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趙晚報
■出土的陶俑(資料圖)。
■國家一級文物古羅馬拜占廷金幣。
■駝俑。
■東魏孝靜陵封土保存較為完好。
長期以來,受民間傳說和評書【三國演義】等影響,邯鄲磁縣北朝皇家陵墓群曾被人們稱為『曹操七十二疑冢』、『曹軍糧墟』。當地文物部門昨日透露,隨着北朝考古博物館主體工程的竣工,將在年內展出眾多鮮為人知的出土文物、圖片、文獻等珍貴資料,除詳盡解密那些曠野荒冢的真實身份外,還將從考古的角度展示北朝末年的文化歷史原貌。
文/圖 本報記者 王彬
歷史:東魏、北齊兩朝皇陵聚集地
在我國歷史上,北朝是指與南朝同時代的北方王朝的總稱,主要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
據磁縣文保所所長趙學峰介紹,公元534年,北魏權臣高歡挾持天子遷都鄴城(今邯鄲臨漳縣)成立東魏政權,另一位重臣宇文泰則在長安建立西魏。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僅僅執政16年,便被高歡之子高洋廢黜並鴆殺。
高洋稱帝後改國號為齊,都城仍為鄴城,史稱北齊。從公元550年開始,北齊先後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於公元577年被宿敵北周消滅。
趙學峰說,北朝末年,磁縣與都城鄴城毗鄰,屬於京畿重地,地理位置可以說非常顯要。由於境內山清水秀,『風水』優於其它地方,所以又被兩朝皇室視為最佳殯葬區。
據考證,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權臣高歡,以及北齊歷代皇帝、王公貴族均葬於鄴城西南磁縣境內,整個陵區東西約15公里、南北20餘公里。
誤傳:
曹操設下七十二疑冢
記者近日驅車沿107國道在磁縣南部看到,一些大小不一的『土丘』散落於村莊四周,個別墓葬由於損毀嚴重,已很難與皇家陵墓聯想到一起。
鄴城北朝史學會會長馬忠理說,東魏、北齊歷史非常短暫,相關史料記載寥寥無幾,在鄴城四十餘年間,社會動盪不安,就連諸多皇室貴族也時常死於政變或戰亂。而那些皇陵經過千餘年的風雨洗禮,漸漸變為曠野荒冢,由此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受評書【三國演義】影響,普遍認為曹操曾雄踞鄴城,並在城外建有『習文』書院和『講武』城池。曹氏生前機謀頗深,為防後人掘墓,故意在講武城一帶設置七十二處疑冢。甚至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北省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也曾將大片荒冢冠以『曹操七十二疑冢』之名。
後來,儘管文物部門經過考證更名為『北朝墓群』,並列入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但此前的各類傳說並未消失。2009年12月份,當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現『曹操墓』後,一些學者依然堅持認為曹操葬於漳河北岸的磁縣境內。
定性:
成片荒冢為『北朝墓群』
據磁縣大冢營村一些老人回憶,很早以前,他們就知道地下埋着不少文物,經常發生盜墓案件。1976年春天,幾位農民在村北農田裡鋤地時,意外發現一座古墓。兩年後,河北省考古隊經過發掘,認定墓室主人系東魏時期的茹茹公主。
隨後,文物部門又發掘出了北齊時期的堯峻墓、高潤墓、愍悼王妃李尼墓、文宣皇帝墓等,出土陶俑、瓷器、金銀器、墓志銘、壁畫等各種珍貴文物6000餘件,從而徹底推翻了歷史上『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說法。
目前,文物部門共確認『北朝墓群』為134座,保存最為完好的是東魏孝靜帝元善見陵墓,當地百姓又稱『天子冢』,現存封土高達20餘米。所有墓葬均用繩子紋青磚砌成,墓室結構為單室外墓,主要由墓道甬道,墓室外組成。
展示:北朝考古博物館年底開放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漳河北岸上百個『土丘』雖然已被確認為北朝皇陵,但由於考古發掘具有很強的保密性,不少人因缺乏認識,如今對墓主身份依然充滿疑惑。
據磁縣文物部門介紹,為保護好這些埋在地下的寶貴遺產,讓公眾詳盡了解『北朝墓群』真實面目,政府計劃投資3億餘元,在縣城京廣鐵路西側,和諧大道高架橋北,建造北朝考古博物館和相關文化產業園區。
目前,北朝考古博物館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按照布展規劃,年底前將依據磁縣已出土的海量文物,結合歷史文獻記載,力求從考古的角度出發,全面、科學、準確地對外展示東魏、北齊時期的文化與藝術成就。
探秘:大量罕見文物試圖還原北朝風貌
磁縣『北朝墓群』因被誤傳曹操疑冢備受社會關注,在即將落成的北朝考古博物館內,將會有哪些珍貴文物與大家見面呢?
在有關人員的引導下,本報記者幸運進入磁縣文物儲藏室,首次近距離欣賞到了部分北朝陶俑、瓷器、壁畫,以及極為罕見的國家一級文物『古羅馬拜占廷金幣』。
磁縣文保所所長趙學峰介紹說,由於史書對於北朝記錄甚少,人們目前了解最多的是其發達的佛教文化,頻繁的戰亂和政權更迭。而當時的生活狀況、文化水平、經濟發展等卻鮮為人知。
有關專家通過研究發掘出的各類文物,比較完整地還原了東魏、北齊時期的文化歷史原貌。例如,在前灣漳村北齊皇陵發掘出的一幅320平方米的壁畫,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北朝時期墓葬壁畫,它形象、鮮明地展示了北齊的繪畫水平和風格;北齊馮翎郡王高潤墓出土的護胎釉青瓷碗,對於研究北方青瓷和護胎釉的出現均有重要價值。
還有茹茹公主墓中出土的駝俑,以及兩枚古羅馬拜占廷金幣,為東魏時期中西方交通、經貿往來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更令人稱奇的是,在許多出土的陶俑中,除了漢人外,還有不少身材魁梧、高鼻梁的『鮮卑人』和頭髮捲曲、眼窩深陷的『西域人』,這從實物上印證了北朝是一個民族大融合、大發展的特殊時期。
故事:茹茹公主的悽美傳說
據了解,在上百個北朝皇陵中,陪葬物品最為豐富,墓室主人也最為神秘的當屬茹茹公主墓。
鄴城北朝史學會會長馬忠理告訴本報記者,北魏被分裂成東魏、西魏後,東魏權臣高歡為聯合另一個少數民族柔然族阿那穰牽制西魏,決定將自己的第九子高湛與阿那穰的孫女茹茹公主聯姻。這一年,高湛8歲,茹茹公主5歲。
茹茹公主是一個非常聰明、伶俐的小姑娘,來到中原後不久,很快就適應了當地的生活。公元550年,只有13歲的她不幸因病去世。高歡在悲痛中讓天子下詔,特意製造了一輛豪華車輛,按照皇室規格下葬小公主。
來源:燕趙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