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医药报 张某,男,63岁,山西省西桥庄人。2008年7月8日,患者平素无任何病症,血压不高,血糖不高,在地里拔草,突然头痛,眩晕,卒倒不语,咽中噫噫,舌强难言,右侧肢体无力,但能活动,急送当地县医院求治,但疲乏无力,口齿不清,语言闭塞,来诊时已半年不能语,伸舌困难,舌体活动受限,脉虚无力。
此乃气虚不足以运气血,故脉象无力,血虚不足以冲于脉,故脉虚而不语。
证属风癔失语,治以补五脏味,行五脏气。
方药:附子50克,肉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30克,升麻30克,山萸肉30克,蝉衣10克,甘草30克,郁金20克,麻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连服20天。患者略能发声,后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出入,调养三个月,语言通畅流利。
上述病例,经补五脏之味,行五脏之气,语言謇涩责之于五脏气血虚弱、脉道不通,舌体与心、肝、脾、肺、肾等有密切的关系,心脉系于舌根,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咽嗓,肾脉循喉咙挟舌本,肺经与喉盖开关。上述心肝脾肺肾五经抵达舌本经络,如气血虚弱无力或郁阻脉络,不能通行,阴精不能上奉养喉舌本,则可发生失语。此患主病在肾,加之病久,肝虚不养血,脾虚肌肉无力,舌萎,舌活动无能,语言更涩。补五脏之虚,行五脏之气,使气行血畅,语言自然恢复畅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