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國學網 高考【考試大綱】在『古詩文閱讀』部分的要求是能夠『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它要求考生能對所給的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論,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賞析,考查的能力層級為最高級。在此,我不想涉及本考點的其他題型,單就詩歌鑑賞中綜合表述題型的解答談一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綜合表述題型就是命題者在問題設置上比較籠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分析、評價詩歌。這是一種開放性的鑑賞題型,也是體現高考題型創新的又一塊『實驗田』,學生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就近幾年全國和分省命題中這一題型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明顯存在着一些失誤。一是對詩歌的分析、評價失之準確,或分析字句,或分析修辭,或簡要概括內容等;二是分析時邏輯不明,表述時思路不清。學生作答時,往往把內容和形式攪在一起,時而內容,時而手法,時而形象,角度不一,邏輯不清,缺乏條理,仿佛要把自己想說的話全堆在那裏,讓評卷老師自己去挑得分點;三是分析、評價牽強附會,在理解詩詞內容、情感、形象、藝術手法、語言風格時,或脫離詩詞背景作無端的想像或無據的推理歸納;或在評論某一點時總喜歡聯繫作者的時代背景、心情及遭遇來問答,答案牽強生硬。
針對上述問題,這些年來,我在指導學生複習備考中歸納了以下幾點答題技巧:
一、注意標題、作者和所給注釋
有些標題本身就具有提示性,如楊炯的【從軍行】、李白的【越中覽古】和【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一般考試出題選取的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詩作,例如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柳永、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的『詩中有畫』等等。注釋,是鑑賞答題時最值得注意的內容,高考試題,字斟句酌,多餘的話是不會給的。雖然是短短的幾字注釋,卻有可能是出題人給考生的提示。有些介紹寫作背景,要考慮那是否在暗示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介紹相關詩句,要考慮那是否在暗示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介紹相關詩句,要考慮是否在暗示本詩的寫作風格也說不定。所以,一定要研讀注釋,從中捕捉答題信息。例如,辛棄疾【摸魚兒】(上海市2001年高考題)中『長門事』這一典故的注釋,就是暗示自己受別人諂毀,不受重用。『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警告當權的主和派不要得意忘形,說他們的結果也將是悲慘的。
二、關注『題眼』『詩眼』『詞眼』
從標題了解詩歌豐富的內涵,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雖然在詩中沒有露面,但『喜』意卻在字裏行間洋溢着。詩眼、詞眼是詩詞傳達主旨的關鍵詞、關鍵句,如王維的【送別】:『下馬飲君酒,聞君何所知?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在這首詩中『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它不僅交代友人歸隱的原因,同時也表現了他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這三個字的詩眼就成了我們理解題旨的鑰匙。
三、必須注意表達的條理性、簡明性
如果題干中沒有告訴你分析角度,則按『寫了什麼(主要對象),怎麼寫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等),有什麼表達效果』這樣的思路來回答,若給了分析角度,則按題目要求去答。由於是綜合表述,答案並不是越長越好,應該準確完美、我給學生的建議是,如果是四分值的題,擬分兩點或四點去答,並用序號清楚地標明。
另外,綜合表述題的術語運用,分析深度和規範書寫也是要注意的,本文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參考文獻:
蘇玉堂.【創新能力教程】.中國人事出版社,2006. |
|