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報
鄭和下西洋海船復原圖
絲綢之路的由來
用『絲綢之路』(Silk Road)來形容古代中國與西方的文明交流,最早出自德國著名地理學家李希霍芬1877年所著的【中國】一書。由於這個命名貼切寫實而又富有詩意,很快得到學術界認可,並風靡世界。那麼,古代中國人的西方世界在哪裡?從西漢張騫奉漢武帝派遣,三通『西域』(帕米爾高原東西),到東漢時期的官方使節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羅馬帝國);從唐初著名高僧玄奘西遊印度,滿載佛教經典而歸,到明朝初年鄭和七下『西洋』,遍訪馬六甲、波斯灣、紅海乃至非洲東海岸,中華民族的先人,前赴後繼,開闢了源遠流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向世界各地傳播著中華文明。
最初,『絲綢之路』只是指從中國長安出發,橫貫亞洲,進而連接非洲、歐洲的陸路通道。其後,又有了綠洲道、沙漠道、草原道、吐蕃道、海上道等等提法。『絲綢之路』的含義被不斷擴大,被人們看作是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到今天,『絲綢之路』幾乎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代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