經過大量的文獻梳理和專家訪談,記者近日奔赴貴州省黔南州,尋訪水書先生,探尋水書文字背後的神秘文化。
1 水書或為失傳的【連山易】
水族村寨散落在大山深處,仿佛被時光遺忘的土地。水族人民歷來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生活來源,農閒時圍山打獵、下河捕魚、織布刺繡,自釀『九阡酒』,竹木建造干欄樓……長期以來,在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信仰。
據同行的水族學者、貴州民族大學水書文化研究院教授潘朝霖介紹,水族崇信多鬼神,據不完全統計,其崇信的鬼神多達七八百個,草、木、魚、山、石等,都被看做神。民間還保留着眾多的占卜方法,如竹卜、石卜、蛋卜、銅錢卜、草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