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9|回覆: 0

[論史] 一把匕首刺穿歷史:秦王嬴政為何致力於戰爭統一(1)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2-8-9 17: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人民網
刺秦事件,宣佈了和平統一中國夢幻在事實上的徹底破產。秦王嬴政的心情沉重而憂鬱,其癥結只能在這裏。因為,荊軻的刺殺事件,道出了一個殘酷的歷史事實:即或在同一根基的華夏文明圈,想要一個已經成型的王國政權基於天下潮流,放棄統治權或大幅度縮小統治權,而自覺歸於統一政權,這只能是推進統一的強大力量的單方願望。無論這種願望的出發點具有何等的正義性,也無論這種願望的實現可以減少多少流血犧牲,獨立分治的政權都是不可能妥協的。
從黃帝、炎帝開始,天下從來都是以大規模戰爭的方式,實現聯盟政權統一的。即或是夏商周三代千餘年,天子王權諸侯制的鬆散統一,也是在大規模『湯武革命』式的戰爭中實現的。至少,從黃帝到戰國的將近三千年裏,還沒有不經過『湯武革命』式的戰爭而能統一天下的先例。實現鬆散的王權諸侯制的統一尚且如此,今日的秦國,要以秦國的法制推行於天下,實現新的統一,又豈能出現不經戰爭的自動歸降?假如說,在荊軻刺秦事件之前,這種『盟約統一』的方式似乎還是可以實現的,那麼,在荊軻事件之後,盟約統一的方式,則顯然已經是荒誕的夢幻了。從另一面說,春秋之世歷經近三百年的天下動盪,華夏世界的諸侯分治,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了。再歷經戰國之世兩百餘年,七大戰國形成的國家割據,已經趨於大體定型了。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的些許小諸侯,已經可以忽視不計了。事實上,此時的七大戰國,都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基本制度與禮樂文字。原本具有鬆散統一文明的華夏世界,已經出現了分為七大板塊進而漸行漸遠的文明分裂趨勢。在這樣的大趨勢下,要想有效地統一六大戰國,並重新回到華夏統一文明的大道之上,已經不可能以非戰爭的盟約形式實現了。
秦王嬴政是否想到了這些,史料沒有直接記載。
但是,後來的歷史實踐表明,從荊軻事件之後,秦國全力以赴於戰爭統一,再也沒有過接受某個戰國有條件的盟約投降的事例了。請注意,最後的齊國投降,實質上是大兵壓境下無條件的戰場投降,而不是有條件的盟約投降。對齊國的政權處置,以及對齊王的處置,都同戰爭滅國後的其餘五國沒有差別。所以,統一齊國不是和平統一,仍然是戰爭統一。
從歷史效果看,後來的秦帝國所以能雷厲風行地創建統一文明,遭遇的阻力相對小,尤其是順利地創建中央集權制,以及覆蓋整個華夏世界的全面郡縣制,全面、完整、有效地統一文字等,並能夠真正推行且徹底鞏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戰爭統一所打下的堅實根基。
滅燕戰役的實際進展
在這年秋冬之交發生荊軻刺秦事變之後,燕國的滅亡命運也就無可挽回了。
同年,王翦大軍正式發動了對燕國的統一戰爭。
戰爭的進程沒有絲毫波瀾。燕代聯軍的大陣,在易水西岸被秦軍一舉擊潰。次年,燕都薊城被攻破,燕王喜及太子丹,分別率領殘餘兵力,各自逃到遼東去了。秦軍大將李信,率部連續追擊燕軍殘部,直到遼東。此時,代王趙嘉為了保留僅存的燕國盟軍力量,給燕王喜寫了一件書札,說秦軍所以急追燕軍不舍,原因是仇恨太子丹,燕王若能殺死太子丹,並將頭顱獻給秦國,秦王必然會停止追擊。昏昧平庸的燕王喜,終於顯示了冷酷的本性。
這年冬天,燕王喜派出秘密特使,率兵尋覓到太子丹藏身的衍水河谷,殺了太子丹。之後,燕王喜便要將太子丹的頭顱獻給秦國。可是這一次,代王趙嘉與燕王喜的謀劃都落空了。秦國李信部根本沒有理睬太子丹被殺事件,而依然追擊着燕王喜的遼東殘部。可是,這一年的冬天,當時的中國北方氣候驟然寒冷――『大雨雪,深二尺五寸』。若不是這一突然的天災阻滯了大軍行進,李信的秦軍騎兵當年就能平定遼東。
四年後,也就是公元前222 年,大將王賁在秦軍主力南下滅楚的同時,率領一支秦軍進入遼東,一舉俘虜了燕王喜,徹底解決了燕國的殘餘勢力。同時,王賁部又西進代地,平定了代郡,俘虜了代王趙嘉,最後解決了趙國的殘餘勢力。
至此,燕趙流亡勢力被根除,兩國宣告完整進入統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